张作霖和张作相是什么关系?

张作霖和张作相都是东北大土匪出身,在最初的八个土匪兄弟结拜中义结金兰,张作霖是老七,老八就是张作相。

作为排名靠后的张作霖,靠一身本事反而成为了东北奉系军阀大首领,张作相作为张作霖的左臂右膀,两人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在张作霖皇姑屯被炸身负重伤时,他托孤张作相帮助小六子张学良统率东北军,他是全力帮助了张学良顺利继了位。

日本关东军竭力拉拢张作相,他有民族大义都严辞以绝。张作霖和张作相虽然都是大土匪出身,但作为东北的主要军事长官,对日本侵略者还是保持了民族气节,决不当汉奸和走狗。

这些都深深影响了张学良和广大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政策"的形势下,东北军含泪退入关内。在老蒋命令东北区进入陕西围剿红军时,张学良和东北军不愿打内战,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逮捕了老蒋逼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全国团结抗战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奉军诸将想拥戴接替张作霖的其实并不是张学良,而是另外一个人,此人名叫张作相。

由于名字与张作霖相近,再加上手中握有大权,有不少人便想当然地认为,张作相是张作霖的亲兄弟,属于“关系户”。事实上,虽然两人名字相近,平常也都以兄弟相称,但却并没有亲缘关系。张作相能在奉系中身居高位,也全都凭自己的品行和能力。

(张作相剧照)

那么,张作相的品行出众在哪里?他为何能得到大家的一致拥戴呢?

1881年,张作相出生在锦州义县。由于家境贫寒,张作相只读了三年私塾便辍学治家。16岁那年,他的一位族兄被土匪杀害,为了躲避灾祸,张作相便流落到奉天打工。在那段打工岁月里,张作相常常因为衣衫褴褛而遭人欺辱。张作相深感世道不太平,他发誓一定要过上好日子,再也不被欺负。

1901年,他将杀死族兄的仇人解决后,落草成了一名强人。也是在那一年,张作相又带领着20多人,到新民府八角台村投奔了张作霖,双方组合成了一支拥有200人的“保险队”。

在后来的战斗中,张作相曾不顾自身危险,从枪林弹雨中救出了张作霖。两人同甘苦、共患难,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07年,张作霖与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汤玉麟、张作相七人结拜为盟兄弟。

在张作霖部被清政府招抚后,张作相先后担任了哨官、管带。民国成立后,他又从团长一路晋升为旅长、师长、总司令、吉林省省长。

不过,张作相却并不是一个十分看重权力的人。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期间,张作相曾三次拒绝晋升。

(张作霖剧照)

第一次是在1919年,张作相担任第27师师长时,张作霖想将他晋升为东三省巡阅副使,但被张作相以官职太高为由拒绝。

1921年处,张作霖任命张作相为黑龙江省督军,张作相却建议让吴俊升出任该职务。他认为:“兴权年长于我,资历也比我更深。只有待人公正不徇私情,才对我们的事业和前途有好处。”

同年5月,张作霖想让张作相担任热河都统,结果又被后者拒绝。

后来的事实证明,张作相的谦让拒绝,绝不是惺惺作态。在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之后,奉军内部公推张作相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想让他来接任张作霖的位置。但张作相拒不就任,他力荐27岁的张学良继承父亲的位置,自己则全力辅佐。

并且在私下里,张作相还曾对张学良说:“小六子,你坐上去放心干,我们都会支持你。于公来说,如果我们不服从你的命令,你可以用军法处置我们。但在私下里,你还是我的侄儿。如果你不好好干,我会在没人的时候抽你耳光。”

除了高风亮节外,张作相还是一个具有远见和大局观的人。

1924年,张作相出任吉林省长。后来张作霖曾令东三省种植鸦片来筹措军饷,但张作相却力劝张作霖放弃这一举措。

张作相在任期间,大力选拨人才,打击匪患,积极整顿财政,吉林年年收入均有增长。同时,他还将收入的盈余投入了公益事业的建设中,比如积极修建铁路,创办吉林大学等,无一不是眼光高远的举措。

(郭松龄剧照)

1925年,郭松龄率部反奉失败后,吴俊升、汤玉麟、杨宇霆等力主将郭松龄所部“一网打尽”。而张作相却劝张作霖“万不可株连”。在遭到众人反对之后,张作相痛哭着说:“如果非要杀他们,那就先杀我张作相吧。”

最终,在张作相的苦劝之下,奉军避免了自相残杀,最大的程度地保留了实力。

张作相凭借自己宽广的胸怀、过人的远见以及高风亮节的品质,得到了军队和百姓的一致认可。他在东三省威望极高,有着忠厚长者的美誉。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张作相还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怀。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身为吉林省主席的张作相正在锦州料理父亲的丧事,吉林省事务由参谋长熙洽代理。熙洽最终出卖吉林,成为了卖国贼。张作相对此非常愤怒,但却已经无济于事。

后来他的盟兄弟张景惠做了“伪满洲国”总理大臣,曾多次想要请他出山为日本效命,但都遭到了张作相的拒绝。日本方面在多次请求无果后恼羞成怒,将他父亲的坟墓炸毁,但却依然无法动摇张作相的决心。

1933年,张作相隐居到天津,不再参与军政事务。但在1936年张学良被关押后,张作相却又一次出山,为解救张学良而奔走。

1949年,张作相因病逝世。

(参考资料:《奉系军阀全书》)




张作相(1881年——1949年),东北军副司令长官兼吉林省主席,字辅忱,祖籍是直隶深县,爱国的抗日人士。

张作相在吉林任职时,主张“保境安民”,尽管与日本人存在接触,但对于民生却贡献不少。他修建吉敦铁路,还有大量的柏油马路,重视教育事业,今天著名的吉林大学就是由他创办的。

第一次接触张作相时,还以为他是张作霖的兄弟。当然,他也的确是张作霖的兄弟,不过不是亲兄弟,是结拜兄弟。

张作相出身草莽,于1901年开始投靠张作霖,并逐步成为张作霖最信任的左膀右臂,不断得到重用。

1907年,张作霖和张作相等8人,歃血结盟,成为结义兄弟。当袁世凯招安张作霖并任命他为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后,张作相也得以出任第27师步兵旅长。

1919年2月,张作相出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校长,同时还兼任奉天警备司令,他一步步成为了奉系军阀内的实力派,可见张作霖对他的信任程度有多深。

1925年,郭松龄的反叛被张作霖平定,随即处决了郭松龄夫妇。但是,对于如何处理其他参与反叛的高级将领,成为奉系内部争论的焦点。当时,张作霖倾向于全部处决。

为了避免奉系的进一步分裂,张作相违背老大的意愿,旗帜鲜明地表示,郭松龄已死,其余人员一律不再追究。在他的争取下,张作霖和奉系的元老们最终妥协,维护了奉系的统一和稳定,也为他赢得了足够的人望。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与小日本闹僵之后,由北京返回东北时,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成重伤。随即被送回大帅府,不久后就身亡,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为了稳定东北局势,当务之急就是尽快选出主政东北的继承人。

1928年6月18日,从天津秘密返回东北的张学良,立即出面临时主持大局。一边紧锣密鼓的操办张作霖的葬礼,一边召集所有的奉系元老和军政要员开会,商讨现今的局势和下一步的方向。更主要的议题,则是确定新的东北王。

经过几天的闭门磋商,最终在6月23日,各方达成初步意向:一、恢复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职务。二、张作相被推举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成为新的东北王。三、究竟对日本采取何种态度,有待于进一步协商。

但是,在7月2日的东三省最高联合会议上,张作相坚辞不受,并主动推举张学良为新的东三省保安总司令。至此,东北正式进入了张学良的少帅时代。

张学良主政后,张作相依然忠心耿耿,全力辅佐。私底下,他曾对张学良讲:“于公,你是我的统帅,我若不服从,你尽管用军法惩处;于私,你是我的侄子,你德行有亏时,我就抽你耳光。”

1931年,小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当时的张作相正在家乡料理父亲的丧事。所以,没能及时阻止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任由小日本占领东北,事后他悲恸不已。

眼见日军铁蹄攻占东北后,开始向热河扩张,张作相对张学良的行径十分失望,宣布脱离奉系,离开军界,举家迁往天津居住。

1948年10月,解放军解放锦州时,张作相被误俘,受到了解放军的礼遇。经征求本人意见,解放军派车送其返回天津居住。

平津战役前夕,南京政府为了拉拢他,又委任张作相出任国民政府的国策顾问,令其前往南京就职,后来老蒋还亲自邀请他同去台湾。张作相不敢公然违抗,一直虚与委蛇的推托,始终未曾前往,一直待在天津,直到解放。

1949年,张作相病死于天津,终年68岁。

回答完毕!

参考资料:

《辅帅生平》

《奉系江山》





辽沈战役时,解放军曾经抓到一个“俘虏”,林帅和罗帅听闻后,当面道歉,并且明手下护送其至天津。这个人就是张作相,他是张作霖的把兄弟。

张作相是张作霖的把兄弟,东北军的二号人物。看名字和张作霖挺像,不过两个人不是亲兄弟,只是拜过把子的兄弟。张作相这个人深得张作霖的器重和信任,在东北军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张作相早年投靠张作霖也是因为家境贫寒,受不了恶霸的欺负,打死仇人后才投靠的张作霖。张作霖敬重他是个汉子,于是便将其收留。后来张作相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张作霖便委以重任。张作相也不负所托,为东北奠定了工业基础,比如修建铁路、公路、自来水厂等,而且他让东北财政由亏转盈,并且创办了吉林大学,发展东北教育事业。这些都是东北军迅速崛起的重要基础。

张作相不仅得到张作霖的信任,也深得东北军的敬重。张作相对名利看得很淡泊,张作霖每次要给张作相更高的职务时,张作相都婉言谢绝,并且推荐东北军其他人担任。在郭松龄叛变后,张作相也建议张作霖不要处罚太多的人,以免影响东北军的团结。

在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面对东北军推选他当东北军首领的时候,他断然推辞,并推举张学良就任。此后,张作相专心辅佐张学良,并且帮助张学良解决了很多难题。

抗战爆发后,面对蒋的不抵抗,张作相内心失望,于是便将儿子送到红军。他的儿子叫张廷枢,后来奉命组建游击队,并成为游击纵队的司令员,积极抗战,打击日寇。

此外,由于张作相在东北的声望和地位,日本人多次请他出山,在伪满洲国担任高官。但是具有民族气节的张作相坚决不答应,保留了民族气节,这点也值得尊敬。

张作相虽然是奉系军阀出身,但是他具有民族大义,在东北军的时候就为东北的经济和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抗战爆发后,他又把儿子送到抗战第一线,积极支援抗战。面对日本的威逼利诱,他又大义凛然,坚决不做汉奸。这些高风亮节的行为,无怪能赢得林帅和罗帅的尊敬。

参考资料:《吉林省督军兼省长张作相》




张作相曾一个人对峙众高级将领,最后,张作霖采纳了张作相的建议。可以说,张作霖是非常信任张作相,而张作相更是以性命尽忠。两人不是亲兄弟,也没有血缘关系,只是名字取得凑巧。


图/张作相

郭松龄反张作霖失败被处决后,关于被俘虏的郭军高级将领怎么处理的问题上,几乎众口一词,那就是“全部处决”。只有张作相一个人坚持要宽大处理,不予追究。

张作霖召集张作相、吴俊升等数十位高级将领开会,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善后郭松龄事件。会议刚开始,张作霖就叹息,张学良太信任郭鬼子(郭松龄外号),令他痛心,他这回真是被郭鬼子害惨了。


张作相见此情形就出来替张学良说话,意思汉卿(张学良字)才24岁,被蒙蔽了,在之后讨逆的作战中,张学良不眠不休,亲自指挥,才这么快降服了郭军,他知道错了,应该看看他的将来……。

张作霖听到这些劝解的话,也就缓和了下来,接着就开始讨论郭部军官如何处理的问题了。在这个问题上,张作相坚持己见,决意要求不追究。而其他人全部达成一致意见,“一网打尽”。他们是老派和洋派的代表,与新派(郭松龄)本来就“争宠”,所以借此机会可以使新派一蹶不振。

然而,张作相力主宽大的理由是,郭部这些人都是他们的桑梓子弟,多年袍泽,让他们戴罪立功,也能使剩余的郭军安心。如果这些人跑到直系或者其他势力里,这也是给奉系的对手增强实力。


会上,张作相一个人对其他所有人,争论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有出结果。有人提议就算不全杀,起码也得杀几个,以儆效尤。张作相不同意,一个也不准杀,双方僵持不下,而张作霖却一直不表态。情急之下,张作相哭了起来:“要杀就先杀我,我不想看到悲剧再次发生。”众人都沉默了,气氛也没那么紧张了,大家默认了张作相的建议。张作霖也同意了,即刻命由张学良全权处理。

张作相担心会有变数,当场请张作霖给张学良打电话,“请大帅给汉卿打个电话,他还在前线听候命令呢。”接到电话的张学良对郭部军官一律不予追究,官复原职。

因为张作相的坚持,避免了奉系内部一次互相残杀,而这些人中很多也成了后来“西安事变”的骨干。张作相本就是奉系元老,这次又力主宽大,为他更是赢得了忠厚的美名,也是后来张作霖去世,众人拥戴张作相掌印的原因之一。


张作霖、张学良对张作相如此信任,也是在过去打打杀杀的岁月里,积攒下来的。张作相为人又持重,所以他的建议很有份量。

那么这样的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认识张作霖之前

张作相1881年出生在义县,祖上是逃荒过来的,读过三年私塾,16岁做起了泥瓦匠,因族弟张作正被土匪所害,1901年张作相带领家族里十余人为族弟报仇,之后被官府通缉,与族人辗转投奔新民府八角台张作霖处。此时张作霖拥有一支“保险队”,给人看家护院,护村。


跟随张作霖征战

投靠官府后,张作霖奉命剿匪,围剿陶克陶胡武装,仗打的十分艰苦。因为这些蒙古匪徒,骑术精湛,行动敏捷,还会用套马杆套人,张作霖正头疼的时候。张作相提了一个建议,步兵和骑兵配合作战,步兵砍马腿,骑兵割套马杆上的绳套,还真有效,几年后,这支武装被消灭殆尽。

1915年张作相为少将骑兵团长、炮兵团长,1917年任第二十七师第五十四旅旅长。

1920年张作相任第二十七师师长,主动请辞卫队旅旅长一职,请求刚由讲武堂毕业的张学良担任。二十七师是张作霖起家的班底,可见张作霖对张作相是非常信任。


在这一年得直皖大战中,张作相率军入关,协同直军作战,以微小的代价换取了巨大的成果,与直系一起瓜分了皖系,从此北京政府张作霖有一半的决定权。

随后,张作霖准备升张作相为东三省巡阅副使,张作相以职位太高,坚持不就职,后改任东三省巡阅使署及奉天督军署总参议,成为张作霖手下最有实权的人。

1921年,张作相陪张学良前往日本参观陆军秋操演习,很有收获,回来决心帮助张学良整顿军队,改革军备。

转眼间,直奉的矛盾又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结果奉军大败,不得不全线撤退出关。这次失败张作相也有责任,虽然张景惠负主要责任,之前两人主张不战,张作相建议以东三省自守,振兴经济,发展教育。


战败后,张作相自知有愧,主动请辞,被张作霖原谅,没有接受辞呈。第一次直奉大战的失败也暴露了绿林班底的军队诸多问题,战斗力低下,大兵团作战更是能力低下。

1924年张作相任吉林督军,当时日本人评论,张作相缺乏武将和政治家的素质,靠和张作霖绿林老友的关系,所以始终位居高位。张作相从来力主坚决抗日,这个评论有挑拨张作相与杨宇霆关系的嫌疑,毕竟杨宇霆也想要吉林督军的位置。

卧薪尝胆几年,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这次奉系大获全胜,奉军入关,从此直系一蹶不振。直系溃败撤退,因火车铁轨被破坏,火车出轨,数节车厢重叠在一起,数千名官兵横死,张学良视察现场时,张作相连忙用手遮住张学良的眼睛,不忍其直视这惨烈的场面。


从这些小动作可以看出,张作相把张学良当亲侄儿看,有长辈关爱晚辈的态度,平时张学良也称呼张作相“老叔”。

郭松龄反奉,张作相力主镇压,前期战事不利,连夜赶回大帅府,请张作霖做好逃走免得难堪的准备。张作霖听从其建议,并要带他一起走。

后期与郭松龄决战,面对大家对成功将信将疑的时候,张作霖说:“辅忱(张作相的字)已抱着至死一步不退的决心。”成功平叛后,张作相又力保郭松龄部被俘虏军官的安全,不管有没有政治家眼光,做人还是很厚道的,不同于其他粗暴鲁莽的军阀。


1927年晋奉之战是张作相最后一次为张作霖出征,这一年张作相有精神病的弟弟张作涛失手打死了张作霖喜爱的青年将领朱继先。张作相请求免去一切职务替弟弟赎罪。

主政吉林七年

1924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止,张作相为吉林督军,前后共七年。

上任后,张作相首先大力剿匪,但是采取各种手段土匪依然猖獗。张作相认为这根本原因是政治腐败,所以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选拔人才,为此制定了保送人才的十条资格。

严厉禁烟,吉林不准种烟,违者严惩,当时奉天和黑龙江还没禁烟财政收入较高,张作相顶住压力,坚决不种烟,税也不少交一分。

振兴经济,经过一番整顿,1926年开始,每年的财政收入都能盈余六百多万元。

公共设施建设,财政盈余的钱就用来搞建设,如修筑吉海铁路,耗资2000多万;建设吉林省城自来水厂,耗资200多万。发展教育,小学入学人数增加三万多,各阶段教育均有发展,1929年创办吉林大学,自兼校长。

开启少帅时代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公推张作相掌印,公推书和印信被送到张作相公馆。张作相坚辞不就,要求等张学良回来主持大局。

张学良终于乔装回到了沈阳大帅府,着手为父亲办理丧事,关于继承人的问题,一样力推张作相出来主政东三省。张学良三次派人把公推书和印信送到张作相公馆。张作相坚决拒绝,表示子承父业,顺理成章,他愿和大家全力支持。


对于当年的复杂局面,张作相认为他无力应付,而张学良青年有为,培养的新派实力雄厚,一定可以担当大任。同时,他也表示对公如果他们这些元老不服从命令,一样军法处置,对私张学良是他的侄儿,有过错在没人的时候,也会打他耳光

从此,张作相以辅帅身份辅佐张学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诱惑张作相,都被张作相严词拒绝,当时奉系高层张景惠、于冲汉等已投靠日本人。气急败坏的日方竟然炸了张作相父亲的坟墓。


张学良入关后,东北军政大权交由张作相代理,张作相出身绿林,能如此宽以待人,着实不多。1949年张作相于天津病逝,终年69岁。

结束语

张作相与张作霖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与张学良如亲叔侄,缘于张作相为人厚道,会打仗的人很多,能坚持做好人的不多。这也是张作霖一直信任重用张作相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奉天   吉林大学   吉林省   东北军   督军   旅长   总司令   亲兄弟   吉林   军阀   天津   日本人   日本   土匪   关系   建议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