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以后什么最可怕?

75岁的刘母独自在老家生活。儿子不放心,留下一只调教好的鹦鹉陪她。刘母突然病逝。鹦鹉还原刘母生前的生活,儿子跪地懊悔不已。


为了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刘妈妈从城市返回老家。


刘妈妈就住在我们隔壁。她五十岁的时候老伴儿就去世了。老伴儿去世那年,他们的儿子刘舒洋还在读高中。

刘舒洋高中毕业后,就随村里人南下到广州一家服装厂打工。

刘舒洋踏实勤奋,头脑灵活,没干几年,就成为服装厂分管业务的副厂长。因为能力出众,情商高,很快成为服装厂的厂长,他也顺理成章在广州安家落户了。

刘舒洋在我们县里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他的企业越做越大。

在刘舒洋刚结婚的那几年,刘妈妈去广州生活了一年,最后她还是回来了。

回来她对我们说,城市的生活她不习惯,一出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街上人来人往、车子川流不息,空气也没有乡里新鲜,吃的蔬菜也没有自己种的好。

总之,她不愿意在大城市里生活,她就是要回到老家,老家的生活自由自在,她想干嘛就干嘛。最主要的是,她可以种一些蔬菜瓜果,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吃得放心。

无奈,刘舒洋只得把他母亲送回老家。

当时的刘妈妈还比较年轻,身体也比较好。刚开始她还种着庄稼,房前屋后的地里没有空着,玉米、红薯、土豆、花生、小麦等,应有尽有。每次儿子回来看她,走的时候,车里都装满了她种的各种土特产。

随着年龄的增大,刘妈妈的身体也不比从前了。

她儿子也不准她在种庄稼了,只允许她在自家门口种点蔬菜。刘妈妈家的菜地里,一年四季都有各种不同的蔬菜,她经常把自己种的蔬菜送给左邻右舍吃,她说自己种的菜很多,她一个人吃不完。


刘妈妈的邻里关系处得非常好。


刘妈妈骨折后住院她最开心,因为儿子回来了。儿子用鹦鹉代替他陪伴母亲,刘妈妈虽无奈,但也没办法。儿子忙,得理解。

刘妈妈70岁那年,她去菜地里摘菜,一不小心滑倒了,她怎么也爬不起来。幸好当时邻居在家,在邻居的帮助下,刘妈妈被送到医院,一检查,刘妈妈大腿骨折。

儿子刘舒洋从千里之外赶回来,看到躺在病床上的母亲,一下子跪在了床边,“妈,都是孩儿不孝啊!让您受疼了。以后再也不种菜了啊。”

“嗨!你这孩子,哭啥呢?医生说我送得及时,没有生命危险,这要好好感谢你胡婶呢。”刘妈妈说完,用手指着旁边的胡婶。

刘舒洋瞬即从衣兜里拿出厚厚的一沓钞票给胡婶,胡婶说什么都不要。她说都是邻居,那么客气干嘛。

后来,刘舒洋每次回家,都要给邻居带很多礼品,感谢他们对自己母亲的关照。

这次,刘舒洋在家里陪刘妈妈的时间最长。有足足一个多月的时间。


虽然刘妈妈住院,但看得出来,这一个多月的日子里,刘妈妈是过得最开心的。

刘舒洋虽然在家陪着母亲,可他的心思在公司里。因疫情原因,公司现在的运转非常困难,有些事情可以遥控指挥,可有些事情还是需要他亲自回去处理呢。

怎么办?刘舒洋决定给母亲做做工作,看能否和他一起生活。

“妈,您现在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我呢,公司里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也不能一直在家陪着您,您跟我一起回去,好吗?”刘舒洋给母亲一边梳头一边说。

“我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过去也给你帮不了什么忙。你看,我现在的腿也没问题了,”刘妈妈用手拍打着自己的腿,想让儿子放心,“你放心,我以后走路做事都会小心一点。你公司里面的事情多,你赶快回去吧。”刘妈妈心里也不舍得儿子回去可有什么办法呢?儿子还有一个家,还有那么大一个公司呀。

“好吧,那我给您找一个保姆,在家陪着您,这样我才放心。”刘舒洋去劳务市场,给他母亲找了一个保姆。他在家里安装了远程监控,这样可以随时看到他母亲的生活状况,也能对保姆的工作情况进行一个监控,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他也能第一时间知道。

刘舒洋一离开,刘妈妈就让保姆走了,她说自己的身体没有问题,没必要让儿子花冤枉钱。

老人一旦倔强起来,也没有办法,刘舒洋只得由着自己母亲。

两个月后,刘舒洋又回来看他母亲,这次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一只绿色鹦鹉。

“妈,您看,我给您带什么了?”刘舒洋拿出一只精致的鸟笼,里面养着一只绿鹦鹉,这只鹦鹉的头部圆圆的,嘴成钩状。羽毛十分漂亮,像披了一身翡翠,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好漂亮的鸟。可我又不是小孩子,给我带这只鸟儿干什么?这么好看的鸟儿估计也不便宜吧?”刘妈妈不解地说到。

“这只鸟儿不贵,就两千多块钱。花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陪您呢。”刘舒洋如实回答到。

“哎呀,你看看你,花了这么多钱还说不贵……”,刘妈妈责怪儿子太浪费了,不懂得珍惜钱财,赚钱太不容易了……一直唠叨个没完。

刘舒洋等他母亲说完了,才说“您把我找的保姆给辞退了,我和您儿媳呢,公司里的事情又多,没有时间经常回来陪您。虽说您和邻居的关系不错,可家里连个说话的人儿都没有。这只鹦鹉,我花了好长时间调教过了。它能说话,我不在您身边,它就代替儿子陪您呢?”

“它能代替你吗?你爸去世的早,我也都七十好几的人了。”刘母有点不高兴。

刘舒洋一时语塞,竟不知道怎么安慰母亲。是啊,他父亲去世得早,母亲把他养育成人,他也算成功人士,他母亲脸上也有光。在别人眼中他母亲是很幸福的,不缺吃穿,不缺钱他知道母亲缺什么,可他竟然满足不了。

空气瞬间凝固了。

鹦鹉仿佛知道刘舒洋此时的心思,它模仿着刘舒洋的语气说“妈妈,您好!妈妈,您好!我是刘舒洋,我是刘舒洋。”刘母瞬间开心地笑起来,这绿鹦鹉好乖呀!

刘舒洋在家住了几天,就返回去了。

刘母又形单影只,好在有绿鹦鹉相伴。清晨,她给绿鹦鹉喂食,它就说:“妈妈,您早!我是刘舒洋。”

中午,刘母给它喂食,它就说:“妈妈,你好!我是刘舒洋。”傍晚,刘母给鹦鹉喂食,它就说:“妈妈,您辛苦了!歇歇吧!”

刘母感到很欣慰,寂寞的日子里就像儿子真的在他身边一样。刘母对鹦鹉宠爱有加,给它洗澡,梳理羽毛,带它去遛弯儿,去逛逛公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


刘妈妈去世,鹦鹉还原刘妈妈生前的生活。


这样过了一年,刘母在一个清晨赫然病逝。

刘舒洋千里迢迢赶回家,见到的只是母亲的骨灰盒,而他买给他母亲的绿鹦鹉也不知去向,空留一只鸟笼挂在阳台上晃荡。

刘舒洋决定在老宅多住几天,缅怀母亲养育的恩情,弥补自己未能给母亲送终的歉疚。

刘舒洋把母亲的遗像端端地摆放在斗柜上,这是母亲最喜欢的地方,母亲在望着儿子微笑。

刘舒洋解衣上床,连日来旅途的劳顿,使得他的眼睑下垂,睡意袭来,渐渐进入梦乡。

在梦中,他见到慈祥的老母亲,在灯下为他缝补西服上掉落的一颗纽扣,他欣喜万分地走近慈母。慈母却转瞬不见了,耳旁却有慈母的声音在萦绕“孩儿,妈妈好想你。”

他一激灵惊醒过来,耳畔又传来一声问候“孩子,你好啊。”他打开灯四下里张望,不见有什么人,他以为是自己思母心切而产生了幻觉。

他又睡着了。睡梦中,他再次见到母亲,他刚要走近,慈母又转瞬消失。

他再次惊醒过来,又有声音传来“孩子,妈妈好想你。”

他披衣下床,在屋里踱步,走到客厅,那呼唤他的声音,也越来越清晰。

“孩子,你好啊。”声音是从阳台那边发出的,他的心紧缩起来。悄悄走过去,借着明亮的月光,他看见阳台上一只鸟——绿鹦鹉,绿鹦鹉又张着嘴说话“孩子,妈妈好想你。”

刘舒洋的眼圈湿了,那鹦鹉并不怕人,它明显地消瘦了,羽毛也很乱。它又叫道:“孩子,你要常回家看看,妈妈好想你……”


刘舒洋早已泪流满面。

事后他了解到,慈母在临终前,把绿鹦鹉放了生。不料,这只通灵性的绿鹦鹉夜夜飞回刘母的住宅,转达刘母生前对儿子的思念。

结语:老了以后什么最可怕?

刘妈妈有一个事业成功,而且很孝顺的儿子。她不愁吃、不愁穿、也不愁钱,身体也还健康。

可没有儿子的陪伴,她的生活是孤独的。

虽然,有儿子给她买的鹦鹉陪伴,那毕竟是动物,不是自己的家人。

当儿子听到鹦鹉重复母亲生前的话语,儿子的心该是何等的悲伤!

父母一旦离开了,就永远都回不来了。趁着父母还在,常回家看看吧!




人啊!老了很可怜,老了以后最怕没人要。

我父亲今年88岁了,他年轻时很豁达,把什么都看得很开。

可是从83岁开始,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从去年开始不能自理,白天还好点,他能慢慢地拄着拐杖去上厕所,晚上根本没法起来。

开始我和我哥每晚轮流起来照顾他,可是没几天,明显感觉我们的精力不行,我上半夜起来,我哥下半夜起来,结果我们都睡不好,第二天上班都是无精打采的。

我还好点,中午可以休息一两个小时,我哥就不行了,他是管理人员,在办公室没法休息,有时眼睛刚咪上,人家又来找他,根本无法休息。

他说这样不行,要不到好久得把我们拖垮。

于是我们就晚上给父亲穿纸尿裤,这样我们就很轻松,晚上有时起来一次,也可以不用起来,早上起来给他取了就完事。

一直到今年六月份,天气开始热起来,我哥每天晚上都会给父亲洗澡,那天他说,父亲屁股上有疮,就给他涂了点碘伏。

结果过几天,那疮越来越大,开始溃烂,我们不敢再给他穿纸尿裤了,没办法,我哥就在网上给他买了个接尿器,这个挺好,比较干净,还实用。

但是家里不能离人,我嫂子也不好给他弄,我就只能不上班在家照顾他。

我买来康复新液,纱布,医用胶布,阿莫西林,自己给他治褥疮,慢慢的把褥疮给他治好了。

因为我这一个多月天天在家照顾他,他习惯了,生怕我走了不管他,他除了不能自理,其他一切都很好,吃饭比我多,思维清晰,听力也好。

但他就是没法自己上厕所,不能自己吃饭,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别人帮助才行。有时晚上照顾他睡觉,临走时,看到他眼角滚出一颗泪来,我不说话,只轻轻的不经意地给他擦了。

我知道他内心是很无奈的,感觉自己拖累了我们,我也经常安慰他,不要想那么多,可从他思想是正常的,怎能不想呢?而且他一辈子都是要强的人。

有一天,我哥说:“我们把你送养老院去哈?我们要上班,每天来看你。”

父亲当时的表情,满脸凄惶,仿佛我们不要他了 ,他用一种近乎哀求的口气对我哥说:“我少吃点,你们不要送我去养老院,就当做好事吧!?”

我当时心里那个痛啊!我说:“不得送你去养老院,哥和你开玩笑的。”

我就天天在家照顾他,晚上给他用接尿器,我半夜一点多下楼来看一下他,白天我一整天在床前守着他,他要上厕所了,我就拉他起来,把他扶着去厕所。

可他胆小,怕摔跤,我在前面拉他,他把屁股撅起,腰杆硬起,两只脚蹬地,我使出全身力气,他还往后仰。

于是,我换到他后面去,两只手搂着他的腋窝,把他搂起来,往前走,可他还是把屁股往下蹲,脚蹬着地,好不容易把他弄到马桶边了,我用大腿抵着他,给他脱裤子,他却往下坐,他又高又胖,累得我半死。

每次他上个厕所,累得我大汗淋漓,腰酸背痛。

我这样一直不上班,怎么办?我到处找,想请个人来照顾他,可别人一听说八十多岁,都不来,我哥也不想要一个外人来他家里,他觉得不方便。

那天我们商量说,把他送疗养院,疗养院比养老院好,或者医院。

昨天我给父亲说:“爹,我们把你送去疗养院可以不?疗养院就是医院,去医院有专门人照顾你,不怕摔跤?”

他脸上的表情又暗下去了,明显感觉到他内心的凄楚,我说你不想去就算了,我在家照顾你。

我看着他的表情,感觉我在犯罪。

他也不说话,一整天,到晚上他说:“我把你们拖累了,我也活不久了,你们不要嫌弃我。”

我摸着他的眉毛说:“没有拖累我们,我过几年也会老,每个人都会老,我晓得你难受,我们说的疗养院,是养身体的,你不想去,就不去。”

我往楼上走,一边走,一边难过,真想扇自己两耳光,干啥要说送他去疗养院?

人老了就没有安全感,老了能自理还好,一旦不能自理,所有一切都得靠儿女。

我们小时候,父母看我们是可爱的,父母老了以后,不但不可爱,看起来还很烦,这世上没有哪个儿女能像父母爱儿女小时候那样,爱父母。没有,包括我自己。

古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真的很有深意。

我父亲一生豁达要强,老了也只能这样,我们心里是爱他的,然而时间久了,也难保心里发烦。

这就是人性。

—————————————————

我更新补充一下:我没想到,我写的这篇文章被大家关注,我万分感谢![祈祷][祈祷][祈祷]

本文写的我自己的亲生父亲,他不能自理,我和我哥一起照顾他,我是妹妹。

而我的公公今年也到了人生最后的阶段,我八月七号回老家去看他,因为父亲不能离人,我在老家呆了一天多,照顾了他一天,只能返回成都。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下午六点半,我公公去世了,我连夜赶回老家。因在车上,消息很多,无法一一回复消息,我就在评论区写下一段话,结果引起一些友友的困惑。

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关爱和关注[祈祷][祈祷][祈祷]

如果有兴趣想了解,可以点我的头像,去看我写的那篇《一个人什么时候最心酸》这篇文章是我八月七号回去看公公时写下的。

再次感谢大家!




人在老了以后,怕自己没用,怕给儿女添负担。陈叔80岁时,走得悄无声息,没有一个人知道。


我家老邻居陈叔,四十多岁的时候,妻子生病走了,他独自一人,把三个孩子拉扯大,期间的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


陈叔在罐头厂上班,我们家居住的那一片平房,是罐头厂家属房。陈婶也是罐头厂的工人,她身体一直不好,脸色苍白,病怏怏的。我经常看到陈叔骑着自行车,后座上驮着陈婶,陈婶手里提着两包药。


后来,陈婶病得越来越严重。很久没在胡同里看到过陈叔用自行车驮着陈婶了。再后来,看到陈叔家的三个孩子胳膊上戴着孝布,才知道陈婶过世了。


那时候,陈叔的大儿子和二女儿都十六七岁了,小儿子也十三四岁。三个孩子从此全靠陈叔一个人工作养活。陈叔家养了两头猪,总看见陈叔傍晚时从江湾回来,车后座上驮着沉甸甸的一袋猪菜。



几年后,陈叔的大儿子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在家待业。后来,陈叔的大儿子跟一伙年轻人跑到码头上去玩,不知道怎么回事,有几个人就被抓了。


陈叔怕大儿子学坏,就不让大儿子再跟那些朋友一起玩。大儿子说:“我没有工作,我要是有工作,我就不出去玩了。”陈叔就想让大儿子做点小生意,大儿子不去,他不会做生意,也抹不开脸在街上摆摊。


陈叔担心大儿子总这么下去,万一交了一些坏朋友,那就把大儿子的一生都毁了。陈叔就下了一个最大的决定,就是提前退休,让他的大儿子接班。


那个时候,罐头厂的生意蒸蒸日上,非常红火,一般人根本进不了罐头厂工作。陈叔当时已经是一个车间的副主任了,他要退休,领导都不同意,找他谈话,希望他留下来。


陈叔把自己的想法跟领导说了,他退休之后,可以出去做点小生意,大儿子接班之后,有了稳定的工作,他能走正路。再说大儿子大了,也该找对象了,他有稳定的工作,也能找一个有工作的对象。


陈叔就办理了退休,大儿子随后接班,去罐头厂上班。不久之后,大儿子和一个车间的姑娘相恋。一年后,两人结婚了。


陈叔无力给大儿子买婚房,大儿子理解陈叔。他说:“爸,你已经把工作给我了,对我够好了,我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需要你养活,我的婚房我自己解决。”


大儿子的未婚妻家里拿了一半钱,大儿子积攒了一点钱,又借了一部分,两人买了一个平房,结婚了。婚后两口子生活挺幸福。


陈叔对大儿子,算是放心了。他还要养活二女儿和小儿子,陈叔就到市场做小买卖。他开始卖冻货,卖鸡骨架,卖青鱼带鱼,都是冻货。生意还可以。


二女儿学习很好,高中毕业,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陈叔别提多高兴了,他在家里做了几桌菜,请亲朋邻居庆祝。



我爸还去参加了酒宴,回来对我们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向老陈家你二姐学习,考上大学。”那时,我姐姐学习很好,我学习成绩提不起来。这都是旁支,跟本故事无关,先不说了,还说陈叔的故事。


陈叔那几年站在市场上卖冻货,挣的钱,都给二女儿念大学交学费了。


东北一年有半年能卖冻货,秋末春初,都是很冷的,冬天更是冰天雪地,正好卖冻货。另外半年气温转暖,不能卖冻货,陈叔就卖水果。他推着手推车,站在十字街头,抄着袖子站着,时间久了,他仿佛成了一座雕像。


二女儿大学毕业,又考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二女儿应聘到一所大学,当了老师。后来,她跟同一所大学的老师相恋,结婚了。


陈叔逢人就讲二女儿多出息,那时,陈叔虽然做生意累,但是他眼睛炯炯有神,精神特别好。二女儿也不用陈叔操心了,就剩下了陈叔的小儿子。


陈叔的小儿子没考上大学,陈叔就把小儿子送到技校上学,想让他学到一门手艺。技校就在我们家平房的前面。


陈叔的小儿子技校毕业后,分到罐头厂上班。陈叔想着,小儿子也参加工作了,他就可以歇歇了。不过,天有不测风云,罐头厂那时候却渐渐地开始走下坡路了。


陈叔的小儿子上班不到半年,没开下两个月的工资。工厂的效益不好,最后,罐头厂的工人纷纷下岗,开始自谋职业,自谋出路。


那时候,不像现在这样,就业机会这么多。那时候自己做生意,也没有多少门路。小儿子不愿意像陈叔那样,每天推着推车子,到市场上卖货,他在家闲了两年,后来,他就到街上修理自行车。


再后来,小儿子也学会了修鞋的手艺,他就在街角开个铺子,修理自行车,也修鞋。总算也有了一份职业。



这时候,小儿子和一位来修鞋的姑娘相恋了,不久之后,两人谈婚论嫁,姑娘家要求有房子,没房子,她可不嫁。有了房子,家里的一切家电,姑娘说她自己带去。


小儿子这时候,已经快30岁了,他没有正式工作,有姑娘要嫁给他,就是幸运的事情。不就是房子吗?房子好解决!


陈叔就把自己的房子,送给小儿子当婚房,他自己出去,在东江湾,租了一处小小的平房,冬天烧煤都不用,就到江湾打柴禾。


陈叔那些年衰老得很快,一张脸因为常年在街上出摊,已经晒成褐色,脸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小儿子结婚的时候,陈叔也快60岁了,他也真的老了。不过,他的两只眼睛还是很有精神。


小儿子结婚后,陈叔也搬离了家属房,很久都没看到过陈叔。陈叔也不在市场卖冻货了,他夏天卖棉花糖。


那时候,小城的广场建起来了,夏日的傍晚,我带着儿子去广场散步,看到过陈叔,在他的周围,围着一圈孩子,在买他的棉花糖。


陈叔的后背有点驮了,不过,他的声音还很洪亮。看到我带着儿子路过,他就非要送给我儿子一个棉花糖,给他钱也不要。后来,我儿子硬把钱塞到陈叔的衣兜儿里。


再后来,冬天的时候,看到陈叔在街角卖糖葫芦。正月十五的夜里,张灯结彩,全城都在庆祝节日,在大雪飘飘的街头,陈叔就守着他的糖葫芦,站成一根电线杆。他的棉帽子上,都落了厚厚的一层白雪。


陈叔没有找老伴儿。这些年有人给陈叔介绍过,陈叔都没有再婚。我爸和我妈曾经议论过陈叔的婚事。我妈说:“他带着三个大孩子,哪个女人愿意嫁给他?”我爸说:“老陈大哥心里装着三个孩子,没心思想媳妇儿的事。”


陈叔一直是一个人过日子。后来,陈叔也不卖糖葫芦了,小儿媳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小儿媳要上班,小儿子要开修理铺,照顾双胞胎的事情,就落在陈叔的身上。


陈叔照顾两个小孙子,肯定很艰辛。等到两个小孙子上小学,陈叔六十六七岁了。他的头发全白了,后背也驮得厉害,眼睛有些浑浊。


不过,他的声音还很洪亮。陈叔站在小学校的门口,跟两个小孙子打招呼:“上课好好听讲,不许胡闹!”



时间过得真快,两个小孙子都19岁了,这年的夏天,竟然双双考上大学。陈叔这年80岁,他觉得他功德圆满,这一生值了。


就在这年冬天,陈叔得了一场感冒,感冒一直不好,一直低烧。他跟小儿子说了,小儿子就带着陈叔去医院,以为打两天吊瓶就好了,没想到,到医院检查之后,医生对陈叔的小儿子说:“你爸的病不太好——”


小儿子拿着化验单,医生的话他有点不相信,可他也知道了,陈叔得了绝症。小儿子当时没告诉陈叔,就说是普通的病,但需要住院治疗。


小儿子回家,给哥哥姐姐打电话,让他们回来商议,怎么给父亲出钱治病。陈叔这些年,他的平房后来拆迁换成了楼房,再后来,陈叔给小儿子看孙子,没再做生意,手里没什么积蓄,就是有退休金。


陈叔已经知道他得的是不好的病,他偷听了小儿子和医生的话。但他也假装不知道。得知二女儿回来了,在小儿子家,他这天就去了小儿子的家。


陈叔打算跟三个孩子说,他不治了,他活到80岁,孩子都成家立业,孙子都上大学了,他够本了,知足了。


陈叔这些年给小儿子照顾孩子,他一直拿着小儿子家的门钥匙。这天午后,他用钥匙打开小儿子的房门,却听到了客厅里意想不到的话。


大儿子说:“我当年结婚,爸啥也没给我。”二女儿说:“我当年结婚,爸也啥也没给我。”小儿子说:“可我结婚的时候,我没有班,我也没有学历,我是靠自己开个修理铺,养活自己的。老爸的治疗费,应该平摊。”


陈叔听到这里,老泪纵横,转身离开了小儿子的家。他一生的努力,都给了三个孩子,但是,三个孩子只记住了父亲没给他们的东西,却忘记了父亲给过他们的东西。


那天晚上下雪了,陈叔自己炒了两个菜,炒花生米,还炒了一个鸡蛋。头一次,他炒花生米放了很多油。他又给自己倒了二两酒,望着窗外的落雪,他一个人静静地喝酒。



陈叔想起这些年,妻子过世后,他一个人又当爸又当妈,抚养三个孩子长大,他为了大儿子,提早退休,让大儿子接班,有了工作。他把多年做小生意赚的钱,供二女儿上大学。他把自己的老房子,给了小儿子做婚房。


陈叔回忆着往事,觉得自己做为一个父亲,是够格的,这就够了。人这一生是有尽头的,到了尽头,不走也得走。


人到晚年,最怕自己没用,最怕给儿女添负担。陈叔就是这么想的,他不想给儿女添负担——


小儿子家里,三个孩子也想起了陈叔的好。大儿子说:“爸当年为了我,提前退休,让我接班。爸的退休工资一直很低。”


二女儿说:“爸当年冬天在外面出摊,都舍不得买一双雪地靴穿,把钱都给我邮去,供我念书。”小儿子也说:“爸为了让我能结婚,把老房子留给我了——”


陈叔的三个孩子,记起了父亲对他们的好。他们做了决定,大儿子和二女儿出钱给父亲治病,小儿子出力,到医院陪护父亲。


他们商量好了,晚上,想请父亲到饭店吃一顿,第二天,就佩服父亲住院治疗。可是,他们怎么拨打陈叔的电话,陈叔也没接电话。他们很担心。他们冒着风雪,赶到陈叔的家里,发现陈叔的楼里灯光亮着。


但是,他们上楼后,却敲不开陈叔的房门。小儿子有陈叔的楼门钥匙,打开楼门,却看到一灯如豆,灯光下,陈叔已经趴在桌子上,走了。桌子上,一盘花生米,一盘炒鸡蛋,已经冷了。


三个儿女泪如雨下,围绕着陈叔,跪了一地。陈叔留了一封遗书,他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我不能帮你们了,也舍不得给你们添麻烦。爸走了,你们要好好地活着……



写在最后:


人到晚年,怕自己疾病缠身,什么也干不了,吃喝都要靠人帮忙。


人到晚年,怕自己没用了,帮不了儿女。怕自己成为儿女的负担。


人到晚年,一生都奉献给了儿女。只希望儿女好好活着,别无他求。请善待晚年的父母,他们把一切都给了我们!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点赞、评论。谢谢!




在姑父的葬礼上,姑姑突然说了一句话,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了。

这是姑姑告诉我们的真实事情。

姑姑和姑父已经70岁了,身体一直很硬朗,他们的健身运动甚至超乎了普通人的想象,姑姑每天早上会慢走2公里,晚上会去村里的广场和老年人跳舞;姑父呢,就更夸张了,这个年纪还在骑自行车,而且每天坚持骑,已经10几年了

所有的的家人,都在劝姑父别骑自行车了,这个年纪骑太危险了。但是老年人的固执,就和小孩子似的,决定了的事,谁劝都不顶用。他觉得已经骑了10几年了,身体会越来越硬朗。

但是毕竟70岁的老人了,反应能力还是迟钝了些许,终究还是出了意外。

在有一天早上,姑父骑出去以后,迟迟没有回来,姑姑就出去找他了,在他常走的那条路上,发现姑父昏迷在地上,自行车在一旁倒着。姑姑打电话,让家人赶紧把姑父送到了医院,检查后,还好没有大碍。等姑父醒后,才知道他是为了躲避一条狗,摔倒了,一下子就没知觉了。

自从那次摔倒后,姑姑就坚决不让他骑车了。但是说来也很奇怪,老人确实不经摔,本来姑父的身体一直很好,自从那天摔倒之后,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小毛病。

1年后,那年姑父71岁,虽然身体不如以前,但也没有什么大病。遗憾的是,在那年的秋天,突然离世了。

事发突然,所有人都没有心里准备。特别是姑姑,一直接受不了姑父的突然离世

参加姑父的葬礼

从小姑姑最疼我了,所以我打算请几天假,回去参加姑父的葬礼,最重要的是回去陪陪姑姑,安慰安慰她。

回了村里,到了姑姑家,亲朋好友已经开始张罗开了,村里的白事,一般都是靠亲戚和村里的本家出力,而且一般都会找来几个唱票的,也算是丧事喜办的一种形式吧。

进了家里,我见到了姑姑,看着她苍白的眼神,疲惫的神情,多么的心疼她。我和姑姑聊了好久,一直开导她,姑父也没有什么大病,走的也没有痛苦,也算是件欣慰的事了。姑姑还是心情太低落了,一直流泪,我不停的在安慰她。

晚上,吃过晚饭后,村里帮忙的本家,基本上都回家了,只剩下自己的家的亲戚了,我们都围坐在一起,聊着姑父的后事。

姑姑突然站起来说:本来按计划,应该是我先走的,结果老头子却走在了我前面。

大家听了都蒙了,这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这事还能有计划?

大家都认为姑姑是伤心过度了,开始说胡话了。但是听了姑姑接下来的话,我们才明白了姑姑为什么会冒出那句话来。

姑姑和姑父的秘密

姑姑和姑父小时候就是邻居,从小一起长大,在他们那个年代,是没有早恋的,就算是喜欢,也不敢说出口。

一直到了20岁,姑父才向姑姑表白了,由于从小俩家人的关系也特别好,现在又是亲上加亲,很快他们就结婚了。

婚后,姑父特别的疼爱姑姑,地里的活从来不让姑姑去,每次回家的时候,路过草地,采上几朵花带回去,给姑姑制造一点浪漫。结婚几十年,邻居们都没听过他俩吵架,因此他们的爱情也为了我们村里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

在他们60岁的时候,姑姑和姑父经常讨论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夫妻老了之后,先走的痛苦,还是活着的痛苦?

姑姑说:其实人上了年纪,把生死已经看的很淡了。但是我最怕孤独了,接受不了老伴走了之后的孤独。反正你的身体也比我硬朗,咱们说好,一定要我走在你前面

姑父说:好好好,什么都听你的,都听了你一辈子的话了,也不差这最后一个要求,我尽量满足你,你怕孤独,到时候把孤独留给我就行了

姑姑满意的哭了。

虽然这样说,毕竟姑姑和姑父当时才60岁,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这样的讨论也就成了茶余饭后的话题了。但是姑姑却记在了心里

听了姑姑说了他们的爱情故事,我们才理解了姑姑说的那句话。

姑父这次食言了,自己先走了,把失去老伴的孤独留给了姑姑。

几个月后,我又回去看姑姑,姑姑一直和我诉苦,活着的孤独,太可怕了。白天还可以去和村里的人聊天,但是每次到了晚上,那种孤独感会越发的强烈

姑姑说:老了之后,最怕另一伴先走了,活着的那个人才是最痛苦的

我的感想

人到晚年,已经看淡了生死,所以最怕的不是死亡,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相濡以沫的伴侣,比如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担心自己走后,老伴过得好不好等等。

我问过好多的老人,大部分人都是害怕,另一伴走了以后的孤独感。

所以最让老年人害怕的事,我觉得就是生死离别了。

老年人都不愿意去谈论这个话题,因为都不忍心面对离别,无论哪一方先走,另一方内心都会舍不得,先走的那个人,内心会放不下,留下的那个人,内心又何尝好过呢?每一天都会想起曾经的朝朝暮暮,每一天都要承受思念的折磨。

那问题来了,到底是先走的痛苦,还是活着的痛苦?

老了之后,往往是先走的那个比较幸福,因为他走的时候身边至少还有老伴在陪他。另一半会听他诉说他的心愿,会好好地跟他道别,先走的那个人可以在爱人的陪伴下去往天堂

活着的那个人不仅要一个人忍受孤独,将来她走的时候,身边却没了老伴的陪伴。留下来的那个人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她却要一个人面对这种孤寂,一个人带着想念度过每一天。要日日夜夜承受这种孤独感。

所以,我觉得老了最可怕的就是孤独感。特别是活着的人比较痛苦,我的姑姑深有体会。

父母是最伟大的人,他们为儿女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到了晚年,想得最多的还是儿女。他们宁愿自己遭罪、受苦,也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尤其是独身老人,他们宁愿独自承受孤独寂寞的苦,也不想儿女们为他们操心。

所以,对于年迈的父母,不仅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心灵上的安慰也尤为重要,特别是孤独老人,一定要让父母安享晚年。

写在最后

人的生老病死,悲观离合,都是自然规律。

我们想的再多也没用,该来的早晚会来,该面对的总归要面对,我们所能做到就是保持一个好的心态,锻炼好身体,至于其他东西,就顺其自然吧




我60岁,存款80万,两个儿子事业有成,可我却一天都不想活了

我是张姨,今年60岁,老家在农村。

我有两个儿子,年轻时,我很开心,因为有两个儿子,我在村里走路腰板都挺得很直。

以前,我常跟老伴说:

我们有两个儿子,将来老了就不怕没人养老了。

谁知,这两个儿子一个都靠不上。


两个儿子一直是我的骄傲

我的那两个儿子,一直都是我的骄傲。

两个儿子都很聪明,读书一直很好。

老大是我们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老二则是第一个研究生。

老大毕业后考上了省城的公务员,留在了省城,娶了城里姑娘当媳妇。

老二呢,也留在省城,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媳妇是他们老总的女儿。

亲戚朋友都很羡慕我,有这样两个儿子傍身,我的下半辈子一定过得很幸福。

我也是这么想的。

年轻时,我跟老伴没有固定工作,为了供两个儿子上学,我们虽然什么活都干,但也没存下多少钱。

但是,自从两个儿子工作后,每个月都会给我们寄生活费。

我们省吃俭用,再加上老房子拆迁,也存下了80万。

有2个事业有成的儿子,有80万存款,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觉得活在这世界上没有意思。

老伴走后,我的想法变了

这种想法是从我老伴死后开始出现的。

5年前,老伴生病先我而去了。

老伴没走之前,我们两个在老家种种庄稼,养养鸡鸭,逢年过节两个儿子带着一家子来看我们,我们一点都不觉得孤单,日子过得很舒坦,很自在。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进城跟儿子去住。

我们在农村住惯了,不喜欢城市生活。

可是老伴走后,我的想法改变。

一个人在老家住着,睁开眼都是老伴的影子,这种感觉太难受了。

我儿子了,想孙子孙女了,我想搬过去跟他们一起住,于是跟老大老二商量,看看怎么轮流比较合适。

老大家的房间给丈母娘留的,没有我的份

问老大,老大说:

“妈,你看我家比较挤,你再过来住不下,要不你先问问二弟,二弟房子大,他那里应该住得下。”

确实,老大家的条件没有老二家的好。

老大家的房子虽然是三室两厅,但是夫妻俩一个房间,孙子一个房间,剩下的那个房间是亲家母在住,确实没有我的房间了。

老大和老大媳妇买房的时候,我的拆迁款没有下来,首付是老大媳妇家付的。

老大媳妇虽然是城里姑娘,但是娘家条件也一般,当初买房子,亲家母是把自己住的老房子卖了,才凑齐房子的首付。

亲家公早逝,当初卖房子的时候,老大跟老大媳妇就承诺过,亲家母的养老由他们解决。

我当然没有意见,况且这几年,老大一家子都是亲家母在照顾,我怎么好意思现在挤进去。

唉,现在想想,我家老大怕是给亲家母养的了。

老二媳妇根本不待见我

于是,我又去问老二。

老二是蛮想把我接过去,但是老二媳妇不同意。

唉,其实,我回过头仔细想想,就算老二媳妇同意,我也不愿意住过去。

老二媳妇,其实一直蛮嫌弃我、跟我那死去的老伴!

老二媳妇刚跟我家老二谈恋爱那会儿,就来过我家一次。

那一次,我能看出老二媳妇嫌弃我家凳子脏,碗筷脏,嫌弃农村没有抽水马桶。

那天,来我家就坐了十几分钟,连水都不肯喝一口,就借口有事情走了。

即使后来逢年过节,老二媳妇跟着老二来老家探望我,也总是最后一个到,第一个走。

我知道老二媳妇是城里小姐,家里条件好,没吃过这种苦,我能理解。

而且,亲家公是开公司的老总,能同意跟我家老二结婚,我已经很感激了。

老二在城里的家,我就去过一次。

那次,是我老伴病重住院的那段时间。

老伴住院那会,都是我陪床的。

那一天,老大老二一起来医院看老伴,老二看我陪了好几天,比较累,就建议白天上他家休息一下。

我看那天老伴精神不错,老二家离医院很近,就想着去老二家洗个澡眯一会儿,就同意了。

我在老二家的客房里刚躺下,还没睡着时,就听到老二媳妇跟老二在客厅里的争吵声。

声音不大,但是我没睡着,仔细听,还是能听到的。

老二媳妇质问老二,为什么不把我安排在酒店里,而是往家里领。

老二很生气,说自己的妈回自己儿子家住有什么问题吗?

老二媳妇又说,这个家是她出全款买的,没有我儿子的份,老二媳妇还说,她不喜欢外人来她家住。

唉,原来,在老二媳妇眼里,我是外人。

那天,我就发誓,以后就算死也不会去老二媳妇家住了。

老大老二要我住养老院

后来,老大老二一起商量了下,都觉得我一个人住老家他们不放心,他们想到了一个主意:

就算送我去镇上最好的养老院,钱他们出。

我一听,坚决不同意。

在我们那里,只有无儿无女的老人才去养老院的。

在别眼里,我有两个这么出息的儿子,怎么可以去养老院,这不是给自己脸色抹黑吗。

于是,我跟他们说,我哪里也不去,就喜欢住在老房子里。

这两天,我身体不舒服,我没有告诉儿子们,也没有上医院去看。

我觉得,这活着也太没意思了,儿子有出息又怎么样,手里有80万存款又怎么样,还不如死了,早点去地下找老伴呢!

我甚至羡慕隔壁老李家,他家的那两个儿子,从小调皮捣蛋被骂到大,人也不聪明,高中没毕业就出社会打工了,现在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人。

但是他们就留在老李身边啊!

我常常在想,要是我的两个儿子当初没读那么多书该多好,哪怕一个也好啊。

唉,人老了,最怕老伴先走,孩子不在身边,一个人孤孤单单,别说有个头疼脑热,就连平时说个话的人都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姑父   大儿子   小儿子   老伴   鹦鹉   姑姑   媳妇   儿女   父亲   儿子   孤独   母亲   两个   妈妈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