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厉害?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了。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早期在袁绍账下效力,因觉其并非名主而借由归隐山林,躬耕于田野。

后在荀彧的举荐下转投曹操,起初并未得曹操足够的重视,后随曹操征战北方,因水土不服病死于归途,享年37岁。

小说《三国演义》写到,在辽东战役中曹操采纳他的计策,在千里深入、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力挽狂难,不战而屈人之兵,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为曹魏立下旷世奇功,为其以后的进取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国演义还由 水镜先生评价卧龙诸葛亮出山的时机,以及诸葛亮本人对郭嘉的评价,呼之欲出一个典故,称: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里后世所传的“郭嘉不死,便无三国”大概也是出自这个典故。

然而,这里有许多夸张、神化小说人物的成分在里面。

首先,曹操的辽东一役中,史记并无载明其最终能够战胜的计策是出自郭嘉之手。

其次,刘备三顾茅庐正逢郭嘉病死于柳城,所以郭嘉病死、卧龙诸葛亮出山实属巧合。

再者,诸葛亮对郭嘉的高度评价,更多的是认可郭嘉的聪明才智,知人知己的同时,体现了诸葛亮谦虚的气度和博大的胸怀。

所以,“郭嘉不死便无三国”多半有些夸张的成分了!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俺本着听老人言,不吃亏的原则,这几天捧着一本三国瞅。毕竟老人家都说了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吗?俺已经快老头子了,乘着小娃娃们还叫俺叔叔的时候,回味一下三国。

这不刚瞅到郭嘉走了,回头咱就刷到了这题目,巧了!这不答都不行啊!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说了:“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话是不是有点高了?”

您这说的,这话还真不高,咋说呢?决定有无三国最关键的一个点是赤壁之战。当年曹操如果能在这场战役中一举击败孙刘联军,那么咱大华夏的地头上,将会少一部精彩纷呈的三国时代。

最后一统天下的必然是曹操,这一准没跑。

江南那块也没啥捯饬的,少则一年,多则三年,这地也就平了,这天下稳稳的就是曹操的天下。

可结果呢?这一战大败,三国成型,长江南岸这块为孙刘提供了壮大的土壤,曹操对他们也奈何不得。

那么郭嘉这人能不能帮子曹操一举击败孙刘联军呢?

毕竟历史不能假设,咱只能从一些过去的细节当中去分析分析。

分析

郭嘉这人谋略当然是有的,但他有一项能力却比谋略更加的厉害,那就是揣摩人心的能力。

话说曹操的谋士那叫个多,却只有一个郭嘉和曹操成为了朋友。

当年曹操出行,如果郭嘉随同,那么二人必定同车,吃顿饭,一个大勺搁那鼎里边舀食吃,一个席子俩人一起坐,小心眼的曹操压根就不嫌弃。

您换个人上去,曹操不拿大脚丫子踹你,都会拿白眼皮字瞅你,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您以为这只是说说而已?

郭嘉搁曹操这里就能做到这一步,偏爱那就自不必说了。

咱说人无完人,郭嘉这人不拘常理,而曹操这人干点啥事那叫个严格,搁现在那叫纪律严密。

所以郭嘉这人时常就有人告他,太过不检点,当年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的为这事大张旗鼓的跑曹操那里告了他一状。

而曹操作为典范把陈群这顿夸,夸完之后,郭嘉啥事没有该干嘛干嘛,一点影响都没有。

所以从这里,咱就不难发现曹操对郭嘉的信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旦遇到曹操发火十匹马都拉不回来的局面,你让郭嘉试试,这逆耳的话估计就能听进去。

那么大家伙说郭嘉不死,再无三国,这一点很重要。

那么他的谋略如何呢?

咱刚刚不是说了吗?郭嘉这人揣摩人心的能力比谋略更胜一筹。

咱说几件事,大家伙听听,就能明白!

当年郭嘉其实最先投靠的是袁绍,毕竟当年袁绍那舞台是最大的。可郭嘉到了那,也就是十几天的功夫,就给袁绍下了断语:“这人喜欢谋划这很好,但没有一点决断之能,拯救国家于危难,建立称王称霸的大业,这种事搁他身上,就一个字难!”

回头郭嘉就走了,这时间点上郭嘉才二十一岁。

事后证明郭嘉说的话都应验了。

而郭嘉这一走,搁家里边一呆就是六年

这不后来曹操的一个重要谋士戏志才去世了,曹操连个出谋划策的人都没有了,这就写信给荀彧,让他给自己再弄一个谋士。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这事为嘛要找荀彧?”

这您就不知道了吧,戏志才就是荀彧举荐的,事实证明荀彧的眼光没有错,所以曹操回头又找人家去了。

那么经过荀彧的举荐,曹操和郭嘉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俩人一交谈,您还别说,郭嘉的路子挺合曹操的口味,两人一度表示相见恨晚啊!

郭嘉找到了明主,曹操找到了好谋士,得咧,从此之后俩人算是绑到了一辆战车上了。郭嘉做了曹操的军事祭酒。

后来曹操打张绣,结果被人家张绣打了个稀里哗啦,袁绍得到了信,特意给曹操去了一封信。

瞅瞅你那德性,连个张绣都打不了,还争霸天下,要点脸好不啦。

嘚不嘚,嘚不嘚,这顿数落。

把个曹操气的够呛,有心提兵要弄袁绍,但一想自己的体量和袁绍的体量,这就打算忍个肚疼,算了。

结果郭嘉就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说明袁绍十个必败的理由,以及曹操十个必胜的理由。

这顿气打的,一下子就把曹操的信心鼓舞了起来,而且曹操一帮子将士听了也觉太有道理,一家伙就拧成一股绳子,要弄死袁绍。

后来,咱刘皇叔到处溜达,也没个根据地,加上又被吕布给整趴下了,这没地可去了,这不就跑到曹操这里做客。

瞅着刘皇叔,当时就有谋士提议要把刘皇叔给整死,郭嘉就提议这刘皇叔瞅着挺狼狈,但人家的英雄有名啊,他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找你,你一家伙把人家干死了,这就是杀贤士的恶名,所有人都会质疑你,将士和智者都会远你而去。

事实确实如此,可后来郭嘉又提了一个更加险恶的主意,说这刘皇叔虽然现在落魄,但他有万人敌的关羽和张飞辅佐,现在已经得了人心,那么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居人之上了,不如直接软禁起来算了。

结果后面的意见曹操没搭理。

说道这里,大家伙就知道了郭嘉瞅人那可真的是很准啊!当时曹操真要是把刘皇叔给软禁了,打这起就没啥三国了。

后来,曹操提大兵去和吕布掰手腕,大家伙都知道吕布这人勇到是勇,但没智,一家伙就把吕布给逼到了下邳。

咱说吕布不愧是勇猛,曹操搁这里一呆就是大半年,愣是没有拿下下邳。曹操瞅着士兵都打疲了,这就有心想要退了。

可郭嘉却瞅出了机会:“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败亡就在眼前了”

郭嘉又给曹操打气,让他下大力气再弄一次,于是曹操又按照郭嘉的想法,一边攻城,一边可就开始决堤准备水淹下邳。没跑,吕布直接就被擒杀了。

这不后来,刘皇叔呆在曹操这里,瞅着郭嘉的样子,感觉这不是个善茬,就等着郭嘉不在曹操的身边,跑到曹操眼跟前要趁着袁术投靠袁绍的时机,要去拦截。

曹操一听用别人的手,去办自己的事,这挺好的。

结果放跑了刘皇叔,回头刘皇叔就把下邳给拿下,和曹操对着干。

这事让曹操面对郭嘉的时候,弄了个大红脸。

再后来,曹操被袁绍和刘皇叔夹在当中间。曹操就有心先把这连脚跟子都没有站稳的刘皇叔消灭在徐州,但他又怕袁绍趁自己不再,弄了自己的许都。

这弄了个左右为难,于是他又去咨询郭嘉。

“这还用问!当然是直接弄刘皇叔,这人脚跟子都没站稳当,灭他容易,三两下的功夫。那袁绍压根就是个优柔寡断的人,您这弄刘皇叔的时候,他一准犹豫,当他想明白了,咱早就把刘皇叔灭的啥也不剩了。”

得咧,曹操得到了这么一个保证,直接提兵就去干刘皇叔,这家伙把刘皇叔给坑的不要不要的,还没怎么打就跑了。

刘皇叔的老婆也丢了,兄弟关羽也让曹操给拿了。整个战局和郭嘉预料的一样,袁绍压根就没啥反应,刘皇叔就这么撂挑子了。

他还预演孙策虽然拥兵百万,但他必死于刺客之手,因为他吞下辽东,所诛杀的都是英雄豪杰。

确实后来的孙策就死于刺客之手。

接着是曹操打败袁绍,一般人在这个时候一定会继续追击袁绍剩下的俩儿子,而且一帮子谋士都是这么建议的,唯独郭嘉不赞成。

“费那劲干嘛?咱不动他,这俩兄弟自己个就能打起来,咱要动他,他们反而会抱成一团。”

曹操表示同意,这不,曹操带着大兵刚刚回到许昌,这俩兄弟就闹别扭了,曹操立马又带着大兵杀了回来,这俩兄弟被曹操逐个击破,一个领了便当,一个跑的那叫个欢快。

这一仗打的轻轻松松,曹操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在204年曹操就将郭嘉封为洧阳亭侯。

所以说了这么多,大家可以看出来,第一曹操很信任郭嘉,第二郭嘉对人心的揣摩很好,第三郭嘉的谋略很棒。

那么在赤壁之战曹操犯了好几个错误,如果郭嘉在的话,他必然会指出来,其结果就是曹操必然会接受。

所以这就有人说郭嘉不死,再无三国。这话是这么来的。但历史就是历史,他是不能改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是,顺手点个赞呦!




郭嘉,字奉孝,三国时期颍川人。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对郭嘉的评价都非常高。年纪轻轻,就能让曹操奉若上宾,确实有过人之处。郭嘉年少时候的记载很少,展露头角是从20岁开始的,最早,他准备去投奔四世三公的袁绍,奈何在观察和评估以后,觉得袁绍的格局和做法,难以成大事,于是悄然隐退了,这一隐就是6年。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曹操账下的谋士戏志才不幸去世,曹操悲痛欲绝,他与戏志才心心相惜,本想着让他辅佐自己成就一番霸业,哪儿想到还在四面危机不断的时候,戏志才就死了。曹操和老朋友荀彧聊天就说这事,说老天爷难道真是要亡我吗?好不容易找到这么好一个人才,还这么突然就去世了,现在四面都是敌人,你让我怎么办啊。荀彧一听也是亚历山大,突然他脑袋中灵光一现,对曹操说道:主公,我有一好友,名叫郭嘉郭奉孝,乃是奇才!能力绝对不下于戏志才。曹操一听大喜,赶忙让人引荐。

曹操见了郭嘉以后,两人进行了一番促膝长谈。有点类似于刘备和诸葛亮讨论的隆中对,但是他们当时讨论的主要是怎么统一北方政权,因为当时有实力的诸侯基本都虎踞龙盘于北方地区,即使南方有将才,也都想到北方找机会发展。俩人聊完了以后都是惊喜万分,自此以后,曹操与郭嘉这对CP正式组成。两人携手平定中原,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要说郭嘉为什么大家公认能力特别强,实力恐怖呢,从几个方面就能看得出来:

第一:曹操比郭嘉大15岁,当时俩人第一次见面,曹操都40开外的人了,而且久经沙场,什么阵仗没见过啊。可以说是文臣武将阅人无数。而且曹操的脾气我们都知道,从不轻易相信人,疑心病极重。这郭嘉在家呆了6年, 简历如同一张白纸。而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曹操还能立即就认可了郭嘉,而且从这一刻一直到郭嘉去世,曹操都是真心百分百对待,从无二心。可见郭嘉的情商和智商都是极高。面对如此猜疑心重的老板,都能够做到收放自如,进退维谷,绝对是大才!


第二:郭嘉的战略眼光极高,无论多复杂的局面,他都能站在最高处分析利弊,而且结合人心、人性,判断出战争的走势,而且准确率高达100%。这能不让人恐惧么!建安二年,曹操和张绣大战,按当时的实力来说,曹操拿下张绣问题不大,哪里想到自己最喜欢的儿子,以后准备培养成接班人的曹昂战死,手下第一猛将,自己的贴身护卫典韦战死。而且都是保护自己而死,死状凄惨。回来以后曹操心理创伤非常大,军队士气跌落谷底。这时候袁绍写信来,给曹操一顿挖苦,内容大概就是对付张绣这么一个小跳蚤,你都如此伤筋动骨,怎么跟我斗?曹操差点没气的吐了血。这时候郭嘉站出来了,给曹操来了一顿高级心理按摩,提出“十胜十败 ”之说,提到真打起来,曹操有胜利的10个理由,而他袁绍有失败的10个理由,字字在理。曹操当时看郭嘉的身上都闪烁着光环。当即号令三军,整装旗鼓,并把“十胜十败”广而告之。士气大振!为日后击败袁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神机妙算,决胜千里,成为曹军大脑。在后来面对的各种战争中,他首先预测了攻击刚在徐州落脚的刘备,袁绍那优柔寡断的性格绝对来不及抄曹操后路,结果曹操赶跑了刘备,巩固了自己后方,袁绍还在那里和田丰抬杠呢!然后就是准备官渡之战,在这时候,传来江东猛虎——小霸王孙策成事了。以摧枯拉朽之势统一了江东。这时候很多人就说万一这边和袁绍打起来,孙策这抄了后路怎么办?曹操也有此疑虑,郭嘉则对曹操说:孙策虽然勇猛,但是轻率而不善于防备,即使拥有百万大军,也是形同虚设,我断定他必然死于刺客之手。后来孙策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你说这有巧合,也有神算的因素啊!自此以后,郭嘉成为了曹军的主心骨,定宏观战略目标和综合战场分析的第一专家。


第四:郭嘉遗计定辽东,将自己推上神座。在曹操官渡之战击败袁绍以后,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即今辽宁锦州一带。那时候交通工具只有马,对于东北地区,那是非常遥远的,如果再深追,在荆州的刘备、刘表联军如果偷袭,大本营许昌势必会面临危机。而这时候,郭嘉不急不缓的说道:刘表就是一个只知道吹牛的政客,没有什么战争经验,刘备人气高,刘表一定处处提防刘备,如果刘备提出偷袭,刘表也一定会反对的。但是袁绍活着的时候,对乌恒有恩,如果让袁家二子在乌恒站稳脚跟,那才是最大的隐患,必须一战而定!曹操接受了郭嘉的建议,一战定了乌桓。而袁家二子还是跑到了更远的公孙康那里。这时候曹操还想继续追击,郭嘉因为随军同行,闹了风寒,已经是命悬一线了,对曹操说道:公孙康和乌桓不一样,他祖上也是受汉室限制的,袁家二子到他那里,他一定会斩杀二子,而投效与您的。曹操一方面信任郭嘉神算,另一方面也想赶紧救治郭嘉,就撤军了,奈何郭嘉还是英年早逝了。而公孙康果然如郭嘉所料,斩杀二袁,表示效忠曹操。自此曹操平定北方,为将来魏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郭嘉死后,曹操痛不欲绝。俗话说人生第一知己足以,而且还是如此优秀的。从此曹操患上的相思病,偏头痛伴随一生。乃至后来在战场上打了败仗、受了委屈,就时不时的想起郭嘉,一想起来那眼泪就哗哗的。在赤壁之战大败以后,尊严、面子、属下在不在场全不顾了,嚎啕大哭,一遍哭还一遍说:若奉孝在此,定不叫吾有如此大败!就像一个被人欺负的小孩子,弄得众手下尴尬不已。



郭嘉,也是整段三国历史中,我最欣赏的一个人,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有他在,你都会感觉到踏实,都会感觉到如沐春风,想曹操那样人生阅历极其丰富的人,都那么依赖于他,可想而知他的强大。奈何天妒英才,老天爷在这方面让你异于常人,那势必在其他方面给予掠夺。郭嘉虽然智商、情商极高,但是平时缺乏锻炼,自身免疫力低下,再加上那时候医疗水平不高,落得个英年早逝,实在是让人遗憾。




这不是传闻,如果郭嘉不死,确实就没有三国,他对曹操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在三国历史上,东吴,蜀汉和曹魏都有各自的关键先生,东吴是周瑜,蜀汉是诸葛亮,而曹魏就是郭嘉。

据记载,曹操手下谋士如云,但了解曹操只有郭嘉,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谋士了解主公的心思,配合起来才会相得益彰,也才能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事实上,把郭嘉称之为军师,其实并不算太准确,因为他不会打仗,也不懂得战术,但他有一项技能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那就是能准确地看清形势,还能读懂人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郭嘉如何厉害,为何没有他就没有三国。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他早年投靠到袁绍门下,那时候袁绍被推为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可谓是兵强马壮,实力强劲。

郭嘉见过袁绍之后,他就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袁公是一个可以效仿周公礼贤下士的人,但却不是个知道如何使用才人的人;他的思虑非常多,但都不得要领;他还很喜欢谋划,却总是没有决断。指望跟这样的人一起拯救国家,甚至是称王称霸,那太难了!

郭嘉说完这番话就离开了,一直在家赋闲了六年之久。

从郭嘉的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是个非常擅长看人且能读懂人心的人,并且很有远见,宁愿赋闲等待明主的出现,也不效忠于袁绍这样的庸主。

在郭嘉赋闲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董卓被打败之后,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都,成为了一方割据势力。

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了,但那时候各地割据势力非常多,还无法预见到三国鼎立的局面。

就连曹操本人都觉得,他的势力太过于弱小,不足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而这一切,随着郭嘉的到来而发生了改变。

建安元年,曹操身边一位叫做戏志才的重要谋士去世了,曹操因此十分伤心,为了弥补这个空缺,便委托荀彧给他再推荐一位谋士,荀彧便推荐了他的好友郭嘉。


曹操与郭嘉见面之后,两人谈了很久,谈完之后,曹操非常满意地对旁人说,能帮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郭嘉了!

而郭嘉也非常高兴,他对身边的人说,曹操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

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代枭雄,他颇有谋略,且是个知人善任之人,因此他对郭嘉的评价,足以体现出郭嘉是个非同寻常之人。

而郭嘉也不是个有奶便是娘的人,曹操如果不是个贤明之主,他是断然不会效力的。

因此,曹操和郭嘉的相遇,可以说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不久之后,曹操便任命郭嘉为军师祭酒,负责为曹操征战四方出谋划策。

前面我们也说了,郭嘉的本事不在打仗和战术,他应该是一位战略大师,这一点很快就得到了体现。

建安二年,曹操攻打张绣,张绣在谋士的建议下投降。

不过,因为暗纳了张绣的婶婶邹夫人,结果惹怒张绣并发起反叛,曹操遭遇大败,他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韦也被张绣杀害。

曹操狼狈地逃回许都,袁绍就给他写了封信,拿这事狠狠羞辱了他一番,他虽然非常生气,但又无法把袁绍怎么样。

郭嘉借此机会鼓励曹操,说袁绍是他统一天下最大的绊脚石之一,必须消灭他。曹操却对郭嘉说,他的势力不足以消灭袁绍,还问郭嘉该怎么办。


郭嘉跟袁绍有过接触,见曹操问到自己,便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将袁绍相比于曹操的优劣势全部列了出来,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曹操的实力虽然比不上袁绍,但袁绍在其他方面都远不及曹操,因此曹操可以最终获胜。

曹操因此信心大振,决定听从郭嘉的建议,与袁绍决一死战。

但曹操又问郭嘉,具体该怎么实施?郭嘉便说,可以趁袁绍北击公孙瓒的时候,先消灭吕布这个祸害,再想办法对付袁绍,曹操深以为然。

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嘉又曰:“绍方北击公孙瓒,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不先取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太祖曰:“然。”

也就是说,郭嘉给曹操制定了统一天下的大战略,并提出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此之前,曹操对此是完全没有概念的。

纵观世界历史,一个王朝的统一,绝不是单纯依靠武力就可以实现的,只有以战略作为主导,再通过政治和武力去付诸行动,这才是统一天下最正确的方法。

就比如说诸葛亮,他与刘备的隆中对,也是提出了自己的大战略,先取荆州,再将益州也给收了,以此作为基础,再北进中原。

且不说诸葛亮的战略对不对,但刘备确实是照着这个去做的,而且效果还是不错的,虽然最终没能统一天下,至少也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吧。


因此,郭嘉给曹操制定的战略,其重要性不亚于诸葛亮的隆中对,而随着天下大势的不断变化,郭嘉也在不断帮助曹操休整战略。

建安三年,刘备因为被吕布击败,所以带着关羽和张飞投靠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见刘备有争夺天下的野心,就建议曹操杀掉刘备,以绝后患。

曹操有些犹豫,就问郭嘉的意见,郭嘉认为杀掉刘备不是好的办法,但至少应该将其软禁起来,不让他有发展自身的机会。

但曹操最终认为自己以天子的名义招贤纳士,应该心胸宽广,如果杀掉或者软禁刘备,以后谁还来投,于是放走了刘备,只是让其率兵攻打袁术。

刘备走后不久就反叛了曹操,曹操因此十分悔恨没有听从郭嘉的建议,如果他真的把刘备给软禁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了。

会太祖使备要击袁术,嘉与程昱俱驾而谏太祖曰:“放备,变作矣!”时备已去,遂举兵以叛。太祖恨不用嘉之言。

同年九月,按照既定方针,曹操率兵攻打吕布,吕布死守下邳,曹操连续攻打了好几个月,终不能克。

曹操见不能取胜,就有意撤兵,郭嘉却跑去找他,提出了“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曹操受益匪浅,于是下令猛攻,并采取水淹下邳的做法,终于击败吕布并将其杀掉。


吕布死后,徐州被刘备所得,并且势力发展得十分迅速。为了不在攻打袁绍的时候遭受两面夹击,郭嘉及时调整战略,劝谏曹操先消灭刘备。

曹操就问郭嘉,如果去攻打徐州,要是袁绍攻打许都怎么办?郭嘉说,袁绍是个优柔寡断之人,不可能反应这么迅速,你要赶紧攻打刘备才行。

曹操便亲自率兵攻打徐州,最终击败了刘备,并且俘虏了关羽,刘备因此暂时不会成为曹操的威胁,而袁绍也确实没去在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偷袭许都。

后来,曹操领兵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并很快就因为粮草问题而处于下风。而就在这个时候,孙策准备领兵攻打许都的消息传到了曹操耳朵里。

为了攻打袁绍,曹操将所有精锐都带来了,许都因此十分空虚,如果孙策果真领兵偷袭许都,那么曹操的阵营也将分崩离析,他将遭受彻底失败,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国了。

没过多久,曹操军营中开始出现各种流言,甚至有人暗通袁绍以谋求后路。

值此危急时刻,郭嘉做出了准确地判断,他对曹操说,孙策是英雄豪杰,他为了一统江东,杀了许多英雄豪杰,接下了不少冤仇,如果他敢走出江东,那么必定有英雄豪杰去找他报仇。


那时候曹操无法分兵去救援许都,即使真的去救援了,也很有可能被袁绍消灭。

曹操听了郭嘉的话之后,一面派人去筹集粮草,一面安抚将士,许都则被他抛之脑后。

果不其然,孙策率军到了江边,还未渡江就被许贡三门客给杀掉了。

也不知道这件事是凑巧还是跟郭嘉有关,反正曹操因此可以专心对付袁绍了,并最终取得了官渡大战的胜利。

官渡大战的胜利意义非凡,曹操的地盘和兵力急剧扩大,割据一方已不是问题,问鼎天下才是下一步目标。

不过,袁绍虽然失败了,但他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还有十几万军队,曹操要想彻底消灭他们,还得继续打仗,但那样就会遭受更多损失。

起初,曹操准备派兵去攻打袁谭和袁尚,但郭嘉却劝阻他说,袁谭和袁尚以前就因为争夺袁绍继承人而关系不睦,现在他们各自割据一方,关系更是很差,即使您不去征讨他们,他们也会反目成仇,不如先假装去攻打刘表,静观其变,再伺机一举将其消灭。

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假装前去攻打刘表,袁谭和袁尚没了外部威胁,果然开始内部起哄,曹操便回军各个击破,很轻松就战胜了他们,袁绍的残余势力因此完全覆灭。


在消灭了袁绍之后,郭嘉见北方大部分已经平定,又开始制定战略了,他建议曹操要着手保境安民了,要鼓励人民努力生产,还要在青、冀、幽、并四州招贤纳士,以此来壮大实力,然后再想办法统一天下。

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后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多人才开始聚集到曹操身边,曹军的粮食储备也大幅度增加。

建安十二年,在北方大部分已经平定的情况下,曹操有意攻打乌桓,以此来完成统一北方的最后一块拼图。

事实上,攻打乌桓对于曹操来说并不是必须的,他只是觉得袁谭和袁尚已经逃到乌桓,如果他们利用袁绍对胡人的恩惠,鼓动他们出兵中原,那么情况就不妙了。

为此,曹操征求了众将士的意见,大家都觉得乌桓路途遥远,道路艰辛,不容易攻打,而且依附于刘表的刘备有可能会偷袭许都。


曹操深以为然,便开始犹豫,但郭嘉却坚定地告诉他,刘表和刘备也有矛盾,他肯定会阻止刘备出兵的,你可以放心去攻打乌桓。

并且,郭嘉还告诉曹操,攻打乌桓十分重要,不但可以统一北方,消除后顾之忧,还可以震慑天下。

曹操因此下定决心征讨乌桓,但可惜的是,郭嘉在远征的路上去世了,但他在临死前告诉曹操要快速出击攻其不备,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果然击败了乌桓,斩杀了乌桓单于蹋顿,还俘虏了二十余万胡人,曹操因此声势大震。

至于说刘备,他因为跟刘表的关系微妙,最终没有趁机偷袭许都。

对于郭嘉之死,曹操表现出了极度悲伤,因为他知道自己失去了最重要的一个智囊,也知道是没有人可以替代郭嘉。

郭嘉的作用就在于帮助曹操燃起了称雄称霸的壮心,还帮助曹操击败了袁绍和吕布等几个比较强的势力,进而统一了整个北方,为后来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没有郭嘉,曹操极有可能无法取得这些成就,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在失去郭嘉之后,曹操开始频繁出错,影响最大的一场战争就是赤壁之战,这场战争让孙权和刘备得以保全实力并取得长足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赤壁之战之后,曹操曾对左右人说,“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确实如此,如果郭嘉还活着的话,以他的战略眼光,不说让曹操胜利,至少不会让曹操遭受完败,那么三分天下就很难说了,后来也就没有三国的故事了。

也是在赤壁之战之后,诸葛亮和周瑜开始强势崛起,如果郭嘉还活着的话,那他们是有机会面对面过招的,胜负又将如何呢?

只能说,曹操失去了郭嘉这位战略大师之后,他就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可能。

并且,以郭嘉的水准,他是绝对不允许三分天下之局面形成的,他势必会竭尽全力阻止这件事,而且成功的概率很大。

总结一下,郭嘉的厉害在之处在于他能够看清大的局势,也能够读懂人心,看透曹操和敌人所想,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他与曹操的配合十分默契。

据记载,曹操每次出征,郭嘉必在他左右,两人就像是好朋友一样,从不在乎什么礼节,有啥事就马上商量解决,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效率。

可别小看了这个,因为君臣相知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刘备和诸葛亮也是如此,但他们之间还有个主次,而曹操和郭嘉则更加亲密无间,彼此之间也十足信任,这样的组合其实是很恐怖的,只不过可惜郭嘉死得太早了,要不然曹操的成就肯定会更大。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话似乎流行了很长时间,很多历史爱好者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多数都倾向于挺郭嘉,对这句传言很是信服,今天唐郎想从一个完全客观的角度来聊聊这个问题,既不盲目捧杀,也不菲薄。

首先,这话话应该来说还是有些道理的,因为决定有无三国最关键的一个点是赤壁之战。当年曹操如果能在这场战役中一举击败孙刘联军,那么咱大华夏的地头上,将会少一部精彩纷呈的三国时代。最后一统天下的必然是曹操,这一准没跑。可结果呢?这一战大败,三国成型,长江南岸这块为孙刘提供了壮大的土壤,曹操对他们也奈何不得。但郭嘉个人的影响是不是大到了改变整个历史的格局?有待商榷。

一,郭嘉这人确实在揣摩人心上有过人之处。

郭嘉这人谋略当然是有的,但他有一项能力却比谋略更加的厉害,那就是揣摩人心的能力。

话说曹操的谋士那叫个多,却只有一个郭嘉和曹操成为了朋友。

当年曹操出行,如果郭嘉随同,那么二人必定同车,吃顿饭,一个大勺搁那鼎里边舀食吃,一个席子俩人一起坐,小心眼的曹操压根就不嫌弃。您换个人上去,曹操不拿大脚丫子踹你,都会拿白眼皮字瞅你,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您以为这只是说说而已?

郭嘉搁曹操这里就能做到这一步,偏爱那就自不必说了。咱说人无完人,郭嘉这人不拘常理,而曹操这人干点啥事那叫个严格,搁现在那叫纪律严密。所以郭嘉这人时常就有人告他,太过不检点,当年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的为这事大张旗鼓的跑曹操那里告了他一状。

而曹操作为典范把陈群这顿夸,夸完之后,郭嘉啥事没有该干嘛干嘛,一点影响都没有。


所以从这里,咱就不难发现曹操对郭嘉的信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旦遇到曹操发火十匹马都拉不回来的局面,你让郭嘉试试,这逆耳的话估计就能听进去。那么大家伙说郭嘉不死,再无三国,这一点很有意思。

当年郭嘉其实最先投靠的是袁绍,毕竟当年袁绍那舞台是最大的。可郭嘉到了那,也就是十几天的功夫,就给袁绍下了断语:“这人喜欢谋划这很好,但没有一点决断之能,拯救国家于危危难,建立称王称霸的大业,这种事搁他身上,就一个字难!”回头郭嘉就走了,这时间点上郭嘉才二十一岁。

二,郭嘉说的话很多都应验了,这佐证了郭嘉确实有料事如神的本领。

而郭嘉这一走,搁家里边一呆就是六年,这不后来曹操的一个重要谋士戏志才去世了,曹操连个出谋划策的人都没有了,这就写信给荀彧,让他给自己再弄一个谋士。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这事为嘛要找荀彧?”这您就不知道了吧,戏志才就是荀彧举荐的,事实证明荀彧的眼光没有错,所以曹操回头又找人家去了。

那么经过荀彧的举荐,曹操和郭嘉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俩人一交谈,您还别说,郭嘉的路子挺合曹操的口味,两人一度表示相见恨晚啊!

郭嘉找到了明主,曹操找到了好谋士,得咧,从此之后俩人算是绑到了一辆战车上了。郭嘉做了曹操的军事祭酒。

后来曹操打张绣,结果被人家张绣打了个稀里哗啦,袁绍得到了信,特意给曹操去了一封信。把个曹操气的够呛,有心提兵要弄袁绍,但一想自己的体量和袁绍的体量,这就打算忍个肚疼,算了。这个时候郭嘉就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说明袁绍十个必败的理由,以及曹操十个必胜的理由。

这顿气打的,一下子就把曹操的信心鼓舞了起来,而且曹操一帮子将士听了也觉太有道理,一家伙就拧成一股绳子,要弄死袁绍。

后来,咱刘皇叔到处溜达,也没个根据地,加上又被吕布给整趴下了,这没地可去了,这不就跑到曹操这里做客。


瞅着刘皇叔,当时就有谋士提议要把刘皇叔给整死,郭嘉就提议这刘皇叔瞅着挺狼狈,但人家的英雄有名啊,他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找你,你一家伙把人家干死了,这就是杀贤士的恶名,所有人都会质疑你,将士和智者都会远你而去。

事实确实如此,可后来郭嘉又提了一个更加险恶的主意,说这刘皇叔虽然现在落魄,但他有万人敌的关羽和张飞辅佐,现在已经得了人心,那么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居人之上了,不如直接软禁起来算了。

说道这里,大家伙就知道了郭嘉瞅人那可真的是很准啊!当时曹操真要是把刘皇叔给软禁了,打这起就没啥三国了。

三,郭嘉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也不必过分夸大,从审势的战略层面上讲,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郭嘉的确是曹魏营顶尖的谋士,梳理曹魏前期发展轨迹,郭嘉在追随曹操平定北方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官渡之战,以及劝曹操东征吕布、刘备,乃至奠定曹魏一统北方的格局,而他死后曹操在局部作战上却是败多胜少,以至于曹操赤壁大败哭奉孝,引得众谋士自惭形秽,郭嘉在行军作战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其生前官职军师祭酒,是曹操专为郭嘉设立,相当于首席军师或首席参谋。郭嘉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非常年轻,有史料表明曹操是有想法要郭嘉作为托孤重臣,如果郭嘉不死,也极有可能像刘备托孤诸葛亮一样辅佐后主。

另外郭嘉对人的判断也极为准确,早前郭图推荐郭嘉追随袁绍,郭嘉认为袁绍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转而投靠曹操,也准确料定孙策死于非命“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三国的计策分为三档:势、略、谋。

“势”,是对天下形势的判断,对国家发展路径和国家关系上的理解和规划,这一级别的计策以荀彧“挟天子以令不臣”、诸葛亮“隆中对”以及鲁肃“榻上策”为代表。

“挟天子以令不臣”让曹魏在防御袁绍讨伐时有正义性,是官渡获胜的奠基之策,可以说从形势上奠定了任何地方势力不能与曹魏中央政权代表相抗衡的局面,“隆中对”和“榻上策”之所以都判断曹魏不可与之抗衡,要鼎足而立而不是直接统一天下,就在于此计策的政治正确。

“隆中对”和“榻上策”让蜀、吴两方在群雄并起的乱世中,能鼎足而立,是立国之策。“隆中对”大家都比较熟悉了,鲁肃的“榻上策”可以说是最早对东汉末年形势的正确判断,鲁肃很早就看到了东汉必亡,这一点甚至比诸葛亮和荀彧力图匡扶汉室的决定还要有可行性。同时“榻上策”也是决定了吴国后期必须和蜀国结盟的外交准则,可以说是吴国发展的根本战略。

“略”,是对战略和战役的总体设计,以周瑜赤壁之战火攻曹营、陆逊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为代表,作为战役的总指挥,都是在“略”上决定正确,影响了战役的走势,以弱胜强。

“谋”,是在局部战争中的具体计策,以庞统连环计为代表,另官渡渡之战刘晔用霹雳车破箭塔、荀攸分兵偷袭白马、许攸奔袭乌巢断粮,都是谋的代表。

从这三个层面,郭嘉更多的是对战役总体走势的研判,和对将领特点的判断,属于“略”中的的顶级谋士,以“十胜十败”为例,是对双方主公和掌握资源的分析,虽然准确但在层次上,与势还有一定差距。“略”和“谋”在三国中都有非常精彩的案例,在此不再具体列举三个层次的谋士,大家可以对照分析。

在国家局势上,诸葛亮、鲁肃、荀彧都是国策奠基之人,李儒和贾诩也算是不错的谋士,但他们更多算顺势而为,只有诸葛亮在国家形势上逆势而为,可以说扭转了刘备集团的颓势,让刘备逆天改命,在明知曹魏最强蜀汉最弱(益州疲弊)时还要北伐,确实与一般的顺势谋臣有天壤之别。

在战役局势上,郭嘉除了官渡之战的以弱胜强,基本都是顺风局,可以说没有遗计定辽东,曹操也可以扫平东北,在这一层次上,还没法与周瑜、陆逊左右战争胜败相较,更何况周瑜、陆逊是战役的总指挥,郭嘉只是参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辽东   建安   乌桓   皇叔   都会   徐州   谋士   人心   谋略   俩人   战役   当年   厉害   确实   战略   财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