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一文钱和一个大洋大概等于现在多少钱?

民国具体是什么时候?很多人把历史已经还给历史老师了。民国时期是从中华民国建国(1912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

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全国共有92个城市对外开放,铁路和汽轮将这些城市与外界连接。新的职业和中外企业在这些城市发展起来,工业增长率在1912-1920年间高达13.4%,1921-1922年有一短暂萧条, 1923-1936年,为 8.7%, 1912-1942年, 平均增长率为8.4%,整个1912-1949年,平均增长率为5.6%。

1914年推出的国币条例,确定以银元为中华民国货币,当时通行的银元就有10多种,其中外国银元有鹰洋、站人、本洋等;本国银元有广东、湖北、江南、安徽等各种龙洋和吉林币、东三省币、奉天币、造币厂币、北洋币、大清银币等。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后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圆银币,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头币"或"袁大头",成了流通主币。




袁大头也有不同时期和类型的,作为古董价值差别很大,但在当时都是作为银币,除了一元,还有角币。一元等于10角等于100分等于1000厘。而一文钱就是一个铜板,它与银元的换算各地差别很大。

民国四年财政部泉币司调查全国多数省份银钱比,壹元银币折制钱比如下:天津1279文、奉天省城1180文、开封1289文、福州1085文、武昌1433文、长沙1500文、太原1198文、西安1370文、肃州1235文、成都1458文、广州1011文、贵阳1180文、云南1500文。 以上数据出自章宗元著《中国货币研究二种》,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根据,陈存仁先生的《银元时代生活史》,民国三年(1914)一位私塾老师的月薪市十二元,一家大绸缎铺的总账房,月薪十元;民国六年(1917)米价每石三元六角(也就是100升米,约125斤,每斤约三分钱);民国十七年(1928)卫生局科长薪水为三十元。




除此之外,毛主席在1918年当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的工资是每月8元,也可作为参考。

如今大米价格算3元/斤,是当时的约100倍,据此计算,民国时期一元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100元左右。但考虑到当时物资很少,食品价格很贵,因此当时1元的购买力其实是大大超过了现在100元的购买力,个人认为相当于500元都不为过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很复杂。

中国自从清末铸造银元开始,到建国时期废除银元使用纸币,前后不下50年时间。

而其实中国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就开始流行洋人使用的银元。

比较有名的是鹰洋,也叫作墨西哥鹰洋。

这种大洋非常可靠,重量27.07克,含银量高达95.30%,一度成为中国的主要大洋。

据清朝宣统二年(1910)度支部调查统计,当时中国所流通的外国银元约有十一亿枚,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墨西哥鹰洋。

这样算来,中国使用大洋的时间超过100年。



除了清朝和民国官方铸造的若干银元以外,各地军阀、土皇帝都有大量制造银元。

所以,中国民国时期的银元份量、成色都有不同,这对于当时做生意的人来说是极为困难的,需要往复的识别。

鲁迅的朋友,日本书商内山完造写过日记,萨沙当时看了觉得很有意思。

大体是,内山完造在上海做了黄包车,随后给了黄包车夫一块大洋,车夫随后找了钱。

但内山完造前脚刚走,后脚车夫追上,指责他给的不是袁大头,而是另外一种大洋。

这种大洋含银量较小,重量较轻,所以价格较低,让内山完造将多余的钱退给他。

因内山完造从来就没有过这种大洋,他认为是车夫讹诈,双方就争论起来。

最后以车夫自认倒霉,不了了之。

所以,你说一块大洋等于多少钱,没有办法算的。



我就以著名的袁大头为例。

在二三十年代,上海普通男性工人月薪大概是8到10块大洋,勉强能够养活一家三口,但不能遇到大事,比如患重病或者什么意外。而且如果孩子很多,比如四五个,那么经济会很拮据。

如果想要家里宽裕一些,家里妇女最好出门干活,比如做保姆之类,月薪大概是五六块大洋,还包吃住。也就是说,这笔钱是纯工资。当然,你也可以晚上回家,一般晚上是不需要女仆工作的。

这样一来,家里就宽裕一些。



我们按照今天来类推,2018年上海平均工资,月均7832元。

当然,这是所有人平均工资,不是工人。而工人工资应该还会低一些,应该是6000多元。

按照8到10块大洋类推,差不过一块大洋就是600到800元。

很多人用粮食的价格来推算大洋,其实这是不对的。

清朝民国时期,中国始终陷入粮荒中,粮食价格较高,人民收入主要用来吃饭。

而今天中国人吃饭早已不是问题,粮食价格是很低的。



至于铜元,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我们以光绪元宝为例,大概是100个铜元换一块大洋。但其他铜币价格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没办法说。




小时候看过电影《一文钱》还是《陈三两》忘了,里面有一句唱词,就知道一文钱值多少钱。唱词如下:

一文钱买豆腐吃三天;

买个老母鸡天天下蛋。

这回你知道一文钱值多少钱了吧!




古代人们使用的钱,多是金银、铜钱或者银票,而近代的民国时期,最出名的就是“大洋”,也就是银元,而不同时期的银元,其真正的购买力都是不同的。

除了根据时间不同有所差异,当时的大洋价值,还会根据其具体成色有所不同,因为那时候的大洋可不止一种,很多军阀都会发行自己的银元,这要具体区分。



北洋时期,按照当时的记载,1914年的上海,一块大洋能够购买至少22公斤的中等大米,如果按照现在的大米价格进行折算,一块大洋至少就是一百五十元的样子。

当时一块大洋的购买力还是非常高的,20年代初北京大学刚入职的教授,每个月吃学校最好的套餐,月花销也不超过九个大洋,六七个人吃涮羊肉吃到撑,也才一个大洋。



民国时期,一位大学的正教授,每个月的月薪是三百到四百大洋之间,普通教授的月薪则在两百到三百大洋之间,1918年茅盾第一本畅销书给他带来的稿费就有四百块大洋。

那时候的学者等知识分子,是绝对的高收入群体,相较于他们丰厚的收入,当时的物价实在是低廉得很,所以有文化的人,那时候通常都过得相当不错。



1918年,如果要在北京的东城区租一套房子,最好地段的整套大户型的四合院,每个月也只有二三十块大洋,当时一个正教授花不到两年的工资,就能在北京买一套高配四合院。

只不过民国时期大学老师教授们工资很高的同时,中小学老师的收入普遍都在每个月十多块大洋的样子,而其他群体的收入,远远不如作为高收入群体的教师群体。



民国时期,一个大洋等于十角,又等于一百分,等于一千厘,而所谓的一文钱就是一个铜板而已,通常来说,都是一千文钱,兑换一个大洋。

虽说民国的“大师”们、军阀们,根本看不上一块大洋,而那时绝大多数的百姓们,一块大洋是可以救命的钱,上海的黄包车夫一整天的辛苦,往往也就能赚个一角大洋。



综合考虑这些方面来说,其实并不好说民国时期一个大洋到底相当于如今多少钱,单纯用大米之类的物品价格折算,似乎一块大洋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值钱。

然而,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又相当强,许多贫苦家庭每个月的花销,也就一两个大洋上下的水平,这又说明,当时一块大洋的值钱程度要比我们想象中高得多。



在很多的影视作品里,民国时期的人们拿到大洋之后都会吹一下,听听声音,而这其实是当时一种鉴别大洋真假与成色的方法,含银量高的大洋,吹起来才会有声音。

那时候的大洋分成许多种,早期的银元是西班牙银元,清朝时期就有了本土银元,而民国时期有所谓的“国币”,各路军阀也纷纷发行了自己地盘之内的银元。



在民国初期,一个大洋能购买二十多公斤大米或者三十多斤的面粉,可随着时间推移,所有物品价格都在上升,大洋的购买力也不断在下降。

三十年代时的上海,一块大洋只能买到15斤左右的大米,或者四五斤的猪肉,或者六尺长的棉布,这个时期,一块大洋的价值已经跌落到折合如今三十多块钱的样子。





193几年,家父少年时期,在烟台做杂役,月薪2个银元,比文登城高出数倍。同期2个铜板买一个火烧(胶东一种面食,)普通非体力劳动成年人每顿吃2——4个。197几年,一个铜板可以在供销社换2块果糖。一个袁大头可以到银行(也只能)换2元人民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大洋   鹰洋   车夫   民国   袁大头   银元   购买力   多少钱   银币   上海   中国   大米   月薪   时期   民国时期   价格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