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事时扛“引魂幡”,有什么讲究?

各地异曲同工,大至相同。引魂幡是为死者引魂的一种方式(迷信)。各地风俗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有儿子打的,有女婿打的。我们这边是外甥扛的。引魂幡一般是用一块紙写上死者的名子之魂位?上挂岁钱,一路将岁钱抛撒。直到墓地,再插到坟头后面上边了事?




神洲传统文化数千年,引〈招〉魂幡一说,文字(文学)记载最早是〈封神演义)。当时的神仙相争,照样会〈死〉,由元始天尊交给姜子牙〈太公〉一面〈招魂幡〉,指引在神灵大战之中,阵亡神仙灵魂安生之处(神位)。先不讲真假,但这历史传承文化,是不可能在民间失传的。至于说有效无效,那只有天知道。像我们家乡,任何人去世送葬时,必须由长孙〈至亲后代男子〉执〈招魂引路幡)开路,并文字书写有规矩,上红纸为头:男〈吽〉女〈唵〉。左右红纸小对联,:金童引入逍遥路。玉女迎归极乐天。中间二米多长白棉纸,上书:〈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大慈大悲阿弥佗佛接引导师指引亡人XXX奔赴宝方莲花化身极乐超生净界〉。千百年了,虽然说现实行殡葬改革,但送亡者骨灰盒上祖坟安葬,这〈引路蟠〉的规矩没有改变,要不然进不了祖坟该占用安葬的位置。今后大约也不会改变吧。

六八老叟。




作为农村办丧事时扛的“引魂幡”,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引魂幡的做法也不同。

作为我国中部的河南省的平原中部,老人去世办丧事的时候“引魂幡"不叫扛,而是叫做打“引魂幡”,是用纸糊的,用一根麻绳绑在一根五六十公分长的高粱杆上,在出殡的时候是有去世的老人,他的孙子手拿着走在出殡时棺材的前面,叫孙子辈给爷爷辈打“引魂幡”。

这就是我国中部河南省平原中部,爷爷奶奶去世,孙子给爷爷奶奶打“引魂幡”的民间风俗规矩。




有一个成语叫‘扬幡招魂’,想必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们这个地方,办丧事最不能省略的就是‘招魂幡’,以往都是请村子里面的手艺人,用整张的大白纸像剪纸花一样,剪出特殊的纸条状花样,中间系着一个有四个手指头那么宽的长纸条子,上面用黑墨水写上挽联的字样,一定要写上逝者的姓和名字,制做完成之后,用细绳子系在一根新砍来的活柳木棍子上。现在有丧葬一条龙服务,有成品写上挽联即可,但系招魂幡的棍子必须是活柳木棍子。招魂幡的柳树木棍子插在坟头的前边,若是发芽生长成一棵大柳树,是对逝者的后人是吉祥的象征。

‘打招魂幡’在我们这里的风俗又称做‘抗大旗’,也叫‘打迎魂幡’,抗‘迎魂幡’的人必须是长子,或长孙,其它的人则没有这个殊荣。

出殡的时候,长子头顶孝布,手柱柳木哀杖棍,其它的亲戚都是拿着用带皮的麻杆做的哀杖棍子,男性孝子都是走在棺材的前边,女性则跟在棺材的后边,长子抗着‘迎魂幡’走在最前边,有引路的人引领着往墓地走去,边走边哭。

每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引领的都要放一挂鞭炮,并点燃一把火纸,把棺材停下来,孝子们都要跪下来磕三个头,这都有讲究,在这里不必细说。

到了墓地,下葬之前,长子必须下到墓穴里,铲上来三铁锨土。等到时刻到了立即下棺,然后封土,封成坟头的样子即可,然后把招魂幡插在坟头的前边,以后的三天的午后,家人们拿上柴草和火纸鞭炮来坟上继续烧火,烧纸,放鞭炮。

所以现在的许多的坟地里都有柳树生长,有的柳树已经几十年了,比大水桶还粗,生长也十分的旺盛。细心的人都知道,这个死者一定是在冬天或春天去逝的,若是夏秋天那个柳木棍子是发不了芽的。有的柳树是挖墓穴的时候,用来定向的柳木橛子发芽而生长起来的。

招魂幡是为逝者的灵魂引路的!






引魂幡,是中国古代丧葬仪轨之一,

一般用白布白纸包裹浸泡消毒草药包药水,石灰粉等消毒剂,

是一种临时免疫方式,

重所周知,死人有各种死因,以病死居多,其它死因,停放好几天也难免是腐烂变质,蚊虫蚊蝇,

引魂幡是驱散蚊蝇消毒防疫的一种仪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丧事   长孙   火纸   柳木   孙子   坟头   逝者   长子   柳树   棍子   棺材   墓地   死者   风俗   讲究   生长   农村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