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预备役部队?

预备役基本释义为:预备役是公民在军队外所服的兵役,包括军官预备役和士兵预备役。公民在服预备役期间,按规定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任务,并随时准备应征现役。预备役是区别于现役的一种兵役义务,是兵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储备后备兵员、战时实施兵员动员的重要措施。

预备役部队的法律依据: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建立预备役制度。1984年、1998年、2009年、2011年多次修改颁布兵役法,规定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预备役部队性质:预备役部队是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是列入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的新型部队。它以少数现役军人为骨干,以复(员)退(伍)军人为主要成分,由预备役军官和士兵组成,实行统一的编制,授有军旗、番号、代号,配备武器装备。预备役部队受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既区别于现役部队,又不同于民兵组织,是平战结合的一种形式,是战争初期的首批动员对象,也是应付突发事件,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突击力量。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调整预备役部队领导体制的决定》,自2020年7月1日起,预备役部队全面纳入军队领导指挥体系。预备役部队领导体制的调整,有利于强化党中央、中央军委对预备役部队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坚持党管武装、姓军为战的根本属性,有利于推进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一体建设和运用。

预备役部队人员组成:预备役士兵,通常由具备应召条件的,退出现役的士兵、经过一定时间军事训练的公民和具有一定军事专业技术的人员组成。

士兵预备役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第一类士兵预备役包括: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士兵;编入预备役部队的预备役士兵;经过预备役登记编入基干民兵组织的人员。第二类士兵预备役包括:经过预备役登记编入普通民兵组织的人员;其他经过预备役登记确定服士兵预备役的人员。

士兵预备役的年龄,为18周岁至35周岁,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

预备役军官,通常包括下列人员: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的的军官;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退伍士兵;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专职人武干部;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非军事部门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

军官预备役按照平时管理和战时动员的需要,分为两类:在预备役部队任职的和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军官为第一类军官预备役;其他预备役军官为第二类军官预备役。

预备役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军官平时服预备役的最高年龄:师级职务,55岁;团级职务,50岁;营级职务,45岁;连级职务,40岁;排级职务,35岁。

预备役专业技术军官平时服预备役的最高年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0岁;中级专业技术职务,55岁;初级专业技术职务,50岁。

预备役军人军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规定:国家实行预备役军官军衔制度。预备役军官军衔是区分预备役军官等级、表明预备役军官身份的称号、标志和国家给予预备役军官的荣誉。

预备役军官军衔设下列3等8级:

(一)预备役将官:预备役少将;

(二)预备役校官:预备役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三)预备役尉官:预备役上尉、中尉、少尉。

预备役军官实行职务等级编制军衔。预备役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

正师职:预备役大校、少将;

副师职:预备役上校、大校;

正团职:预备役上校、中校;

副团职:预备役中校、少校;

正营职:预备役少校、中校;

副营职:预备役上尉、少校;

正连职:预备役上尉、中尉;

副连职:预备役中尉、上尉;

排 职:预备役少尉、中尉。

预备役专业技术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预备役专业技术少校至少将;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预备役专业技术上尉至大校;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预备役专业技术少尉至中校。

预备役军官转服现役的,改授现役军官军衔。

对转服士兵预备役的义务兵和士官,一般情况下,上等兵退役授予预备役下士军衔,下士退役授予中士军衔,以此类推。当然,特殊情况除外,比如,中士服役两年就提前退出现役,就只能是授予预备役中士军衔。

预备役部队历史沿革

在中国古代就有预备役制度,据《周礼・地官・小司徒》记载:“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余为羡。”我们可以看到,早在先秦时期所施行的兵役制度是每户出一人为“正卒”服正式兵役,其余为“羡卒”服预备兵役作为补充。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按照国防部发布的《关于组织预备役师的命令》,开始建立预备役部队。先后在北京、沈阳、南京、广州、成都、武汉、昆明、兰州等军区组建了10余个预备役师机构,接受预编了十几万名预备役士兵。1956年4月开始训练,历时一年半。

1957年6月军委发出《关于改进兵役工作的指示》,将民兵和预备役合二为一。1958年3月,奉国防部命令,预备役师机构集体转业,预备役师取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高战时快速动员能力,中央军委明确提出武装力量建设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建设方向,并作出组建预备役部队的决定。

1983年3月25日,我国第一支预备役部队锦州预备役步兵师正式组建。此后,各军区及军兵种普遍组建预备役部队。同年5月,总参谋部发出通知,明确预备役部队实行统一编制,有关师、团均授相应的军旗一面,并授予番号。从此,中国预备役部队开始了全面建设时期。

第一代预备役军服是65式军服,和现役军人一样都穿这套军装,因此,预备役军装管理很严格,平时不发放到个人手里,由部队集中保管,预备役军人只有在训练、阅兵及重大集体场合时才能穿着。1985年5月1日,全军现役部队换发85式军服,预备役部队服装保持65式不变。

1986年8月10日,三总部发出通知,规定预备役部队正式列入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

1988年,我军恢复实行军衔制度,现役部队官兵换着87式军服。1989年10月1日起,经总参谋部批准:预备役师、团和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人员,在参加军事训练和集中活动期间,统一着现役部队87式作训服,佩戴现役军人现行帽徽、军种符号和预编预备役人员专用臂章。87式作训服也称普通作训服,陆军草绿色,海军藏蓝色,空军上绿下蓝。预备役臂章有八一军徽和大写的字母“Y”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3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1997年1月1日起,根据总参谋部、总后勤部规定:编入预备役部队和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军官授予预备役军衔,在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勤务期间和参加重大庆典活动时,穿着与现役军人一致的87式夏常服、87式夏作训服,佩戴预备役军衔肩章、符号标志,平时不得佩戴。预备役军衔肩章上有大写的字母“Y”,是与现役部队主要的区别标志。预备役士兵没有军衔,套式肩章上有统一的大写字母“Y”。

从1999年开始,经总参谋部批准,全军预备役部队和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人员更换作训服和专用臂章。将87式陆夏作训服更换为87式林地迷彩作训服(2005年成立的海军海上预备役部队配发海洋型迷彩作训服)。

经中央军委批准,全军预备役部队官兵、预编到现役部队专业技术岗位的预备役官兵从2011年5月1日起,统一换发07式预备役军服。07式预备役军服的款式、布料与现役军服相一致,主要通过标志服饰进行区别。预备役军官的军服平时由个人保管,参加训练和重大活动时按规定统一着装。






































预备役着装要求:2011年预备役官兵换装07式预备役军服,为规范07式预备役军服的穿着,维护军队良好形象,依据共同条令和有关军事法规,总参谋部对预备役部队中的预任军官和预编士兵着07式预备役军服,从穿着的时机和场合、着装的基本要求、标志服饰佩戴及缀钉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规定。规定明确了4种穿着

07式预备役军服的时机和场合:

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勤务时;

在军事院校参加学习培训时;

国庆节、建军节参加单位组织的重大纪念、庆典活动时;

师以上单位确定的其他集中穿着的重要时机和场合。




1938年在万家岭被薛岳打得满山跑的第106师团,虽然名义上称为“特设师团”,其实就是个预备役部队。该师团的大队长、联队长、旅团长以及松浦淳六郎师团长,确系现役军官,各级部队长身边的副官和参谋也多为现役,而中队长以下军官和所有士兵,通通是“预备队人员”。



所以一定要把“预备役人员”和“预备役部队”两个词语区分开来,前者是指兵役身份,后者是指成建制的部队,两者有本质性的区别。首先要说明,“预备役人员”全部都不是现役军人,但大多数为退役军人,因为他们服过兵役并且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是战争爆发后扩大军队规模时,最理想也最合适第一批动员对象。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军事动员体系,基本分为现役、预备役、后备役三档,和平时期在常备军正在服役的称为“现役”、已经退伍的大多数被登记和编入“预备役”、符合年龄和身体条件的征兵对象则为“后备役”,由此也可见预备役人员的重要性。二战时期的日本,在前述三档之外,再设第一补充兵和第二补充兵。




预备役人员在战争爆发后有两种征召方式,其一是批量(一般按地域)补充到现役部队当中,因为有战争就有伤亡,为了维持现役部队的编制和战斗力,那就得补充人员,当然以预备役为第一拨补充力量。其二是编入“预备役部队”,成建制直接拉上战场,不过这样的部队战斗力肯定不是第一流的。


和平时期任何国家不可能养太多的现役部队,耗费太大,但是如果战争爆发后临时组建新的部队,又一时无法形成战斗力,所以提前组建“预备役部队”成为最好的选择。因为预备役部队又称为“架子部队”,和平时期只需要少数现役军官维持建制,整个部队却没有一兵一卒。



因为预备役部队的基层军官和士兵,都是登记造册的预备役人员,和平时期各有各的职业和工作,也并非军人身份,但是他们却按部队编制固定好了位置,比如你是哪个排长,比如你是哪个排的兵。然后和平时期预备役部队每年要搞集中训练,以磨合官兵熟悉程度、武器装备的使用和战术协同,集训完毕后仍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一旦战争爆发,国家需要更多建制的部队投入战场时,预备役部队会根据法令立即升格为现役部队,所有预备役官兵也全部就位(那就成为现役官兵了),架子团、架子师迅速成为了满编团和满编师,稍加训练和补充,就可以直接拉上前线。比如日军的特设师团,就是预备役人员被征召后集训一个月,然后整个师团坐船飘洋过海开赴战场去当炮灰。




日本陆军的预备役官兵有点优势,就是当中许多人在服现役时 ,可能参加过1931年以后东北战事、长城抗战或者淞沪抗战,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士兵服满两年现役后退伍,基本都编入了预备役。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前线兵力不足,除各常设师团需要预备役士兵补充外,又以少数现役军官和大量预备役士兵,组成“特设师团”投入战场。


如果特设师团里面的基层官兵,具备实战经验的比例较大,则战斗力不弱,比如兵源地东京的第101师团,士兵当中有许多关东军老兵,在淞沪战场挺强悍的。如果比例特小,则刚上战场时肯定有点草鸡,就比如差点被薛岳全歼的第106师团,兵源地并不差(熊本),但是有实战经验的官兵数量太少,所以一旦被包围,战斗意志大大地不行。



中国军队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缺乏健全的兵役制度,也没有正式的预备役部队,所以尽管有180个师的现役部队,战斗伤亡激增后,补充来的新兵却都是之前毫无军事基础训练农民,所以各师战斗力下降的非常厉害。从1937年底开始,军事委员会先后组建了14个预备役师,就是抽调少量现役军官,在后方填满新兵形成建制。


其中最有名的当然就是预备第10师,副师长方先觉训练有方,南昌会战中拉上战场一看,不比现役部队差多少。不久方先觉扶正,预备第10师划归王牌第十军作战序列,终成抗日劲旅。



至于如今我军的预备役部队,其性质与二战时期大同小异,关于其编组方式、动员方式和军装军衔等情况,之前笔者有专文介绍,就不重复说明了。自今年7月1日起,所有预备役部队不再接受军地双重领导,而是直接归属军委垂直指挥。




顾名思义,为节约开支和平时期不需要这么多部队,为未来战争预备的部队,预备役部队80%以上由退役军人组成。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预备役也就是非现役的军人。

以日本二战为例,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开始全民征兵政策。

但日本是小国,国家经济不能支持很大的现役军队,就采用精兵制和预备役制度。

日军本土只有十七个现役师团,但不断的训练军人。

军人退伍以后,也不是说就回家什么都不干了。退伍军人,只要年龄不算很大,身体还不错的,定期要进行军事训练。

一旦爆发全面战争,这些预备役士兵就必须立即回到原部队。

需要说明的是,预备役部队虽然士兵是预备役,军官和军士未必是预备役,很多是现役的年轻军人。

所以,预备役部队经常出现士兵大于军官的情况。

东史郎回忆,他们的小队长在训斥一个士兵时,友邻部队的一个辎重兵扛着箱子从他们中间穿过。这个20出头的小队长觉得丢了面子,就抽了30多岁预备役辎重兵几个耳光。

虽然在日军中,军官可以没有什么理由就打士兵,但因对方年龄很大,可以做他的叔叔,引起了其他辎重兵的愤怒,差点将小队长殴打一顿。




不要小瞧这个制度,为日本提供了大量作战兵员。

1938年6月,日本开始组建了第101、第104、第106、第108、第109、第110、第114、第116等八个特设师团。

这些特设师团是第1、第4、第6、第8、第9、第10、第14和第16师团的影子师团,也就是用他们的预备役士兵组成了的,所以番号一律加100。

由于这些士兵的年龄都偏大,体力和耐力都有很大下降,训练也很生疏,而且拖家带口,不愿意随便去拼命,战斗意志步枪。

所以特设师团的战斗力,不能和常设师团相比,他们很快在武汉会战后就解散回国了,是临时编制。

当年日军有个惯例,就是一般小队长或者中队长站起来大喊进攻,随后带队向前冲,普通常设师团士兵即便知道有很大危险,也必须跟着军官冲锋。

然而对不起,对于特设师团这点是不存在的。新的军官一到部队,老军官就告诉他们:千万不要像陆军士官学校里面学习的那样,一个人先冲出去,不会有人跟着你充分的。




我们现在所说的军人一般指的是现役军人,但预备役部队同样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预备役部队通常由退伍军人及地方上的民兵队伍组成,以少数现役军官为骨干,定期按计划进行训练。

预备役部队的编制组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组建是一样的,都属于人民解放军序列。

但预备役部队相对于现役的军人来说,他们拥有着更多的自由,不会受到太多的军规制度的束缚,但他们相对于普通人,还是要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的,例如保密条令、交友细则等。

若有战,召必回!

预备役部队是国防力量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若是哪天爆发战争,军队需要一定的兵员补充时,那么预备役部队就是第一时间穿上戎装,奔赴前线的人。

在预备役部队中,还有着一些技术人员,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知识操练新兵,传授军事技能等,可谓是奉献不断。

除此之外,国家对于预备役部队还有着年龄上的严格要求,一般的预备役士兵都是在18岁到35岁之间。如果要是超出这个范围的,将会自动退出预备役部队。这项规定也是为了保证预备役部队的良好发展、兵员的质量、活力等因素所必须要施行的!

我国最早于1955年开始建立预备役部队,当时在成都、武汉、兰州、昆明等军区相继组建了第一批预备役部队。对于预备役部队来说,预备役军官将会授予与现役军官同种军衔。对于预备役士兵来说,则不会授予其军衔。

不管是现役军人,还是退役军人,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他们告别了亲情、告别了爱情,身着戎装、告别喧哗,抱起那冰冷的钢枪,投身到祖国的天南海北,肩负起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没有他们,哪里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向军人致敬,向军人家属致敬,您们才是最可爱、最可敬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预备役   中央军委   部队   师团   军事训练   军服   军衔   兵役   民兵   官兵   军官   军人   士兵   制度   人员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