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为什么会允许美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没有强制让美回归?

美国仅仅用30000兵力,在物质奇缺的情况下,竟然可以打败了当时有90000兵力,70多艘海上战舰,物质充裕的头号殖民帝国--大英帝国。这不得不说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英国并不是想允许美国独立,在兵力差距那么大的情况下,这场战争从1775年开始打,竟然打到了1783年结束,历时八年。

最终英国落败,签订了《巴黎和约》,英国被迫承认了美国。

这样的战争结局,对于当年称霸世界的大英帝国来说,是万万没想到的。

英国,根本就谈不上不允许美国独立,这是作为战败国需要接受的条件;更加谈不上英国要求美国回归,因为自己已经实力不允许了!



美国独立战争,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

可以说美国从曾经头号殖民强国英国手里独立,存在很多机缘巧合。

美国独立后,法国愿意花25万法郎,用10年打造一份大礼送给美国,美国和法国有着怎样的深厚感情?

难道这场战争真的如我们高中教科书上写得那么简单吗?仅仅只是因为税收吗?背后是否有更深层的真相?

今天就和各位一起来看看,美国独立战争背后的故事,看懂了这场战争的起因,你就能明白美国人为什么一定要拼命甩开英国了。


战争的起因只是因为税收吗?

我们现在如果去书上查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一般都写的是因为英国提高了对美国当地的税收,阻碍了美国殖民地的发展。

真的只是这么简单的原因吗?

我们如果要搞懂一段历史事件,首先我们需要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来。

把自己想象成里面的历史人物,用他们的处境去看待当时的社会环境,才能搞懂这个事情发生的真实逻辑。

而不是简单地说,因为英国军队的压制,提高北美殖民地的税收,导致了当地人民的反抗,最终让美国走向了独立。



历史书中关于美国反抗英国征收的税收,到底怎么回事?

其实说英国对北美殖民地,也就是后来的美国赋税过重,真是冤枉英国了!

其实当年的大英帝国对全部全球的殖民地的税收都非常低,对美国也是。

低到什么地步,可能大家都不能想象,北美13个殖民地经济发展迅速,而每一年上交给英国政府的税收只有1400英镑。

要知道当时有很多英国的士兵,都选择在美国最初的13个州的很多城市兼职,就想着能多赚一些钱,因为美国的城市当时的工资水平是英国的4~5倍。

所以说一年1400英镑,其实这么一点点钱,对于富有的美国人来说,根本就不算事儿。

甚至大家可以理解成北美殖民地根本就没有向英国纳税。

美国因为英国的殖民,带来了科技和人力,东部沿海的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甚至比英国本土好得多,且当时的美国人收入都远远高于在英国本土的国民收入。


既然这样,那历史书上提到的标志着北美殖民地开始反抗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为何起因会是纳税问题?

当时的英国,在欧洲本土和和法国正在打7年战争,而这一场战争对于双方来说都耗资巨大。

英国当时为了减轻国内的财政压力,确实给北美殖民地加了6项税。

但是这6项税中其中的5项都在第2年就取消了,只剩下茶叶税,这个茶叶税完全是象征性的收点点钱而已。

根本轮不到富有的美国人扛着枪跟英国人一起干架。

甚至连美国的国父富兰克林,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没有想明白,美国人是怎么样想起要跟英国人干一架的,这不是玩命吗?

所以美国人反抗的最终原因其实并不是因为赋税过高,但是确实是因为税收而起:

英国向殖民地收税的这个行为,对于殖民地来说有着重大影响。



战争背后的真正原因

有人分析说这种不满情绪起源于因为美国殖民地在英国国会没有代表,但是却被英国国会通过了征税的计划。

税不在于多少,但是美国人竟然没有知情权!所以这个事情让美国人民非常愤怒。

不过呢,其实懒散惯了的美国人,也并不是因为想要去参加英国的国会,而是因为自己作为殖民地和宗主国的关系不能太紧密。

其实潜台词就是英国你管我管得太多了!

美国人希望虽然殖民地是英国的大英帝国的一部分,但是美国人自己的事情,大英帝国不应该插手。

说个大白话:那就是:美国人想要自治权

所以说,战争起初确实是因为“税”让美国人民不满。但是却不是税赋太重,而是影响到了未来殖民地的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自治权。



美国独立的真正原因在于:美国人认为英国在18世纪70年代的一系列的举动,让自由惯了的美国人觉得,自己的自治权受到了威胁。

美国人通过英国人给自己加税这个事情,继续猜测未来英国人可能会更多地干涉美国的自治传统。

这让美国人很惶恐!

为什么要这么说?

因为英国人这是在出尔反尔啊!

英国给殖民地加税,其实是违反了殖民地税收豁免权的惯例的。

也就是说,其实殖民地本身就没有给宗主国纳税的权义务,但是英国的这个行为却打破这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



当时的北美十三个州的殖民地跟英国的关系,类似于帝国和藩属国的关系。

也就是北美殖民地属于大英帝国的主权,但是日常事务由北美殖民地的本地会议来决定,英国国会不应该插手。

北美殖民地当地的法律都由当地人自行完成,英国作为其宗主国,其实并没有插手。

不过您可能要说了: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殖民地,难道英国没一点好处吗?

不,肯定是有好处的,因为北美殖民地需要对宗主国付出的义务是贸易垄断权。

其实殖民地和英国的关系,则更像是商业的对象捆绑关系,殖民地买和卖的双方都是只能有一个市场,那就是宗主国大英帝国。

英国希望加至北美殖民地,成为他永远的原料生产地和商品市场。

这就是大家看到的美国的南方种植棉花,而棉花是作为纺织业的原料,美国种的棉花会运往英国,英国的棉布可以销往美国,毕竟原料和成品之间差价巨大。


所以在殖民地看来,既然北美已经接受了贸易垄断,那就完全不应该纳税。

而英国国会竟然通过了对北美收税的法案!未来英国还会对北美殖民地做出哪事情呢?

英国人还真是干得出来。

1774年,英国人在通过茶税法后,接下来又颁布了5项让北美殖民地完全不能容忍的法令,包括封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州的自治权,并且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等。

我们从这几个法令可以看出来,英国准备从经济,军事,司法等方面都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



这让北美殖民地人民非常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北美殖民地于1774年9月在费城召开了殖民地联合会议,也就是历史书中的第1届大陆会议

12个殖民地的55名代表都参加了会议,参会人员大为当时殖民地的富商,银行家,种植园奴隶主等等。

在这场大陆会议通过了《权力宣言》,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对殖民地的经济限制,还有前面提到的5项高压法令,同时再次重申了英国不应该向殖民地收税,且要求殖民地全面自治,撤走英国驻军。

同时提到如果英国不同意如上的条件,这些殖民地将于1774年12月1日起开始抵制英国货物,且禁止任所有的商品运往英国。

与此同时,美国人为了表达自己对英国女王的尊重,还递交了《和平请Yuan书》,发誓自己对英王效忠。

但是很明显,没啥用。显然英国并没有同意这些条件,不然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了。

所以美国也清醒地认识到:只能靠自己了!开始背地里训练民兵。



1775年4月18号,在波士顿的莱克星顿,爱国者打响了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第1声枪响。

第2天,英国驻军跑到康科德,找昨天失火的军火,遭到民兵伏击,英军损失286人,正式拉开战争的序幕。

1775年5月10日,北美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2次大陆会议

大家开会开了几次,竟然没有自己的部队,也没有一个总统帅?这怎么行?

于是,在1775年6月14号,决定建立大陆军,而且任命乔治华盛顿为总指挥。

1776年5月,在费城召开第3次大陆会议,坚定了各州要通过战争实现独立的决心。

并且在7月4号发布了《独立宣言》,所以美国的国庆节就是每年的7月4号。



战争中实力差距悬殊的美国如何打败了头号殖民大国英国的呢?

但是大家都知道,英国和当时刚刚宣布独立的美国双方力量悬殊。

因为英国是当时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工业发达,光是在北美驻军的英军就有3万多人,而且个个都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当时的北美殖民地人口仅仅只有区区300万,当时也没有武装力量,只有背地里悄悄发展的民兵,还遇到英国的经济封锁,物质短缺。

然而这场战争美国还是出乎所有人意料地胜出了!

美国战争取胜的关键在于:美国利用了英国和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其他国家的矛盾,取到了外援。

1778年2月,法国和美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随之法国,西班牙,荷兰相续参战。

这场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终于在第六年赢来了曙光。

1781年,北美英军主力退守到南海沿岸的约克镇,而华盛顿请法国海军切断了英国海上逃跑路线。

紧接着美法联军从陆上对约克镇实施围合,在英美联军的猛烈攻击下,走投无路的英国之后只能投降。



写在最后

1886年,法国漂洋过海送来一份巨大的礼物,现在已经被全世界认定为美国的象征。

这就是现在坐落于美国最繁忙的纽约市港口的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从1876年开始建造,到1886年才完工,法国为何愿意花10年时间为美国打造这座高46米,重45万磅,80吨外皮的铜片的庞然大物?

其实,如果没有法国的鼎力相助,美国或许现在还是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

美国如果没有法国的帮助,根本就不会有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也不会有自由女神像;

更不会有美国当下全世界第四的国土版图,因为美国中部一大块地,都是从拿破仑手上买下来的圣路易斯,也就根本不会有现在地美国这个国家了!

所以说,历史上,是法国成就了美国!




英国人是被迫承认美国独立的!有三座大山,英国人“无法翻越”,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国独立。

到底是哪三座大山呢?

1、第一座大山:趋势!英国在北美不得人心,美国独立成为必然


1756年--1763年,发生了著名的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导致的结果是,英国出现巨大亏空,有1.22亿英镑的赤字。

为了弥补亏空,英国开始在北美十三州加大各种税务的收取。

1764年,英国在北美十三州实行《糖税法》,这导致白糖、咖啡、白酒、亚麻、丝绸等物资大量征税。这增加了英国不少的收入。看似和北美民众无关,但物价高了啊!

北美民众生气了!

1765年,英国人在北美十三州实行《印花税》,这和北美十三州每个人都是有关的。印制任何书籍、物品,都要上税。

但,出台这个税法,英国人没有通过北美殖民地议会,而是单方面野蛮粗暴地征税。

北美十三州民众更生气了!

还是1765年,英国人出台了《供宿法》,让北美十三州承担英国驻军的住宿和餐饮。

1767年,英国人又出台了北美殖民地的《汤森税法》,向更多进口物资征税,如玻璃、铅墨、油漆、纸张等。

这一系列的增加费用、征税,让北美十三州的民众对英国当局非常气愤。

虽然,英国是宗主国,北美十三州只是个殖民地,但,对于百姓的死活不管不顾,百姓能不气愤吗?


1773年,英国有一个神奇的操作,颁布了一项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茶税法》,这是免征东印度公司茶叶的进口税。很多人说,这不是好事吗?茶叶便宜了,老百姓不划算吗?

错了,对于北美十三州缺少的物资,关税越低越好,百姓日子好过。

但是,对于北美十三州并不缺的茶叶,免掉进口税,会严重冲击北美十三州的茶叶种植园主,还有茶叶商(包括走私的茶叶商),而大笔利润进了英国人的口袋。

于是,1773年12月16日,在塞缪尔·亚当斯 (Samuel Adams) 和约翰·汉考克的领导下,8000人在波士顿游行,并在当日晚,有60名游行者装扮成印第安劳工,将波士顿港口大量的茶叶倒进了海里。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这怎么行?英国主子不乐意了。

接着,1774年初,英国人颁布了一系列的强制法令,包括《马萨诸塞政府法》、《波士顿港口法》、《司法法》和《驻营条例》等。

北美十三州称这些法令为““不可容忍法令”。

于是,北美十三州的人被彻底激怒了,当年第一次大陆会议召开,反抗英国统治者的熊熊烈火开始燃烧。

1775年4月19日,北美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打响了,那就是发生在在“莱克星顿的枪声”。

战争开始,北美起义军快速发展,除了那些贵族和既得利益者持观望态度,很多民众开始了抗英行动。

这些人中包括后来赫赫有名的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富兰克林、汉密尔顿等人。

1776年7月6日,独立宣言发表,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

但是,宣布独立,才是战争真正的开始。英国人开始加大武力,一波一波前来征讨美国起义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况,这支起义军并不是星星之火,已经形成规模了。


可以这样说,美国独立,英国人想要挡住千难万难,汹汹民意无法轻视。

如果只是一州、两个州,一切好说,北美十三州已经形成了反英联盟了,美国已经建国了,趋势挡不住了。

所以,英国后来承认美国独立,是当时大势所趋,就像二十世纪英国旗下殖民地的独立,也是这个理。

但是,大家都知道,起义军就算上了规模,如果没钱、没先进的武器,一切都是白搭,一样干不过英国人。

这就引出阻挡英国镇压美国独立的第二座“大山”。

2、第二座大山:援军!英国面对的不仅仅是美国人,人家还有援军


说实话,就算是大势所趋,就算是美国建国了,如果仅仅靠北美十三州的力量,想要完全打败宗主国英国,也是痴人说梦,并不现实。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英国的老朋友法国了,七年战争,法国战败,对英国怀恨在心。

在独立战争的第一阶段(1775--1778年),主要战场在北部。

但是,我们看看地图就知道了,北部靠近加拿大,英国人在那里比较有优势,加上武器先进,大陆军完全不是对手。

但是,1778年,美国和法国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从这开始,法国要光明正大支持新生的美国了。

那时的法国,还是很牛的主,是可以和英国掰手腕的主。

就此,形势开始发生大变化。

1779--后,进入第二阶段了,美国大陆军和法国的陆军、海军亲密配合,并控制了沿海基地,同时,美国人在大陆积极开展游击战,就此打破了英军一个个的计划。

英国真的有苦说不出。


那边厢,英国和法国、美国打得不可开交,这边厢,俄国等也不淡定了。

1780年,俄罗斯帝国联合普鲁士(德国)、荷兰、瑞典、丹麦等国组成了一个“武装中立同盟”,突破了英国的海上封锁,这些都是捡桃子的秃鹫,都不是好人啊!

1780年12月,荷兰自认为看清楚了形势,宣布支持法国,和英国开战。

英国没有大国家支持,英军和美国大陆军继续战斗,各国继续支援美国。

从1781年开始,英国逐渐支撑不住了。

1782年11月30日,英国人决定放弃北美十三州,英美达成停战协议。

1783年9月3日,美英双方在巴黎签订了《巴黎和约》,牛哄哄的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就此,美国前进的通道彻底打开了!

英国仅仅是打仗打累了吗?也不仅仅是,还有一个原因,是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的重要原因。

3、第三座大山:经济!英国当时的经济撑不住了


打仗打仗,打的是什么?打的就是经济,拼的就是后勤。

这北美十三州,就像是英国的后儿子,从英国移民过来的,要么是清教徒,要么是契约奴,要么是英国国王信口封的地主,要么就是少量跑来淘金的英国人。

总之,如果在英国过得好了,就不会到北美来了,毕竟,英国和美国隔着六千多公里的海洋。

独立战争以前,英国刚好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七年战争,前两节都简单提过。

七年战争的主角就是英国和法国,再加上普鲁士、奥地利,总之,从1756--1763年,英国和法国在欧洲、北美洲、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和菲律宾诸岛进行了殖民地的争夺。

前后死了140万人左右,英国大胜。

就此,北美的加拿大、印度的绝大部分都归了英国。法国非常不甘心。

因为战争耗费很大,让英国国库捉襟见肘。1763年,当时英国的预算赤字已经超过了1.22亿英镑。

当1775年的独立战争爆发后,英国前后出动42万大军,其中有17万名皇家海军,还有25万陆军(这些陆军包括了德国黑森雇佣军、印第安土著盟友、大英帝的国陆军,还有忠于大英帝国的北美民兵。)

花费了多少钱呢?从1775年到1783年,八年时间,英国耗费了2.5亿英镑。

这也是“七年战争”后赤字的两倍还多。

如果再打下去,整个英国可能就整虚弱了,在欧洲会成为二流国家,甚至崩溃、垮掉。

英国的主战场在欧洲,因为北美战场拖累英国大本营,英国人不干了。


总而言之,1783年,英国是被迫承认美国独立的,有三个原因(三座大山)导致如此:

一是,北美民众抗英很坚决,不怕打持久战!二是,美国有法国、荷兰等国家支持;三是,英国的经济真的撑不住了。




美国独立,法国帮忙

美国,世界第一大国,祖上却是英国的殖民地。如今美国境内的13个州,以前都是英国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但英国人后期的高压政策,迫使那些“生根”的移民开始反抗。

说起美国的独立,法国人帮助很大。为了削弱英国,法国开始是对13个州供应军火、物资,与美结盟向英国开战。在北美13个州的军事对抗下,美军终于在1781年取得对英军的约克敦大捷,加上法、西、荷在北大西洋、地中海、加勒比海和印度洋对英海军的进攻和截拦,英国腹背受敌,难以维持战线,于1783年承认美国的独立。

英国不再是“日不落帝国”

至于后面,英国为什么没有再收回美国,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当时的英国已经不再强大,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也失去了自己的优势。七年的战争,让英、法、俄、普等欧洲强国争霸全球,战场遍及各国,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殖民地,英国不可能把所有的兵力全部用于美国的战场。

还有当时刚刚独立的美国还趁着拿破仑战争的机会打起英国的主意,出兵攻进加拿大。结果被英国打败了,随后英军攻进华盛顿,把白宫都烧了。但是仅靠加拿大的是收复不了美国的,源源不断地用帆船运兵跨过大西洋来打仗,让英国人经费吃紧,而且不划算,于是也就没有再动美国的心思了。

各位,意下如何?

谢谢阅读,祝您心明眼亮~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枪杆子底下出政权。

这话用在美国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过去美国就是英国的殖民地,压根就没有自主权。可是人家在华盛顿的带领下,用枪杆子教会了英国人做人。因此才有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

美国想要靠谈判赢得独立?对不起,英国人手里的枪杆子不答应。过去美国这里可以给英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税收,现在美国忽然要掐断英国的这一收入来源,英国不得跟你玩命吗?

既然美国敢这么做,那么心里肯定是有底气的。要知道,那个时候的美国甭说部队了,连枪杆子都没几条,那么是谁在背后操纵这一切呢?那就要问问英国的老冤家法国了。


一、法国是美国独立的重要后勤保障。

早在1756年,英国和法国就因为殖民地的问题打了足足7年时间。英国的殖民地太多了,导致他们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法国看了自然眼红,双方拉了一帮小弟参与了这场战争。

结果法国老惨了,首先英国攻占了法属殖民地加拿大,随后又攻占了法国在印度的部分殖民地。战争打到法国即将崩溃的时候,法国不得不选择将北美的大片殖民地割让给英国。

这场战争可让法国这个老牌欧洲大国吃尽了苦头,密西西比河东岸的地盘,全部都归了英国,也宣告法国对北美的殖民到此为止。

法国咽不下这口气啊,但是明面上也不好直接跟英国开战了。所以当美国有独立想法以后,法国别提多高兴了。要钱给钱,要枪给枪,但凡是有利于赶走英国佬的任何后勤要求,法国都一一选择满足美国。


1778年,在美军打了几场胜仗以后,法国直接不装了:摊牌了,就是我在背后捣的鬼!这个时候的法国不仅要在背后捣鬼,还搞起了法美军事同盟,正式承认了美国的存在。

这下子英国佬也怒了,直接宣布对法国开战。可惜为时已晚,因为美军在法国的帮助下,早就控制了沿海各大基地,而且西班牙也参与对英国的作战,

这么多人联合起来收拾你一支远渡重洋的英军,还是不费什么事儿的。战争打到了1782年,大家都累了。到了1783年,英国只好承认了美国的独立。

不过法国此后可没捞着什么好处,到了1786年,由于帮助美国独立花了太多军费,直接导致法国出现了经济危机。3年以后,法国大革命爆发,波旁王朝就此覆灭。


二、英国有心无力,盘子太大了。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那么他们原来的国土面积有多大呢?24.4万平方公里,和我国的广西省差不多大。

可是巅峰时期的英国殖民地总计有多大呢?居然高达3550万平方公里,本土连殖民地的零头都算不上。

这盘子实在是铺太大了,当时南非、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等地区都属于英国的殖民地范围,地球上24个时区,都有英国的殖民地。

而英国当时人口总计也就在4千万人左右,殖民地人口多达4亿多,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就算把国民都派出去管理,其实也是捉襟见肘的。

所以说英国当时要在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上安排管理人员和军队,这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因此我们就能搞明白,为啥英国无法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获胜了。


当时英国需要放眼全球的殖民地,而不是执着于北美洲这么一块地方。在这里投入了大量军队和物资,势必就无法顾全其他殖民地的安宁。

英国在美国这儿已经投入够大了,从1775年一直打到了1782年,足足花了8年时间在美国,这成本其实也是巨大的。

而且英国陆续也派遣了42万人前往美国镇压起义,结果损失了5万多人。光钞票就花费了2亿多英镑,得不偿失啊!

再继续投入下去?还是就这么算了呢?英国必须要算好这笔账,继续打下去,可能他们的日不落帝国就要这么土崩瓦解了,所以英国只好退而求其次,承认了美国的独立。


三、英国在七年战争中的损伤还没缓过来。

七年战争对英国的打击其实并不小,1756年到1763年,英国和普鲁士结盟,对付法国、奥地利、沙俄等国。这些可都是欧洲当时的大国。

这几个国家火并以后,他们所属的各处殖民地也开始打群架。欧洲、北美、非洲、印度、东南亚等地,都相继发生了战争。

7年以后,英国和普鲁士取得了胜利,但是整场战争也造成了超过100万人的伤亡。其中英国的经济损失巨大,财政赤字已经高达1.22亿英镑。

所以这个时候英国才会选择向北美殖民地增加税收,从而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等于说英国在财政赤字的情况下,还要跟美国打8年的独立战争。好家伙,想想就觉得受不了。


总结:不打了丢面子,继续打亡国。

摆在英国人面前的就这么两条路,财政上几乎快要崩溃了,这个时候继续打绝对不是什么明智之举,甚至会把日不落帝国给打散架了。

可是如果不打了,是不是很丢面子?英国皇家军队,被美国这帮散兵游勇揍了,这要传出去,岂不是在啪啪打英国人的脸吗?

在利益和面子面前,英国向利益低头了。岂不知,美国独立只是一个导火索,其他殖民地看到了独立的希望,于是乎独立战争如雨后春笋般爆发了,英国逐步丧失了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殖民者最怕看到的事情,就是被殖民者看到了独立的希望。




说实话,当初的北美十三州还真没有独立的想法。

那个时候的北美,照搬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繁荣,借着这个东风,一些大的农场主,庄园主也是赚得盆满钵满。别说这些老板们,就是一些普通的员工,农民,那收入也要高出英国本土好几倍。

虽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北美十三州都是各自独立的,英国向每个州都派出了总督,相当于英国在北美有十三个分公司,这些分公司业绩突出,利润丰厚,除了给总部上交一部分外,大部分都留到自己碗里了。

那小日子,过得别提有多滋润了。

至于建不建国,对于这些生活在北美的白人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他们一直以英国人自居,在他们眼里,北美十三州,就是英国的土地,他们和生活在英国本土的人没什么区别。

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在大英帝国本土人眼中,他们早就不算是英国人了,而是“北美殖民地人”,而且,当年跑到北美的这些英国人,基本上都是在英国混不下去的人,清教徒,罪犯,奴隶,在英国总部人眼中,这些“北美白人”是上不了台面的。

因此,在大英帝国出现“财政危机”的时候,他就使劲儿地从北美十三州抽血,最后抽的他们实在受不了了,他们才意识到,在英国人眼中,他们根本不算“自己人”,仅仅是英国人的赚钱机器罢了。

眼瞅着钱袋子被掏空,饭碗被砸烂,北美十三州的人在一起开了个会,决定“跟丫干了”。

但是,北美白人再牛,也是大英帝国的分公司,孙悟空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啊,实力悬殊很大,关键时刻,英国的死对头法国挺身而出,主动帮助“敌人的敌人”,为北美十三州提供了大量的武器援助。

这件事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因为你不知道敌人什么时候就会从背后捅刀子。

北美这么一闹腾,英国的其他殖民地也都蠢蠢欲动,英国人是到处灭火,跟北美十三州打了7年,欠了一堆的外债,马上总部就要破产了。

无奈之下,英国只好把北美这块“资产”给剥离了出去,允许他们独立建国,如果再不剥离,大英帝国可能就真破产了。

英国人,动了北美白人的钱袋子

北美独立之前,英国本土是很缺钱的,财政赤字高达1.22亿英镑。

有人说,英国当时不是日不落帝国吗?不是有东印度公司吗?不是应该富的流油吗?怎么会缺钱呢?

因为当老大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英国为了和法国争夺殖民地,打了七年的战争。战争是最大的“碎钞机”,英国有多少钱也不够这样霍霍。但是,英国最终打赢了,拿到了整个加拿大地区,密西西比河东岸和印度。

就是在“七年战争”后,英国才正式称呼自己为“日不落帝国”。

老大的地位确定了,名头也有了,但是兜里却空了,为了能让自己迅速地“回血”,英国人就把目光盯上了当时最能赚钱的“北美十三州”。

为了从北美拿到钱,英国密集地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法,提高税收,这些税法的出台,推高了北美的物价,引起了北美白人的不满。

1764年,颁布《糖税法》;1765年,实行《印花税》;1765年,出台《供宿法》;1767年,颁布《汤森税法》。

其中,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茶税法》的出台。

当时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手中有大量的茶叶卖不出去,于是,英国政府就免除了他在北美十三州的进口关税,这一下子降低了大量的成本,让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可以以很低的价格在北美倾销。

从表面上看,这是好事呀,人民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喝到茶叶了。

但是,你要知道,北美本地也有茶叶啊,南方有大量的庄园主,他们也种了大量的茶叶,东印度公司低价倾销茶叶,严重的影响了他们茶叶的销售。“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个规律,到哪里都适用。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典型的“资本驱动型国家”,资本在幕后控制了一切,为了自身的利益,北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倾销”运动。

注意,此时的北美十三州,还没有上升到武装斗争,他们派出代表和英国王室谈判,企图通过谈判的方式来争取自身的利益,毕竟,能和平解决问题的,谁也不愿意轻易动手。

1773年,东印度公司又有7艘大船满载着茶叶,驶入了北美,其中有4艘停靠在了波士顿港口。波士顿8000人集会抗议,并在晚上偷偷上船,把342箱茶叶,全部扔到了大海里。

这就是历史上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它是美国独立的导火索!

这个事儿发生后,英国很生气,一个分公司,居然敢挑衅总部的权威,必须打压,不打压以后还怎么带队伍,因此,1774年3月英国议会通过了惩罚性的法令,即《波士顿港口法》、《马萨诸塞政府法》、《司法法》和《驻营条例》。

这四个法令,被北美人称呼为“不可接受法令”或“强制法令”。

就在四个法令颁布后,北美十三州派代表在一起开了个会,就是“第一次大陆会议”,这个会议,依然是一个和平的会议,讨论的结果是:“继续向英国请愿”。

但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根本没有把这个请愿当回事,开始派兵到北美去镇压。

1775年4月19日,驻波士顿的英军在“莱克星顿”这个地方,和反英武装遭遇,打响了北美武装反抗的第一枪。

5月10日,北美十三州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虽然枪声已响,但是,这仅仅是北美人向英国人表达的一种态度,他们也知道,胳膊是扭不过大腿的,因此,第二次开会讨论的结果,依然是向英国请愿。

乔治三世再次把请愿书扔进了垃圾桶,继续派兵过去镇压,并宣布北美十三州处于“叛乱状态”。刀都架到脖子上了,这下想不叛乱都不行了,那就干脆真刀真枪地干吧。

6月14日,北美十三州决定成立“大陆军”,推举华盛顿为总司令,北美独立战争,正式爆发。

英国打赢了法国,丢了北美十三州

对于北美的叛乱,英国一开始是没有害怕的,陆续派出了42万人参战,但是,打着打着,英国人发现不对劲儿了,这不是北美十三州的水平啊,这场战争中,怎么有股“法国的香水味儿”呢。

是的,在七年战争中输给了英国的法国,一直不服气,生生地割掉了加拿大和印度两大块肥肉,法国人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气。

因此,法国开始秘密援助北美十三州。

在与北美十三州打交道的过程中,法国人发现他们只是一个联盟,不算一个正式的国家,这也是北美的一个独特之处。

别的地方的殖民地,原来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只不过被英国给强行殖民了,但是,北美没有国家,只有印第安人生活的部落,英国人过来以后,直接驱赶了印第安人,占领了北美的土地。

为了能更方便地与其他国家合作,1776年7月4日,华盛顿宣读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

虽然宣布建国了,但是,他们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为了能获得法国更多的支持,华盛顿派出“富兰克林”去法国交涉,就是那个在打雷天放风筝,发明了避雷针的人,他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政治家,《独立宣言》和美国的宪法起草,他都参与了。

后来法国摊牌了:“不装了,我就是要支持美国,我还要第一个和他建交”。在法国的示范作用下,西班牙,荷兰先后加入战争,俄国还联合普鲁士,丹麦,瑞典,荷兰,搞了一个“中立同盟”,看热闹不嫌事儿大。

这下好了,原本的“英国镇压局部叛乱”,演变成了一场“多国群殴英国”,竟然没有一个人出来帮助英国。

这场战争持续了7年,英国又欠下了2亿英镑的外债,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的反战情绪也非常高,20多年的时间里,英国打了两个“七年战争”,再大的家底也经不起这种折腾。

1783年,英国和美国签订了《巴黎和约》,美国出席的代表中,依然有富兰克林。这个条约的第一条就明确了:“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

英国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当年非常看不起的一群人,他当年手下的十三个“分公司”,独立建国后,会发展得如此迅猛,最终竟然反超总部,成为一个超级大集团。

当年的大哥,现在成了跟班,当年的小弟,现在成了大哥。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个世界没有永恒的强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英国   大英帝国   美国   波士顿   华盛顿   独立   北美   帝国   法国   殖民地   法令   美国人   英国人   茶叶   战争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