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初中毕业读了卫校的女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

1995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一年,教育改革,以前中专卫校都是不错的地方,之后随着教育改革,到2000年前后卫校的要么你考上对口升学算大专学历要么家里有人提前弄进卫生系统里,其余的,卫校出来基本啥都没有,我就知道不少80后早期那一群女孩子卫校出来后医院去不了,做服装生意,小吃,服务员,基本和文盲一个待遇。有些有规划的学个一技之长,比如美发,厨师,我认识一个跑去做会计。反正都挺辛苦的。




本人1997读重庆卫校,2000年毕业,毕业后先在私立医院工作1年多,然后进县人民医院招聘,2009年考入编制内,因为只有中专文凭,只能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不过在城区工作已经很满足了,一直在卫生系统干了20年,今年调入人社系统,脱离了医疗行业,虽然职称啥的重新进,但是有得必有失,这边工作相当于医疗轻松很多,但是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深收领导喜欢,对于现状很满足,我也算了农村出来的娃比较幸运的了,特别感谢我的父母能在农村的那个年代让女孩子读书,才有了我今天幸福的一切,今天因为爸爸出了意外,一天没吃没喝睡不着觉才来发了此言论,希望爸爸能挺过这一难关,幸福的日子等着你,让女儿没有任何遗憾[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我家邻居周颖初中毕业读了卫校,卫校毕业后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进了一家三甲医院当护士,在医院做了12年。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她辞职,去一家药厂做了医药代表。后来又自己创业,考了药剂师开了药店,现在资产过几千万……


周颖1977年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周颖奶奶在医院一听儿媳妇生了个女儿,连看都不看孙女,就迈着自己的小脚回家了。


周颖的父亲也是个重男轻女的主,不过周颖是他的第一个孩子,虽然不是很喜欢,也没有特别讨厌,可他对妻子可不好,只要周颖母亲做的事,有点不称他的心,他就会打骂。


周颖就是在父亲的家暴中长大的,母亲二胎又生了个女儿,父母和奶奶更不高兴了。周颖妹妹出生以后,国家开始了计划生育,可周颖父亲还是想有个孩子,周颖母亲生了三胎。


因为计划生育了,周颖弟弟的出生让周颖母亲丢了工作。家里有三个孩子要抚养,周颖母亲只能做临时工,而且晚上还糊纸盒挣钱。哪怕母亲这么辛苦,努力,周颖父亲还是会打母亲。


周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她的初中班主任说过:“周颖是我们班最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可周颖想早点参加工作,这样她就可以帮着父母养家,母亲也可以轻松一点,周颖觉得如果自己能赚钱了,也许父亲会对母亲好一点。


周颖和老师还有母亲商量以后,决定考卫校,考卫校一是本地就有卫校,这样休息天还可以帮着母亲干活,二是周颖自己喜欢学医。


周颖以全校第三的成绩考入了卫校,在学校的日子,周颖学习很刻苦努力,实习的时候也一样,做事认真勤快,眼里有活。毕业以后,她被实习过的三甲医院录用,周颖是她们那一届唯一被这所三甲医院录取的。


周颖进了医院以后,对待业务工作很努力,进了医院后也一直在学习,一点没有放松自己的技能训练。


周颖对患者很认真也很用心,态度又好,所以很受患者的喜欢,特别是年纪大的老年患者。她在住院部做护士的时候,经常有患者要给她介绍男朋友。


周颖她们医院一个医生徐健,也看上了漂亮善良,工作认真努力的周颖,开始追求周颖。虽然不是同一个科室,但经常跑去周颖科室等她。


周颖认准徐健是自己终身伴侣,是徐健带她回家吃饭,不仅照顾好周颖,也把妹妹父母照顾好了。看儿子照顾自己的女朋友,周颖未来的婆婆是含笑看着的。


徐健妹妹徐枫的也笑容感染了周颖,看得出徐枫家教很好,有这么清澈的眼神和灿烂的笑容,证明家庭很幸福和睦。徐健父母看着就很恩爱,他们家的家庭氛围是周颖喜欢的。


周颖有妹妹和弟弟,她和弟妹的关系也挺好的,但因为父亲会家暴,家里的生活状态一直是紧张的。所以她看见男友的和睦生活,就想加入他们。


周颖和男友谈了二年恋爱,结婚也提上了日程。工作几年,周颖也存了点钱,徐健虽然比周颖大,但是参加工作时间还没有周颖长,钱存的也不多。


他们不想靠父母结婚,想靠自己买房,他们俩钱凑了凑,向同事买了一套50来个平方的二手房做新房。


周颖公婆知道后,觉得太委屈周颖了,于是出钱给他们的房子好好装修了一下,也给买了整套电器。给他们办了一场热闹又朴实的婚礼,收的所有红包也都给了周颖。


周颖是个从小就会看别人脸色的主,公婆对自己好,她也对公婆小姑十分上心。虽然分开住,每个星期都会去公婆家看望,而且从来不会空手。回婆婆家也不会等着吃饭,都会帮着婆婆一起干活。所以周颖和婆婆小姑都相处的很好。


周颖在医院工作了12年,看着和她一起卫校毕业的同学做医药代表,做的十分不错,买了车买了房,她有些动心。


想想自己才31岁,应该可以出去闯闯,但是从单位辞职,她又觉得可惜,虽然工资待遇一般,但毕竟是三甲医院啊。但她也又想赚更多的钱,买房买车,给女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条件。


而且周颖一直有个想法,如果自己能赚更多钱,可以贴补她母亲。让母亲的生活可以过得好一些,让她父亲不敢欺负母亲。


“徐健,我卫校的同学做医药代表,做的很不错,都买了大房子买了豪车,孩子也送到很好的学校学习。我有些动心了,你看我们俩都在医院,都忙,但挣的一般。”


“我们的父母都开始慢慢变老了,虽然他们都有退休工资。但如果我们可以挣的多一点,就可以让他们的退休生活过的好一点。我想辞职去做医药代表,你继续在医院上班,这样也有一个是有单位的,也可以有保障。”周颖和徐健商量来着。


“做医药代表要很能说,还要会交际应酬,这些你会吗?虽然你的工资不高,但毕竟你现在有一份正式的工作,而且还是三甲医院,这让很多人都羡慕的工作啊。”


“我还是不赞成你辞职,我们没钱就没钱过,再说了你也不是物质的人。孩子让他自己以后赚。”徐健不同意周颖从单位辞职。


没想到周颖婆婆知道她想换份工作,想挑战一下,居然没有反对,而是支持儿媳的想法。


“趁着年轻,出去闯一下也好,如果不能闯出名堂,大不了再找一份工作。你不用担心,不会没有饭吃的。你妈我有退休工资呢,我养你,你爸也说支持你。”


周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公婆支持自己闯一闯,而且还说出这么暖心的话,让周颖觉得自己一定要好好干。


周颖去了康恩贝集团,开始了她的医药代表之旅,那时她做的药是金奥康,一种奥美拉唑的胃药。当时进口的奥美拉唑的胃药,价钱十分昂贵,7颗都要100多。但康贝集团的金奥康药效十分好,价钱不到进口药的一半价格。


医院的医生和病人都十分喜欢这药,周颖自己是有胃病的,她是用过这药的,所以她知道药性好,她自己推荐起来也十分有信心。


周颖在做医药代表的几年,也一直在学习,她考出了药剂师资格证。对她自己做的药,她了解的比医生还要多,她的业绩做的不错,自然赚的也多。


周颖在不做医药代表的时候,她还有两个案例被老总用来培训新进的员工。周颖不是个能说会道的人,但她是个十分细致入微的人。


有一次她去一家医院拜访主治医生,那医生是位老主任,已经退休了,但是医术十分高明,被医院返聘了。


有一次周颖去见那位老医生,医生一直很忙,病人不断。周颖想起医生曾经说过,他是上海人,喜欢吃红烧肉,于是周颖看了看忙碌的医生,去了菜场买了五花肉和青菜。又去超市买了一个大桶的保温桶和筷子。


她在医院附近找了一家饭店,自己动手做了上海口味的红烧肉,又炒了个青菜,在饭店买了个鸡汤,盛了一点饭,都装在保温桶里带去了医院。


她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快12点了,不过老医生还在看门诊,他认真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才站起来,扭扭腰踢了踢腿,那是都已经12点半了,他的门诊应该是11点半结束的。


“秦老,饿了吧?”周颖拿起保温桶走向老医生。“我给您做了个红烧肉和青菜,记得上次您说过,您是上海人,我姨妈是嫁到上海的,吃过她的红烧肉,我学着做了一个,不知道合不合您口味。还有鸡汤,给您增加营养,不过鸡汤不是我做的,是我饭店买的。”


说完周颖把筷子递给老医生,并且把保温桶打开,把汤拿了出来,红烧肉和青菜都在米饭上。


“虽然不是很烫了,但也还行,您先吃,看了这么多病人,一定很辛苦了。”


“我还真饿了,今天老伴不在家,我尝尝你的手艺。”老医生接过周颖递过的筷子,夹了一块红烧肉。


“味道不错,是我的口味,我要谢谢你,我妻子是湖南人,不辣不欢,她吃不了甜的菜,所以我一直迁就着她,也吃辣的,我已经好久不吃上海菜了。”


吃完饭,老医生和我握握手还说了声“谢谢!”


“秦老,我给您还有您爱人买了几双棉拖鞋,上次去您家看您,看见冬天你们还穿着夏天的拖鞋,我就给您买了。”周颖把一袋子毛绒拖鞋给了老医生。


老医生有两个儿子,都十分优秀,不过都在国外,一直让父母跟他们去外国生活,可老医生不愿意,他觉得能在医院发挥自己的余乐,比他去外国有意义的多。


他们老两口对生活要求很低,但周颖的细致入微,让他觉得自己被人关心了。他一直和周颖合作的很好,但也是只基于周颖的药厂药好还优惠的前提下。


周颖虽然不是很能说,不会应酬,但她做人真诚,药品知识很懂,自己又在医院工作过,还是挺受医生欢迎的,医生也愿意用她的药。


周颖赚到钱以后,她首先陪着自己的公婆,父母出去旅游了一次,事先先做好攻略,带着公婆和父母玩了好几个地方。


自从她收入高起来以后,她父亲对母亲也好了起来,不会再动不动对她母亲动粗了,这让周颖觉得十分欣慰。


周颖婆婆突发脑溢血住院,出院后半边中风,周颖为了照顾婆婆,辞去了医药代表的工作,专心在家照顾婆婆,帮助婆婆做康复训练!


婆婆在周颖的照顾下恢复的不错,在婆婆自己能够照顾自己以后。周颖又有了新的想法,她决定开药店。周颖卫校毕业以后,自考了大专文凭,后来自己考了药剂师。在照顾婆婆康复的两年多时间里,她还读了专升本。


周颖有开药店的想法以后,她的老公公婆,还有父母都支持她。大家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很快周颖的药店就开了起来。开张的时候,做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药店一炮打响。


和周颖以往的做法一样,她抓品质,抓质量,抓服务,还抓销售服务,药店生意越来越好,她也赚的越来越多。周颖出大头和弟弟妹妹一起给父母买了养老房。


同样,她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公婆,公婆原来住5楼,她觉得公婆年纪大了,上下楼梯不方便,给公婆在她家附近买了电梯房,以便照顾公婆。


我感觉周颖的运气挺好的,她好像从卫校毕业以后,抓住了她的每一个机会。现在的她不仅有一个药店,还开了连锁店,资产早就几千万了。


不仅让她自己家过上好日子,还让她的公婆和她的父母都过上了好日子。


虽然当时上卫校是无奈的选择,但是她也因为无奈的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给了自己一个锦绣前程。


写在最后:

周颖卫校毕业以后,进了三甲医院,应该是很不错的,但她没有按部就班,而且不断挑战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一步一步走的更高,更远。


不过我觉得周颖有今天这么多的资产,也和她的人品分不开。她做什么工作都很努力,态度很好,观察仔细。


而且她还孝顺,因为她的孝顺,所以她的公婆支持她的每一项决定,给她做的最坚实的后盾。


即使没有显赫的身世,超凡的能力,但是周颖懂人情世故,努力认真,所以即使只是卫校毕业,中专文凭,她也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现在的卫校不再是20年前那般纯净,不建议女生去读。

我有一个表姐,两个妹妹都是初中毕业读了卫校,因为政策的变化和各自的决定,导致她们目前的生活状况完全不一样。


工作稳定,家庭幸福的表姐。

小时候,表姐家里非常穷,表姐学习一般,表姐本打算初中毕业后,和村里的小姐妹一起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但大姑父却坚持让表姐姊妹三个读书,当时,表姐没有考上高中,执意辍学。

大姑父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我活着决不可能。

通过亲戚推荐,大姑父决定送初中毕业的表姐读卫校,也正是姑父的这个决定改变了表姐的命运。

当时卫校毕业的护士还可以去我们当地的人民医院实习。

姑父提醒表姐:一定要勤了解单位的相关政策,抓住每一个可以留下的机会。

表姐时刻记着这句话,几年后,终于抓住合适的机会,成为我们当地人民医院的合同工。

工作落实后,上天又为表姐打开了爱情之门,表姐和医院的大夫情投意合,一切水到渠成,两人步入婚礼。

今年,表姐40岁,有两个女儿,家庭幸福,事业稳定(工资6000+)。

作为读卫校的女生,能进入我们市里的人民医院,表姐真的非常幸运。

一般情况下,卫校毕业的学生只能进私人医院,连报考当地人民医院的资格都没有。

30岁大表妹的未来在哪来?

30岁的表妹看到表姐一路顺利发展,同样没有考上高中的她,选择效仿表姐读卫校。

表妹读卫校的时候,卫校的学习氛围并不好,加上学校管理不严格,有一些女孩子经常逃学,旷课。

有个和表妹一起读卫校的小伙伴,因为和校外人恋爱怀 孕被迫辍学。

卫校的女生都是十五六岁情窦初开的面临,卫校的管理不严格,如果女孩没有一定自控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非常容易误入歧途。

表妹毕业的时候,大专生护理专业的学生已经遍地都是,卫校的学生想考市人民医院已经没有任何机会,表妹选择外出闯荡。

表妹在一家私人医院上班,凭借着自己还不错的专业水平在私立医院站稳脚跟,正当爱情来临时,表妹退缩了。

因为表妹不想远嫁,不想离父母太远。

思虑再三,表妹辞去私立医院的工作,投奔在南方工作的家人,至今这个决定让表妹后悔万分。

表妹来到南方后,一切都能适应,唯独想找一个北方老公,因为表妹工作见的都是病人,自己又不善于交际,30岁的表妹依旧独身一人。

家里人为了表妹的婚姻大事吵得不可开交,表妹不排斥结婚,但不想糊里糊涂结婚。

表妹之所以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有一个重要原因:表妹在社区医院工作,每月4000元的工资,却想找一个有能力定居在南方二线城市的北方男生,老相亲很难达到她的要求。(毕竟很多男生更加现实,讲究门当户对)

表妹把自己熬到了30岁,既没有较好的容貌和家境,也没有体面的工作和薪金,却有着一颗不甘平凡的心。

不服输的堂妹。

堂妹读卫校是迫不得已,当年中考的时候,堂妹突发高烧,成绩不理想又不想复读,便照着前面两个姐姐的路选择读卫校。

那时候的卫校管理更是一言难尽,班里经常有半数以上的人不上课,堂妹曾有过退学的打算,在家里人劝说下坚持了下来。

堂妹通过自学考上了一所大专学校,后来专升本失败,才开始工作。

因为学历的问题,堂妹没有机会进入正规大医院,但堂妹爱闯荡不服输,27岁的她目前一个人在外闯荡,放弃了本专业,开始从事销售行业,工资在1万+。

堂妹自信又独立,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

初中毕业读了卫校的女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

即便读的学校一样,学的专业相同,每个人也会有不同的人生,初中的选择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之所以如此,与个人的性格、运气和努力息息相关。

卫校对于初中毕业的女生来说是不是一个好选择?

以前可能是,但现在不是。

现在的医院不仅对护士的专业技能有要求,对学历也有着严格的要求,至少是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专业才有机会进入公立医院。

即便很多私立医院对学历也是有要求的,卫校仅仅是中专,将来的就业范围非常有限。

如果想将来从事护理,读了卫校还要继续向上考,只有拿到大专及以上文凭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年代不同,初中毕业读卫校的女学生命运也不同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卫校毕业生

我1984年国办初中毕业。

我们学校当时是县级中学名校,升中专及省级重点高中率可达30%。当年,先录取中专再录取省级重点高中。

当时,我班60人中当年升中专的共9人:3人上了中等师范学校,1人上了农业学校,1人上了工业学校,4人上了第二卫生学校。


上卫校的4个人全部是女生,目前均有联系:

  • 1人后来不断进修,学有所成,目前在xx医学院作副教授
  • 1人先是被分配到中医院当护士,因为她丈夫的亲叔叔做了大领导,她改行到县农业局已二十多年,没有升迁欲望,只作普通科员
  • 1人被分配到县中心人民医院作护士,现在县中心人民医院医政科工作,明年退休
  • 1人被分配到县工人医院,做了多年的儿科护士长。擅长给婴幼儿扎针,号称"一针准"。还有2年才能退,但已被某私营医院预聘。

我本家二姑比我早两届,卫校毕业后一直在结核病医院做护士。去年退休,在苏州接送孙子上学。有时还要回来,我二姑父是该院医生,还有几年才能退。

反正,我所知道的这些卫校毕业生,目前都过得很好。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卫校毕业生

我1987年师范毕业分配到一所联中任教,直接教初二;因为年轻,教学经验不足,没能跟初三。但这届一名女学生于1989年考上卫校,一直有联系。她目前在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工作,职务不清楚,也不方便问,师生关系不像同班同学亲切。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被调入中心中学,也有很多学生升入卫校。但师生关系越来越淡,没有多少联系。但她们没有像八十年代的卫校毕业生几乎都分到县直卫生院那样幸运,她们大多数都去了乡镇卫生院。

2006年前,大多数乡镇卫生院门可罗雀,大夫比病人都多,所以她们工资待遇不高。

实行全民医保后,她们的工资待遇也随之提上来。目前,她们应该是医院护士中的"主力军"。


进入二十一世纪,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才上卫校

自从1999年中专生不再分配后,大多数学生选择上高中,考不上普通高中的才上卫校。

目前,我县已把原工业学校、第二卫生学校、技校合并成职业教育中心(中专),与后来成立的职业学院(专科)一块办学。

当然,这一时期的卫校毕业生连事业编考试都没资格参加,只能在小医院打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卫校   堂妹   姑父   公婆   红烧肉   表姐   表妹   婆婆   中专   父母   母亲   医生   努力   医院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