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出嫁的女儿,一家子每天回来吃饭,我很不高兴怎么办?

我的女儿女婿从结婚第一天就在我家吃住。

因为女婿是军人,不常在家,所以就没有让女婿买房。

女儿在结婚后两个月就怀孕了,我们更是小心翼翼地,每天换着样儿伺候女儿吃喝,生怕吃得不好影响了胎儿发育。

女婿每周回家三天,我们都是饭菜丰富可口,女儿女婿爱吃啥就做啥,从未觉得疲累。

我今年五十四岁,就一个独生女儿,我不对她好对谁好呢!

女儿生了宝宝,除了月子里婆婆给她请了月嫂外,都是我一直带着外孙子。

晚上外孙子闹夜都是我和老公轮流抱着。

女儿生宝宝第四十五天,我就让他和女婿出去旅游两天,因为冻的母乳不能吃太多天。

我不心疼女儿,谁来心疼她啊!

至于对我的女婿如何,那取决于他对我女儿如何。

我爱女儿,女儿爱女婿,女婿能让女儿开心快乐就好,我不计较女婿对我如何。

这就像给女儿买了一个玩具一样,这个玩具我可能不喜欢,但是女儿喜欢就是最好了。如果这个玩具能让女儿开心快乐幸福我为何不好好待他呢?

也有很多人劝我,不要对女婿太好,女婿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也不能对外孙子太好,外孙外孙女就是狗,吃完就走。

我不敢苟同。

他们都是女儿最亲的人,女儿是这个世界上我最亲最爱的人,我对他们好难道不对吗?

生女儿时,也没有和女儿商量,生她是我意,养她是我责,爱她是我心。

爱她所爱的一切,包括7女婿和外孙子。

其实到了我这个年龄,除了给女儿最好的爱,还有什么给予她的呢?

至于女儿女婿养不养我老,等我无能为力对我如何,都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的事儿。

女儿对一只流浪猫都那么温柔爱护,我就不信,我在女儿眼里心里还不如一只流浪猫吗?

我满心慈爱,从未做过伤害父母,伤害公婆的事情,我怎么就能有一个反常的女儿呢?

女儿出嫁不是病,心里容不下女婿才是病根儿。

女儿女婿住在我家,也会主动缴纳水电费什么的,买水果买菜都是常事儿,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不好吗?

我对题主的问题想不通,不知道别人怎么想?




如果是我出嫁的女儿一家子每天回来吃饭,要是每个月给3000¥伙食费我就高高兴兴的伺候着,要是不给伙食费这负担太重了无力承受,我就会自己给自己做一点饭赶在她们一家没来之前吃完,然后躺床上装病,牙疼,腿疼,胳膊疼,总之哪哪都不好受就是赖床不动,让她们去买菜,做饭,伺候我[呲牙]




张姐出嫁的女儿,一家子每天回来吃饭,她烦透了,她的做法,令女儿伤心,现在她终于如愿了,女儿一家子,再也不回来吃饭了。

邻居张姐的老公去世了,她只有一个女儿,已经结婚生子,好在嫁得不远,婆婆家小区离我们小区不太远。

女儿女婿都需要工作,外孙子上幼儿园,女儿一家子,就每天回来吃晚饭。刚刚开始的时候,张姐觉得女儿是为了陪她吃饭,所以张姐对女儿还挺满意的,每天买菜做饭,忙忙活活的,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快。

时间长了,张姐开始烦了,因为她想出去跳广场舞了,小区里的广场舞,早晨八点到九点一波,晚上七点到八点是跳交谊舞的时间,女儿一家子晚饭都要来她这边吃,她晚上的交谊舞跳不成了。

女儿一家子又来吃饭了,张姐就开始甩脸子了,女儿也许是觉得张姐,又想老公了吧,爸爸去世才半年,女儿就劝妈妈,您心情不好,累了吧,我来收拾,您歇一歇,我收拾好再走。

一早晨张姐就和跳广场舞的姐妹抱怨:你说说我女儿,天天一家子都回来吃饭,我根本就没有时间跳交谊舞了。我真是烦透了,已经很不高兴了,我女儿也看不出来,你说,她怎么不天天去婆婆那里吃饭呢?就知道连累你妈,没良心的。

李姐比张姐大,李姐就劝她:你可不能这样,你女儿已经很不错了,以前没有陪你回家吃饭的时候,人家不是天天在婆婆家吃饭吗?人家婆婆从来都没有烦过吧,你一个当妈的怎么能烦女儿回家吃饭呢?

王姐也说张姐: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看我的女儿,我倒是天天盼着女儿回来,女儿离得太远了,根本就回不来,每天我想女儿想外孙子,也只能是视频,如果我的女儿像你的女儿离得这么近,我天天巴不得能回娘家吃饭,我可不会像你一样,还会烦,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张姐遇到谁,都是这一套,知道她的人,都知道她女儿挺不错的,不知道的人,都以为是她女儿,怎么那么不懂事,不知道疼爱自己的妈妈。

这话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女儿婆婆的耳朵里,婆婆就和儿媳妇说:你妈现在心态调整好了,还是到我这里来吃晚饭吧。你们不回来吃饭,我还挺想你们的。

女儿和婆婆在同一个小区,回婆婆家吃饭还比较近,可是她还是不放心自己的妈妈,就和婆婆说:再过一段时间吧,我就到您那边去吃饭。

正好女儿单位需要她下乡半个月,女儿怕妈妈一个人不好好吃饭,女儿打电话说,这几天不回家吃饭了,让张姐好好吃饭,张姐都没有问女儿为何不回家吃饭,因为她高兴还来不及呢。

张姐终于可以去跳交谊舞了,心情不错,这半年她没来,又来了几个新舞伴,一位年龄和张姐差不多的男士,邀请她共舞一曲,两个人挺聊得来。

没过多久,两个人已经是固定舞伴了,跳舞结束了,这个人有时候会来张姐家。

早晨跳广场舞时,心情好了,李姐说:女儿不来家里吃饭了,你没有问问她怎么回事,是不是婆婆家有事?张姐说:爱咋地咋地,我可不希望她们一家子,再来我这里吃饭。

李姐说:你只是为了跳交谊舞,就不让女儿回来吃饭,你还跳一辈子交谊舞呀,每天跳一跳广场舞不也挺好的嘛。

张姐和那个交谊舞的舞伴走得很近,我们都提醒她,五十多岁的人了,和男人交往,一定要多打听打听,也要和女儿商量一下,你只有一个女儿,将来你老了还是要指望女儿,毕竟女儿是亲生的。现在是你最亲的人。

张姐好像谁的话也听不进去,更可笑的是,才认识几天呀,也不知道这个男人,给张姐灌了什么迷魂汤,这个大礼拜,男人领着女儿一家人来张姐家吃饭了,张姐一大清早广场舞也不跳了,去菜市场买菜,买海鲜,准备好了一大桌子菜,下午这个男舞伴就带着女儿一家三口,来张姐家了。

再说张姐的女儿,单位的任务完成了,正好休息日,中午在婆婆家吃了午餐,下午去买了米面油,就给妈妈打了个电话,说晚上回家来吃晚饭,张姐直接就说:我今天很累,别回来吃晚饭了。

女儿对老公说:妈妈说很累,是不是更年期了,不行,不让咱们回家吃饭,我也得去看看她,十多天没有见到她了。

女儿女婿开车就来家里了,把米面油都搬到门口,一按门铃,张姐一开门,看到是女儿女婿站在门口,她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女儿走进去一看,家里这么多人在吃饭,这就是妈妈说的她很累,不让她回家来吃饭的原因。

关键是这几个人她根本就不认识,她终于明白了,为何妈妈不让她一家人回来吃饭,也证实了邻居说,你妈妈最近很忙,都在忙什么,原来如此。

女儿没有让老公进门,流着泪直接就顺着楼梯跑了下去,老公在后面就追,张姐没有追女儿,只是把门口的米面油挪了进来,吃饭的人,谁都没有动地方,张姐关上门,和这几个人继续吃饭。

这下女儿再也不会回来吃饭了。

其实,女儿一家子天天回来吃饭,你很不高兴了,如果只是觉得累了,就可以和女儿说,让女儿一家人别天天回来吃饭,一个星期回来吃一顿饭,女儿也一定会体谅母亲的;如果想跳交谊舞了,也可以和女儿说,早点回来,早点开饭,不就行了。可没必要像张姐一样,到处和别人说,好像女儿多不心疼她一样;更不应该,和女儿撒谎,不让女儿一家人回来吃饭,而伺候男舞伴一家人吃饭,不分远近,早晚都会后悔的。




我老家有句古话叫:乍养小猪筛细糠。


闺蜜秋华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后来一段时间,跟女儿关系弄的很僵。


秋华跟我同龄,但她赢在起跑线上,因为是城镇户口的原因,高中毕业虽然没考上大学,但很快被招进县棉麻厂,当了一名纺织工。


又因为她能歌善舞,性格开朗,成了厂里的文艺骨干,随后又从车间调到行政,一路高歌猛进。


人靓工作岗位硬,工会主席乔大姐有心把她介绍给自己弟弟,一名华东师范的高材生乔平。


没费周折,两个年轻人一见如故,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很快喜结连理。


乔平在县一中任教,年轻有为,也是学校教学骨干。


在度过卿卿我我的蜜月期后,有天乔平对秋华说:“你上班清闲,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点东西,一技傍身,将来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秋华娇嗔道:“你是不是嫌弃我没文凭,配不上你呀?不过你现在后悔晚了!概不退货!”


乔平爱怜的用手指轻轻揪了一下秋华的耳朵,笑着说道:“傻瓜!不是嫌弃,是让你跟我比翼双飞!你本来就是高中毕业,有一定的基础,我给你报一个函授班,考个会计证,艺多不压身。”


秋华这才释怀,原来是夫君在苦心打磨自己呢。


想着两人暂时还没有孩子,正好用这个空档期学点东西,日后还是有好处的。


心动紧接着行动,乔平抽空在书店给秋华买了一大摞有关会计专业的书,又给她报了班,秋华开始学习。


那时候函授班很宽松,也不用每天去上课,有时候把资料拿回来,做完再交,啥时候考试听通知就行。


在他们的女儿晶晶出生时,秋华的会计函授结业,那时候发的毕业证也是国家承认的学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秋华回想起来还对丈夫乔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如果当初不是他提的建议,考了会计证,后来厂子破产,自己就面临失业了。


秋华下岗买断后,只休整了两个月,就重新再就业了,应聘在一家民营企业当会计。


而女儿晶晶后来上了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在秋华一再要求下,回到省城,在农发行上班。


随着市区扩大,县城并归,乔老师也成了乔校长。秋华会计上班时间灵活,除了到月领票、报账外,其他时候很轻松。


一转眼秋华年过半百,也到了退休年龄,自己还上着班,有着双份工资,夫妻琴瑟和鸣,小日子过的很滋润。


有天乔校长对秋华道:“等晶晶结婚成家了,你也别工作了,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享受享受享受生活,咱俩可以自驾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秋华笑着说道:“我这辈子的人生轨迹都随着你的意志在改变,往后我要按照我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生活。”


女儿晶晶后来跟同学郑磊结婚,郑磊也是银行系统的职工。


女婿郑磊老家是我邻村的,父母都是老师,因为就郑磊一个儿子,所以他们在给儿子买婚房时,又在同一小区买了一个小平米,这样跟儿子儿媳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在晶晶和郑磊订婚后,秋华甚至想把自己现住房卖了,也到女儿附近买房,说这样以后更好的相互照顾,跟亲家也能抱团取暖。


不过这一想法被乔校长否决了,乔校长告诉秋华,距离产生美,跟儿女也要有边界感,离得近,往后插手干预的事情多,难免有矛盾发生。


再者,跟亲家关系再好,也要保持距离,俗话说:亲家登门,不值半文。不经常接触,总体是客客气气的。但如果成天在一起,不敢保证没矛盾。


秋华一直从内心是崇拜自己的丈夫乔老师的,所以虽然嘴里说着“讨厌”,心里还是信服的。


晶晶婚后生了一个男孩,把秋华高兴的一整宿没睡好觉,不断合计着月子该怎么安排,甚至跃跃欲试想毛遂自荐去照看外甥。


但又遭到丈夫乔老师的“泼冷水”。


“你要尊重人家小两口自己的安排,不要喧宾夺主,再说,还要尊重孩子爷爷奶奶的意见。”乔老师说道。


“你就是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咋啦?我们做这个外公外婆的难道没有发言权吗?”


秋华很不服气的反驳道。


后来果然不错,晶晶公婆考虑到自己没退休,没法伺候月子,就慷慨解囊请了一个金牌月嫂,还礼节性的要求如果秋华有空,就去帮着照看照看。


秋华心里一阵失落,暗自嘀咕道:“幸亏没自告奋勇要去伺候月子,在亲家眼里,一是不好意思麻烦自己,再一个原因就是觉得月嫂比自己更专业。”


后来秋华所在的单位搬到高新区,离秋华的家有20多里地,因为一直没学本子,靠坐公交上班有些吃力。因此,正好借口照看外甥,跟单位递交了辞职信。


一下子闲赋在家,让秋华有些不适应。


老两口日常生活极其简单,因此,秋华突然觉得有大把时间。


晶晶产假可以休到半年以后,因为孩子小,不方便带着外出,所以秋华隔三差五去女儿家看看外孙子,帮忙做家务。但乔老师还在职,秋华忙完女儿家,还得赶回去给老伴做饭。


秋华忙碌并快乐着,她觉得忙点活的更充实。


眼看女儿即将休完产假,有天她对秋华说:“妈,找你商量点事,给我照看半年孩子,等我婆婆明年6月份办完手续后,就来接替你!”


秋华一听,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尽管乔老师不太乐意,因为他一辈子除了会煮面条,其他都不会。但想想也就是半年时间,克服一下就很快过去了。


亲家信守诺言,果然6月份“替岗”了。秋华这才回到老伴身边。


但跟自己朝夕相处的外孙子突然分开了,秋华反而恋恋不舍,要不是为了照顾乔老师,她甚至都不想回来,尤其是1、2周的孩子,正是好玩的时候。


心里惦记,但嘴里不好说,担心老伴讥讽自己没出息。


为了让自己充实起来,秋华不但报了老年大学,还进了社区的舞蹈班,又开始忙碌起来。


自从亲家过来帮忙照看孙子后,晶晶也很少回来,年轻人贪玩,稍微有点时间还想追剧、打游戏呢。


但没过两个月,晶晶隔三差五经常带孩子过来蹭饭,有时候连个电话不打,突然就开车过来了,经常让秋华措手不及。


一问原因,原来是晶晶吃不惯婆婆做的饭菜!


晶晶婆婆虽然是教师出身,但农村生、农村长,养成节俭的习惯。


也许都是从困难时期过来,饿怕了的缘故吧,晶晶婆婆每次做的饭菜多,每顿都吃不完,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吃剩菜。


晶晶从小养尊处优,她怎么能ren受得了呢?


但婆婆自己带头吃,虽然没强迫儿媳加入吃剩菜的行列,她会时不时把剩菜往自己儿子郑磊跟前推推,搞的晶晶很尴尬。吃也不好,不吃也不好。


于是,基本上只要看到餐桌上的菜,晶晶就会找借口自己在减肥,不吃晚饭。但随即就抱着孩子出来,不是肯德鸭,就是麦当鸡。


可垃圾食品吃多了,脂肪堆积,体重一路飙升。


就这样,晶晶自然而然想到自己的妈,秋华。


会开车的好处简直太多了,虽然晶晶住在城南,秋华家在东区,可走高架桥15分钟就能到达。


就这样,晶晶一家三口成了秋华家的常客。


婆婆不是妈。这一点晶晶现在深深的能体会到。在婆婆面前自己纵使再想吃啥,也不好意思开口,只有在星期天时,小两口自己买回来做。


可就这,有时候也会引起婆婆的絮叨,说什么“就这么一小盘炒田螺要20多?太贵了!家里河滩上到处都是,摸摸就一大篮;”


“现在大棚这小青菜全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外孙子   小姑子   女儿   交谊舞   儿媳   女婿   娘家   嫂子   公公   婆婆   家里   儿子   父母   我家   老师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