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在了,回老家该去哪儿?兄弟姐妹的家可以去吗?

李桂云的父母去世后,她回老家时,却被弟弟拒之门外!其实,以前他们姐弟情深,很少有不愉快的时候。为什么现在闹到了这种地步?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一套房子引起的。


李家有两儿两女,李桂云排行老二,她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和弟弟,李桂峰是李家最小的儿子。

四个兄妹中,只有李桂云在外地做生意最有钱,每次回娘家,她都是买上很多好吃的好用的,大包小包地孝敬父母。

虽然李桂云排行老二,但是由于她家里开厂子,财大气粗,因此一家人都非常听她的话,对她言听计从。

每次她回娘家的时候,李桂峰的妻子张慧就会提前买好新鲜的蔬菜水果 ,张慧亲自下厨,做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待大姑姐。他们一家人和和睦睦的。

吃完饭,大家都在客厅里喝茶聊天,李桂峰和张慧就赶紧收拾桌子,去厨房洗碗。

李桂云的父母一直住在单位的筒子楼里,楼上一间楼下一间,居住条件比较简陋。

李桂云就出资300000元买了一套房子,落在她的名下,简单装修后让父母住了进去,给父母养老的。

后来,由于父母年事已高,身体越来越差,先后都患上了帕金森病,需要人照顾。

这时,李桂云对弟弟李桂峰说:你年龄最小,你也很细心孝顺,由你来照顾父母吧,父母百年之后,所有的财产都给你,我这套房子也给你。



李桂云的大哥和小妹都直接表示,他们放弃继承父母的任何财产,也不愿意照顾父母。但是,他们可以偶尔过来看看父母。

李桂峰有些左右为难,他知道即使没有姐姐的许诺,他也会好好照顾父母的。

但是,家里兄妹四个,照顾父母的所有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他有些顾虑,就怕出力不讨好,到时候万一别的兄弟姊妹埋怨他照顾得不好怎么办?

李桂云看出了弟弟的顾虑,她再一次保证:你只管好好照顾父母就行了,家里的所有财产都是你的,我不会让你吃亏的。



在姐姐的承诺和劝说下,李桂峰接过了照顾父母的重担。

当时,李桂峰的儿子正在读高中,家离学校远,他每天起早贪黑,除了接送儿子上学,还得好好照顾父母。

当时李桂峰的父母退休金都很低,两个人合起来才一千多块钱。

为了让父母生活得好一些,李桂峰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家里好吃的东西,都是先给父母吃,剩下的才给儿子吃,他和妻子只是吃粗茶淡饭。

为了节省几块钱的菜钱,每天早晨五点多李桂峰就会准时起床,骑着三轮车跑到几里外的早市去买菜,小区附近就有菜市场,但是,比早市的青菜一斤要贵几毛钱。

李桂峰憨厚老实,虽然照顾父母非常辛苦,但是他任劳任怨。

尤其是当父母又先后中风,他的担子更重了。

有时候刚刚给父亲洗完澡,擦洗后换上了干净的衣服,但是,父亲马上又排便了,他只好再把父亲抱进卫生间重新洗澡。

父亲160斤,洗一次澡,李桂峰就会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

李桂峰在父母的大床前搭了一张小床,只要父母翻个身或者咳嗽几声,有个任何风吹草动,他马上就问问父母有什么需求。

由于父母有李桂峰在照顾,其他几个子女都非常放心,尤其是李桂云,她家里有生意,平时比较忙碌,她把父母交给弟弟照顾,非常放心。

李桂峰的哥哥在外打工很少回来,妹妹虽然住得不远,但是,也只是偶尔过来看看父母,帮着弟媳给母亲洗洗澡。

李桂峰的哥哥和妹妹都觉得反正他们放弃了继承父母的财产,就不需要照顾父母了。李桂峰照顾父母是份内的事,是应该的, 因为父母所有的财产都是他的,而且李桂云的房子也许诺给他了。

当时,李桂峰父母住过的那套筒子楼,是单位里的房子,还没有正式办理手续,当单位下通知要办理房产证的时候,李桂峰觉得反正父母以后的财产都是他的,在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他交了两万块钱,办理了手续。



这套筒子楼很快就要面临拆迁,大约能补偿几十万块钱。

这时,李桂云对李桂峰说:哥哥家里比较困难,你把筒子楼给哥哥一间吧!

当时李桂峰并不情愿,他觉得是他一个人出钱办理的房产手续,而且全家人都答应只要他照顾父母,就把房子给他,现在为什么让他给哥哥一间房子?

李桂峰的妻子张慧更不答应把房子给哥哥一间。

但是,李桂云说:如果你们不把房子让出一间,我和哥哥、妹妹三个人都要参与进来分房子,孰轻孰重你们自己衡量!

张慧质问李桂云:当初你们不是答应了把父母的财产都给我们吗?为什么现在就要反悔?

李桂云的回答是:虽然答应把父母的财产给你们,但是,哥哥的情况摆在那里,你们就得照顾他!

李桂峰默默地叹了口气,他也非常体谅哥哥,哥哥是再婚的,嫂子前几年去世了,哥哥又娶了一个耳朵不好使的女人,生了孩子后日子确实过得紧紧巴巴的。

张慧觉得哥哥没有照顾父母,凭什么要得到父母的财产,但是善良的李桂峰说服了妻子,他还是把楼下的一间房子给了哥哥。

这样一来,李桂云更觉得自己在娘家有绝对的话语权,一大家子都听她的。



不久,李桂云又擅自做主处理了娘家的一套老宅子,让李桂峰夫妻觉得这个姐姐太霸道了!

李桂峰的父母有一套老宅子,年久失修,摇摇欲坠,李桂云曾经想自己出钱把房子盖起来,但是由于周围都是低矮的房子,如果她盖了新房子,就会影响别人家的房子采光,她只要动工,邻居们就出来阻挠,她只好放弃了盖房子。

后来,有人想出钱买这套老宅子,李桂云就以60000块钱出手了,当然,这些钱全部落入了她的腰包。

有一次,当李桂峰去老宅子那里转悠的时候,才知道老房子已经易主了,他大吃一惊,赶紧回来问问父母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时父母才吞吞吐吐地告诉他,老宅子被李桂云卖了!

李桂峰愤懑而又失望,姐姐怎么能这样做事情?筒子楼动员他让给了哥哥一间,现在她自己又把父母的老宅子悄悄地处理了!当初的承诺去哪里了?



张慧气不过,她打电话问李桂云为什么偷着把老房子卖了,不是早就说好了父母的房产都给他们吗?

但是李桂云振振有词地说:我为这个家操碎了心,出钱出力,我把老宅子卖了还不行吗?我不是答应把我买给父母住的房子给你们了吗?你们得到的财产已经不少了!你就少说两句吧!

张慧愤愤不平,但是也无可奈何,老宅子已经卖了,大姑姐又不舍得往外掏钱,她只得接受!该怎么照顾父母还得怎么照顾吧!

李桂峰的儿子读了大学后,家里的开支骤然加大了,儿子在一个大城市读书,那里的伙食费比较高,没有办法,李桂峰只得外出打工挣钱。

张慧一个人在家照顾公公婆婆,非常吃力。她有时也不平衡,别的兄弟姊妹为什么就不过来帮忙?

两个老人的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尤其是母亲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张慧天天累得喘不过气来。

李桂云每次回娘家,就像检查工作一样,倒背着手察看父母的吃穿,哪里不满意,她就会对张慧指手画脚,让她立马改正。

张慧忍气吞声,从来不反驳大姑姐。

有一回,李桂云看到母亲的碗里只有青菜,没有肉,就指责张慧克扣母亲的生活费,不给母亲吃好的。

张慧委屈地辩解:老人已经中风了,不能顿顿吃大鱼大肉,昨天刚刚吃了排骨,今天需要吃点清淡的。

但是李桂云根本不听她的解释,就是觉得张慧没有照顾好父母。



李桂云看到母亲的身子底下潮红一片,就埋怨张慧不给母亲用好的纸尿裤。

张慧说:姐姐,咱爸咱妈一个月的退休金那么少,我天天掐着指头算计怎么省钱,能用起纸尿裤就不错了,哪有钱去买大牌子的纸尿裤?你知道父母一个月买卫生用品得花多少钱?

李桂云觉得张慧在诉苦,故意说家里困难,在她看来,自己许诺把房子给他们了,他们又拿着父母的退休金,就得竭尽全力让父母享受最好的生活。

有一天晚上,李桂峰的母亲突然病重,呼吸急促,李桂峰的父亲由于中风不能动弹,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老伴儿在挣扎。

当张慧发现婆婆病情危急,她第一时间赶紧拨打了120,把婆婆送去了医院急救。

她赶紧打电话把婆婆送去了医院,又打电话给了李桂云。

当李桂云回来后,她不分青红皂白就指责是张慧耽误了母亲的病情。

张慧百口莫辩,她哭着说:我一个人照顾两位老人有多难,你们知道吗?我天天伺候父母吃喝,给他们洗澡,帮他们大小便,母亲身体不好突发状况,这能怨我吗?

李桂云不但不体谅张慧伺候老人的艰难,她反而当着大家的面指责张慧不孝!

张慧委屈得大哭!处理完母亲的后事,为了生计,李桂峰又踏上了打工的路,临走前他嘱咐张慧一定要好好照顾父亲。

母亲去世后,老父亲备受打击,精神状况越来越差,张慧经常相伴左右,给老人讲个笑话逗老人开心。

有一天,张慧需要出门买点东西,她做好了饭放在老人面前,她嘱咐老人吃完饭,等她回来收拾碗筷。

恰巧那天李桂云从外地赶回来签个合同,没有打招呼就回来了。

当她看到老父亲坐在轮椅上,面前摆放着碗筷的时候,她勃然大怒,她打电话叫回来了张慧,指着鼻子问她为什么不给老父亲收拾好碗筷再出去?

老父亲赶紧替儿媳妇辩解说,她这是出去给自己买桂花糕,等她回来再收拾碗筷也不迟!

但是李桂云根本听不进去任何解释,她一口咬定弟媳妇不好好照顾老父亲。

张慧实在忍不住了,就和大姑姐吵了起来。

一气之下,李桂云把父亲搬到了她家里,再也不让张慧照顾父亲了。

但是,李桂云照顾了几天父亲,就觉得精疲力尽,几天下来,她就出了黑眼圈。

再加上她忙于生意根本抽不出时间照顾老人,万般无奈,她只好把父亲送到了养老院。

父亲在养老院住了半年后,身体越来越差 眼瞅着要不行了,养老院通知李桂云把老人带回家。

李桂云看到父亲的状况,束手无策,她给李桂峰打电话让他赶紧来一趟。

当李桂峰匆匆赶来的时候,父亲流着眼泪说:桂峰啊,带我回家,我一天也不在这里待了,我也不去你姐姐家了,咱们回老家,还是由你和张慧来照顾我。

李桂峰看着消瘦而又虚弱的父亲,他眼含热泪,把父亲带回了老家。

李桂峰再也没有出去打工,他悉心照顾父亲,后来父亲不能嚼东西,但是,他又不喜欢吃流食,李桂峰就把所有的肉和菜剁得碎碎的,一口一口喂父亲。

一年后,父亲在他的怀里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父亲去世后,李桂峰觉得反正姐姐承诺把房子给他了,就把房子重新装修了,前前后后一共花了150000块钱。



但是,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姐姐李桂云看到房子装修好后,竟然跑回来要房子,她的理由是李桂峰和张慧没有照顾好父母,他们不应该得到这套房子!

面对姐姐的反悔,李桂峰和张慧大吃一惊,他们觉得不可思议,她怎么能出尔反尔?

李桂峰流着眼泪对姐姐说:姐姐,你们对父母不管不问,是我一个人照顾了咱爸咱妈近10年,当初是你承诺给我这套房子的,为什么现在又不承认了?我们花了十好几万装修的房子,现在都收拾好了,你就要收回房子?

装修房子前,我们曾经和你说过,你也答应了,现在你为什么又说话不算话,要收回房子?

老实憨厚的李桂峰,眼泪直流,他不明白姐姐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自己多年的辛苦付出在姐姐的眼里一文不值?

张慧更是悲愤不已,装修房子都是她亲自跑建材市场,货比三家,花光了他们多年的积蓄 ,这座房子承载了他们所有的希望,是他们用多年照顾父母换来的,为什么大姑姐出尔反尔要收回房子?

面对弟弟和弟媳妇的哭诉,李桂云毫不心软,就是坚称他们没有照顾好父母,不配得到这套房子!

李桂峰悲哀地想,难道当初姐姐是为了哄骗自己照顾父母,对他做出了空头承诺?

为了这套房子,李桂云和李桂峰彻底闹僵了,有一次,李桂云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手里的钥匙打不开门锁了,原来,弟弟家已经换锁了,她被拒之门外!



李桂云放声大哭,她更加坚定了要回房子的决心。

李桂峰坚持让姐姐补偿他250000块钱,其中150000是装修款,另外100000是照顾父母期间,李桂峰不能外出打工,算是姐姐补偿他的辛苦费。

但是,李桂云坚持只给200000块钱。因为李桂云的房子仅仅值300000块钱。

万般无奈,李桂云和李桂峰夫妻找到了调解部门,他们要各自讨回公道。

经过一番唇枪舌战,最后在律师的调解下,各自做出了让步,李桂云给了李桂峰240000元。

一场围绕房子的纷争终于落幕了!

这时李桂云突然号啕大哭了,大家非常不解。

她哭着说:虽然问题解决了,我拿回来了房子,但是,以后我还能回娘家吗?


原来,李桂云之所以大哭,是因为她怕以后再也没有了亲情,再也不能回娘家了。

这时,李桂峰也哭了,他走过来抱住了姐姐,姐弟俩哭作一团。

善良的李桂峰安慰姐姐说:姐姐,你别哭了,我不要钱了,一分钱也不要了,以后我们还是亲姐弟。

听了弟弟这么说,李桂云哭得更厉害了,她表示该给弟弟的钱,一分都少不了,很快就会兑现的。

李桂云请求弟弟,以后还能让她继续回娘家。

张慧说:姐姐,欢迎你回来,你们都喜欢吃我做的菜,以后我还会继续做菜招待你们!

李桂云这才放心了,父母走了,回兄弟姊妹的家,也是幸福的。



李桂云的父母去世后,她还想回娘家,但是由于一套房子的纷争,她被弟弟家拒之门外。

李桂云为娘家确实付出了很多,她觉得谁付出得多谁就有话语权,所以她在娘家就颐指气使,有些蛮横,让弟弟和弟媳非常妇反感,她如果做一个强大而又温和的姐姐就更好了。

李桂云曾经许诺把房子给李桂峰,但是后来她反悔了。

还好,最后他们终于达成了协议,也认识到了亲情的可贵 ,他们又重归于好。

我想说的是,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李家有四个儿女,大儿子和小女儿,他们不应该以放弃财产继承为理由,而对父母不管不问!

面对年迈的父母,兄弟姊妹之间一定要齐心协力,给父母幸福的晚年。



父母走了,回老家该去哪里?兄弟姊妹的家可以去吗?

父母不在了,兄弟姊妹依然是你的亲人,当然可以去他们家。

1.故乡永远是心里最柔软、魂牵梦绕的地方,如果父母去世了,那么兄弟姊妹的家就是你的归处。回老家的时候,就回他们家吧,因为他们都是你血脉相连的亲人。

2.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姊妹和睦相处,只有大家相处好了,才能你来我往,经常走动,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没有什么东西比亲情更重要。

3.兄弟姊妹之间的矛盾多数都是因为照顾老人和家产的分配不均产生的,大家一定要心胸开阔,以照顾父母为己任,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最后:

血脉亲情是最可贵的,亲人之间,一定要和睦相处!

兄弟姊妹永远是最亲的人,家人齐心其利断金,强大的亲情足以抵挡人生的风风雨雨。




父母不在了,就没娘家了!自己也成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一个了,那种失落无法比拟。兄弟姐妹也只有在小的时候最亲,成家以后都各以各自的家为重心。去了只会伤感!没人疼的滋味、亲戚的淡漠都会像一根针深深刺痛。

我妈活着的时候,每逢过年、节假日,我们姐妹几个如约而至。我妈也是提前准备好了我们喜欢吃的饭菜,坐在门口等我们几个。那时还没有公交车,我们都是坐火车回家。

我妈掐准了点,坐在门口等。左邻右舍也很羡慕,因为这个时候,我妈是最开心的时候。我和大姐坐火车回来,都会大包小包拿很多东西。只有二姐嫁在娘家门口,她也是赶这个点拿好多东西跟我们一同进娘家门。村里人看了都羡慕说,我妈生女儿多多好,逢年过节都回来。我妈也是脸上堆满了笑!只有哥嫂脸上不悦,事后会给我妈说,人多太热闹。

我妈去世后,每年只有祭日才回去一次。去了也是心情很糟糕。我妈活着时,姐妹聚一起都是无拘无束,说话也很投机。这时回娘家,感觉有了隔阂,哥嫂也是看我们谁拿的东西多,对谁有笑脸。拿的东西如果全是给死者用的,就立马甩脸色。回一次娘家,就觉得多余,只是为了给死者安慰,做给别人看而已。姐妹几个也是说一些挤兑的话,你拿的少,她拿的多。当妈的死了,应该给活人拿东西才对。感觉回娘家失去意义了!久而久之就不想回娘家了,侄女侄子都结了婚,就再也没回过娘家。

不回娘家了,哥嫂反而每逢节假日打电话问的勤,回来吗?那天回来,就让侄子媳妇等着接。感觉还是没有回去的冲动,回娘家失去意义了!以前嫌热闹,现在没人来了,倒热情了,回去也只是迫于面子。

为了哥嫂的面子,最后一次回娘家。确切地说是回哥嫂家。以前约大姐,大姐一口应允。那次约大姐,大姐一口一个孙子,忙去不了。我也只能形单影只前往。回去叫二姐,二姐说都这么近,一天见几面。言外之意我一人去。

哥嫂也成了公公婆婆,心里眼里全是女儿女婿外孙子、儿子媳妇亲孙子。坐在一个桌上吃饭,夹菜说笑都是人家一家人,自己很明显成被晾在一边。那时感觉老人说的太对了!一辈亲,两辈远,三辈问不理。贴身体验!

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哥嫂谈笑间竟说:谁谁给孙子几百元,谁谁拿的啥,言语间透露的满足感,足以让人崩溃。明着是要你给他们孙子发红包,我了去,我孩子也没见你们给多少?以前回娘家给妈妈买那么多东西还不是让他们全家吃了!给妈妈的钱,还不是让他们花了!我妈都告诉我说,我哥一交电费就向她要钱。我学精了,从不给我妈钱。想吃啥我买,穿啥我买,感冒头疼的药买好给妈妈放枕头边。才不给他们钱!这倒好,想粘上我,啃我。我也没占着娘家什么,凭什么这样给我说话!好像离了他们,我不能活似的!

侄子对我说:姑,我们最讨厌我爸喝酒。言外之意,我拿的酒人家也不喜欢。我嫂子说,别人拿的都是新鲜蔬菜。

我一听,这饭桌上夹菜让饭没我,谈笑没我,这些事都想着我。这是鸿门宴啊?这次面给的,有点亏!回娘家也就成历史了!

近几年,老想给妈妈烧点纸钱,因为梦里常梦见。可想到我哥一家子,再也不想去了!自己独自上坟,我哥知道肯定不乐意。我嫂子那张嘴不知又会在村里说啥。反正人死如灯灭,只是活人情未断而已,去不去意义不大。索性也就不去了!

父母在还有来路,父母不在只有归途了。




把父亲送到已经等他六年的妈妈墓地,回家拿了行李、带着老婆孩子就离开了。

父亲的棺木离开家的那一刻,《家》已经不存在了!大哥说赶快哭吧,以后再也没有家了,我竟然觉得这句话如此可笑,我没有一滴眼泪,内心没有一点悲伤之情,平静的不能再平静。父亲终于脱离了苦难,不用再品尝肚子里空空如也、却又吃不进的身体折磨,也不用再品尝亲情的五味杂陈,离开、在我心里是那么的及时,替父亲感到快乐!终于可以和爱他的妈妈团聚了。

父母的家、永远是儿女的家!儿女的家、不可能是父母的家,更别说兄弟姐妹的家,父亲离开的那一刻起,我们已经从兄弟姐妹变成了亲戚关系,怎么可能和父母在一样。(或许您的家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我没有)

有时候特别想回去看看父母的墓地,以解心中相思的苦,每每这个时候又特别纠结、回去,去谁家住呢?住宾馆太见外,住家里又太麻烦。我就尽量把行程安排的紧凑一点,就住在和我年纪最接近的四哥那里、约大家出来吃顿饭,谁家都不专门去拜访一下了,哪个哥哥请吃饭、就带点烟酒过去,大家一起分享。三天的行程吃吃喝喝就结束了,连以前的老同学都不安排时间见面,太久没见了,麻烦别人干嘛呢?

没有家的日子已经十几年了!或许是因为我很小就离开了家,感觉家一直都在,父母都还在,只是很久没回去了!




父母不在了,回老家没地儿去,要去就去坟地上坟吧。94年底,未满68周岁的父亲突然去世了,剩下母亲自己过。只有母亲的家,冷清了一大截,但一放假更想回去,想多陪陪老母亲,我们回来了,哥嫂侄子也都在母亲家吃饭,感觉热闹祥和。随着母亲逐渐老去,不在外面的闺女儿子家就在老家的闺女家,但在老人的心里,家永远在那个小山村,临终前终于如愿回了家,但已不能生活自理的她,只能是住在大儿子家。农村不把闺女当家人,所以老娘死活不在闺女家终老。老娘在大儿家仅住几个月便去世了。当年不孝敬婆婆的嫂子,每当俩闺女回去看老娘时,不是甩脸子就是找茬甩话,有时直接走人,有时锁门不让进,还不允许闺女喂老娘吃的喝的,说你们走了,她拉了尿了谁管?其实据我哥说,她从未管过,一看见婆婆拉了尿了她就跑到屋外干呕……。老娘过世十年了,让做闺女的我,往事依然仿佛就在眼前,况且,一年多后,知书达礼的哥哥也去世了。这种老家还回得去吗?后来,用大哥生前备的料,侄子姨夫帮着翻盖了旧房,大侄子大学毕业,在外折腾几年后,又回老家考上了教师,搞对象也是教师。侄子侄媳总邀请我回家去住一段,但我终未应允。我能同侄媳解释我的心结吗?能同她讲她婆婆的丑行吗?我只能笑着拒绝。去年,侄子在县城买的房子装修接近尾声,他俩又邀请我,我同他姑父商量,别给脸不要脸,自己拉上行李,算是独自在他家新房住了一宿,也算回应了俩孩子的一片诚意。

再说兄弟姐妹家可以去,但那不是自己家,建议带好自已的洗漱用品及行李。别觉得不好意思,现在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卫生习惯也不同于过去,你用人家铺盖一宿两宿的,你走了人家洗不洗,洗吧不值得,不洗吧心里咯应。我有一个姐姐,她家的老房子平时空着,他们老两口在市里给两儿子带儿子,带了大孙子又带二孙子。前年清明大外甥孝心,开车带父母、儿子和老姨回老家度假。姐儿俩度过了几天美好的时光,美中不足的是我冻感冒了,因为她也不常住了,剩下的铺盖不够,二儿子屋子里一跺铺盖,姐姐不好意思用,我后来反思,怪我自己不会照顾好自己,哪怕是带上行李,放后备箱也未尝不可呀,何至于冻感冒喽。

所以,父母不在后,回老家能住旅馆就住旅馆吧,能不麻烦就别麻烦兄弟姐妹了,可以一起旅行,一起就餐上饭店,而且最好抢着结帐。因为说实话,除了父母,没人无缘无故想你,跟你客气必有原因。这绝对是大实话,慢慢悟吧。




从家乡出来三十多年了,父母已经相去世,宅基地上的老屋也因年久失修而坍塌了。但由于姊妹多,外甥(女)侄子(女)也多,而且都陆续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再加上本家尚有几位老人健在,所以虽然居千里之外,还是要经常回老家。

每次开车进入县城,就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到了老家后该住在哪里。住在宾馆里吧,怕亲戚知道了说见外,住在亲戚家里吧,看到他们全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又感到自已真的是外人。有一年,年三十参加完一个外甥的婚礼,妹妹安排我住在她家里,看到她家人都忙忙碌碌的,自己也帮不上忙,就对妹妹说我回去吧,妹妹说大年上回哪里去?我说回我家。妹妹拗不过我,就对我说,路上开慢点儿,到家打电话。其实,天已傍晚,我心里并没有要回千里之外的家的打算,就想回到县城,找个宾馆住下,第二天也就是年初一再回去。

可找遍整个县城的宾馆,都因客满不能入住,实在没有办法,就把车停在路边,裹紧大衣,决定在车里熬过这一夜。

半夜时分,四周鞭炮齐鸣,万家灯火通明,可我感到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再也不属于我了,尽管这里有我几十家亲戚,但我已成了一个客人。寒冷加孤独,我的眼泪扑扑濑漱,我想起了我的爹娘,想起了我千里之外的妻子儿女,没有了父母,那里才是我的家啊!

今年三月,我决定要在老家宅基地上修建住房,朋友都劝我一年住不了几天,没有必要修个房子放在那里。但我还是决心已定,为了我那一缕始终抹不去的乡愁,和那份割舍不掉的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父母   宅子   侄子   块钱   娘家   姊妹   财产   弟弟   父亲   儿子   哥哥   姐姐   老人   母亲   房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