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的乡镇教师都不愿调到城里了呢?

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秘密,也许你不相信乡镇教师都不愿意调到城里,但事实的确如此。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如今是城里的教师天天大喊“不公平”,众多原因令人深思!

乡村教师有补贴

在乡镇工作时间不满10年的教师,每月补贴200元,10—15年的为260元,15—20年的为320元,20—25年的为380元,25—30年的为440元,30年以上的每月补贴500元。

对于少部分条件特别艰苦的偏远乡镇,经核准后,还可以在原有标准基础上提高100元。

此项补贴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直到教师调离乡镇学校或者退休,从调离或退休的下月起停发该项补贴。

在县城工作的老师,则没有该项补贴,一年下来,要少数千元的收入。


调入县城学校后,职称聘任受影响

城区学校不进新人,都是从乡镇学校选调教师,中高级职称岗位都已聘满,

凡从乡镇调入城区的教师,进入城区学校后,都要高岗低聘,在中央财政拨款工资那块,也要降低不少。

直到有相应岗位空出,才能重新聘上,但这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不知道要等多久。

城区学校教师紧缺,工作任务重

很多县城学校多年来从不分配新毕业的大学生,完全依靠选调,但每年的选调名额都要作废不少,因为乡镇学校也缺教师。

所以绝大多数城区学校都很缺教师,在聘用大量代课教师后,公职教师的教学任务仍然很繁重。

一般县城教师的工作任务至少为乡镇教师的1.5倍,而两者的绩效工资却相差不大。


乡镇教师聘高级职称享受政策性照顾

在农村工作满25年的女教师和满30年的男教师,评高级职称不受学校编制影响,只要符合条件,即使学校高级岗满了,也可以评高级职称。

一直在农村学校工作,离退休不到五年的教师,即使不符合条件,仍然可以评高级职称,几乎是白送。

而城区教师不能享受如此优越的政策性照顾,好多城区教师只能在一级岗位上退休。

城区学校调皮学生多,家长更难打交道

农村孩子较为朴实,坏习惯少,家长也好相处,从不为难教师。

而城区学校受环境影响,玩手机打游戏的孩子比较多,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城区学校的家长天天盯着学校,喜欢吹毛求疵,频繁挑老师的毛病,令老师工作起来很不顺心。


城区学校各种条件并不比乡镇好多少

得益于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乡镇学校的硬件设施全都上了好几个档次。

纵观乡镇学校与县城学校的校园建设,并不能看出什么区别。

如今乡镇的交通条件非常好,乡村振兴大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乡镇的各种条件都已经很优越了。

绝大多数乡镇教师都在城区买了房子,他们周中在学校上班,住在漂亮的周转房里,周五下午放学后开车回城区的房子里度周末。

这就是乡镇教师的幸福生活,滋润而舒心,他们不愿打破这种美好局面,都不愿意去城区学校工作。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如今的乡镇,已今非昔比,能留得住人才,乡村全面振兴指日可待!




我来告诉你为啥。我和弟妹是同一年入编的英语老师。我只在农村待了三年就调到了城区学校。而她一直待在农村学校。刚开始,我俩的工资没有大的差别,甚至我还比她高十几块钱,因为我是三年制大专,她是两年制大专。后来,国家开始给农村教师增加了乡镇补贴和生活补助。我弟妹这两项加起来有五百多元。这个我觉得还行,因为她离单位远,每天需要开车上下班,用她自己的话说,这就是补贴的油费。三年前,她晋升了中级职称,然后又连续进了两级薪级工资,总共涨了又有四百块钱。这次,她每月工资已经比我多了一千多块钱。再看看我们学校,晋升职称多年没有指标,可以说是遥遥无期。现在又出来新政策,在农村待够25年可以晋升高级职称,而城区没有这个政策。我不敢想象,也许再过六七年,她就可以晋升高级职称,可是我估计连中级都评不上。这差距就不是一般大了。估计我这辈子也赶不上了。再看看工作量,弟妹在农村,每个班学生就几个人,多的也就二十几个,作业处理起来也简单多了。再看我,教三个班英语,每个班都是五十多人,每天上课,判作业工作量很大。学校的活也多,做课,评课,教研,跟家长沟通,每天忙的脚不沾地,工作量比她的大多了。所以,这几年乡镇的教师很少主动调到城里了。但是,现在又出来了县管校聘的政策,好多农村学校都超编严重,每年都得往城里调人。好多人都是哭着走的。调到城里意味着工资低,工作量大,评职称无望。所以好多乡镇教师不愿调到城区了。




说多了都是泪啊!

我是去年从一个乡镇初中引进到现在的学校,说它是县城初中也是,因为所有的标准都是向城里看齐,说它不是县城初中,本来就不是,它就是一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可当初引进的时候,硬是说是县城学校。

泪在哪里呢?

泪一,到手的饷银少了一千大洋。一千大洋啊,纵使现在肉价二十多,也够我天天吃的,每个月到了发饷的日子,感觉心真疼。

泪二,来了大半年,才发现职称评定难啊。学校分配的名额少,可竞争的人多啊,一年压一年。我们校长说,我们学校还算比较好的,城里一学校和他一起进的,现在他是副高,可城里的那个连中一还进不了。怪不得大家积极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各种比赛。想想我以前的农村学校,基本到了年限,基本条件够了就能评上。估计现在评,得拿整箱的证书才可以。

泪三,学生不好管理,家长够难伺候。学生动不动就拿未成年人保护法来怼你,你又不能骂,不能刺激他,得供着只求他不出事,不磕着,碰着。后面还有一群的家长,小的到校长去举报你,大的打市长热线,也不管你对错,都是老师的问题,投诉不成功,对家长没影响,投诉成功,老师能喝一壶了。

泪四,工作量大。学校里的教研组内开会,一开就是一下午。还要校际联盟的,县教研室组织的,市里组织的,必须去,一去至少半天,回来还要还其他老师的课,还要上晚自习,晚上回到家,躺在沙发上,动都不想动。最可怕的批改作业,整整四套,不包含周周清,全批全改,还有备课。

泪五,填写各种表格。当了班主任,不但要管理班级,与家长沟通,还要填写各种表格。

不说了,回不去了我的乡镇生活,空气很清新,人也很快乐,想想,我以前种的桃树现在该挂上果了。




住着城里的房子,子女上着城里的学校,拿着乡镇工作补贴,享受着职称优惠政策,干着比城里轻松得多的教学工作,你觉得这部分乡镇教师还能愿意调到城里吗?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去。我的舅哥退休前就是乡镇教师,也有机会调到城里而不愿去,所以我最知道个中原因了。

第一,乡镇教学工作要比城里轻松很多。

舅哥是一名音体美老师,快退休时,所在的村小只有区区三十多个学生,而老师却有七个!校长不上课,其他老师也是轻松加愉快。年轻时,舅哥主要上音乐和美术课,后来专门上音乐课,每周六节课(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分别合在一起上课),没课时只要上级不来校检查,他就悄悄回城里的家了。据他说,学校里的其他老师也大抵如此。除班主任外,大多数都是自由人。

第二,在乡镇有工作补贴,职称评审有倾斜政策。

我是1980年上大学,2002年评上高级讲师(副高)。舅哥是1978年当上民办教师,到了2012年才评上高级教师,比我整整晚了十年。但在晋升正高以前,我的工资在很长时间内却没有舅哥高。究其原因,就在于他有几百块的乡镇工作补贴。

此外,目前许多地区实行了职称倾斜政策,客观上也对乡镇教师有利。

第三,人在乡镇,家可安在城里,交通方便。

在人们的印象中,乡镇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其实那都是老黄历了。经过了四十多年的改开,目前除极个别贫困地区外,大部分乡镇学校的教学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学校盖的比城里学校还漂亮。

此外,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乡镇和城市之间的交通十分便利。好多乡镇教师都在城里买了房子,自己的子女也都在城里上了学。换句话说,很多教师都是开着私家车,从城里去乡镇学校上班。

你说他们既享受着城里的优质生活状态,又享受着乡镇学校的那份轻松及待遇,鱼肉和熊掌可以兼得,怎么可能愿意调到城里去呢?




我堂妹在乡镇做了18年的教师,县城学校多次调动她,她都不愿意去,最终她选择留在乡镇。

我堂妹,女,师范大学毕业,今年39岁,教授初中数学,目前已经从教18年,当了13年的班主任,是全县中学骨干型教师,教学水平在全县属一流水平。任初中班主任4届,所教学生多人考入我们地级市一中、实验中学,多人考入重点大学,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先后被评为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县优秀骨干教师。


说起来也很奇怪,市里、县里一中多次调动她,都被她拒绝。我每次过年过节回老家,都与去堂妹家混吃混喝。开玩笑地对堂妹说,市里、县城多次主动调动,你都不为所动啊,真是人民的伟大教师啊,你们乡镇欠你一个“孔子贡献奖”

妹说,哥,你真是不了解我,我不去县城主要有八个原因:

其一,我就喜欢教书,去县城、去市里还不都是教书,职业都一样。


其二,我喜欢稳定,在一个地方固定下来,不喜欢调来调去,调动还要搬家,比较麻烦。

其三,我本身出生农村,特别喜欢乡镇优美清新的环境,淳朴善良的民风民俗,同事们和谐融洽的氛围,去了县城和市里不一定能够适应。

其四,我家在乡镇,亲戚朋友都在乡镇,生活基础都在乡镇,去了县城和市里,还得重新建立个人生活基础,对于我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可能会有些适应不了。

其五,国家这些年对乡镇教育的极为重视,投入很多财力物力,如果像我这样农村出生、具有农村情节的人都走了,那还能留住谁?


其六,乡镇教师工资待遇也不错,这几年已经补涨了不少,国家已经对我们很好了。比如,乡镇基层补助、工作生活补助,这两块比县城教师多1000元左右,这个差距数额还是比较大的,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其七,乡镇教师评审职称相对较为容易,指标都向乡镇教师倾斜。在县城,可能10多年都评不上中级。但是在乡镇干上10年,几乎都能评上中级职称。另外,还有一个利好的政策,就是在乡镇教师干满30年,都可以无条件评任副高级职称,享受实打实的副处级待遇。


其八,乡镇工作量不是很大。乡镇学生数量相比县城要少一些,一个班可能只有30多人,而县城一个班可能有50人。学生多了,工作量也很多。再说,与乡镇家长打交道也比县城家长打交道容易很多,单纯很多。

堂妹最后说,我真的打算一辈子呆在乡镇教书,把这一辈子奉献给农村、奉献给乡镇,奉献给乡镇的孩子们,看到他们考上大学、出人头地是我开心的事。

堂妹简简单单的一席话,虽不是教育,甚是教育,把我这个在乡镇工作了11年、最后调到市直的老大哥说得无话可说、颜面尽失。

有的人为了大城市的霓虹繁华,舍弃了贫穷艰苦的乡镇;而有的人为了初心和理想,一直辛勤耕耘在乡镇,像我们伟大的教师张佳梅校长那样。感谢那些一直为了农村孩子,而坚守在农村的伟大教师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乡镇   城里   教师   堂妹   市里   县城   职称   城区   工资   家长   农村   老师   学校   财经   学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