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但是据说他没有到过洞庭湖,是好友滕子京介绍的,是真的吗?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最著名的一篇散文,他是应好友滕子京的邀约而作。据史料记载,范仲淹并未去过岳阳楼,是根据 滕子京给他信上对岳阳楼的描述和随信附上的《洞庭晚秋图》,来写成的这篇著名散文。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国家内忧外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耽。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当时的皇帝宋仁宗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而从京城被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

这篇作品之所以闻名于世,不仅在于对洞庭湖壮美风光的描写,有很高的艺术性,更在于他的思想高度。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慷慨激昂,体现了范仲淹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心胸极为旷达,思想境界十分崇高,这是同时代其他文学作品中绝无仅有的。 这种高尚的情操和伟大的人格至今仍然影响着后人,也使这篇散文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

至于《岳阳楼记》中对景物的描写,是否是范仲淹亲眼所见则不重要,文学家创作,既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范仲淹虽然没有到过岳阳楼,但是他一定有见过大江大湖,领略过大江大湖壮美的景色,所以完全可以移植到洞庭湖的描述中。




上学的时候,老师也是这样讲的,想必是有关人士做了相关考证。

一个文学家写出来的作品,不一定都是他亲眼所见,也不一定是他亲身经历。他可以凭道听途说,也可以凭一幅图画,还可以凭别人的文章介绍,而发挥创作。他的作品溶入了自己的理解,形成了更加丰富、生动、灿烂的作品。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近千年来深受人们喜爱。这篇文章非常形象地描写刻画了洞庭湖的大美风光,和岳阳楼的经历过往,并因景生情,表达出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滕子京是范仲淹的知己好友,《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受滕子京所托而写。当时,范仲淹远在邓州,滕子京给他寄信并附上了描绘洞庭湖和岳阳楼的图画。范仲淹正是以此了解了岳阳楼的详细情况。范仲淹饱读诗书,前人对洞庭湖和岳阳楼描写的诗文也读透了。他没去过岳阳楼而写出了巜岳阳楼记》是完全可信的。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名篇,但文中所写洞庭之景是不是范仲淹亲眼所见,历来极具争议,至今没有定论。

我们从《宋史》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范仲淹一生主要活动在江苏、浙江、河南、陕西一带,似乎并没有涉足湖南一带,无缘见到洞庭湖真容。

关于《岳阳楼记》的缘起,范仲淹在文中已有所交代: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乃重修岳阳楼……属予作文以记之。

由此可见,这篇大名鼎鼎的《岳阳楼记》是滕子京在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后嘱托范仲淹而作的。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并没有着意写景,重在议论抒情。所写之景都浮光掠影,摹写其大概罢了。这种情况似乎更能说明,范仲淹从来没有来过洞庭湖。

但范仲淹他见过太湖、鄱阳湖等与洞庭湖齐名的大湖泊;再者从小在江南水乡长大,对水泽湖泊还是非常了解的。这样,即使他从未到过洞庭湖,也不妨碍他神游千里,将从未见过的洞庭之景写得跃然纸上,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向往。




您好谢邀!范仲淹的著名之作《岳阳楼记》写成于一千多年前,而千古之下的读者读之仍觉楼前风景历历在目,油然而生身临其境之感。

范仲淹(898年10月1日~1052年6月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幼年丧父,其母为了他们兄弟三人的生活,迫不得已改嫁朱家,范仲淹改名朱说。

范仲淹一生最有名的政治事件就是庆历新政,此时他官居副宰相,之后因改革触及到了旧势力的利益,新政失败,他本人也被迫贬谪,到邓州任知府。

在邓州任知府期间,他接到好友腾子京的来信,让他写一篇有关岳阳楼的文章,范仲淹一看,马上动笔挥墨,写下了影响千古的名篇《岳阳楼记》。然此时他并不在岳阳楼上,而又如何能写下这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其因如下:

范仲淹自小就居住在太湖这边,他对太湖之景,太湖之水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感情,而太湖与岳阳楼外的洞庭湖相辉相应,有着共同之处,故范仲淹挥笔写岳阳楼外的洞庭湖之美时,既可借鉴太湖之美留下印象,又借此表达了他郁郁不得志的爱国之情而挥笔成豪。

其次,《岳阳楼记》里除了风景意境的描写,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这些都表达了一个人需要有高尚的品德与人生境界的追求,我们也可以在这里侧面看到了范仲淹的精神追求,实际上这也是范仲淹一生的总结写实。可以说《岳阳楼记》的影响力之广远,这与范仲淹的为人处世的儒家精神是分不开的。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范仲淹也许没到过洞庭湖,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岳阳楼记》的创作。

好友滕子京的描述,以及亲朋好友的口传,还有道听途说的积累,再加上范仲淹本人无限的遐想和丰富的想象力,一部优秀的传世名作也就产生了。

换言之,古往今来,亲身到过洞庭湖的文人墨客,恐怕数也数不清,而对描写岳阳楼的人,更是无法估计。他们当中有写作的,也有绘画的,甚至还有歌唱的,但是,能够流传至今的佳作名著又有几何?

唐朝大诗人陶渊明,也没有到过他心目中的桃花源,但是,那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却是让人赞不绝口,流传至今。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那漫长的西行之路,即遥远又神秘,相信他不可都去过。但他却描写得维妙维俏,如身临其境一般。

还有许许多多的精品名著,其中,就有许多的创作人未曾亲身达到那里,但这些作品依然让读者百看不厌,这也许就是文化的精髓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洞庭湖   岳阳楼   邓州   太湖   好友   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   知府   名篇   文学家   文中   千古   名著   高尚   著名   作品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