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机拦阻索的制造难度有多大?

这也是“战忽局”抛出来的观点,航母的拦阻系统,最贵的不是绳子,而是拦阻系统,绳子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东西。

我国是钢缆制造大国,很多钢缆用于特种场所,比如核电站反应堆内部、桥梁工程、矿山机械、海上平台等,我国的起重机行业,在世界排名前列,某些大厂一年的特种钢索产量,够全世界所有的航母使用100年,您说说看,一条钢缆的科技难度,能够有多大?

航母的拦组系统中,怎样通过复杂的缠绕、液压、配重、阻尼、闭锁、复位等系统的组合,在几秒内将战机停下来,才是关键,毕竟航母的体积有限,这些系统组合不能全甲板铺设。普通人只看到那根“绳子”,甲板下面的复杂结构,是很难想象的。

当年我们造航母的时候,国外也是忽悠我们的,说这类拦阻索,与众不同,宇宙第一的国家才能制造,让中国人来搞,可能要天荒地老云云,甚至三哥都表示摇头。

可当时我国已经是钢缆出口大国了,在现有的基础上,根据航母拦阻索的数据要求,增加试验次数,调整合金比例,改善缠绕技术,然后再试验几千次,就可以的出需要的参数了,对我国的钢缆企业来讲,都是日常工作,毕竟出口钢缆,也要N多的测试项目。于是我们的目光转向国内,却发现,“义乌小商品市场”就有批发……

其实,我们的拦阻系统要求比国外更高,国外上舰的有重型机、中型机还有轻型战斗机,而我们上舰的只有J15这样的重型机,机身重量大,速度快,拦阻系统的载荷大,钢缆比别人家的都要结实。

为了提高训练强度,培养更多的飞行员,我们的航母例行训练的起降次数很高,拦阻系统的使用效率更高,没有大量稳定的拦阻索供应,早就飞不起来了。

“局座”有时候发言,要听弦外之音。

愿我们的人民海军越来越强大!




拦阻索在技术上不是想象的在航母斜角甲板后部安上几道钢丝绳那么简单,而是涉及机械、电气、液压等诸多高新技术,是硕大而庞杂的大工程,准确地应该称为航母拦阻系统,包括甲板上外露的拦阻索和支撑机构,甲板下的拦阻索系统、滑轮缓冲系统、拦阻机系统(包括主液压缸、定长冲跑控制系统、蓄能器、膨胀气瓶、定滑轮组)、拦阻索末端缓冲系统、复位系统、油液冷却系统等组成。

拦阻索是整个拦阻系统的核心,由于直接起拦阻作用,所以在性能上要求很高,主要包括:能够承受舰载机着舰时尾钩的巨大冲击力和拦阻系统施加的拦阻力;能够抵抗海洋环境的腐蚀;具备较高的抗疲劳能力,能够重复使用(通常在几十到上百次);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因此,拦阻索的技术和工艺难度是很大的。

拦阻索的钢丝绳对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要求高,应达到1500兆帕以上,同时延伸率不小于20%,冲击韧性大于150焦/平方厘米,屈强比至少要保证0.85。此外,钢丝绳还要具备防锈(适于海洋环境)、无磁(防止铁磁性粒子吸附混入绳内发生磨损而降低寿命)、耐高温(短时耐800-1000摄氏度,以适应战时甲板可能起火的高温影响)性能。

美国在拦阻索技术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军航母上的MK7拦阻索有两种规格,分别是平钢绞大麻纤维芯拦阻索和平钢绞聚醋芯拦阻索,它们的直径分别为34.9毫米和36.5毫米,破坏力分别为85吨和93吨。

中国海军辽宁舰上的拦阻索完全是中国人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造出来的。从辽宁舰这几年大强度使用情况看,国产拦阻索的质量十分过硬,安全可靠,从未发生故障。(S)




航母作为世界上目前海上最强的作战利器,虽然航母上有很多高科技的武器装备,比如舰载机、动力系统等但是有一种很重要的东西,经常被人们忽略,那就是航母上的舰载机制动装置----阻拦锁。舰载机着舰尾钩刮得火星四溅,飞行甲板的耐用度受到很大挑战,拦阻索耐用度高但是维修费用也很大。

比如我国航母辽宁舰上的阻拦锁,每次歼15降落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很长的一段线拉在飞机的尾部,这条锁链又被称为“生命锁”。如果这一环节出现失误将机毁人亡,历史就曾经出现过这一事故,当然不只是飞机坠毁那么简单,带来的社会舆论才是最难解决的。

说到舰载机从降落勾住阻拦索,舰载机着舰尾钩刮得火星四溅,飞行甲板的耐用度如何?其实航母甲板和平常的军舰甲板不同,为了考虑多次舰载机拍打的耐用性,它的材料和加工工艺都有不一样的要求,专门进行了强化处理。

飞机在降落时的速度很大,而且又要在短距离停止,也就是要将很大动能在短时间内降为零,要知道从飞机降落到停止最短只需要短短三四,所以说在摩擦力极大的情况下,甲板的耐用度又是一大难题。

为什么说是难题呢?航母的结构问题,因为航母的甲板和拦阻索在设计上并没有考虑这一点,而且甲板的空间有限,要是想在短距离停下来,就必须增大摩擦和阻拦索的拉力,耐用性也就相对降低。




航母上的拦阻索,就是舰载机着舰时尾钩需要勾住,然后迅速制动,将舰载机从几百公里时速瞬间降到零,所以这拦阻索可不仅仅是简单的钢丝绳,直径不是很粗,但强度要求高,而且还要考虑电气,机械,海上高湿高咸环境腐蚀,等等因素,所以拦阻索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制造难度还真不低。




一方面,拦阻索系统的研发科技含量的确很大,拦阻索本身以及它的配套零部件所工作的环境可以用极其严苛来形容,既要保证拦阻系统足够软件,又要保证拦阻系统足够硬,这可不是一般实力的国家所能完成。有意思的是,我国一个特钢企业一直给西方某大国出口特种钢,自己却不知道是做什么的。直到军方企业招标,对照数据才发现自己的钢刚刚好,这才明白是咋回事;

第二点,拦阻系统研发成本太高,一般国家航母装备量太低,基本也就一两艘,毫无经济性可言。其他的例子就是圆珠笔笔头特种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钢缆   火星   组合   钢丝绳   辽宁   甲板   航母   绳子   大国   海上   强度   难度   特种   很大   我国   财经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