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领土那么大,为什么会发生饥荒,难道非洲人都不种粮食吗?

在自然条件下,最适合粮食作物种植的区域其实还是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由于科技落后,气候高热,生物多样性丰富,社会动荡,生育率高等等原因,粮食始终是一个问题。

自然条件影响巨大

热带虽然光热充足,但由于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灌溉、虫害(包括鸟兽)、草害等问题往往也很严重,如果没有现代的科技和管理,粮食、蔬菜种植确实是相当困难的。

水与灌溉问题: 热带地区只有雨季和旱季,对于缺乏灌溉系统、良种和大棚技术等现代农业生产来说,雨季几乎年年成灾,而旱季又可以干得作物、蔬菜难以生长。

良种和生物多样性问题: 热带物种多样性丰富的特点,又让地下地上的昆虫、鸟兽、杂草等一旦繁殖起来就成灾。

良种等问题: 如果没有好的良种,没有杀虫剂、除草剂,没有机械化和大棚等技术,种植的劳动代价是很大的。

经历印象

记得八十年代以前,像我国海南、西双版纳等热带地区的粮食、蔬菜种植也是成问题的。春夏季,野草、枝叶甚至每天可以长5-10公分,一块地上可能一群野兽、昆虫来了就报废,所以仅仅靠劳力的代价是很大的。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件事,一件是因为我8月份毕业分配过去,报到以后就与几个同事外出到内地学习去了,而12月份回去的时候,在路上那几个同事每人买了两大麻袋蔬菜,有土豆、萝卜、莲花白等等,我还以为他们是倒卖蔬菜的,结果问了才知道那个季节没有蔬菜;第二件事是当时单位领导为了解决蔬菜问题,专门请了某省农科院支援非洲种菜的科技人员来指导种菜,但几年下来还是没有成功;第三件事情是,当时地方政府公榜,谁解决粮食或者蔬菜问题,可以提拔谁担任政府副职,结果到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一个县农科所的所长确实因为培育了水稻新品种,解决了粮食问题,故而提拔担任地方主管科技的副职。

而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化肥、农药、机械、良种、大棚等等科技的成熟和推广,作物和蔬菜种植就成了全国的基地。

气候和文化的问题

热带地区由于野菜、野果、野兽丰富,在人口不多的情况下,直接采摘、狩猎的代价比依靠原始种植的代价低得多。再加上气候热,管理繁琐,现代文化与科技落后,就容易养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吃即安的习惯,而不是想办法去发展科技、改变现状,故而成了恶性循环。





再肥沃的土地,也需要精耕细作才能有好收成,总不能把种子丢地里就不管了,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非洲还真有很多这样的地方,不是不种地,而是不会种地。

曾有国内的企业到非洲东南部的莫桑比克种水稻,结果让人非常无语。

种水稻需要育苗、插秧,这是一种常识,可当国内的技术人员告诉当地人需要插秧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似乎根本不知道插秧是怎么回事。

好不容易插完秧,告诉当地人需要定期除草、施肥之类,当地人干脆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类似的情况在非洲并不算少见,直到今天,非洲的农业大致上仍旧处于一种靠天收的状态,把种子埋进地里,然后就不管了,最后能长出来多少就算多少,这样的产量可想而知。

目前全球“重度粮食不安全状态人口”当中,一半都在非洲,尤其是东非、西非国家。

然而另一方面,长期处于挨饿状态的非洲,农业条件却令人羡慕:非洲拥有的农耕地总量,占到全球的两成,相当于美国与印度的总和。

前文说到的莫桑比克,曾被国内的农业专家称作“海南的气候,长江的水资源,东北的黑土地”。

可条件如此好的莫桑比克,一半以上的口粮都要进口,国内超市里,到处都是进口粮食,莫桑比克的乡村地区[澹奕],到处都是荒芜的耕地,仅有不到一成半被开垦。

这都算不错了,像是非洲的索马里、纳米比亚、安哥拉等国,绝大部分的口粮,都需要进口才能够勉强满足,整个非洲,粮食产量非常有限,常年挨饿的人口很多。

造成非洲如此景象的原因,其实也是多方面的,首先,非洲的农耕文明基础很薄弱。

非洲大部分地方自然条件比较好,物产丰饶,也没什么特别寒冷的时候,从古代开始,当地人饿了就去狩猎、采集,不需要辛苦耕种就基本能够填饱肚子。

而像是东亚、欧洲等地,因为自然条件无法与之相比,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去耕种、放牧,去发展纺织等等[澹奕],久而久之,文明进步了。

非洲如此优渥的条件,也是一把双刃剑,坏就坏在非洲习惯了从自然界直接获取食物。

整个非洲,除了埃及与埃塞俄比亚等少数地区,大部分地方都没有成熟的农业文明,最多也就是发展放牧之类,所以很多非洲人根本不懂得如何耕种,如何收获更多的粮食。

再来,从新航路开辟开始,靠近欧洲的非洲就成为了西方人率先掠夺殖民的地方。

近代数百年的时间里,欧洲人夺走非洲大量的精壮人口,导致非洲劳动力数量锐减,与此同时欧洲人为了自身利益,在非洲大规模推广单一经济作物种植。

非洲很多的地方,支柱产业都是很单一化的,像什么咖啡、可可、腰果之类。

这些经济作物,占据了非洲大部分最好的土地资源,消耗了大量的劳动力,最后的结果是,非洲并没有因为这些经济作物而富裕起来[澹奕],而粮食的种植也被挤压,导致粮食不足。

直到今天,西方人对于非洲的农业殖民仍旧在持续,在加纳、科特迪瓦、莫桑比克等国家,当地大片的经济作物种植园,都被西方控制,当地人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

非洲的土地虽然肥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问题,非洲并不在季风气候区,但当地各种自然灾害还是相当多的,比方说蝗灾,还有洪涝与干旱。

不管是东非还是西非,经常会出现高强度的强降雨,另外就是大规模的持续性干旱。

毕竟非洲很多地方都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只有旱季跟雨季,要么不下雨,要么狂下雨,而那种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中肥力不足,而且到处都是雨林,并不适合农耕。

非洲的干旱是个很大的问题,尤其是东非地区,偏偏这些地方人口又很稠密。

不但自然灾害很多,而且非洲的技术条件实在落后,以对抗旱灾为例,整个非洲仅有不到一成的耕地配有灌溉设施,其他的土地,一旦遇到旱灾,那只能自求多福。

咱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非洲人“渴死不打井”,实际情况还真并非如此,不是非洲人不愿意去打水井,而是很多地方,根本没能力打水井。

举个例子来说,咱们曾在苏丹帮助当地开凿水井,找水、打井,花了两个多月。

不仅如此,还是动用了大型机械,在地下四十多米的地方找到了水源,开凿了水井。

非洲许多干旱地区的地下水[澹奕],埋藏在非常深的地下,仅仅靠人力根本难以开凿水井,而这些地区的经济技术水平实在落后,就算是想要打井,也实在没条件。

如今的世界,农业的繁荣离不开化肥、机械,需要高度的技术投入,才能有好的收获,可非洲很多地方都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阶段,再肥沃的土地,也不可能产出那么多的粮食。

不仅仅是农业方面,非洲的城市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落后,也是个大问题。

要知道,粮食等农产品即便是生产出来了,也是需要妥善存储的,总不能随便堆放在那里,非洲大部分地方的气候,又非常容易造成农产品的损坏。

可非洲的条件实在是太尴尬了,根据联合国的统计,非洲每年至少有三成的农产品在收获之后,会因为存储不当等原因而造成损失,有的地方损失率能够达到五成。

好不容易种出来的粮食,结果因为没条件存储,白白浪费掉了。

在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产出原本就很低的非洲,粮食的产量本来就不多,加上各种技术上的落后与不足,带来了更多的损失,非洲的粮食问题如此骇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最后,除了天灾也有大量的人祸,非洲如此广袤,至今还有很多地方动荡不安,当地又怎么可能好好发展农业[澹奕],出产足够的粮食呢。

像是索马里、苏丹、尼日利亚、安哥拉、喀麦隆等国家,部落纷争与地区性战争持续不断。

和平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老是整天打来打去的,就算是想要种地发展生产,也完全不能顺利进行,大家也不敢发展生产,免得好不容易粮食快成熟了,一场战斗全都归零。

还有,多年来西方各国为了自身利益,大规模在非洲屯田,也极大挤压了当地的粮食种植。

整体来说,非洲的各方面条件,如果妥善管理细致开发,想要粮食自足农业繁荣还是可以的,只不过非洲的农业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今还非常多,粮食不够很正常。




不妨来看一下非洲国家津巴布韦,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非洲那么多人饿肚子了。

即便在非洲,津巴布韦也算得上是最穷的国家。其2016年人均生活费每天只有1.16美元,有差不多70%的人每天吃不饱饭。然而这个国家的前总统罗伯特·穆加贝(1924-2019)却富可敌国,在他37年的任期内,积累了无数的财富——

2011年,维基解密发表了美国驻津巴布韦哈拉雷使馆10年前撰写的一封电报,声称:“穆加贝的全部资产情况尚不清楚,但传闻财富净值超过了1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可能在津巴布韦以外地区。 ”这些财产包括瑞士海峡群岛和巴哈马的秘密帐户,以及苏格兰城堡等固定资产。


在2015年,总统罗伯特·穆加贝的女儿在香港大学学习期间,穆加贝家族在香港买了一座价值超过500万美元的豪宅。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甚至迪拜,也有不少以穆加贝名义进行的房产。

此外,据维基解密曝光的电报说,穆加贝在津巴布韦有6座住宅,包括一座正在建设的多层大厦,价值900万美元。设有25间卧室,一个大型室外游泳池,两个湖泊,一个可容纳30人以上的大型餐厅客人,一个超级特大号床和一个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雷达系统...

那么,穆加贝的巨额财富都源自哪里?

据“经济学人”报道,在21世纪初,穆加贝占领了津巴布韦大部分的白色商业农场。但他没有把土地交给失地者,而是把大部分商业农场给了他富有的密友。这些人反过来又把一些财富“回赠”给了穆加贝...

所以,津巴布韦成了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会很奇怪吗?反正在我看来一点也不奇怪。

对于那些饿着肚子的非洲人,他们有没有土地先不说,即便有土地,只要“穆加贝”们还把持着权力,他们会有好日子过吗?




中国是全世界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在驯化农作物方面有着上万年的历史。近些年来通过考古发现已经证明,中国古人在八千多年前就已经种植了水稻。非洲虽然土地肥沃,对于农作物种植有着先天性的优势,但是也正是这种优势却养成了非洲人的懒惰性。非洲真正人工种植农作物的时间不足二百年,他们在种植农作物和田间管理方面还是相当的原始粗放。基本上是播下种子后就不再管理。可以说他们是全靠老天赏饭,即使是风调雨顺的年景其产量也是非常的低。若遇到天灾或人祸非洲必然就会发生严重的饥荒。现在中国的农业专家在非洲进行指导工作,目前已收到了可喜的成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非洲一定会建成一个丰衣足食的人间乐园。




对,就是不种,或者说几乎不种,个别人种的也是粗犷式,草比粮食高的那种,可想而知了。最近这10年有中国老板到非洲包好多地几千亩上万亩那种,种粮食的。管理到位听说产量老高了,施肥都很少。这么说吧,只要把地彻底交给中国人种,全世界,哪都不会缺粮,就这么硬气。中国人对土地,对粮食的感情,负责,认真,全世界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非洲   非洲人   莫桑比克   东非   津巴布韦   水井   饥荒   良种   领土   热带   气候   粮食   土地   条件   发生   地区   地方   农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