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魏蜀吴三国实力对比情况如何?

蜀汉在这里很强大!国家虽然人力最小,但是敢进步,能进步!请与吴栋和解。打得厉害的曹魏,“畏蜀如虎”。

自古峰回路转,导致实力更迭。赤壁之战后,刘备势力急剧膨胀,吞并山河,统一中国。可惜好景不长。关羽一不小心丢了荆州,刘备夷陵之战被鲁迅烧为平地,失去了逐鹿中原的资本。此时,才是三国真正三足鼎立的开始。所以三国时期蜀国国力最弱,但从赤壁之战到关羽倒台,刘备的实力应该排第二。

浪漫里的70万大军是不可能的。根据演义,赤壁之战曹操分天下两处,天下已经有九个半州,军队只有83万,号称百万。夷陵之战,刘备只有益州一个疲州,如何起兵七十万,所以六七万可靠,最多十万。刘备的目的不是消灭吴栋,而是夺取荆州,因为荆州失守,隆中对就白废了,蜀国也就失去了称霸天下的资本。更何况历史上,赤壁曹操的兵力不超过20万,夷陵之战本来就是吴强蜀弱。战败后,蜀无法扭转大势。

你是不是看多了演艺?十个人养一个兵,全民皆兵。你跟我说舒不弱?蜀国的失败是因为诸葛亮。第一,作为一个一人多万人的领导,不要什么都亲力亲为,要善于发现人才,让所有的岗位都有空缺。是他让后蜀无人可用。第二,以蜀国的国力多次出兵魏国是不明智的。正是他的嫉妒和刚愎自用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那些汉人是后人或史家为了区分多个汉人而加的前缀。无论刘邦、刘秀还是刘备,都自称汉朝,这才是正统!然而,历史上对刘备开创的汉朝政权有很多称谓,即蜀汉和韩吉。当然,先秦时期就有蜀国,但不要把它和混为一谈!

事实上,自建国以来,蜀国的实力一直是三国中最弱的。但刘备攻占汉中后,蜀汉实力一度可以与曹操抗衡。如果能等益州军团休整,就可以全面实施隆中对战略。益州以关中为主力,荆州军团取宛洛。当时天下百姓都还在思乡汉室,会有很大的机会实现复兴汉室的政治抱负。

刘备的集团没有任何机会,但是他没有把握住。机会在刘备夺取汉中时出现,汉中地跨半个荆州、益州、汉中。如果这时候他慢慢称王,他会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关羽不想北伐,却坚守荆州,嫁给了吴栋。机会很快就会出现。两年后,曹操死了,曹丕篡汉。此时关羽从荆州出兵,刘备主力从汉中出兵,孙权应邀渡江北伐。如果三路入侵让曹丕无法兼顾首尾,曹丕必死无疑。

之后孙权就不敢和刘备较劲了,刘备兴复汉室大业就成功了。但现实是,刘备称王,关羽北伐,白衣渡江攻荆州,关羽被杀,曹丕篡汉,刘备称帝平定吴国,却被打败杀了。从此,蜀汉被大大削弱,没有复兴汉朝的可能。曹魏集团是整个国家的敌人。曹魏虽然只占据中国北方,但综合国力比蜀吴加起来还强。益州虽大,但真正富饶的只是天府之国,而广大的南中尚未开发,仍属于不毛之地。所以诸葛亮北伐到明面上有两个目的,一是进攻曹魏,二是以战养战,赚战钱。当然,也有这些必然导致北伐的政治因素。这个不好说,只能做。

现在的那些人总是很傲慢,这是客观的,但他们不知道的国力增长速度不如魏。如果休息一下,用不了多久曹魏的国力就远超蜀国十倍,可能达到几十倍!诸葛亮北伐的主要作用是打击魏国国力的增长速度,顺便拿下战机。可惜诸葛亮等不到这一天。

关羽太骄傲了,得罪了很多吴栋的将军。鲁肃在的时候帮他擦屁股。梦露当上大都督后,他已经对关羽很不满了。另外关羽水淹七军威胁中国,对吴栋是个威胁。后来他公开侮辱孙权,只好公开和私下操关羽。想一想梦露为什么要在关羽抵制圣旨的时候杀了他。刘备集团不重视与吴栋的外交关系,这实在是一大疏忽。

普鲁士是如何在欧洲出人头地的?诸葛亮什么都好,就是太内行。他总是认为除了他自己没有人能做任何事情。其实如果能有一个好的接班人,我们很快就能进入八王之乱,实现隆中对的战略。甚至在司马篡曹魏的时候,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毕竟,刘禅和曹操仍然是这个女人的亲戚。

刘备有很多机会。你说的多半是他失荆州前的汉中之战,但我觉得刘备真的有机会。赤壁后拥有半个荆州,不应攻益州而留李延(或诸葛取李延之位)。一部分黄宗在荆州代替了他的位置,然后北上取汉中(曹操和马超打了三年长安)。他坐着看马超取长安(有诸葛(或李延)。




在我国古代,人口和疆土是衡量国家实力的重要条件,战争时期文治武功的人才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魏蜀吴三国人口对比

据梁方仲研究《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府统计》

1、公元(263年)蜀国有94万人。

2、公元(263年)魏国有440万人。

3、公元(280年)吴国有230万人。

可见,魏国人口是蜀国人口的四倍多,接近东吴人口的两倍。

二、魏蜀吴三国疆土对比

据史料考证:

1、魏国公元(262年)共有87郡,十二州,国土面积291万平方公里。

2、蜀国有22郡,仅益州一个州,国土面积107平方公里。

3、吴国有32郡,3个州,国土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

三、魏蜀吴三国人才对比:

1、蜀汉两代君主致力于"兴复汉室,早期,文有诸葛亮、庞统、马良,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一群英豪,保疆拓土,意气风发。

蜀汉中期,刘关张的年纪已老,刘备和诸葛亮的儿子又都是平庸之辈,加之诸葛亮对选拔人才实行排外机制。

西蜀地域不大,人才领域出现了青黄不接现象。蜀汉后期国无良将,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境地。

诸葛亮六出祁山,长达34年的北伐之举,最终导致蜀汉国弱民贫,逐步走向了谁败。

2、曹操开创了 "唯才是举"的制度,不拘一格降人才,广纳天下能人志士,中原华北地域辽阔,人才济济。文官前期有:荀彧、贾诩、荀攸、程昱、司马懿等

武将有:许褚、张辽、乐进,曹仁、张郃徐晃、夏侯惇、夏侯渊、于禁,典韦,李典等,后辈有上马能杀敌,下马能治国的全面人才司马昭兄弟,武将有;邓艾、钟会。

3、盘踞江东的东吴政权,江南人杰地灵,风云人物聚集。扶持孙氏父子基业,前有周瑜、鲁肃等,后有吕蒙、陆逊、陆抗、诸葛恪等人相继而出。赤壁之战后,东吴领地基本无战事,子民修养生息,安居乐业。

东吴晚期,缺乏护国良将,末代后主孙皓,昏庸无能,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建昭明宫,所花费银两以亿万计算,劳民伤财,尽失人心,加之大将陆逊去世后,军队疏于管理,最终东吴被晋武帝所灭。

综合上,曹魏疆土面积还有人口和人才方面都优越于蜀国和吴国,是魏蜀吴中最强的。





依据《三国演义》,我们对蜀国的印象可能非常好,有刘备这样以仁为本的君主,加上诸葛亮这样智慧奇人,搭配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统一三国不是梦,但是,蜀国要真是这么彪悍,应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才对,直到最后却没能逐鹿中原、一统天下

首先:我们以国力进行分析,从领土、人口、军队、人才等。

领土:

魏国,领土包括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徐州、兖州、豫州、司州、雍州、凉州等十个州,换做今日如同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陕西、宁夏、甘肃,以及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甚至还包括内蒙古的一部分,总之长江以北,尽归魏国所有。

吴国的领土包括扬州、荆州、交州这三个州,其中扬州、荆州与魏国共有,大体而言,吴国的势力范围就是现在的江南和华南,包括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地方虽然也不小,但还是比不过魏国,而且当时中国南方开发还很不充分,所以人口和综合国力,更是没法比。

蜀国,只有一个州,益州,当然益州相当大,包括现在的陕西南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以及广西的一部分,统称西南。

从地图来看:魏国>吴国>蜀国

人口:

魏国,共66万户,443万人。魏国443万人士兵占40万以上官吏更多,毕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天下士子大半投奔魏国。

吴国,共52.3万户,230万人; 吴国230万人中,士兵占23万,官吏占3.2万

蜀国,共28万户,94万人; 蜀国94万人中,士兵占10.2万,官吏占4万

魏国相当于两个吴国,五个蜀国。

我们只想指出一点,蜀国的人口虽然还不到吴国的一半,官吏人数却超过吴国,可知他们的政府队伍臃肿,行政效率与财政压力都将构成执政者的难题。

军队:

三国的形成,军阀之间互相征战,进入决赛圈的就是三国的君主。不过这三大军阀之间,依然有其区别。

魏国坚持中央集权,把私人武装改编为中央直属,同时推行军屯制,积极组建隶属于国家的军队。

吴国,由于孙氏父子在江南地区属于外来政权,更多时候是需要和贵族世家相交,在更多时候要分权给他们,造成豪族势力过于强大,尾大不掉,从表面上看,属于中央集权,实际上近似各大豪族的联合政权,吴国的皇帝,更像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幕府将军或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君主。

蜀国,因刘备大半生流浪、转战各地,他的军队则是一个由流民聚合而成的武装集团,而且,在蜀国的本地人看来,刘备的军队更是标准的外地人军队,刘备的政权也属于外地人政权,战斗力既差,而且不接地气。

人才:

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蜀国最厉害,还是开篇的描述,蜀国如果真的文臣武将天下无敌,为何不会统一三国。

魏国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三下求贤令,为魏国培养了至少两代人才,何况魏国的领土,中原和华北,本是人才汇聚之地。

吴国地处江南,文采风流,所出产的鲁肃、周瑜、陆逊等,都是三国时代的第一流人物,问题在于缺乏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战将。

蜀国五虎将都是被神化的人物,刘备占据益州之后,

其一,来当地人才匮乏,

其二,来即便有些人才,并不甘心为刘备所用,

其三,根据金文京研究《三国志・蜀书》,指出蜀国群臣好内斗,刘备和诸葛亮在世,还能镇住局面,他们一死,蜀国内政逐步陷入混乱,无可救药。

所以,根据各项数据来看,魏国毕竟是财大气粗稳居老大,吴国只能老二,蜀国垫底。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魏蜀吴分别于公元220年、221年、222年建立,这三个政权的建立,改变了东汉末年群雄林立的时代。虽然有三个“国家”,但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历史向“分久必合”的时代过渡,进一步促进了“三家分晋”时大一统时代的来临,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接着我们对三国进行一个比较,来区分它们的强弱。

古代国力的最主要衡量要素——人口

在现代国家,人口或许不是一个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但是,在以农业为主中国古代社会,人口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魏蜀吴三国在人口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据《三国志·蜀志·后主传》的记载:

后主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蜀国当时的人口为94万。又《三国志·吴书·孙皓传》记载道:

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可见,当时吴国的人口多于蜀国。

另外,根据学者们的研究,魏国人口的下限为300万。各种史书中的人口记载有很大的出入。但可以肯定的是,三个国家人口由多到少依次为:魏、吴、蜀。

领袖的才能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出现了许许多多流芳千古的政治家、军事家等,其中包括领袖级人物,曹操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位。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接着,曹操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了不朽之功业。同时,他还在文学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是三国时期屈指可数的人物,文学史上有“三曹”、“建安七子”的说法。在这个角度上,孙权刘备就逊色了很多,他们只占了政治一个方面。

相比而言,孙权比刘备更加厉害,因为从他们的死因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孙权于252年病逝,刘备则因为夷陵之战的失败而死,恰好是被吴国大都督陆逊打败的。可见,吴国强于蜀国。

人才——名将、名士

三国时期不光产生出色的政治家,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被后世膜拜的对象,比如诸葛亮、郭嘉、张辽和关羽等等。这样一些名将和名士的出现,也为这一时期带来了巨大的魅力。从人才的质量上来看,魏国是最具有优势的,接下来依次是吴国、蜀国。魏国有郭嘉、荀彧、许攸、崔琰、程昱这样的谋士,还有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这样的将领,可谓人才济济。

相比而言,吴国优于蜀国。前期,两国人才没有什么差距,吴国有周瑜、鲁肃、张昭等人,蜀汉也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关羽等人。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没有了核心领导力,蜀国人才的质量也下降了,魏延和姜维等人都走上了反叛的道路,而吴国这边还有陆逊这样的政治军事奇才。所以从人才的角度上,也可以得出魏强于吴,吴强于蜀的结论。

结语

在以农为主的中国传统社会,占有人口的多少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数据上来看,魏国的人口领先于其他两国,所以是三国中最强的,依次是魏、吴、蜀。另外,一个国家的强弱与政治家有着内在的关系,无疑,曹操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帝王,孙权处于中流,刘备处于下流。最后,通过对魏蜀吴三国人才质量的分析,曹魏也是占绝对优势的,接着是东吴,然后是蜀汉。

所以,魏蜀吴的实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魏、吴、蜀。




谢邀。

魏国的实力肯定最强,这个没人否认吧,要不孙刘联盟干啥。

魏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中原人杰地灵,给魏国提供了用不尽的人才,后来诸葛亮伐魏时,听说好友徐庶仅官至御史中丞,感叹魏国人才何其之多。此外,幽州、西凉、并州等地盛产战马、冀州盛产弓弩,所以士兵们装备精良,陆战基本无敌。淮南等地适宜耕作,加上曹操倡导的屯田,所以粮草充足。

吴、蜀谁排第二呢?

这个嘛,要看荆州在谁手里。刘备集团的鼎盛时期,刘备夺取汉中,又派刘封拿下上庸三郡,此时刘备的实力大于孙权。但是刘备的辉煌一闪而逝,吕蒙袭取荆州,上庸三郡又被魏国夺回,蜀国的国力就是垫底了,就算诸葛亮再牛,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益州   魏国   蜀汉   东吴   汉中   荆州   实力   蜀国   吴国   综合国力   国力   政权   军队   人口   情况   人才   财经   吴三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