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政委赵刚150米连开三枪击毙三名日军机枪手。很困难吗?

昆山术士,为您解答,共同感味五千年来的五味杂陈^_^。

这个难度是因人而异的。1945年二战结束后,军事专家们经过长时间的整理归纳和总结后发现,士兵在近距离交战,特别是500米左右的阵地战中。全威力步枪弹的栓动步枪又重又长,射速又慢,子弹也不方便携带,但栓动步枪射程动辄以600米甚至1000米为起步,明显的威力过剩,而其中最为代表性的阵地近战武器之一就是三八大盖,三八大盖最亮眼的参数就是射程可达到2400米。

三八大盖的防尘盖前面有一个可以立起来的标尺,标尺上最大的数值换算过来也确实是2400米。但“标尺射程”和“有效射程”并不是一个概念,也就是说,尺上写着2400米,不代表在这个距离内就能指哪打哪。

虽然说三八大盖标尺射程2400米未必在实战中就能真的打出2400米这个距离,或者在这个距离内有杀伤力,但就《亮剑》中的剧情而言,150米内点射,干掉日军三个机枪手,只要枪法好,完全没毛病。

问题的关键在四个字:枪法好!(喷子别跟我抬杠,叹号算一个字!)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物资匮乏,所以研发出的三八大盖强竭尽全力将节俭发挥到极致,三八大盖儿射程远,精度高,是日军在两次日俄战争后千锤百炼的产物。三八大盖枪有效射程通常为460米,有的甚至达到了600米和800米。实战中受过严格训练的鬼子往往能在300米内射杀单个目标,700米内射杀集群目标。

三八大盖使用6.5毫米半底缘尖弹,在400米内有着平直的弹道,穿透力强。而加装刺刀后接近1.7米的长度,是二战时期最长的步枪,在近战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所以赵刚用此枪150米开外三枪击毙三名日军机枪手,真的没毛病。

我们再说赵刚。赵刚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他的第一学历是燕京大学,在当时属于妥妥的精英人士,这样的人如果能接受系统的正规化军事训练,绝对是人中龙凤。

而赵刚也确实是个人才。由于我军当时武器弹药严重缺乏,所以每一发子弹都要节省使用,林彪作为抗日军政大学的校长,曾明确要求部队每个连都要培养1-3名神枪手。

应该说赵刚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被重点培养出来的神枪手。

近几年来,手撕鬼子,包子手雷,骑自行车打飞机之类的抗日神剧大行其道,有人说这些抗日神剧都是《亮剑》大火之后的跟风之作,是妥妥的邯郸学步,应该说《亮剑》确实是所有抗日神剧的祖宗,但可惜的是,绝大多数抗日神剧都是得其形,而失其神。

回到本题目,对大多数人来说150米外三枪击毙三名日军机枪手好像天方夜谭,然而我们如果了解一下三八大盖的属性和参数,再结合当时我军对射击项目的重视程度,不难得出真解。

关注昆山术士,感味五千年来的五味杂陈^_^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要看对什么人来说。

如果赵刚只是普通士兵,150米3发3中,又是在激战中,是非常牛逼的。

但如果赵刚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神枪手,150米3发3中还是完全可能的。。

很多人电影看多了,认为二战期间的交火,就是一发子弹击毙一个敌人,无论距离远近。

很多人不知道,解放军长期将射击距离定为100米。


为啥?

采用机械瞄准具,在200米距离上准星已经比标准的半身靶要大了,射击基本就是依靠感觉了。

况且,就算你瞄准的很厉害,只要手稍微一抖,就不可能击中200米距离的靶子。


即便是今天要求最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要求450多米精确射击考核,但自动步枪是要配备瞄准镜的,不然也不可能有效击中。

大家算一算,赵刚打的是150米的敌人机枪组,肯定是趴着甚至蹲着的。

也就是说,敌人其实比靶子还小,射击难度更大。



其实,如果说赵刚是比较优秀的射手,采用精度较高的步枪,仔细瞄准以后一枪击毙一个敌人,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你要说连续三枪打倒三个敌人,难度就很大,可能性是比较低的。

更别说,赵刚是随手拿了一支枪,三枪都击中敌人的脑袋,更重要的是敌人还在移动,实战中这根本就不可能。

电视剧而已,有些夸大很正常。



其实,赵刚还有更牛的:他说能在500米的距离上将敌人暴头,李云龙听了半信半疑。赵刚用一支三八式步枪稍加瞄准,就准确的命中了500米外的敌军炮手,李云龙看得目瞪口呆,从此对赵政委是心服口服。

三八式步枪的精度射程为400多米,再远的话子弹就有明显偏差。

原则上来说,500米距离不用光学瞄准具,一枪击毙敌人的可能性极低,甚至有瞎猫碰到死耗子的感觉。

即便是视力极好的人,500米距离看敌人就非常小了,用机械瞄准具进行瞄准难度非常大。



二战中,狙击手的作用并不大,充其量只是特种作战,骚扰敌人,瓦解士气而已。

我们以柳德米拉为例,这个苏联女狙击手宣称狙杀309名德军,但德军仍然她最多击毙了几十人。

且不谈战绩真假,就算真的击毙309人也不算什么,对德军来说一顿炮击也能造成这种伤亡,斯大林格勒的苏军任何一次冲锋,都会损失这么多人。



而且,这些苏军狙击手均是使用专业狙击步枪。

大家注意,电影《兵临城下》的瓦西里第一次用的是没有瞄准镜的步枪,他只能保证在100米内射中敌人头部。



很多人不知道,志愿军狙击手张桃芳,最初战绩非常不好。因为他的步枪就没有瞄准镜,远距离射击瞄准困难,还要计算提前量。

实际上,张桃芳的狙击同二战期间是不同的。二战期间狙击手往往相距四五百米以上,远距离狙击。

而官方记录:张桃芳的射击距离多在400米以下,100、200米的不少。较远距离如800米的仅有寥寥数次,且成功次数不多。他所在的位置是上甘岭597.9高地(即美军的三角高地)上宽度约30多米的班阵地,共有五处射击位置。他回忆的四次狙击经验,四天各打死(中)一名、三名、两名、一名。每次目标的警觉性都不低,或不定向不定时地观测,或有惑敌闪躲的动作,更布置有假人。他都需耐心等待。 他遇见至少一名狙击手(虽不清楚有无使用瞄准镜)尝试反制他。


可见,张桃芳大部分狙击就是一二百米。

而即便是张桃芳如此优秀的射手,在32天内射击442发毙敌214名,也就是一天平均射击13.8发毙敌6.68名,命中率48.4%。

试问,狙击高手张桃芳尚且只有48%的命中率,赵刚是什么来头?

后羿转世?




我以一个步枪手的身份负责任的来说,如果在150米开外无依托用三发子弹,消灭三个敌人(并非目标靶)的概率,是10%的命中率。如果在100米之内命中概率是50%。如果60米以内,命中概率是90%-100%。这还不包括战场环境,如移动位置、烟雾、灰尘、各种障碍等等。

而我说的以上内容,是用56式半自动步枪做比如,此枪精度肯定比三八大盖精准。

真实战场环境消灭一个敌人并非那么容易,能用10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你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战士了,敌人站在那不动让你打吗??你认为现在电视神剧可信吗??一次战斗消灭三个以上敌人可以立功了。




150米三枪干掉三个敌人,真不是一般地难!

许多人可能看电影看多了,影视剧中神枪手简直是扎堆出现,射中人已经不过瘾了,要打中飞行中的麻雀、几百米外的苍蝇才算厉害。

但在现实中,神枪手一直是稀缺的。与我军庞大的士兵基数相比,神枪手出现的机率并不高,很可能几百人中才有一个。

一、神枪手始终是极少数人

我们现在看军事节目,经常会有我军的狙击挑战种种不可思议的射击表演,例如子弹击中刀刃被分成两半,例如子弹击中几百米外的头发,在极端天气下准确击中目标,等等等等。

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表演,确实称得上神乎其神,人类的射击技术居然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然而我们要看到,这样的神枪手,全军能有几个人?这些都是我军中最顶尖的射手,站在射术巅峰的极少数天才,根本没有大批量产生的可能性。

这些精英并不能代表大多数的部队士兵。首先,这些精英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子弹喂出来的”。寻常的士兵哪有这样的条件?有些部队就是新兵连打个几发子弹,每年训练时打几发而已。就算有天赋,也需要用子弹找到感觉。或者说,激发天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射击量。

再者,以部队的兵种设置和战备执勤分工,有几个士兵可以不用做别的事,整天研究射击技巧,能够每天抱着枪打?专门从事狙击射击的分队,一支部队能有几个人?

最重要的是,现代战争条件下,狙击手的作用并不大,许多影视作品过于夸大了狙击手的作用。

二、神枪手确实是一种天赋

许多人相信“勤能补拙”,这是一种极大的错觉。一个人在某个领域付出艰苦的努力和长年累月的研究,确实可以比普通人更厉害,但他们和天才之间,永远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赋,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永远是这1%。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怎么都做不到。

神枪手需要什么天赋?过人的眼力?稳定的心理素质?极端的专注?善于捕捉时机的本领?好像哪个都需要,但即使全都具备了,也未必能够成为神枪手。决定一个人天赋的因素,永远无法量化出来,也无法知道产生这种“特质”需要哪些因素。

同样是射击,有的人第一次摸枪就能够发发命中,有的人找个几百发子弹仍然找不到感觉,这种差距付出再多的汗水都无法弥补。

李云龙枪法好不好?当然好了!一枪能够干掉日本骑兵联队联队长,可他离赵刚,仍然有着差距。李云龙是在长期的战争中练出来的枪法,靠的是经验和积累,可离神枪手赵刚,依旧有差距。

还有一个可以对比的例子就是掩护李云龙撤退的王喜奎,同样是枪无虚发,轻松干掉了几十个鬼子,但也离神枪手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150米外击毙三名日军有多难

150米名准确击中日军,而且全部是头部,不是困难,而是非常难。

首先,这把枪并不是赵刚的“专用枪”,他只是随便挑选了一支步枪而已。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清楚,在部队都是专人专枪,自己的武器自己维护、保养、使用,因为每个人的射击习惯不同,这样才能够保证射击效能。

有经验的射手,在用不熟悉的枪射击时,第一枪往往是用来标定射击的,一般打个两三枪就基本上摸清这把枪的弹着点了。能够拿别人的枪首发命中,这不仅仅是天赋好,而是天赋极其出色了。

此外,我军当时并没有制造步枪的能力,士兵装备的步枪都是缴获伪军和日军的,基本上都是汉阳造老套筒、三八大盖等。在战争时间这些步枪发射的弹药量,早就超过了枪管的理论寿命,例如膛线磨平、枪管变形、强度下降等,根本无法保证射击的精度。

在残酷的战争中,一把枪不知道有多少人使用过,枪的状况根本无法保证。有时候步枪被当成棍棒使用,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也就是说,赵刚拿着一把老旧、不知道状况的步枪,连续击中了日军头部,李云龙能不惊讶吗?

结语:许多人可能觉得150米没多远,打中人也不稀奇,其实只要自己去试一下就知道了。

在许多连队,最简单、最入门的卧姿有依托100米精度射,用着比汉阳造先进得多的562、56、81,5发子弹打不到40环的大有人在,可见精度射有多难,150米外的人,在瞄准具中看起来,其实就那么大一点儿。

况且,赵刚所用的步枪,是一栓一射,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剧中还有比赵刚更厉害的,楚云飞曾经用手枪射中麻雀,这可比赵刚厉害多了。

楚云飞也曾经用一支步枪干掉了叛变的钱伯钧,钱伯钧连枪都没有抽出来就被击毙,可见赵刚的“快枪手”真不是吹的。




赵刚用步枪在150米外3枪命中3人。

这个射击水平虽不能说极其优秀,但对基层战士来说也有着很高的难度。

关于150米的射击距离,在很多网友看来似乎相当之近,甚至有部分人还产生了“我上我也行的想法”。

不要以为150米距离上的射击很容易。

1964年6月15日的比武汇报表演中,比武冠军宋世哲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在1分钟内用40发子弹打掉40个胸靶,引起了毛主席的极大兴趣,而这次表演时的射击距离也就150米。

长期以来解放军的单兵射击训练打的都是100米靶,直到近年来随着光学瞄准具的普及才增加了200米靶的射击训练。

实际上,大部分人对于距离的把握并没有清楚的概念,也对150米的远近也没有清晰的认知。

限于人类眼部结构的限制,眼球内晶状体的调节能力有限,难以将远处的物体放大。

随着距离的不断增加,纳入眼球的整体视野会越来越大,而单个物体则在视野的占比中越来越小。

所以,在人眼看来,单个物体会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缩小。

根据测算,1.8米高的人体在150米的距离上反应到人眼中仅相当于一根普通火柴大小。

而二战时期的日军平均身高仅1.6米,距离150米处的人体目标比火柴还要小。

由此可见,射击的难度如何。

以上还仅仅是目标自身的问题。

而对于射手来说,枪支准星的问题则更大。

由于远处的目标过小时,当使用枪支的机械瞄准具时,就会出现准星覆盖目标的问题。

这个时候,就极其考验射手的微操能力,通过细微的调节,校正准星,而后射击命中。

在150米上,火柴大小的人体目标虽然不会被准星彻底覆盖,但也被遮挡了60%以上。

如果射击时稍微调整过度,很可能就会出现脱靶的问题。

而赵刚在这个距离上弹无虚发的击杀3名日军,可见其射击水平之深。

除开这些硬件因素外,战场上纷飞的流弹,刺鼻的硝烟,不断的爆炸,危险的冷枪等也对射手尤其是精确射手有着很大的心理影响,赵刚能够抛开这些不利因素迅速击杀目标,也说明了其具有很强的心理素质。


总得来说,《亮剑》中赵刚的这次射击表现对于一个当时的团政委来说相当惊艳。虽然不能说达到顶尖的水平,但至少要比当时不少基层的士兵强上一个台阶,也无怪乎李云龙要惊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日军   机枪手   准星   神枪手   政委   射程   狙击手   步枪   我军   子弹   精度   天赋   射手   士兵   敌人   困难   距离   目标   财经   赵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