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都需要活检吗?为何?

是的,肠息肉都需要活检。

肠息肉泛指肠壁向腔内长出的隆起赘生物,是肠镜下的肉眼诊断名词。肠息肉有很多种类,其中腺瘤性息肉和锯齿状息肉属癌前病变。究竟是何种类型息肉,肠镜下肉眼观察不能给出确切答案,必须取下一点组织送病理科制成石蜡切片在显微镜下才能明确。活检目的就是明确什么类型的息肉?有无癌变潜能? 否已经恶变 ?

病理诊断是肿瘤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检查方法可以代替病理诊断。

肠镜下所见息肉

病理切片各种息肉镜下图片




先上结论:一些扁平的炎性息肉,由于采用电烧的方式切除,无法留取样本,所以无需做病理检查,定期复查即可。而有蒂的息肉或亚蒂息肉圈套切除后可直接留存样本,则做一个病理指导一下后续的复查,效果更好。

大肠息肉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下消化道病变,由于其存在一定的癌变几率,所以医生们都建议在发现后及时切除,防止其进一步发展。而在切除息肉之后还需不需要做病理检查大家是有争议的,有人说息肉切了就切了,无需再管;有人说不能不明不白的切掉,要参考它的性质并对以后的复查给出指导建议。今天吴医生就针对大肠息肉活检的问题来给大家叨咕叨咕(本文不讨论那些保守不切息肉而做的活检,因为在不切除息肉的前提下,活检是非常有必要的,甚至说是必须的)

什么是内镜下活检

在详细说明肠息肉是否需要活检前,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活检。

活检就是活检钳通过肠镜的镜身通道,在肠镜的前端伸出来,夹取想要做病理检查的标本并送检的过程。通过活检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我们能清楚地分辨息肉的性质,并作出后续的诊疗方案。

病理学检查是区分息肉良、恶性的终极大法,是行业的“金标准”,因此在发现息肉后如果不想立即切除,做一个活检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今天讨论的在息肉切除后是否还需要做病理,就要看切除的方式和内镜下观察到的息肉形态了。

发现息肉后,临床医生的思维是什么

在发现肠道息肉后,临床医生主要是先通过内镜白光下的直视来简单地观察息肉的形态、大小和位置,如果发现可疑息肉则通过内镜自带的光染色进一步观察息肉表面的细致结构,从而判断其性质。在有经验的内镜医生眼里,炎性息肉、管状腺瘤和早癌其实都是可以通过内镜下的观察作出初步诊断的。

面对这些类型的息肉样病变,除了直接发现早癌或进展期癌以外,临床医生最关注的是管状腺瘤,或叫腺瘤样息肉。这种被称为“癌前病变”的息肉样病变经研究有1.4%~9.4%的几率癌变,如果任其不管的话,在10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大概率发展为恶性肿瘤。所以一旦发现,就要把它们掐灭在摇篮中。但如果由于患者或家属意愿而强烈要求不切的话,也一定会建议做一个活检,因为如果是癌变几率高的类型,还是要尽到告知的义务。

而一些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理论上癌变的几率极小,可以暂时放置不管。

肠息肉该不该做活检

在上文中,我给大家介绍了什么是活检,活检的目的是什么;也给大家讲解了面对息肉样病变,医生的处置思维是什么。那么其实说到这,今天话题的结论就很简单了,只要有条件就应该做一个活检,来了解息肉的性质。

不过有一种情况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场景:当医生发现小于0.5cm的扁平样息肉时,如果观察显示趋近于良性息肉,则会选择用电烧的方式切掉,因为如果用圈套容易损伤周围粘膜。

电烧后的创面会有一层烧焦的粘膜,在这上面做活检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烧焦了,什么都检测不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考虑病理检查了。

有人会说,那要不要在烧之前活检一下呢?理论上可以,但是实际操作中,活检钳可能会把大部分息肉直接揪下来,增加出血和穿孔的风险。因此对于直视下可以判断为良性的息肉,电烧后保持复查频次就可以了。


总结

理论上,息肉样病变都应该取病理,这决定了日后复查的频次。但在特殊的,比如扁平样息肉面前,由于切除方式不同,标本难回收,也可以不用做活检。所以临床上的诊疗过程是在一个基础的思维之上,就事论事,因人而异的。

以上就是我关于息肉是否应该活检的回答,如果有帮助记得关注五号医生,在这里将得到有深度、有数据的医学健康科普,同时欢迎私信咨询,有问必答。




肠镜检查现在很普及,也逐渐被大家接受。不少人在做肠镜过程中发现了肠息肉,基本上都建议做活检。肠息肉的活检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完整切除后做组织病理活检,应用于单个或数个肠息肉,也是主流的活检方法。另一种是取部分的粘膜组织作病理化验,应用于家族性肠息肉病,因息肉众多而且常局部融合,一般不能完整取下整个息肉作活检。

那为什么肠息肉要活检?一句话概括就是:为了取得疾病诊断的病理证据,病理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简单来讲,肠息肉依靠肠镜下肉眼诊断是不能确诊的。

有些病人也许会说:“医生,你帮我看看,如果肠息肉是良性的,就不用切除或者活检了。”医生表示,面对这样的要求,他也爱莫能助。肠息肉的类型有多种,如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而在肉眼观察下,并无太大区别。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工人的癌前病变,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结肠癌来源于结肠腺瘤,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

总的来说,发现肠息肉是需要做病理活检的,医生需要依据活检结果做出分析,制定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和随访方案。




通常,息肉或囊肿是在胃肠内窥镜检查中发现的。组织样本都需要被夹下来用于病理活检,这不仅对患者负责,而且有助于疾病诊断。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病变,所以活检并不意味着你有癌症。不要太担心,在病理结果返回后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是的,肠息肉都需要活检。因为只有通过活检才能明确息肉的性质,才利于下一步的治疗。

什么是活检

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是指应诊断、治疗的需要,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这是诊断病理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对绝大多数送检病例都能做出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被作为临床的最后诊断,也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为什么肠息肉要活检

肠息肉一般可分为炎性息肉、错构瘤息肉和腺瘤息肉,其中炎性息肉、错构瘤息肉几乎不会癌变,而腺瘤性息肉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属于癌前病变。只有通过活检才能区分息肉的性质,如果活检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 2~3 年检查不复发,可以改为每 5~10 年查一次。如果是腺瘤样息肉或者多个息肉、息肉直径>2 厘米,广基的绒毛状或混合型息肉,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伴原位癌,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密切随访肠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息肉   腺瘤   病理学   粘膜   肉眼   下一步   病理   几率   患者   性质   医生   类型   组织   方式   发现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