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会被称为黄种人?


歌曲《黄孩子》中有这样一句词,“在白人的大街上,有许多蓝色目光……在黄人的家庭里,有许多黑色目光。”我们黄种人与白人之间有着明显差异。在名噪一时的《龙的传人》歌曲中,我们更是以作为“黄皮肤”的黄种人而自豪。在大中小学,孩子们也常常被老师教导自己是黄皮肤的“黄种人”,与黑人、白人有着明显的差别。


尽管我们不断在尝试去认同自己的黄种人身份,事实上这也确实已经有了很大效果。但是当我们每每低下头来查看身体各个部分时,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自己身体看起来一点儿也不黄,甚至很多时候比白种人还要白。那为何我们这样一个肉眼看去皮肤很白的族群会跟“黄”搭上边,甚至被冠以“黄种人”的奇怪称号?



一、由“白”变“黄”的过程


“黄种人”即指皮肤为黄色的人种。在18世纪以前,西方旅行家们多以“白皙”来描绘中国人的肤色,当时被西方人士归为黄色人种的恰恰是印度人。但是到了19世纪,中国人却变成了“黄种人”,而印度人则摇身一变,成为了西方眼中的“白人”。


在西方传统之中,白色意味着纯洁、高贵和智慧等一切美好;黄色象征着邪恶、野蛮和低贱;黑色则代表恐怖、低俗和病态。18世纪以前,中国被西方认为同样是高级文明,甚至就连伏尔泰等人都对中国赞赏有加。因此,在此时,西方人认为中国人也是白色的。但是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与西方发达的工业文明相比显得相形见绌,西方中心主义由此兴起,因此落后愚昧的中国人在西方人眼中已经不配拥有白色这一高贵颜色。


但是在1858年,英属印度正式建立之后,印度开始成为英帝国的一部分,印度人民也成了英王的子民。因此,在英国的授意下,印度人被纳入了“白人”的圈子。



既然不能用白色,那该用什么颜色来描绘中国人的肤色呢?灰色、铅色、茶色等各种颜色,都被西方人拿来描述中国人的肤色,总之就是不用白色。但显而易见,黄色并非中国人身上肉眼可见的肤色,因此这时期还没有人用黄色来描述中国人的肤色。中国人是何种肤色,依然是一个争执不休的问题。


二、“黄种人”从何而来


进入18世纪,西方动植物分类学、人类学等自然学科迅速发展,取代了古典科学,因此,原来的经验观察也被逻辑分析所代替。正是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中国人“被”完成了由“白”向“黄”的转变。


最早将中国人称为黄种人的是瑞典动植物学家林奈。1735年,林奈的巨著《自然系统》出版,在这仅有13页的书中,林奈根据肤色将人分为四种:欧洲白人、美洲红种人、亚洲棕色人种、非洲黑人。此时中国人的肤色被归为了棕色一类。但是1740年出版的德文《自然系统》中,棕色变成了黄色,中国人第一次成为了“黄种人”。林奈书中的“黄色”,有着不健康、疾病等隐藏含义。“黄色”已经超出了颜色的范畴,变成了傲慢的西方人搞种族歧视的工具。同时我们也可看见深受西方中心思想影响的林奈对于中国人充满歧视和不屑。


林奈


1750年,林奈的弟子奥洛夫·托伦受其委派于到达中国,在实际观察的基础上,他对中国人的肤色做了更细致的划分,他认为中国男人是黄色的,贵族女性是棕色的,而低等妇女则是黑色的。显而易见,托伦的划分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他老师的影响。


18世纪末,德国天才人类学家布鲁门巴赫不可思议地根据头骨的形态把人类分为五种:高加索人、埃塞俄比亚人、美洲人、马来人和蒙古人。但是布鲁门巴赫依然没有跳脱以肤色划分人种的桎梏,他将头骨分析与肤色相结合,参考林奈的分类法,把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亚人分为“黄色蒙古人种”一类。在他的人种分类中,白色高加索人被认为是最为高贵,智力水平也优越于其他人种。而黑色埃塞俄比亚人智力最低下,近似猿类。黄色蒙古人种则居于中间,但依然是一个十分固执死板、性格阴暗的人种。


为何“蒙古人种”会成为西方描述中国人的一种标签?其中根本原因是蒙古人西征给欧洲人带来的巨大创伤,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让他们深深恐惧。


成吉思汗


由于林奈与布鲁门巴赫的巨大影响力,“黄色”与“蒙古人种”逐渐都成为了中国人的标签。“黄种人”由此而来。


从本质上看,林奈和布鲁门巴赫的人种分类都带有严重的傲慢与偏见。两人作为举世闻名的大学者,但却在科学名义的掩护下做着肮脏的勾当,将自己令人恐怖的偏见与歧视强加给白人以外的世界。把皮肤白皙的中国人归为“黄色人种”根本不是出于公心,而是因为“黄色”在西方是下流的颜色。另外,不知二人根据何种“科学真理”将人种与智力、性格等因素结合起来,刻意营造出人种对立,白人至上的局面。可以说,今天频频困扰世界各国的种族歧视问题,离不开这二人的“贡献”。


反种族歧视


三、拥抱:中国人对于“黄种人”的接受


既然黄种人的称呼是西方强加给我们的偏见,为什么我们还接受了这个称呼,并以之为自豪?


在古代中国,如果形容一人外貌为“面黄”,那么他肯定不高兴,因为在古代脸色发黄是身体不健康的标志,如“面黄肌瘦”就常被用来描述他人营养不良或身患疾病。但是近代以来,情况发生了逆转,对于舶来品“黄种人”这一称号我们很乐意地接受了,并且我们中华儿女开始以黄色皮肤而自豪,以身为黄种人而骄傲。这其中的转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在古代中国,虽然“黄色”有少许消极含义,但“黄”依然是高贵的。黄帝、黄河、黄土地和《黄帝内经》等带有“黄”字的专属名词受到古人的崇敬,黄色在很长时间里也是皇帝的专用色,这更加强了黄色在中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到了近代,象征着中华民国的五色旗也用了黄色作为其中一种颜色,黄色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北洋政府的五色旗


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的枪炮威势之下,中国人开启了“师夷长技”的历程,其中就包括引进西方的人种分类学说,“中国人是黄种人”这一说法在当时被当作“科学”,因此康有为等先进知识分子将其引进中国。但是“黄种人”在被引入我国时,康有为等人刻意抹去了其中的种族歧视部分。在《大同书》中,康有为幻想着能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大同世界,在“天下大同”的社会里,黄人和白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西方人认为的高低贵贱之分。


基于黄色长期以来在中国就是高贵颜色,以及康有为等人对西方人种分类学说的改造,才使“黄种人”这一说法在中国逐渐生根发芽,为人所普遍接受。


康有为


文史君说


“黄种人”的背后本充满西方人对我们中国人的蔑视与敌意,是西方在“科学”外衣的掩盖之下刻意创造出来贬低中国人的一个概念。我们的皮肤其实并不黄,但却被自以为是的西方人毫无根据地称为“黄种人”。可以说“黄种人”是一个包含种族歧视意味的词汇。但当它远渡重洋到了中国,经过国人的创造性转化以后,却变成了一个积极健康的词汇,而为我们乐于接受。我们就是炎黄的子孙,是黄皮肤的黄种人,高低贵贱不在他人的评价,而在我们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其实挺黄的,只不过现代人越来越注重保养了而已。中国人真正皮肤白的人也只是少数而已,而且还不能出去晒太阳,一晒就会打回原形。我们不能用范冰冰、大S那些人的皮肤来代表所有中国人,走到大街上去看,你会发现中国人就是正儿八经的黄种人。

我一点也不认为被称作"黄种人"有什么不好,每个种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这是地理环境和进化造就的。一些人总是想给我们"洗白",这反而是不自信的表现。就像日本整天喊着"脱亚入欧",还搞些什么研究理论证明日本人更接近欧洲人,只是徒增笑料而已。

作为黄种人,我们可能皮肤没有白种人普遍的白,腿可能没有黑种人普遍的长,但是我们有最大的脑容量,我们有乌黑的眼睛和头发,我们爱我们的黄皮肤,我们也承认自己的缺点。上帝对每一个种族都是公平的,我们只需客观看待就好,平常心就好。




答 | 獬执事

“黄种人”其实不是一个人类学或生物学上的概念,而是政治学上的概念。不仅黄种人是如此,白种人、黑种人、棕种人都是如此,其目的是为了区别人类内部的“三六九等”,以突出白种人的高贵,在本质上与元朝“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的区别并不算大,只不过更为伪善。

其实在近代之前,欧洲人一直将亚洲人视为白种人。在中世纪欧洲人的心中,中国神秘、繁华而强大,中国人与欧洲人也同为高贵的种族,并不存在黄种人一说。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后,欧洲逐渐占据了世界文明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东方文明渐渐衰落,欧洲人这才渐渐不将中国人与其并称。

18世纪,在生物学领域堪称伟大的瑞典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首次将中国人、日本人归类于黄种人,日后渐渐成为通说。再往后发展,黄种人又与蒙古人种成为同义词——联系到蒙古人曾经野蛮地侵略与践踏过欧亚大陆,于是19世纪又出现了一个针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理论:黄祸论。

黄祸论认为黄种人对于白种人是威胁,白种人应当联合起来对付黄种人。德国画家赫曼·克纳科弗斯在1895年还创作一幅名为《黄祸图》的版画。画着天使长圣米迦勒带领着一众手持武器的基督教徒,准备迎战海洋对岸邪恶的龙与佛。这幅画后来送给了俄罗斯帝国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而后者正是“黄俄罗斯计划”的提出者。

“黄俄罗斯计划”最终没有完成成功(当然外东北、外西北和外蒙古也不再是中国的土地),但黄种人这个称呼最终流传下来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的确是一个带有屈辱印记的名词。




中国人肤色的变化

人类的肤色是可以一代代变化的,一对肤色较深的夫妻若常年在极少见阳光的地方工作久而久之不仅他们的肤色在慢慢变淡,而且遗传基因中的黑色素也会逐渐减少,为此他们子女的肤色会淡一些或说子女出生时的肤色比他们出生时要白一些。

相反的,若一对天生肤色较白的夫妻,因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特别是恶劣艰苦的户外劳动生产,二人的肤色会逐渐变黑,他们的遗传基因中的黑色素积累就会变多,后代的肤色就会比他们小时候要黑一些。

千百年来中国广大老百姓一直过着受剥削受压迫的艰苦生活,他们不仅吃不饱穿不暖,而且户外的体力劳动相当繁重,即便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劳动的机械化水平很低,生活水平极为低下,所以那时的广大劳动人民的肤色还是黄褐色的。

其实现在谈论的话题可能是个很年轻的小盆友提出来的,凡是稍微年长一些的中国人都知道中国人“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睛,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人们肤色的变化是个渐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先从城市、从经济发达的地区开始,慢慢地农村的青年人都成了城里的打工一族,他们年复一年的城市中几乎不见阳光的车间劳作使他们的肤色已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当然跟随其变化的还有他们的子女。

若我们现在去农村看看,看看那些常年生产在农田的地道农民,以及他们的后代,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农,他们的肤色可能已不是黄色,甚至可能是棕色或油黑色。人们对肤色的定义是以大多数人为准的,即便上推20年,中国人基本上是黄色皮肤,若上推至1960~70年代呢,那个时期的人们可能不是以黄色为主,而是以黄棕色为主,因为那个时期的人们“抓革命促生产”,人们学习的羡慕的全国各级劳动模范他们的肤色绝对是红棕色的。

人们对肤色是有崇拜趋向的,当人们崇拜某一种肤色时会千方百计向其发展,或通过装饰品等方式使自己的肤色(特别是暴露部分的肤色)向所谓完美肤色靠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往往以肤色油黑的程度判断你对社会的贡献度,所以人们是以自己油黑的皮肤而自豪的,而到了八九十年代人们开始崇尚城里人干净的较白色的皮肤所以增白化妆品极为畅销。记得那个时期有些欧美明星为使自己皮肤变为古铜色,而到日光下、到海滩上进行着日光浴,我们对其十分不解。

黄皮肤的中国人是几百年来歪果仁及我们对自己肤色的基本概念,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劳动强度的减轻、每天户外活动时间的减少,人们的肤色也在不自觉中变化着。你若从相册中翻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彩色照片与现在对比,你才发现,人们的肤色已有了许多的改变,当然说我们不是“黄种人”的年代恐怕还要历经相当漫长的时间。

(所使用图片均截图于网络)




中国人被称为黄种人,不是别人所强加的,而是我们自己认为是黄种人。在中国,有一条母亲河被称为黄河,而我们也自称为炎黄子孙,黄色历来被皇帝尊称为皇家颜色,是吉祥幸运的象征。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看出,我们自称黄种人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骄傲。那么首先我们来讲一下人种的由来和在西方人眼中我们为什么会是黄种人?

最早关于人种颜色的学说是由西方所提出来的。西方人把人种分为“白色,黄色,黑色,棕色,”四种颜色,东亚地区大部分是黄色人种的居住地。

但西方人提出人种颜色学说,是为了强调他们白色才是世界文明社会的人色和人种。在西方人的眼中,白色才是真正的高贵颜色。而黄色在他们的眼中就是意味着疾病,甚至死亡。

因此,“黄种人”这个概念出现时,这其中就带有了明确的人种歧视,而且还传达出了一种文明人就是白种人的偏激观点。这一点可以从曾于16世纪期间游历东南亚的葡萄牙药剂师皮列士,所撰写的《东方志》中可以看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蒙古人种   中国人   黄种人   白种人   种族歧视   人种   白人   西方人   肤色   棕色   中国   黄色   白色   颜色   皮肤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