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有出息了不一定是好事,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

邻居老太太的儿子出国工作,一个月领着4万块钱的工资。

可就是这样,老太太却每天以泪洗面,给周边邻居提的唯一要求就是每天早上到自己家门口敲一下大门。

老太太如果还活着就在屋子里面晃一下铃铛,如果有一天老太太人没了,那么还希望这些邻居们帮老太太拉到火葬场,给自己来个土葬。

邻居家的老太太是一个普通到极致的中年妇女,这句话如果放在20年前来讲的话应该问题不大。

现在那个老太太应该七八十岁了吧,具体多大咱也不知道,老太太老来得子,生了孩子的第4年老伴就没了。

因为老伴走的时候是在公司里面,我们那边有一个特别大的钢铁厂,前几年的时候还在这,两年后就没有了。

在钢铁厂里面因为一场工作事故导致的老头直接去世,去世之后工厂那边给补了80万的赔偿金。

老太太一个人独自抚养了自己的儿子,当时儿子读的高中成绩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我们县城里面有一所最好的高中,我刚好和他儿子是在同一个学校读的书,虽然没有在同一年读书。

但我知道我们学校的行情,如果在这个高中里面你能够排到学校里面的前1000名,基本就能够考到二本及以上。

但如果考到1000名到2700名之间,那可能就是三本左右,2700名以后的那几百个学生,不要说三本了,你就是找个专科都有点费劲。

当时老太太的孩子学习成绩实在是不敢恭维,差得简直是离谱而且没边儿,这么差的成绩,指望着能够有学校来接纳他,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更诡异的是这个儿子也不着急,每天在学校里面除了吃喝就是玩乐,明眼人都知道老太太这是给自己儿子找了一条后路。

找到了什么后路呢?我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那个时候的出国留学,出国留学一般分成两种,一种是特别高大上的出国留学。

比如说像欧美等一些国家的顶尖高校,再去这种顶尖高校,你需要有足够的能力,还得有人给你带路,否则的话你是没有机会去那边的。

而当时老太太去的好像是澳洲那边咨询了一下,咨询的时候也只是找了一个很随便的一所学校在那所学校里面读书,有一定机会能够进入更高的学府,反正具体怎么回事,咱也不知道。

老太太就把城里的房子给卖了,自己老伴死了之后,工厂里赔的那些钱也都拿出来,另外自己还准备了大量的积蓄,基本上是自己早些年的嫁妆,家里留存下来的古董或者其他玩意儿能变卖的全都变卖了,一心一意的资助自己的孩子读书。

用老太太的话说随便找个学校先上着,上完学校之后你再努力工作,然后再努力读书,只要一直读书就一直有钱赚,将来能够赚大钱。

先不说老太太的这个逻辑能不能交代得过去,但是老太太的想法竟然真的实现了,老太太的儿子也争气。

从那开始在学校里面没日没夜地读书,白天读书,晚上兼职,一天24小时都不带休息的,每天就跟个车轱辘一样从东边忙到西边,从南边忙到北班。

再过了短短4年之后,老太太的儿子也有点出息了,在当地也闯出一些名堂来了,在后来姻缘巧合之下在那边遇到了一个华人,华人见了是自己人也非常开心,就带着这个孩子一块努力,到后来甚至一个月都能够赚4万块钱。

这个4万块钱其实也不低了,你就想一下一个月这4万一年就是将近50万,10年下来可就将近500万,20年下来呢就是1,000万。

按理来说自己的孩子赚了这么多的钱,老人家得享清福了,白天的时候可以晒晒太阳,晚上的时候可以和邻居打打牌玩玩麻将。

但实际情况是老太太并没有这样,自从供应了自己儿子读书,老太太的日子反而更加忙碌了,每天都要早起贪黑,家里种了15亩地,然后现在一个人全部都扛过来了。

甚至有的时候大晚上的还要拿着一个布袋去周边邻居家看一看,这个玉米小麦收割之后有没有一些残渣再装到袋子里面,这样一晚上也能赚个10块钱左右。

春天的时候或者秋天的时候,天气好还要去大城市里面捡塑料瓶子,然后把塑料瓶子卖掉。

当时我们村子里的人全都不明白,老太太你的儿子都这么出息了,你怎么还干这种粗活累活,你的儿子都这么出息了,你为什么不在家里享福?

你就算不愿意在家里享福,你去国外找你儿子去,或者让你儿子回到国内,让你儿子来孝顺你不就行了吗?每当说这种话这种话题的时候,老太太就在旁边微微一笑也不做多解释。

直到有一年过年的时候,老太太吃东西吃得有点多,好像是好长一段时间没吃过什么荤腥了,猛的一吃吃坏了,整个人躺在地上来回打滚,把地面都给蹭干净了,肚子痛的那叫一个厉害。

这件事情被我们村子里面的管事的人知道了,二话没说开着自己的拖拉机,就带着老太太往县城那边走。

县城那边可以打到出租车,不过过年那一会也没有出租车,只有黑车,但无所谓了,找到一辆黑车然后给送到了医院。

那有人就说了你为什么不打120救护车呢?因为老太太不愿意,老太太说:打120救护车太花钱了,而且我们那边去医院也没多费劲,自己过去的话一个半小时就能到。

老太太当时只是肚子痛而已,又没有表现出其他的症状,索性我们就开着拖拉机到县城,然后再花个10块钱到医院,来回只需要花10块钱。

去了医院之后二话没说抓紧时间诊断病情,因为当时老太太的表现非常的惨,老太太一个人就在担架上来回动弹,而且脸上都出了好多的汗。

结果查来查去医生也没说什么,就是说吃的东西不对,吃坏了肚子。

这个其实也好治,输上几天液,然后在医院里面再观察两天没什么大问题就可以回来了。

按照大夫的说法,这就是个小病,只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老太太反应这么激烈,后面也的确如大夫所说的,过了两三天就好了。

只不过令我们村子里面那位管事人始终想不明白的是,当他们询问老太太的儿子电话,让老太太的儿子知道这件事的时候,老太太紧咬牙关,一句话也没说。

甚至到最后交费的时候花的也不多,也就200块钱,可是老太太的兜里面一毛钱都没有,你想一下住院住两天才花200块钱,这个钱还真不多,你就是住在旅馆里面,一天收你200的都有。

村子里那几个老头看着老太太实在没钱,然后自己凑了点钱,200块钱交上去了,同样地坐着黑出租回到了村子旁边,然后我们那边有拖拉机再把老太太拉回家。

这一路上那几个老头就不理解,为什么老太太不给自己的儿子打电话,难不成是害怕影响到自己儿子前途,还是说影响自己儿子休息?

这个时候,其中一个老头突然想起个事来:对呀,自从你儿子去了国外读书,这得有将近15年的时间,咱们没有见过你儿子了吧?现在究竟发展得怎么样?好坏他得回家一趟。

老太太听了之后更是不说话了。

直到后来才明白老太太养的这个儿子就是个白眼狼,在外面读书有出息了,赚大钱了,赚大钱之后,只是偶尔给自己母亲打个电话。

平日里面一不给自己母亲汇款,二也不给母亲说一声自己的现状。

孩子去了国外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这些年来都没怎么联系过,老太太也知道,这件事就算给自己儿子说自己儿子未必能帮到自己。

到了晚年的时候,老太太过得特别凄苦,凄苦到什么程度?家里面10天半个月都不来人,老太太就想着如果自己哪一天人没了别再烂在家里面。

大家能够体会到绝望吗?当我听到老太太给自己邻居说,每天早上到自己门前敲敲门,然后按一下铃铛就行。

当我听到这件事之后,心里面酸的简直不能再酸了,老太太最后几年的时候腿脚相当不利索了,出去买个东西都就得花个两三小时,而老太太家距离我们村的超市也不过就50米而已。

看到这个话题,我其实心里还是很震撼的,有人说孩子太有出息了,不一定是好事,你认可这个观点吗?

我认可,为什么呢?因为我的邻居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自己儿子有出息了却不愿意照顾母亲了,一溜烟跑没了,这到哪里说理去?

我并不是说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百分百的孝顺,父母一定要做到愚孝,不是这样的,但最起码做人做事得对得起良心,自己有能耐有出息了,该帮父母一把就得帮一把。

因为在我们最开始降临到这个世间的时候,父母也是这样帮助我们的,做人不能太没良心。

小伙伴们,你们如何看待孩子太有出息了,不一定是好事,这个话题呢?




孩子太有出息了,不一定是好事,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大道理就不讲了。

就说我儿子吧,2021年大学生应届校招中,他拒签了我县农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他说:“银行需要人脉,要拉储户,压力太大。”后来签约了山东省某市某知名国企,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我只要一打电话,都是简单聊几句说:“我正忙,晚上给你回电话。”有时干脆拒接发个短信说,我在开会,一会回电。

有一次,儿子因忙拒接了我的电话。等他忙完了回电话时,我也挂了他的电话了发微信说,我正忙,一会打给你。结果我一天没回电,晚上他又打来了电话问:“忙啥呢?忙了一天。”我生气地说:“给你打电话,你总是忙!忙!那我要是生病了咋办?”儿子说:“可别说,真生病,我还真没办法,开车回去也得10个小时。”

今天中午我跟老公还谈论着呢!咱以后老了指望谁呢?儿子工作考那么远,彻底成了山东人,女儿研究生毕业后,肯定不会回到我们小县城来!

所以我现在就有体会:孩子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你想留孩子在身边,你就得接受他的平庸,没出息。你要想让他有出息,你就得接受他的不在身边。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自孩子太有出息了不一定是好事,我不问这个观点。当今社会凡有出息的孩子,大都是努力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而且不仅智商高而且情商更高。与此同时,这样的孩子有信仰和灵魂,有雄心壮志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并能努力奋斗的克服艰难险阻,不达目的决不退却的勇气和决心,直到事业有成。象这样有出息的孩子,不仅为社会作出贡献而且又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我相信作为孩子的家庭难道不感到欣慰和自豪吗?为此那种孩子有出息了,不一定是好事的论奌可以休矣了。




郭教授突然中风在家中摔倒,幸亏她家里安装了连接楼下邻居的互助电铃,被120送到医院,虽然捡了一条命,可是半边身子已经不灵便了,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我偶尔去天津住,跟邻居都不太熟悉。疫情爆发那年赶上封控,短住变成了长住,结识了对门的一位教授老太太,她姓郭,郭教授。

有一天,我蒸了一锅牛肉萝卜馅的大包子正吃得香,郭教授轻轻的来敲门:“在家吗?我找你们有点事呢。”

我打开门,正是对门的郭教授。她看到我正往嘴里塞包子,就愣住了。我看到了她眼里的惊讶和渴望。

“您吃饭了吗?我们俩蒸包子紫米粥,您要不要吃点?”

“可以吗?一进门我就闻到了香味,才想起来我一天没吃饭了,肚子真饿了。”

郭教授一口气吃了两个包子,还就着咸菜喝了一碗粥。她走的时候我又给她拿了两个包子,让她明天吃。

“您得记得按时吃饭哦。”我叮嘱。

“对了,您开始说找我们有点事儿,什么事儿呢?”看着她转身的背影,我提醒她一句。

“看我这记性,我家热水器一个阀门有点嘀嗒水,我想求你老伴帮我拧拧。明天也行。”

我老伴带着工具就过去了,这点小事儿不算什么。

郭教授是师大历史学教授。她老伴活着的时候也是教授,好像是教化学的。

他们两口子不是什么著名的学者专家,就是踏踏实实专心教了一辈子书的老师,很普通。

如果非要说他们有什么不普通的话,那就是把女儿培养成了博士,如今在美国有高薪工作,过着优渥的生活。

有一个优秀的孩子,这看起来是他们巨大的成功,但也可能是他们最大的不幸,看从哪个角度说了。

郭教授的女儿从小就是学霸,两口子悉心栽培,眼珠子一样的疼着,后来女儿在美国博士毕业,做父母的满心满眼都是自豪和骄傲,逢人就说女儿最有出息。

女儿说要留在美国,他们就卖了市中心的两套大房给她在美国买了房,后来女儿结婚生子,要他们去美国帮助带孩子,他们俩就退掉了国内院校的聘请,义无反顾的去了。这一呆就是10年,带大了三个外孙。

“爸妈,孩子大了,你们回中国吧,那里更适合你们。”郭教授老两口实际上已经适应了那里的生活。

这么多年,虽然女婿对他们一直不怎么好,女儿也经常对他们发火,可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计较什么?

现在三个外孙已经懂事,没有那么累了,他们计划着有时间了,要到处看看走走,把美国把南美北美都看看。

可女儿却下了逐客令,他们俩都是有修养的人,没有墨迹,打包就回来了。

在天津,他们还有一套42平米的老房在,不至于无处安身。

回来的第二年,郭教授的老伴就病了,肺癌中期,治疗期间,女儿就回来一趟,住了一个星期就回去了,说是得工作,三个孩子,一个人照顾不了。

病床上的父亲,舍不得女儿走,这一次分离,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再相见。父亲老泪纵横也留不住女儿匆匆离去的脚步。

郭教授老伴病榻上缠绵了两年还是走了,至死也没能再见女儿最后一面。

老伴走了,剩下郭教授一个人,开始郭教授腿脚还算利落,自己买菜做饭还能行。

女儿开始一两个星期打一次电话过来,问问母亲的情况,郭教授心里挺安慰的。后来电话越来越少,有时三五个月也不见得打一次。

郭教授忍不住思念女儿,就给她打过去,不是她太忙,就是时差问题打扰了他们休息,语气里难免不耐烦。

后来,郭教授索性就不打了。自己好好活着吧。

疫情爆发后,郭教授从电视里得知美国那边疫情控制不好,就颤巍巍的去买药,买防护用品,装了一大箱子寄过去,女儿那边也不知道收到没有,郭教授的心天天悬着,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几个月后女儿来电话,告诉她收到了,让她不用挂念,照顾好自己就行了。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可是郭教授的心总算放下了,撂下电话,老太太哭了一场,谁能理解她这个做母亲的心?

岁月不饶人,郭教授过了75岁,突然感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吃的少了,力气没了,血压也时高时低不稳,住了两次院治疗,还是挡不住体质往下滑。

这次摔倒,造成了偏瘫,她身边时刻需要人照顾。

给女儿打电话,女儿说:“我接你来美国是不可能的,你就去养老院吧,人不是都在那里度过最后的吗?”

“你把房子卖了,你手里有存款,还有退休金,够你支付养老院费用的。”

郭教授就想让女儿回来看看自己,哪怕是去养老院,也应该由女儿把自己送过去,那是她心底最后的尊严。

可是,女儿说她回不来,让她找街坊邻居找社区帮忙。

郭教授不说话了,她不再恳求女儿回来,默默的放下了电话。

社区打电话找郭教授的家人,他们按照郭教授给的电话号码一个个打过去,只有一个号码是通的。

三天后,郭教授老伴姜教授那边的一个侄媳妇来了。郭教授跟这个侄媳妇还算熟悉。多年前,她女儿病了,两口子带着孩子来天津看病,曾经住在他们家半个月。郭教授的电话她是有的,也是社区唯一打通的号码。

“婶子,接到您的电话我就过来了,有我呢,不会让您受罪的。”

侄媳妇叫秀莲,很朴实能干的一个人。郭教授很感激她还存着自己的电话。

秀莲进门,先给郭教授做了一碗热汤面,放了西红柿鸡蛋和菠菜叶,郭教授左手不好使了,秀莲给她端着碗,一勺一勺的喂着她吃。

深秋的天气,郭教授一碗热汤下肚,浑身从里到外的暖,蜡黄的脸上也有了红晕。

“婶子,咱们身上都有味了,我把水烧上了,一会儿咱们洗个澡,舒服舒服。”

郭教授躺在床上,看着秀莲开始忙着收拾屋子,从衣柜里翻找换洗的衣服,里里外外忙个不停。

到了晚上,郭教授被推到浴室,洗了一个热水澡,换上了干净衣服,剪了头发,剪了指甲,秀莲还给她身上脸上手上擦了护肤乳,然后把她抱上床盖好被子。

这一夜,郭教授舒舒服服的睡到了天亮。

早晨起来,秀莲做的皮蛋瘦肉粥,街口的软油饼,拌过香油芝麻的小咸菜,都非常可口。

郭教授眼圈一直湿湿的,使劲忍着不让自己哭。

吃完饭秀莲收拾利索以后坐下来对郭教授说:“婶子,有点事儿我得跟您说清楚。”

郭教授以为她要走,心里一下子紧张起来。

“是这样的,我跟您侄子大成,五年前就离婚了。接到您的电话,我也犹豫了,我跟大成离婚,就是一个外人了,我就想我再去看您合适不合适。”

“后来我就想,当初我女儿病了,您跟大伯那么帮我们,让我们住在家里,还给我们拿医疗费,这份恩情是给我和我女儿的,不能因为我离婚了就把这份恩情抹杀掉。所以我来了。”

“我是说,如果您想用你们姜家的人来照顾,我能找到姜大成。”

“你们为啥离婚?”郭教授很吃惊,这么能干懂事儿的媳妇,姜大成怎么会不要?郭教授想不通。

“他在外面有人了。”秀莲沉默了一会儿,神情黯淡,长叹一口气说。

“他做生意,倒腾二手车,发了点小财,就看不上我这人老珠黄的土包子了,娶了一个小的,还生了一个儿子。”

“混账东西。”郭教授骂了一句。

“那你又结婚了吗?”

“没有,我自己在外面打工,挣钱供女儿上学。小丽今年大一了。”

郭教授记得小丽,当初来看病的时候,病得跟小猫似的孩子,转眼都读大学了。

郭教授心里清楚,老伴那边的亲戚跟自己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吧,如果老伴还活着还好点,老伴早走了,跟她这个婶子早就不近乎了。

“我想让你留下照顾我,我给你开工资,你乐意吗?照顾我这样的病人很累,你可以不干,我去养老院等死。”

“你打工每个月开多少钱?”

“3500一个月。”

“我给你5000,小丽上大学学费也由我给。”郭教授教一辈子书,会看人,她认准了这个侄媳妇的人品。

“婶子,我留下,我不要工资,只要能供小丽读书就行。您不知道,她爸有了儿子,不管小丽了。”

“放心吧,有我呢,她上进的话,读研读博我都供。”

秀莲心里最重的负担就是她女儿,如今婶子给了她这样的承诺,她一直悬着的心放下了。

秀莲兢兢业业照顾了郭教授三年,家里干净利落,老太太身上总是香喷喷的,满头白发也是整整齐齐清清爽爽的。

今年夏天,郭教授不行了。

那天郭教授让秀莲来叫我,屋里还有社区主任。

郭教授让我们做见证人,立下了遗嘱。她手写了一份儿,为了保险,为了不给秀莲留下麻烦,又做了一份录像录音遗嘱,内容一样。

遗嘱有两个核心意思。

第一,对秀莲,感激她几年来的照顾,让她温暖的离开。这套永安里42平米的房子和70万存款给她,保证她今后的生活。

第二,对女儿,父母把你培养的那么优秀,我们的责任尽到了,问心无愧。金钱你不需要,房子你也不需要。我给了需要的秀莲。

第三,我死后你如果回来了,我的丧葬费留给你,你把我火化后跟你爸合葬到墓地,剩下的钱算送给你的机票钱吧。如果你不回来,后事由秀莲操办,丧葬费用剩下的也归秀莲所有。

写在最后:

十月一放假我再去天津时,楼道里碰上了秀莲,她胳臂上还带着黑纱,我知道郭教授走了。

我心里沉了沉问她:“郭教授走时,她女儿回来了吗?”

“没有,打电话通知她,她说买不到机票,就没有回来。”

秀莲娘俩成了我的新邻居。

“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啊,可越优秀的孩子他们的天空越广阔,离父母就越远,好的是孩子,对父母来说不一定是好事儿。像我们家这个学渣儿子,一个电话,煤气罐就扛上楼了,我们头疼脑热,他就得带我们去医院,这样好像也没什么不好吧?”

我跟老伴唠叨着心里的感慨。





早上好,谁都喜欢自家孩子有出息,望子成龙。可是有出息的孩子是成功了,但是也为事业忘了家。比如:我家的邻居孩子就是一个例子,儿子学习好,考上了复旦大学,毕业后又分到南方上班。工资一月三万,那又怎样?几年也不回家看看父母,还的父母去看他。近几年父母实在走不动路了,还的依靠在眼前的姑娘赐候。儿子也始终没回来过。所以从这点事来看,有出息能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出息   侄媳妇   婶子   孩子   老伴   块钱   美国   老太太   邻居   好事   家里   儿子   教授   观点   父母   女儿   电话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