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引以为傲的刺刀术遇到美军就不好使了,这是为什么?

看过一个视频,介绍美国鬼子为什么不跟日本鬼子拼刺刀的。开始的时候吧,美国鬼子还真把拼刺刀当成了事儿,还专门弄了拼刺刀的训练科目,可真到了战场上发现,基本没有拼刺刀的机会,远了大炮轰,近了汤普森伺候,日本鬼子基本近不了身,就是真的遭遇了,刺刀也远不如M1911好使,美国鬼子才不干这出一身臭汗杀不了几个敌人的傻事儿呢,于是后来就没有拼刺刀一说了。[大笑]




抗日战争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中日两国军队武器装备相差太多;因此一提到抗日战争,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刀长矛。

中国军队缺乏武器弹药,有时甚至只能用最原始的冷兵器抗击入侵。

由于缺乏弹药,中国军人尽量跟敌人打近战,发挥自己的优势,使用大刀和刺刀重创日军;但是日军的肉搏战水平也非常厉害,让中国军人打得非常艰苦。

根据抗战老兵回忆,在白刃战中,我军与日军伤亡比数是3:1,也就是说三个中国军人的牺牲,才能杀一个鬼子。

日本长期推崇武士道的精神,所以日本男子都以勇武为荣,成年男子大都精通搏击技巧。特别是日俄战争中,战斗处于胶着状态,肉搏技巧大显神威,日军就更加重视白刃战训练,每个日军士兵都要接受半年的拼刺训练。

所以中国军人和日军士兵拼起刺刀来,确实不轻松。

说到日军拼刺刀水平,有三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一是根据一个名叫刘汝林的八路军老战士回忆,他虽然出身少林,武功还不错,但是跟日军拼刺刀还显得非常吃力。

二是身经百战的国军79军军长,跟日军拼刺刀失手,壮烈牺牲。

三是1938年日苏在张鼓峰爆发冲突,苏军在跟日军进行白刃战的时候吃够苦头。

双方伤亡的情况是这样的:苏军战伤2752人,日军战伤914人;双方在拼刺刀战斗中,身高马大的苏军伤亡112人伤亡,日军则为14人,战损比8:1。

由此可见,日军的拼刺水平确实比较高,一直是日军引以为荣的。

但是在太平洋战场,日军这一招排不上用场了,这是什么原因?

美军火力强大,有压倒性优势

美国在二战时就是工业大国,制造能力惊人。

1943年美国钢产量是8000万吨,日本只有760万吨。

美国4年时间内生产了10.84万辆坦克及自行火炮、238.23万辆各类车辆、25.7万门身管火炮。航空兵方面,美国生产了足足32.4万架飞机,包括9.9万架战斗机、19.7万架各型轰炸机、4.9万辆坦克。

作为美国步兵的杀手锏,汤普森冲锋枪生产量达140多万支,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00万支。日军除了班级武器和连级武器(11式和96/99式轻机枪92式重机枪),步兵的栓动三八步枪确实拿不出手。

一旦两军相遇,美军首先对日军进行空中和地面的不计成本的立体火力打击,炸弹和炮弹劈头盖脸地向日军倾泻,打得日军哭爹叫娘。

别看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那么不可一世,到了太平洋战场也尝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滋味。

这样一来,日军占不到便宜,只能希望贴近美军,然后展开肉搏战。

但是在美军的猛烈炮火之后,美军的自动、半自动武器,一起怒吼,将日军一顿暴揍,打得他们丢盔卸甲,人仰马翻,还没等冲到日军跟前,已经尸横遍野,日军直到死也没有跟美军拼刺刀的机会。

即使日军士兵九死一生,获得了接近美军的机会,美军士兵也不按照套路出牌,懒得和日军士兵拼刺刀,他们会抽出自己的柯尔特M1911手枪 ,将日军送回老家。

二战期间,美国陆军装备了270万支M1911和M1911A1。

虽然不是人手一把手枪,但下士以上都配发了手枪,陆军装备率高达百分之五十。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传奇战斗英雄约翰·巴斯隆 回忆,在瓜岛战役中,就是凭借着手中的机枪和手枪,交替向敌人射击,顶住了日军进攻,给其造成重大伤亡。

其次是美军体能好,非常重视白刃战,即使万一美军跟日军贴身肉搏,日军也根本占不了便宜。

首先是美军高层也非常重视白刃战,军队在这方面并非毫无准备。

早在1905年,美国总统老罗斯福从结束不久的日俄战争的白刃战受到启发,明白了战争中白刃战的重要性,亲自给当时的陆军部长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提建议,让对美军的杆状刺刀进行改进,并加强对士兵进行白刃战训练。

20年代美国陆军装备了100万把新式的M1905刺刀,1943年到1945三年间,美国一共生产了294.86万把M1905E1刺刀。其次是美国大兵身体素质过硬,60多岁的退役将军还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2公里跑、做几十个T型俯卧撑,美军的体能训练在各国军队中名列前茅,美军根本就不怕跟日军拼刺刀。所以即使日军有了跟美军拼刺刀的机会,恐怕也只能抱恨终身,以身殉国了。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美国人和日本人拼刺刀?您想多了吧,咱家神剧其实就已经给出了答案。您瞅瞅下面这个场景。

日本人指挥官大鼻涕一摸,搁身上擦擦,指挥刀这么一举,小卫生胡这么一抖同时将指挥刀这么一挥动,怒目而视:“杀个咧咧!”

小日本钢盔一压,瞄着要跟那蝗虫一样挺着刺刀就冲了上去,结果人家美国人压根就不搭理,一堆冲锋枪,枪口往上一顶,“哒哒哒!哒哒哒!”

这通扫射啊,日本人还没冲过去,就全撩爬地上:“额!额!”“哎呦!哎呦!”叫成一大片了。

“纳尼!”估计这就是日本指挥官最后能蹦出的俩字吧!

美国人大腰子上插的不仅仅是弹夹,圆鼓鼓的香瓜雷他也不少,整个二战要和美国人比弹药消耗,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美国人信奉的原则,能用炮弹解决的事,为嘛用子弹呢?能用子弹解决的事,为嘛要冲锋呢?您以为美国人步枪上装刺刀是为了拼刺刀吗?那是作为最后没有选择的攻击手段才用的。

君不见,美国人搁太平洋上那林子里头,但凡发现点风吹草动人也不过去,直接一顿突突,能把草叶子全给你打折了。

您别忘记了,就日本人那小身子骨,就他们家那破岛子上有啥?钢铁还是煤炭,来二两石油?把底子都刮啦干净了也不见的能出多少东西。

要不然二战后期,日本人的炸弹都开始用陶瓷了,那飞机烧的油都是挖松树根搁锅里头熬出来的。

说了半天,有点空,咱举几个数据,您体会一下。

大家伙都知道,现代化的战争,砸出去的都是钱,这些个钱一大块都花在了钢铁上头了。

别的不说,1943年您知道美国人的钢产量是多少吗?八千万吨,就这数,无人能比啊!您回头看看日本人,也就是七百六十万吨。

真就没法比,也就比人家美国人的零头大一点而已!

就美国这些钢材,回头就能转化为战斗力,四年,也就四年的功夫,什么坦克啦,火炮啦,足足生产了十万八千多辆,飞机就有三十二万。

人家能拼钢铁,凭啥和你拼刺刀?

最开始的时候,日本人还不服气,拿出他们的武士道和美国人玩万岁冲锋,他也不是没冲过,结果远一点不是吃了炮弹就是吃了炸弹,近了不是子弹他就是手榴弹,再到眼跟前就没几个人了,用手枪直接就可以补漏了。

虽然这么说有点夸张,但您也能理解其中的关系。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这不对吧!就算是拼刺刀,美国人个顶个的大个子,日本人那会可不高啊?”

这咋说呢?老话说的好,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他就一寸险,没毛病,但您也记住了拼刺刀他也是个技术活。

跟武术也一个意思,有武艺的打一个没武艺的,就不在个高个小上。

当然您也不要用那创造不讲武德,耗子尾汁哪位说事,那就一骗子,还闪电五连鞭,跟那抽风似的,看着都丢人。就这居然也有人和他配合,都是好演员啊,只要自己不尬,那就是别人尬了。

这说的有点远了,咱把话头拉回来接着聊。

所以真拼起来,美国人不占便宜的。

那么到了后期,日本人几乎就不怎么发起这种找死的万岁冲锋,没用啊!还不如蹲在一个坑里头,用步枪射击呢?

不过这又遭遇到了美国人的喷火兵或者喷火坦克,喷完直接用混凝土给你把坑给埋了,典型的就是硫磺岛战役。

美国人有的是钱,不差这三瓜俩枣的。后来作为美国人四等马润们,将手里头的春田丢了,还换上了美国陆军不要的M1加兰德,这自动火力上去之后,日本人想太多了吧!

咋说呢?拼刺刀这事,美国人是不会让他频繁发生的。

毕竟二百七十万支M1911,您以为是白装备的吗?

日本人的拼刺刀那也就是在咱的身上能够体现出价值来,毕竟那个时候,咱啥都没有不是?

要炮没炮,要枪没枪的。咱八路军打仗都是数着子弹打仗,没打过几回富裕仗。

打完仗,弹壳还得回收复装子弹去,造出来的子弹不是很合格,打不远。

咱只能把敌人放近了打,打上三发或者五发子弹,这就得挺枪出去拼刺刀。

咱那个时候,两人拼一个日本鬼子,三人拼一个那都是常有的事。

咱还能咋办呢?拼就完了,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说完了心酸啊!

那个时候的我们,就憋着一口气,弄死他!

最终日本人就越打越弱了,毕竟老兵死光了,新兵的能力就差了。但日本人为了让新兵更快的适应,用咱中国人,用活人让这些个新兵练习刺刀。

哎!

咱手里头重型武器,也就点边区造的手榴弹了。

就这,有时候一丢出去炸两半,有时候呲呲呲呲光冒黑烟不见响,这就伤不了人。

所以日本人能从咱的身上找补点便宜,这刺刀就没有丢下。

其实最为主要的还是日本人的战术思维,他还停留在一战的水平上,在他们看来步枪更加精准,自动火力太浪费子弹了。

既然拼刺刀更节省子弹,那么他们就更加的注重拼刺刀的技术。

咋说呢?战场是最好的军校,咱从这里学到了很多,也可以说咱是从日本人身上学会了拼刺刀。

毕竟你不拼能咋样啊?咱是从一个个倒在冲锋路上的先烈中,一刀一刀的学会了拼刺刀。

其实到了后期,和日本人拼刺刀,咱还真就不怕他,捅死他。

而让美国人真正领教拼刺刀是个怎么样的概念,还是咱留给他的印象,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咱有啥。

咱的轻武器比美国人的那差了不止一代吧,而且还是万国造,为了统一口径,让后勤不浪费,咱是让一个军用一种武器的凑,才勉强跟的上。

打美国人,也只能发挥咱的近战夜战的优势。

事后美国人拼完刺刀之后,给他们留下唯一的印象就是中国人拼刺刀,是抱着和他们同归于尽的想法来拼的。

所以在气势上美国人就输了一筹。

哎!说着说着就说道咱身上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多图警告,欢声笑语学知识

在日军眼中,美军是这样的:

日军就可以这样板载了:

然后

却被现实无情的打脸

而在硫磺岛之后


好了,搞笑时间结束,咱们来讲真实的历史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前期美国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在二战爆发之后靠着租借法案获得了不少的利益,同时也锻炼了国内的工业实力。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夕,美国陆军已经将武器装备更新进步到一定的水平了(可惜太平洋战场的主力四等人海军陆战队并没有更换)。

在瓜岛战役之前,海军陆战队的主力依旧是春田1903步枪加M1919水冷机枪,火力与日本几乎持平。因此瓜岛美军打的那叫一个惨啊,要不是有巴斯隆这种猛男,美军还真的就不一定扛得住。

在太平洋战争开始直到瓜岛战役结束,四等人才换上了陆军姥爷玩剩下的M1加兰德等自动火力,这才拥有了碾压日本的火力。

而在太平洋战争中后期,美海军陆战队大规模的装备了M2A1型喷火器,主要就是用来对付日军密布的坑道设施和大规模的万岁冲锋。

在瓜岛战役之前,美军还是很怕日军的万岁冲锋和刺刀术的。在瓜岛之后嘛。。。。。。对不起,后勤好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二战时,日本引以为傲的刺刀术遇到美军就不好使了,这是为什么?

说起近代战场上的刺刀战,无疑都要说到日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枪械大发展的情况下,欧洲人基本摒弃了刺刀战。而到了二战,列强中,只有日本仍然痴迷于刺刀白刃战。

刺刀术拼的就是你死我活,靠是刻苦训练和军人意志。

日军为什么热衷于刺刀白刃战?因为日本的两次崛起,刺刀白刃战都大放异彩。

  • 第一次,甲午战争。

乃木希典侵略辽东半岛,两小时拿下旅顺,成为日军的一个传奇。在与清军对战中,日军一个冲锋,白刃战一开始,清军就溃不成军。

日军冲锋之后的白刃战屡战屡胜,日军和乃木希典就认为是日军的刺刀术厉害。实际上,不是日军太强,而是清军太菜。清军落后的作战思维、薄弱的战斗意志,是日军在辽东屡战屡胜的原因。

  • 第二次,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中日军获胜,本来日俄战争陆军获胜的主因并不是刺刀战的功劳。刺刀战中,日军比俄军也不占优。但因为战争胜利,主将乃木希典则一战成名,被吹捧为“军神”。连带着,乃木希典主张的“猪突战术”和“刺刀白刃战”被吹捧成又一个传奇。

乃木希典后来成为天皇的老师,经过乃木希典和日本武士道的提倡,就有了日本陆军重视刺刀术的传统。这种氛围下,日军的刺刀术,的确在亚洲范围内横着走了。日军的拼刺刀,在二战侵华战争中,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一个数据是日我战损比起码是比1:3更高。

二战前期日军刺刀白刃战能横行的原因

说白了,在装备不好、近距离火力不足的情况下,白刃战才能够存在。在日俄战争中,双方的枪械:

  • 俄军是莫辛·纳甘步枪,弹夹容量只有5发,仍是落后的手动步枪。

  • 日军是金钩步枪,同样是弹夹5发的落后的手动步枪,同样是打一枪拉一下枪栓。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已经开始大规模装备自动武器。在我国正值落魄,国军也就是毛瑟枪,我军手里还在用汉阳造、老套筒,日军的三八大盖就已经形成装备优势,日军也就没有改良陆军近战装备的动力。

在中国战场,大家装备都不咋地的情况下,日军的刺刀战术,也有发挥余热的机会。凭借着悠久的刺刀术传统,日军仍然优势巨大。

在太平洋战场,日本陆军的装备已经落伍

在中国战场,日军装备完虐我方。但到了太平洋战场,形势逆转,美军装备完虐日军。且不说大型军舰的差距——在4年时间,美军战舰下饺子一样,700多艘战舰下水,而日本只有不到70艘。

就说400米范围的近距离火力来说,差距不是一般大。

  • 美国:武器装备已经领先世界,大范围装备自动枪械——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约翰逊半自动步枪、汤普森冲锋枪、M1半自动卡宾枪......自动枪械全面普及。

  • 日本:还是用了40年的手动老古董——三八大盖(弹仓5发)。

虽然美军也装备刺刀,但是美军的刺刀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在美军强大的远程炮火下,日军很难突破到400米距离。即使近距离战斗,美军近战火力对日军也有压倒性优势,根本没有日军刺刀白刃战的机会。

也就是说,美军依靠遥遥领先的装备优势、火力压制,美军的战术行动中,根本就没有白刃战的选项。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再鼓捣“猪突冲锋”意图白刃战,也只是惨烈的自杀式攻击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刺刀   日本   兰德   美军   白刃战   太平洋   步枪   战时   日本人   美国人   美国   日军   火力   子弹   战场   不好   装备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