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通俗的解释一下霍去病22岁就能“封狼居胥”到底多厉害?

提到霍去病,很多人想到的词应该就是‘封狼居胥’、‘瀚海勒马’、‘少年将军’这几个词,而自他横空出世后,“封狼居胥”这个功勋就成了武将士们一生追求的梦想,它是古时武将的最高功勋,而霍去病在22岁时就实现了这个梦想。

霍去病的出现,可以说开启了‘战神’的时代,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少年统帅。

霍去病的一生,非常短暂,但却极其灿烂,他第一次出征时才17岁,那年出征,他率军八百奇袭敌阵百余里,斩杀匈奴单于左贤王、右贤王单于于臣父子三人;又重创匈奴军,歼灭左贤王、右贤王“两家”数千人、俘获匈奴公主及其家属数百人。出色的表现让他一战成名,被汉武帝破格提拔为骠骑将军。从此便有了名震天下的“战神”之称。

他的出现,为汉朝之后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汉朝将匈奴牢牢地钉在中国古代版图上。

霍去病这个名字,可以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极具传奇色彩的,然而他的出生却不是那么的传奇,他是他的父母亲私通之下出生的孩子,而在他出生前,他的父亲就弃他母亲而去,是他的母亲忍辱将他生下来,并将他独自抚养长大。

在霍去病成长的时光里,伴随着他长大的可能还有一句“没爹的野孩子”。

即便后来霍去病被他的姨妈接到了长安,有了姨妈的照拂,霍去病依然还会听到类似的嘲讽。

对于这样的嘲讽,霍去病自然是忍不了,所以每次听到别人这样议论他的时候,霍去病就会跟人厮打,且不管对方有多大的势力,他从不畏惧和认输。

霍去病的舅舅卫青见他整天打架,于是就跟他说:“你跟整天跟那群人打架没意思,你要是真有血气,想在他们面前竖立起威信,就应该去从军。”

霍去病不解,就皱起眉头问舅舅:“为什么树立威信,就一定要去从军?”

于是卫青就给霍去病讲起来故事:“那年高祖刚刚立朝,被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高祖皇后还被匈奴单于寄来书信挑逗,让高祖皇后去陪寝。皇后畏于匈奴的势力,就只能忍辱回信,说自己年老色衰,无法侍奉,为此表示歉意,还给单于送去了十几位绝色美女,卑微示好。”

霍去病听了,便问:“那高祖呢,逃出来后怎么处理这件事的?”。

“高祖为了稳定国家好不容易才熄灭的战火,于是就忍辱了几十年,这十年间,任由匈奴作威作福,还年年将公主送去和亲!直到当朝皇帝就任,我朝才慢慢变得强大,才打败了匈奴,洗刷了前几十年忍受的屈辱。”。

霍去病听了,似乎懂了舅舅为什么要他去从军。

这之后,霍去病被送进了宫里,并当了当朝皇帝的侍卫。

当朝皇帝早年也是当之无愧的有勇有谋有胆识的少年天子,到了晚年虽然犯了一些错,但依然不影响他是一代英主。

霍去病进了宫后,皇帝非常看重他,还亲自教授他各种用兵之道,决意让霍去病成为跟他舅舅一样有勇有谋又善战的大将军。

结果,霍去病听到皇帝的讲授时,却摇起了头,跟皇帝说道:“打仗讲究的是随机应变,书上将的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不想学!”

皇帝一听霍去病的这话,马上对霍去病刮目相看,再看看这小子,完全有他当年身上的影子,于是当即就将霍去病扔进军营中,让霍去病自己去历练历练。

那年,霍去病17岁,舅舅给了他八百兵马,并叮嘱霍去病一定要跟紧他,因为大漠风沙肆虐,一不小心就会迷路。

但霍去病却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

他看着茫茫的大漠,握着手里的长缨,风沙似乎吹进了他的胸膛里,他似乎感到他胸膛里的那团小火苗被吹得起了熊熊烈火。

这一刻,霍去病突然笑了。

他脑海中飘出几句话,出现在大漠的天空上,“我是要成为征服大漠的男人,这里将会是我的世界!”

也许是霍去病的笑过于魑魅魍魉了,舅舅就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上,并跟他说道:“别跟二愣子似的,赶紧带兵跟上,速度点”。

霍去病嘿嘿直笑,笑得舅舅毛骨悚然。

那一战,打得并不顺利,甚至有些惨重,先行军中有个叫赵信的人,还被匈奴打得当场投降,舅舅则亲率大军与匈奴右贤王的主力作战。

此次战役,舅舅的军队也受到夹击,战场刀枪无眼,舅舅怕霍去病又犯二,就又叮嘱霍去病:“莫妄动”。

霍去病点了点头,然后舅舅才转头,霍去病就去妄动了。

他长缨一挥,寻着右贤王兵马走过的痕迹,带着手下的八百个人,跑出了数百里外。

舅舅:???

而那数百里外,正有匈奴人的大营,霍去病寻到的时候,是匈奴防备松懈之时,霍去病长笑一声,提枪纵马,回望跟在他身后的八百汉家好儿郎,豪言壮志道:“今日,正是建功立业好时机!”

这一战,霍去病八百斩两千,斩杀匈奴单于左贤王、右贤王单于于臣父子三人;又重创匈奴军,歼灭左贤王、右贤王“两家”数千人、俘获匈奴公主及其家属数百人。

消息传到皇帝耳中,皇帝难以置信。没想过这位被他扔到军中历练的霍去病,才初出茅庐,就成了勇冠三军的冠军侯。

彼时,卫青正在削他,卫青跟霍去病的打法相比,是非常稳健的,他善用迂回之术,侧面集中杀敌。像霍去病这种只带八百人突袭大营的冒险激进闪电打法,必然是不会用的。

而霍去病被卫青揍了两拳,也不恼,他笑嘻嘻地跟卫青说:“舅舅,以后你就替我围住匈奴主力,我呢,就带兵去抄他们老巢!”

舅舅听了,对霍去病说的话莫名有些激动,但为了不让霍去病得意忘形,就又揍了他两拳。

虽然舅舅对霍去病的突袭打法不是很认同,但皇帝认同啊!他高兴至极,毕竟这么多年来,霍去病的这种血气是非常少见的!

自信,果敢,骁勇不惧敌人,这才是真正的“寇可往,我亦可往!”

皇帝见到霍去病异常激动,他揽着霍去病的肩膀进宫,语重心长地跟霍去病说,这次一定要好好看看兵书,等到明年再上阵杀敌。

霍去病这次没再拒绝看兵书,并回应皇帝:“一定不负陛下所托!”。

聊罢,霍去病问皇帝,“那我下次能带多少兵出征?”。

皇帝想了想,忽然大笑道:“你看一万如何?朕封你为骠骑将军。”。

舅舅在一旁听着两人的对话,心情一上一下的。

从八百道一万,这中间的跨度是不是太大了,也太飞速了?

但霍去病内心坚定,他的心里有一团烈火,尤其是想到那大漠的风沙,心中的那团火就更加热烈,他内心止不住地激动,再次道:“臣定不会负陛下所托!”。

霍去病的飞升,引起了朝堂上的人的议论纷纷,有人说霍去病是靠裙带关系上位,有人说这是皇帝没有过脑的不理智的决定,让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去打败强大的匈奴,这简直是儿戏!

但皇帝是谁?他是刘彻,他决定的事情,又有谁能劝得动他或者敢反对他呢?

就这样,皇帝送霍去病出征了,他跟霍去病说:“此去一战,你要把匈奴打得不敢再漠视我朝,你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大汉的实力!”

霍去病笑得灿烂又自信,他跟皇帝说:“陛下放心吧!此次出征河西,我定会将河西收入我大汉囊中!”

霍去病这么狂的话,惊呆众人,有很多人等着看笑话,毕竟河西被匈奴占据多年,想要靠一仗打回来,那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霍去病,就跟开了挂一样,他像在大漠中张开了上帝之眼。

行军在大漠,尤其是中原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容易在大漠中迷路,在迷路之后,能不能走出来还要看你有没有那个运气。

霍去病出征陇西的时候,他把将领叫过来,给他们指明了作战路线和方针。霍去病告诉将士们,此次作战要直捣匈奴老巢,还要速战速决!

将领们听着霍去病的作战安排,面面相觑。

因为霍去病安排要走的路线太长了!并且要避开匈奴耳目,还要速战速决,这根本就不现实,也是办不到的事情。

将领们这么想,也这么跟霍去病说。

但霍去病听完很疑惑,就问“怎么会迷路呢?”

麾下将领说:“那博望侯张骞,他在匈奴呆过多年,很熟悉大漠地形了,也会迷路呢!何况我们!”.

霍去病笑了笑:“我们也无须担心,眼下匈奴跟许多部落都有矛盾,我们只要去找到跟匈奴有矛盾的部落,跟他们打探消息,让他们带路,我们迷路的概率就会变小!”。

将士们听着霍去病的话,看着他自信的笑容,竟鬼使神差地信了他!

于是霍去病带着兵,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沿着山,淌着河,往南偏一点,就会羌人发现,往北偏一点,就可能绕行一大圈。

霍去病走的路刚刚好,不偏不倚,像装了GPS导航一样,一路向西穿行千余里,人人都觉得霍去病内心也忐忑,可霍去病从没这样想过,他坚信他的路线选择是对的。

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遇到了敌人。

短短六日,霍去病带领将士们灭了匈奴的五个部署国,降者不杀,抵抗者立灭,一万多兵马像一阵风一样不停地向前扫进。

霍去病的将士们都要疯了,他们从军多年,从没这样打过仗,他们一面担心自己被匈奴主力堵死,一边开始盲目崇拜带兵的霍去病。

这一年,霍去病十九岁。

霍去病意气风发,在稍作调整后,带领着将士们杀了个回马枪。这一战,霍去病再次开挂,一个掉头完美避开了匈奴的主力,并撞向了浑邪王和休屠王的侧翼,这两王直接被打懵了,不明白霍去病是从哪冒出来的?

当日,霍去病领兵阵斩折兰王,卢侯王八千人马,又俘获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

加上前面六日破五国,霍去病出征河西,杀敌一万八千余人,且全身而退。

皇帝大喜,给霍去病大赏封地,此时朝堂上终于鸦雀无声,没人再敢说霍去病的年纪,也没人再敢讨论他的裙带关系!

皇帝下令想召霍去病班师回朝。

但霍去病不回去。回信说“河西未复,何必回京?”

皇帝惊了,他回霍去病:“你小子玩真的啊!只是你这一万人马,想要收复河西,要到何年何月啊?”

霍去病回:“陛下相信我!很快的!”

三个月后,霍去病再次出征河西。

匈奴人上次被霍去病打怕了,闻风霍去病再次出征,就有了防备,可霍去病偏又不走寻常路,这次他换了路线,走了一条让匈奴做梦都想不到的路线。

霍去病带着军队向北穿越了两个沙漠,奔行千里,终于沿着弱水南下,直入祁连山!

绕了这么一大圈,就是要打你个出其不意,其实还有一堆兵马要跟霍去病汇合的,但那堆人马估计没了霍去病的带路,迷了路,霍去病没有等到他们。

麾下的将领们都看着他,问他还等吗?

霍去病笑了,长缨一挥,说道:“不等了,我们自己上吧!”。

三个月前,匈奴人刚被霍去病打得抱头鼠窜的,没想到这还没缓过来,霍去病又来了,口中还喊着:“不杀无辜,降者不杀!”。

于是这一战,霍去病再次大胜,得降者二千五百人、斩获首级三万二百,还生擒了匈奴王族五十九人,王庭重臣六十三人。

如此辉煌的战绩,霍去病只损失了三成的兵力。

春秋之间,霍去病斩敌五万,向来漠视汉朝的匈奴人终于被霍去病打怕了!

他们说: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那年,霍去病还不到二十岁。

这两仗打完,匈奴的大单于怒了,想要惩治浑邪王,但这消息被浑邪王知道了,加上浑邪王被霍去病打怕了,于是就想转投大汉。

那天,浑邪王带着兵马去找霍去病投降,霍去病带着一小队人马去接应,结果浑邪王的几个部下看他人少,就觉得大汉不行,想要将霍去病砍死,回王庭邀功。

霍去病见到这种状况,冷笑一声:“看来你们还没被打服!”于是就纵马提枪,几下斩了要叛变的将军,活捉了王爷,匈奴兵瞬间乱成一团。

霍去病用长缨点了点浑邪王,笑得让浑邪王内心发颤,“你就这么看着?”

浑邪王冷汗如雨而下,马上行动起来,号召了他的手下,跟随霍去病一起平叛,斩杀了八千乱兵。

叛军平定后,霍去病又拿着长缨在浑邪王面前晃荡,这下浑邪王要哭了,他问霍去病:“大将军,你这又是什么意思啊?”。

霍去病笑得让大地春暖花开,他跟浑邪王说道:“为了你的安全,我看你还是先回我军中,方便我军保护你,等之后,你跟我一起回长安。”

浑邪王听完,面如土灰,弱弱道:“那我的兵马?”

霍去病拍拍他的肩,说:汝无虑也,汝兵马我领之。

浑邪王:???

那天,霍去病收服了浑邪王,领四万降兵,号称十万,归附大汉。

霍去病出征河西,只花了三个时节,河西就已经变回了大汉的。

皇帝贼开心,见霍去病终于回了长安,激动地要给他分宅子。

但霍去病对宅子没兴趣,他跟皇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皇帝被霍去病感动,忍不住叫好!

既然霍去病有这样的雄心壮志,皇帝当然会满足他。

霍去病 22 岁那年,跟舅舅一道出征漠北,此次出征目的就是消灭匈奴王庭。

当年投降匈奴的赵信,给匈奴王庭献策,让王庭北撤,拖累汉军反杀。

时值风沙漫天时节,舅舅还没深入腹地,就被匈奴主力困住。

舅舅被困的消息传到霍去病耳中,他的手下将领问他怎么办?

霍去病很镇定,他想起前几年跟舅舅开过的玩笑,‘你帮我困住匈奴主力,我去抄了他们的老巢’,霍去病就笑了起来,他跟手下部将说道:“无需担心,大将军自能脱身,我们按之前计划行事便可!”

舅舅也果然没让霍去病失望,虽然他没等来再次迷路的李广的支援,但还是在匈奴的围困中杀出了重围,击溃了匈奴的主力,烧掉了匈奴的粮草。

而霍去病的这次北进,没有之前顺利,匈奴人在赵信这叛徒的献策下,撤的很远,霍去病奔袭了千里也没有找到他们的老巢。

但霍去病不退,也不罢休。

而霍去病的将士们,也都不慌乱,他们相信,他们的霍去病将军是这片天地里的神,他会带着他们走出困境!

终于,霍去病带领着将士们,北进了两千余里,大破匈奴,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

霍去病封狼居胥,带着将士回头继续追杀,直捣漠南王庭,杀到贝加尔湖畔,共斩首七万四千四百余级,其自身兵力只牺牲三成。

这些在风沙中取得的战绩,用鲜血和长缨铸就的丰碑,光是看着就让人热血沸腾。

封狼居胥,瀚海勒马从此成为无数将士一生的梦想。

然而霍去病才22岁就做到了!

千百年来,霍去病就像天空中一颗闪耀而过的流星,孤单又灿烂!

他就像大汉的外挂,在出现漏洞的时候,然后他就从天而降了,等到任务完成之后,他就离开了。

但他的离开是让人怅然的,或许连霍去病自己也没想到他是这样的结局。不然在茫茫的大漠沙场上,谁能决定他的生死呢?

那年,霍去病与世长辞后,皇帝为他办了盛大的葬礼,铁甲军士从长安列阵,直至茂陵,陵墓修成祁连山形状,以安其心,以定其魂。

皇帝是懂霍去病的,知道那里才是他的天地。

而那片天地,也因被霍去病的征服,让后来人有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底气。

自此,这个鲜衣怒马少年郎的精神与泱泱大汉的气魄,涤荡在后世每个人的心中,永世流传。




公元前119年,21岁的霍去病率五万大军出击漠北,歼敌3万,在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纵观五千年历史,如此千古绝唱唯有霍去病一人!

从此匈奴远遁,仰天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得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那一日,大风飞扬,汉武帝目送着霍去病率军出征。

城门之下,汉军将士在寒风中威严伫立,领头的少年身姿挺拔,一席战袍猎猎作响,一双黑眸如璀璨寒星,注视着城门之上,那是他们拼死效忠的帝王,是渴望有三千之寿的汉武帝

千年后,李白在四方来朝的长安写下这首《无胡人》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

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若是穿越千年,这定是漠北出征仪式上最嘹亮的军歌!


01

凌云之志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出生于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他是西汉名将、军事家。

霍去病的身世与舅舅卫青极其相似。母亲卫少儿是平阳公主的家奴,父亲霍仲孺则是普通小吏,可霍仲孺从未想过要娶卫少儿,因此,霍去病也就成了私生子。

霍去病2岁时,姨母卫子夫得幸于汉武帝,从此,霍去病也摆脱了家奴的身份,成为了外戚家族的一员,过上了上流社会的生活。

年少时的霍去病十分喜欢骑射,少年意气风发,鲜衣怒马,很得汉武帝喜欢,于是一纸诏书将他召进了皇宫,成了汉武帝的近臣侍中

原本,霍去病完全可以富贵无忧地过完这一生。但是,在少年心中,那个遥远的漠北,黄沙漫天,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一日,少年在宫中舞剑,一时间寒光四起,少年身手敏捷,矫若飞龙,仿佛侠客一般光芒四射。汉武帝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不禁想试试少年的志向。

于是,汉武帝叹息一声说道:“你剑舞得很好,可是徒有一身蛮力,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已,将来不会有什么作为的,不如我教你读《武子十三篇》可好?”

谁知,霍去病直接拒绝道:“微臣不愿!古时的兵法已经不适用了,现在打仗只看方针策略如何就够了!”

汉武帝见少年有如此豪言壮语,不觉疑惑地问道:“你何出此言呢?”

霍去病拱手道:“古时天下百家纷争,如今却是大汉与匈奴两强鼎立,其质不同。”

汉武帝见霍去病有如此见地,便有心要试他一试,继续问道:“你对兵法有如此研究,可见心中有志向,说来给朕听听!”

少年听闻此言,随即跪倒在地,朗声说道:“臣毕生的心愿是荡平匈奴!

对于匈奴,汉朝的皇帝大多都是忌惮的。

当年,汉高祖刘邦曾率兵攻打匈奴,结果,四十万大军被围困平城,自此,匈奴的强大似乎成了汉朝皇帝统一的认知,为了求得短暂的和平,大汉不惜以公主下嫁和亲。

年少时,他曾立下誓言,要让大汉再无和亲的公主。可如今,匈奴凭借着自己兵强马壮,频频侵扰大汉边境,城中百姓日夜忧惧,高坐帝位的汉武帝更是坐卧难安。

霍去病的豪言壮语,一句句地砸在了汉武帝的心头,他想,若霍去病是雄鹰,定要让他搏击长空。

元朔六年,一封边关急报被送到了大殿之上,匈奴的浑邪王休屠王率领大军进犯边境,在城外设下大帐,不断侵扰边城百姓,汉武帝怒不可遏,这是赤裸裸地挑衅。

看着高台之下,伫立两旁的文武大臣,汉武帝缓缓出声道:“匈奴侵扰边境,此战在所难免,尔等谁敢应战?”

话音刚落,只见大将军卫青大步向前,跪倒在地道:“臣敢应战!”

尔后,只见汉武帝身边的少年走到卫青身边,也跪倒在地,洪亮的声音响彻大殿:“微臣愿与大将军同去应战!”

汉武帝见此无比欣慰,大手一挥道:“霍去病,朕即刻封你为骠姚校尉,跟随卫大将军出征,你莫要让朕失望。”

少年抬起头来,目光炯炯有神,他高声回道:“臣定不辱使命!”

刘彻不知道,眼前的少年是抱着必胜的决心出征的,他会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大漠,威震四方,霍去病的名字将成为匈奴一生的梦魇。


很快,少年便背起了长枪随着舅舅卫青出征匈奴,他从未见过黄沙漫天的漠北,也从未经历战争的残酷,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驱逐匈奴。

卫青带着十万大军来到定襄,准备出击单于王庭,他在水源地设立了临时大本营,随后决定派出三路兵马深入大漠搜寻匈奴主力,霍去病听闻,立刻向卫青请缨出战。

面对霍去病的请缨,卫青说道:“这十万大军的将士任你挑选。”

霍去病拱手却拱手回道:“八百足矣!”

少年眼神坚毅,白皙的面庞与大漠的风沙格格不入,可此时,他更像是一只等待翱翔天空的苍鹰,他需要一个机会。卫青见霍去病如此笃定,欣然应允。

汉军来势汹汹,可敌军大帐中的浑邪王此刻却气定神闲,他鄙视地想,曾经的小绵羊想要变成饮血吃肉的狼,那他便让大汉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草原狼!


仗着对地形的熟悉,匈奴连番应战,苦战一天后,3000汉军将士被斩杀赵信投降,只剩苏建带着残部仓皇逃回大营,可这其中,唯独不见霍去病和他的八百骑兵。

此时的霍去病,早已一骑绝尘,带着手下从后方深入匈奴腹地数百里,眼前便是匈奴的营帐,霍去病的目标很明确,他要将这匈奴大营一锅端了。

头顶是烈日灼烧,风沙刮过脸颊,少年杀气腾腾,纵马而来,挥舞着手中的长枪,高喊着:“兄弟们,跟我冲!”

剑锋所指之处,八百骑兵倾泻而出,战马嘶叫,兵戈交错,一阵厮杀过后,战场上留下累累匈奴士兵的尸骨。

史料记载:

此役,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

奔袭数百里,奇袭匈奴营帐,以800人歼敌2000+,以少胜多,还俘虏了匈奴单于的叔叔,还有他们的相国和大将。

看着眼前已经破落的匈奴营帐,少年纵马而去,身上铠甲泛着阵阵寒光,战袍在北风中猎猎作响,真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那年,17岁的霍去病走上汉武帝的大殿,在满朝大臣的注视下,在舅舅卫青的赞许中,他接过了汉武帝的封赏。

“霍去病勇冠三军,当封为冠军侯!”

少年17岁便已封侯,他如此英姿勃发,璀璨夺目,仿佛天地的风云都为他歌颂。汉武帝下旨,要为霍去病建造一座府邸,可少年却言辞拒绝,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那个纵马高呼的少年将荡灭匈奴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他不是不想有一个家。可是,遥远的大漠在等着他,漫漫征程在等着他,他不能停下自己的脚步。

少年的话狠狠地击中了高位上的汉武帝,他想,驱逐匈奴定会成为现实,眼前的少年便是那天选之子,所有人都意识到,一颗将星正在冉冉升起。

霍去病是战场上的雄狮,他知道,想要打败匈奴,必须奇!猛!快!狠!他对匈奴从未有畏惧之心,他敢于主动向匈奴出击,敢于脱离大后方,成为长途奔袭的攻击型将领。

在与匈奴的作战中,霍去病勇猛果敢,善于运用快速奇袭、大迂回、大穿插的作战方式,这样的作战方式有别于其他的汉朝将领,匈奴从未见过,自然无法战胜。

少年从未想过,他会一战封侯,而纵观千年历史,17岁封侯者,唯霍去病一人!


02

攻灭河西

霍去病一战成名后,汉武帝封他为骠骑将军,命他出征河西走廊,这一年霍去病18岁。

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大量中亚与西亚的地理信息。在黄河上游的西面,有一条形如走廊的狭长地带,它南倚祁连山,背靠北山,被称作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连接陇西与西域,是极其重要的咽喉地带,这个地方常年被匈奴人把控,要想联合西域诸国打败匈奴,必须要夺取河西走廊。

可是,霍去病带兵出征没有多久,便遇到了不好的兆头。

大军安营扎寨后,全军士气正旺,突然间,猎猎的北风将绣着“霍”字的大旗吹破,只听见刺啦一声,大旗被撕裂成两半。

士兵们见状,面面相觑,不觉说道:“还未出征大旗先裂,此乃大凶之兆,定是要折损一员大将啊!”

霍去病闻言,不以为意,他对全军将士说道:“此乃旗开得胜之兆!”

少年的慷慨陈词扫除了士兵们心头的阴霾,重新昂扬起斗志,旌旗所指,汉军出征。


寒风凛冽,大雪还在肆意翻飞,狂傲的少年已经站在了焉支山脚下,他命令大军安营扎寨,准备随时迎战匈奴浑、休二王。

焉支山水草丰美,是匈奴最重要的牧场,战马在这里得以休养生息,打起仗来也气势十足,可它们脚下踩的是无数汉军将士的累累尸骨,少年发誓,定要他们血债血偿!

浑邪王早就听过霍去病的威名,焉支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容不得有半点闪失,霍去病这小子想要攻下焉支山,还得看他答不答应。

就在浑邪王准备积极应战的时候,他发现,汉军突然消失了,任是他掘地三尺,也没有找到汉军的任何踪影。

浑邪王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汉军,早已到了数百里之外。

霍去病深知,焉支山是河西浑邪王和休屠王的老巢,可谓是固若金汤,绝不是唾手可得之地。匈奴部众散落各地,只有逐个击破,才能将他们的兵力打垮。

霍去病心中早已有了计谋,他决定出其不意,突袭皋兰山,将匈奴部落攻克后,再绕道后方,杀回焉支山,将浑邪王的老巢一锅端了。

于是,霍去病下令,军校口衔竹,马摘铃,奔袭百里,悄无声息地来到了皋兰山脚下。霍去病让各部将领带领人马,假扮成焉支山匈奴,轮番袭击皋兰山各匈奴营帐。

仅仅三天时间,便斩杀了折兰王、卢胡王等大大小小的匈奴王数十人,惹得皋兰山周边匈奴诸王大骂焉支山的休屠王和浑邪王不仗义,趁着汉军来袭,居然向自己人下手。

收到消息的浑邪王恨的咬牙切齿,他没想到霍去病年纪轻轻便如此狡诈,将突袭匈奴的罪名栽赃到了他的头上,为自证清白,他只得发兵驰援皋兰山。

夺得黑水寨的霍去病,此时却命令将士们紧闭寨门,持弓搭箭,固守寨堡。当浑邪王的大军赶到的时候,只见寨内锣鼓喧天,仿佛是在庆功一般。

霎时间,飞沙走石,远处滚滚而来的风暴将黑水寨淹没,浑邪王自以为有了助力,便命令大军原地休整,想让汉军被这大风困死

第二天黎明,黑风消散,就在匈奴士兵准备行动的时候,黑水寨又传来一阵锣鼓声,浑邪王心下疑惑,这霍去病又在搞什么名堂,他着实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一连数日,寨内虽然锣鼓声不断,却不见丝毫动静,浑邪王察觉出不对劲,于是派人登高查看。之间寨中空无一人,只有成群的牛羊在啃食草人,草人下设着机关,敲击着锣鼓。

浑邪王见状,登时怒上心头:“霍去病小儿,居然敢如此羞辱本王,你千万别落在我手里,否则,我定将你碎尸万段!”

浑邪王随即下令攻入黑水寨,然而,任凭他们在寨中横冲直撞,四处搜寻,也没有找到半个人影,只在寨内的墙脚下发现了一个地道,已然被沙石封死了。

浑邪王随即下令开挖,他倒想看看,霍去病到底在玩什么把戏。


可是,随着匈奴士兵的几镐头下去,地道里瞬间涌出了一条暗河,瞬间将黑水寨淹没,匈奴士兵被淹死无数。

而霍去病的大军早已通过地道离开了黑水寨,又杀回了焉支山。当损兵折将的浑邪王率领残部逃回焉支山的时候,哪里想到焉支山的老巢早已被一锅端了。

惊慌失措的浑邪王再次调转马头,准备逃走,可霍去病哪里会就此放过他,他乘胜追击,一直追击到了河西走廊东端的敦煌,才鸣金收兵。

这场战役,霍去病奔袭千里,六天辗转五个匈奴大营,斩杀数十个匈奴王,俘虏了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人,俘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斩杀敌人8900+。

经此一役,霍去病名震匈奴,成为了制霸漠北的战神


同年夏天,霍去病再次领命与公孙敖一起攻打河西,当霍去病到达会师的地点后,公孙敖却迷路了,没有等来公孙敖的霍去病只好孤军深入,穿越沙漠,跨过居延海,攻至祁连山。

当时,许多汉朝将领对漠北的环境都不熟悉,导致作战是因迷路而回营。飞将军李广就因为在作战时迷路,未能参战,回朝后畏罪自杀。

而霍去病出击匈奴时总是能够精准打击匈奴营帐是因为,他的军中长期启用受俘的匈奴人漠北游牧民族的士兵,正是他们的存在,使得霍去病在面对漠北复杂的环境时也能不迷路。

这一役,霍去病犹如天兵下凡,带兵歼敌32000+,生擒匈奴五王、五王母,匈奴单于的阏氏及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让匈奴损失惨重。

丢失了焉支山,匈奴部落被攻打得四零八落,兵力严重损耗,匈奴单于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将浑邪王和休屠王召来王庭诛杀,以儆效尤。


得到消息的浑邪王无比失望,他感叹道:“我们匈奴原本应该是翱翔于天空的雄鹰,可如今大单于对我已起了杀心,为今之计,也只有反了。”

浑邪王随即连同休屠王写了一封降书,派遣使者送去了大汉。拿到降书的汉武帝不敢贸然轻信,他害怕这是匈奴诈降的计谋,于是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可是,满朝大臣争论不下,都担心引狼入室,汉武帝也是决心难下。这时,霍去病再次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微臣愿前往河西受降。”

汉武帝对霍去病信任有加,当即下令,命他率领五万精兵,前往河西。可霍去病却说:“浑邪王如今不进不退,分明是心存疑虑,若我带重兵前往,只怕受降难成,陛下只给我一万骑兵便可。”

翌日,霍去病带领一万精兵前往河西。

受降当日,汉军在河对岸列开阵势,威风凛凛,气势如虹,骠骑将军冠军侯的大旗下,正是威震四方的霍去病。

浑邪王见到来人,随即下令,请霍去病过河受降!

霍去病也丝毫不惧,只带了一名亲兵前往,浑邪王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小小年纪的霍去病竟敢真的只身闯入这龙潭虎穴。


大帐内,浑邪王终于见到了这个在战场上将他打得狼狈不堪的少年,他羞愧难当,感叹道:“骠骑将军如此年强就样的本事,本王心服口服。”

霍去病见浑邪王如此礼遇,也拱手道:“浑邪王弃暗投明,实乃我大汉幸事!”

浑邪王随即跪倒在地,双手奉上王印,说道:“汉主与霍将军大仁大义,小王愿率河西部人马归顺,特此献上王印,以示臣服之心。”

霍去病见状,高声说道:“大汉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奉皇命接纳匈奴浑邪王,所部从此改换大汉旗号!”

此言一出,匈奴大营炸了锅,随即陷入一阵骚乱中,霍去病目眦欲裂,随即下令:“所有归顺我大汉者不准擅动,违令者,杀无赦!”

一时间,手起刀落,8000匈奴兵被斩于刀下。

浑邪王进京后,汉武帝封其为漯阴侯,从此河西太平,霍去病不损一兵一卒,而屈敌四万之众,汉武帝加封其食邑,至此,霍去病累计受封食邑10300户,成为当之无愧的万户侯。


03

封狼居胥

元狩四年,霍去病领兵出击漠北,这一年他21岁。少年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左贤王再次展开了殊死决斗,霍去病也完成了他人生的巅峰之作,封狼居胥

公元前119年,离侯山脚下。

桀骜的少年看着手中的地图,望着眼前高耸入云的巍峨山峰,不禁愁容面面。离侯山素来有天险之称,易守难攻,想要攻打狼居胥,就必须要越过离侯山。

山中的匈奴守将凭借着这道天然屏障极尽嚣张,曾叫嚣道:“你大汉军队纵有雄兵百万,也休想越过离侯山。”

少年不信,任凭它难如登天,也休想阻拦他的去路。他一路从河西打来,将匈奴驱逐到了漠北,如今,匈奴不过是苟延残喘,自己决不能放弃。

离侯山的守将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霍去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便越过了这道天险。当汉军杀到眼前的时候,匈奴守将在惊愕中被一刀斩杀。

汉军杀气腾腾地来到狼居胥山下,他们安营扎寨,稍作休整,等待着将军发动攻城的命令。

夜晚,汉军大营内烈火熊熊,白天的激战已然过去,现下四野寂静。少年坐在篝火边,轻轻擦拭着长枪上的血迹,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他已经习惯了这样刀口舔血的日子了。

他在等待,他知道,明日一战,要么成就千秋功业,要么青山埋骨。

翌日一早,汉军将士列阵排开,他们在等待这将军的命令。马上的少年回头望了一眼长安的方向,真臂高呼道:“今日狼居胥一战,尔等必须抱着必死的决心,以成就马踏狼居胥的千秋伟业!众将士,听我号令,冲啊!”

三军将士领命攻山,不过半日时间,便死伤过万。

这狼居胥山是匈奴人盘踞几代的龙潭虎穴,攻下绝非易事。可是,在绝对实力面前,这些都不值一提。

汉军将士以血肉之躯抵挡住了滚木礌石,封住了玄机暗器,没多久,外城已被攻克。匈奴单于见此情形,立刻在王庭的城楼上升起了一面白旗。

眼见匈奴投降,汉军将士们欢呼雀跃,可霍去病却陷入了沉思,若是匈奴诈降,我进城受降岂不是自投罗网。

霍去病的手下看出了他的顾虑,于是下马请缨道:“我愿意入城为将军一探究竟。”

于是,他带着几百精兵入了匈奴王庭的城门。

可汉军刚一入城门,匈奴士兵便将城门死死关住,几百名汉军将士全部中了埋伏,一身殉国。匈奴的无耻行径瞬间点燃了将士们的怒火,他们前赴后继,掀起了如潮水般的攻势。

匈奴,终于彻底败了。饶是如此,霍去病还是难解心头之恨,他一路乘胜追击,兵锋直逼北海。在贝加尔湖边,少年捧起湖水,洗去了脸上的血水,随后打马而归。

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再无王庭。

公元119年春天,霍去病登上狼居胥山,少年的每一步都是稳健有力的,仿佛连大地都在注视着他。这里是匈奴的圣山,他要在这里封禅!

望着山上如林的墓碑群,他生平第一次流下了眼泪。这是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曾经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缕亡魂。

众人都说霍去病对将士们不好不顾将士们的死活。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霍去病对他们肝胆相照,他们愿意为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霍去病向来是赏罚分明的,跟随霍去病一起作战的将领,以校尉身份封侯的有6人,升为将军官职的有2人,这就是以军功来奖赏,以人心换人心。

霍去病无数次想过要带着众兄弟荣归故里,封侯拜相,绝不是眼前林立的墓碑,眼前的情形让他不禁悲从中来,他怒吼道:

“生不能享荣华富贵,死不能马革裹尸还故土,青山埋骨,忠魂长存!”

霍去病是一名将军,他封狼居胥,比汉武帝封禅泰山还早了九年,在敌军的圣山封禅,如此千古绝唱,五千年来只有霍去病一人!

少年一生只征战了四次,无一败绩,斩匈奴七万首级,更是大汉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纪录。如果说卫青是抗击匈奴的传奇,那霍去病便是神话。

可是,这个17岁便一战封侯,20岁纵横河西走廊,22岁出击漠北的少年,刚走上人生的巅峰,却又在顶峰随风而逝,终年23岁。


04

最后

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荣华富贵,他将国家安危,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成就马踏狼居胥的千秋伟业。

他是名副其实的战神,一生充满了传奇,17岁带领800骑兵歼灭匈奴2000余人,勇冠三军。六次出击匈奴从未有过败绩,可是却在23岁时突然死亡。

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哀恸不已,为其举行了盛大的葬礼,铁甲列阵,从长安到茂陵,他将霍去病的坟墓修建成祁连山的模样,他知道,那是霍去病一生的理想。

霍去病的一生好似是为了驱逐匈奴而生,也伴随着匈奴肃清而结束。

霍去病是不幸的,少年将军,还未成就千秋功业,便已青史留名。他又是幸运的,他的形象定格在了他二十岁纵马高呼的那一刻,始终那么年轻。

辛弃疾曾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霍去病没有英雄迟暮,也没有廉颇老矣的悲哀,他不会成为谨小慎微的中年人,也不会被打磨成圆滑世故的大将军。

翩翩少年英雄,血气方刚,金戈铁马,风华正茂,奏捷河西,与十万健儿同饮唱,在漫天大雪中与汉武帝道别,出征朔方!




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们有一只军队失联了,为首的就是一位叫霍去病的年轻将领,才二十出头。

正当大家着急他们去了哪的时候,突然一个重磅消息出现了!!!

霍去病直接带着部队干到了M国白宫,用枪指着M国总统,告诉他缴枪不杀。

没有人知道霍去病是怎么打过三八线的,没有人知道这一路的补给怎么来的,没有人知道他又是怎么找到去M国的路的,反正最后就打到白宫,还打赢了……

就是这么神奇,就是这么牛!

——

第二个例子更简单:

大概二十岁的你,带着八千虎狼之师,直接干倒东京,然后在富士山山顶插上五星红旗。




相当于一个小部队和美国打仗,给的最好的装备,出发后就失联了,没有任何补给,过了几个月收到消息,这个部队打到白宫了,活捉了美国国务卿,美国总统跑了,并且在白宫升了中国国旗,可以参考李广,李广也是名将,李广只要进大漠和草原就迷路,霍去病到哪都不迷路,直接打到匈奴圣地,并在圣地祭祀,霍去病这样的名将,几千年估计也就出一个




可以这么说吧,就相当于现在,你领着一万多野战军,失踪了,卫星上找不到你的踪迹,等再出现的时候已经到了白宫,对了,路上的时候,你还灭了第七舰队,活捉了拜登,老妖婆一干人等,降下了星条旗,换上了五星红旗,然后祭祀上天,昭告天下,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地盘,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皋兰   单于   大漠   河西   汉军   漠北   汉武帝   匈奴   将士   将领   大汉   舅舅   通俗   将军   皇帝   厉害   少年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