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的兵权接班人若是魏延,他会做的比姜维更成功吗?

事实上,要想知道魏延接班能否比姜维干得更好,我们只需要对比以下两方面!对比之后,答案便可一目了然!

魏延

说起魏延,众人不免一阵叹息,因为他死得实在是他悲催了!刘备时期,魏延号称五虎之下第一人,其能力非常强,然而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不久,魏延竟然遭到了同僚的诛杀!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魏延之死,和诸葛亮脱不了干系。魏延刚刚投靠刘备时,诸葛亮就看他非常不爽,一度建议刘备将其诛杀,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魏延两次背叛主公,诸葛亮认为他是一个不忠不义之人,担心他又背叛刘备。不过在刘备看来,魏延之所以会连续背叛刘琮和韩玄,其目的都是为了投奔自己,所以他不愿意诛杀魏延,相反,他还对魏延委以重任,直接将其提拔上了高位!

刘备死后,诸葛亮掌权,魏延的好日子结束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不仅拒绝了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还拒绝了魏延镇守街亭的作战请求,令魏延非常不爽。随着街亭的失守,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宣告失败,而诸葛亮后续的几次北伐,也未能达到预期的作战效果,使得蜀汉逐鹿中原、匡扶汉室的梦想遥遥无期,于是魏延对诸葛亮的意见越来越大,到了后面,魏延甚至开始撺掇同僚违反军令、对抗诸葛亮了!

对于魏延的不爽,诸葛亮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不过他并未过多安抚,而当他发现魏延竟敢撺掇同僚来对抗自己时,他顿时对魏延动了杀心!

原文:孔明笑曰:“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烈而重之。吾昔与先帝言,久后必生患害。今已显露,可以除之。”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经两次动手,准备除掉魏延,第一次是在上方谷之战时。明面上,诸葛亮让魏延将司马懿引诱入上方谷,准备放火烧死司马懿,然而私下里,诸葛亮却让马岱堵死了上方谷的尾部出口,使得魏延无法退出,只能和司马懿一起烧死在谷内。不过由于天降大雨,魏延成功的活了下来。于是诸葛亮的第二次诛杀安排又来了。

当时诸葛亮自知大限将至,于是他对手下将领安排起了退兵计划。然而在安排退兵计划的过程中,诸葛亮却故意忽略了魏延,因为他知道,魏延心高气傲,自己这样安排,魏延必反!而只要魏延谋反,那么诸葛亮就有十足的把握诛杀魏延,因为诸葛亮早就把马岱安排在了魏延身边,就等着魏延谋反了。最终,在诸葛亮的谋划下,魏延果然落入了圈套,遭到了马岱的诛杀!

自此,号称五虎之下第一人的魏延落幕,令众人唏嘘!而后,击败魏延的功臣杨仪被逼自尽,斩杀魏延的马岱也遭到雪藏,这不禁让众人猜测,蜀汉皇帝刘禅,究竟对魏延的死是何种态度?难道他并不想让魏延死?到了蜀汉后期,姜维数次北伐不顺,其汉中防御策略甚至被魏军轻松撕破,这就更加让众人对魏延的死感到遗憾了,大家都在猜测,假如魏延活着,是否能够比姜维干得更好呢?假如魏延代替姜维成为了诸葛亮的接班人,他是否能够北伐成功呢?是否能够匡扶汉室呢?

事实上,要想知道魏延接班诸葛亮,能否比姜维干得更好,我们只需要对比以下两方面,届时,答案将会一目了然!

军事能力

北伐就是打仗,而打仗看重的便是军事能力,所以我们可以首先来对比一下姜维和魏延的军事能力!

姜维被视为诸葛亮的接班人,从一开始就受到了诸葛亮的倾力栽培,所以他的军事能力还是不错的。虽然姜维在北伐的过程中表现并不像诸葛亮那么亮眼,但他总归是胜多败少,所以总的来说,姜维的能力还是不错的。

众人对姜维军事能力的评价非常不错,那么大家对魏延的评价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魏延的战绩!

刘备拿下益州后,魏延不过是个牙门将军,貌似他的能力也就一般般。然而几年后,当刘备打赢了汉中之战,他却直接把魏延提拔成了汉中太守,令众人震惊,因为众人都以为张飞会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刘备是多么善于用人的主公,他之所以会将魏延提拔成为汉中太守,正是因为他知道魏延的能力!而魏延也确实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了刘备眼光的毒辣!

魏延镇守汉中十几年,曹魏始终无法染指一步,魏延死后,王平坚持魏延的防守策略,又击败了曹爽的十万大军,成功的为蜀汉续命数十年。之后的汉中守卫者,基本都沿用了魏延的防御策略,使得汉中保持了相对的未定,一直被蜀汉牢牢掌握在手中。然而姜维上位以后,却改变了魏延的汉中防守策略,直接导致汉中被曹魏打穿,十几万魏军长驱直入,直接杀到了剑阁城下!

蜀汉众将秉承着魏延的汉中防守策略,于是汉中固若金汤,而姜维改变了魏延的防守策略以后,汉中直接被打崩,很明显魏延的汉中防守策略更高明,魏延的军事能力比姜维更强!

另外,在诸葛亮北伐过程中,蜀汉唯一的一次野战大胜利,就是由魏延创造的!

《三国志》: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魏蜀吴三家中,魏军的野战能力是公认的最强,结果魏延率军杀入魏军腹地,不仅转战多地,而且还打败魏国名将郭淮,可见魏延的强悍!可以说,当时蜀军军中,除了诸葛亮,就数魏延的军事能力最强了!


统筹协调能力

论军事能力,魏延是肯定强于姜维的,所以如果魏延和姜维两人单独领兵作战,肯定是魏延最强!然而蜀汉北伐,并不是几千人的行军作战,而是数万人的大集团作战,这其中牵涉到方方面面,所以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统筹协调能力!

作为一个主帅,不仅要有出色的军事能力,还要有极佳的统筹协调能力,这样才能让军队发挥出最佳战力,毕竟行军作战,不仅有打打杀杀,还有后勤补给,这需要多方面的关系协调!而在统筹协调方面,魏延的表现却根本不及格!

陈寿在编撰三国志时,对魏延有一个非常客观的评价,那便是: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也即是说,魏延这个人虽然擅长练兵,且自身战力很强,但是他这个人非常高傲,和大家搞不好关系,以至于当时的人都要躲避他!那么魏延的高傲究竟到了何种程度呢?魏延的关系究竟有多差呢?

我们完全可以从以下三件事来分析。

第一件事是魏延和杨仪之间的关系。魏延和杨仪的关系很差,两人经常斗嘴吵架,每动真火,魏延都想拔刀砍了杨仪,把杨仪吓得够呛。最终每次都是诸葛亮派人出面调停,才劝服两人。从这件事情便可以看出,魏延的个人关系其实并不好,因为一个动不动就拔刀的人,还是对自己同事拔刀的人,会让其他人觉得心智不成熟!

同僚就是同僚,可以吵架,可以使绊子,但决不能当面拔刀,大家都是文明人,体面终归还是要有的!魏延这种不体面的做法,很容易让人生厌!

第二件事是魏延手下的一哄而散!诸葛亮去世后,魏延记恨杨仪拿到了兵权,于是他出兵进攻杨仪,结果王平一席话,直接把魏延的手下说得一哄而散,令人大跌眼镜!

《三国志》: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

王平一席话,直接把魏延的军队说得一哄而散,以至于魏延最终只能和他的独子逃到汉中,令众人大为意外,魏延好歹也是在军队中经略多年主将啊,怎么就没几个忠诚的下属相随呢?这关系处得也太差了吧!

第三件事是蜀汉众臣对魏延起兵的反应。魏延起兵后,曾向朝廷上书,说杨仪叛乱。而杨仪也同时上书,说魏延叛乱。这就让刘禅看不懂了,于是刘禅向朝臣征集意见,结果众人一边倒的抨击魏延!

《三国志》: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魏延在蜀汉阵营混了这么久了,好歹也得有几个朋友吧,结果众臣一致的指责他,认为是他在叛乱,由此可见魏延的关系处得有多差!

综合来看,魏延的人际关系简直差到家了,而统筹协调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所以说,魏延的统筹协调能力也是非常差的。以魏延的这种统筹协调能力来看,他根本不可能比姜维做得更好,根本不可能带领蜀汉北伐成功!

结语

若魏延接班诸葛亮,他能比姜维干得更好吗?对比这两方面不难发现!在军事能力方面,魏延强于姜维,但在统筹协调能力方面,魏延远远弱于姜维,所以综合比较下来,魏延根本不可能比姜维做得更好,不可能带领蜀汉北伐成功!事实上,在本文看来,以魏延的性格以及能力来看,他最多当一个猛将,还得是那种背后有人罩着的猛将,否则他早晚被人玩死!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首先来看看魏延是个什么人。

魏延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这人是个谜。为什么是个谜呢?因为在我们心中,至少有三种魏延的形象。

(魏延的连环画形象)

第一种形象,是刘备眼里的魏延。魏延是刘备的爱将,刘备进四川帮助刘璋打张鲁的时候,魏延就一直跟随。后来刘备和刘璋关系决裂,帮助刘备收拾刘璋时,魏延也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时候,刘备就封魏延为牙门将军。要知道,赵云一生也就是只封一个牙门将军,而魏延出道就是牙门将军。这还没完,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的时候,还让魏延当汉中太守。刘备回成都后,汉中是抵御北面曹操的最重要的城市。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应该张飞当,张飞自己也想当。但是刘备却给了魏延。不但给了魏延,还封魏延为都亭侯。

张飞和赵云都是刘备身边最重要的人,而张飞还是刘备的好兄弟,但是刘备却把北面抵御曹操的最重要的城市给了魏延,就像他把东面抵御东吴的最重要的城市荆州给了关羽一样。可想而知,魏延在刘备心中有多么重要。

第二种形象,是诸葛亮眼中的魏延。刘备去世,诸葛亮前后进行了五次北伐战争。这五次北伐战争,魏延都参加了。在这五次战争中,魏延都给诸葛亮提过一个建议,就是让诸葛亮给他一万人,他按照当年韩信的路线,和诸葛亮分两路人马向魏国进攻,他认为两面夹击才能取得胜利。但是,诸葛亮一次也没有给过他,一次也没有采纳过他的意见。这让他心中颇多怨气。同时,由于诸葛亮对他的否定,让他在全军上下的形象越来越差,又和包括杨仪在内的同事关系越搞越不好。后来诸葛亮去世的时候,魏延不执行诸葛亮撤军的遗命,继续带军北上。但是没人听他的,士兵们纷纷离开他,投奔杨仪。他只好自己和儿子一起逃走。后来被杨仪下令,马岱带兵追上,以叛国罪杀了他。

(魏延的游戏形象)

第三种形象是《三国演义》的形象。《三国演义》中的魏延是一个有反骨的人。他在第一站就杀掉了他的主公、长沙太守韩玄,与黄忠的忠勇形象有天壤之别。后来刘备去世。诸葛亮掌权的时候,他一直想反,鉴于诸葛亮坐镇,不敢有大动作。等诸葛亮一去世,他立马造反。好在诸葛亮早就安排好了锦囊妙计,授意马岱把他杀掉。

这三种形象中,哪一种形象才是最接近于魏延的本来面目呢?

《三国演义》中的魏延形象就不说了,那是文学形象。咱们直接说剩下的两种。我觉得,刘备眼中的魏延形象,应该是最接近于历史真实的。魏延能征善战,性格直爽,嫉恶如仇。是一个上上之选的将领。那么,问题在于,诸葛亮为什么屡次不用他的计策,对他不予重用呢?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诸葛亮这个人用兵很谨慎。“诸葛一生唯谨慎”嘛,诸葛亮是个不错的政治家,但并非一个不错的军事家。用兵之道,在于出奇制胜。而诸葛亮唯一不愿做的,就是出奇制胜。因为他觉得太冒险,他怕冒险带来失败。所以他不同意魏延的建议。二是诸葛亮作为蜀国丞相,三军统帅,他需要一言九鼎。而魏延多次反对他的意见,所以他打压魏延,以树立自己的权威。三是诸葛亮既然确定了姜维是接班人,怕姜维镇不住魏延,肯定要故意打压。

(魏延的影视形象)

现在我们来回答问题。如果诸葛亮死后,蜀国把军队交给魏延,而不是姜维,北伐能不能成功呢?我觉得还是比较难。其一,魏延的形象已经被诸葛亮破坏得很厉害,他在军队中肯定不会有权威。从最后所有士兵都离开他,就可以看出来。其二,魏延性格太直,不能团结大家,这让他缺乏起码的人气。诸葛亮是一个很好的团队领袖,他有很好的包容力亲和力。魏延却没有,所以大家不可能依附他。其三,诸葛亮很谨慎,不太好;魏延爱冒险,也不太好。他那样打仗,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就出奇大捷,要么就全军覆没,而全军覆没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其四,诸葛亮五次北伐,已经把国力耗散得差不多了,魏延如果接招,他接到的将是一个烂摊子。用这副烂摊子,显然是打不败魏国的。

所有这些,都说明他接班不会比姜维好,只会比姜维坏。既然姜维都不能成功,魏延自然也不可能成功。




不会。

先说明一点:村夫不是没有培养过魏延。

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丞相司马,丞相府自己人;

凉州刺史,虚设州刺史;

前军师,职参谋议,筹划军机;

征西大将军,位次在车骑将军以下,前左后右将军之上;

南郑侯,县侯,汉中郡治所。

这种进步速度,如果还叫打压,就真没法说了。

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杨仪与魏延都上表说对面造反了,结果在成都的人都怀疑魏延造反了!

这人人际关系得有多差!

连人际关系都搞不好,到时候在外面出点事在成都里的人别说说好话了,不踩都算好的了。

天天不惦记搞团结向前看,整天在那“性矜高”,搞的“当时皆避下之”,这种人上台能把盘子拢好,政府搞好?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还不是老大就把天天把自己当老大看了,要真上位了,指不定要搞出什么东西出来呢?

战略家有战略家的考虑,当地盘太小时,就必须聚拢所有力量在最高水平人的指挥下统一行事,全局一盘棋!

就那么点体量,还天天想分兵?

这种人只适合当刀,不适合当秤砣!

村夫临死前就给魏延一个体面了: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魏延自己看着办吧,自己的命运自己选择。

死了别怪别人,都是自己作的!




诸葛亮五伐中原 最后以身殉职,事实证明了他和刘备的兴汉大业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临终前诸葛亮已经放弃了北伐计划,只安排了安全撤退,安排了行政接班人蒋琬和费祎,以及临时军事首领杨仪。这是为什么呢?一是诸葛亮对北伐彻底失望了,多年的实践证明,统一大业只是个梦想。二是魏延是将才而不是帅才,他的军事战略——“子午谷奇谋”很幼稚,会断送蜀汉政权。三,魏延不得人心,有野心 ,一旦军权在手会祸乱国家。所以不能把军权交给魏延,更不能让魏延领兵北伐。四,诸葛亮也没有选定姜维继承自己的遗志,做自己的接班人。说诸葛亮选定姜维做接班人 ,那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太深 ,也是因为后来姜维领兵北伐而牵强附会的结果。

蜀汉为什么打不过曹魏呢?因为曹魏的国土太大,曹魏的实力太强,曹魏的人才太多,曹魏对国家治理并不比蜀国差,你凭什么赢他!




不能。

魏延是蜀国的大将军,南征北战,确实立下了赫赫战功,曾官拜汉中太守。从资历上来说,魏延将军完全有统兵打仗的资格和地位。他和姜维的区别是资历比姜维老,但谋略比姜维少。

姜维在天水的一字长蛇阵,让诸葛亮看到了自己的知识有了待传之人。从后来姜维领兵出祁山的战况来看,他还是足智多谋的,虽然有胜有败,但基本上也能同魏国抗衡。

如果后来由魏延将军来领兵,要有比较高明的人士来做军师,否则胜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战场上的胜负,跟排兵布阵有密切的关系,跟谋略有密切的关系,光靠勇猛是远远不够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南郑   魏国   蜀汉   接班人   太守   汉中   蜀国   兵权   刺史   同僚   作战   演义   将军   形象   能力   关系   财经   军事   姜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