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们说,手枪50米外就打不死人了,是真的吗?

以"五四"式手枪为例,在30米以内属于最佳射程,我们在军队比赛一般是25米距离。"五四"式手枪子弹射出到达50米时巳开始出现抛物线(即子弹开始逐渐下降),按正常方法射击,很难射中描准的靶位。但是,在50米内,子弹飞行速度仍然很快,足以击穿棉衣进入人体,一旦打中,仍可造成伤亡。




根据54式手枪这张简要说明,就可以知道它所使用的7.62㎜子弹发射到50米外仍然可以要人命!

根据子弹出枪口的动能测算,51式7.62㎜子弹的出枪口的动能是486焦耳(J),这个动能是很大的,更加直观的解释就是:在25米内,51式子弹可以击穿军用制式钢盔或者未加陶瓷防弹板的一般型防弹背心。

按照美军的标准78J就能置人于死地,而51式子弹就算飞行过程中能量有衰减, 但到达50米时肯定要超过78J的,所以打死人不是问题。如果以子弹飞行的速度来看,51式子弹初速为420米/秒(超音速),而人在76米/秒这个速度打击下也是会死亡的!
著名的“勃朗宁”M1911型11.43㎜口径大威力手枪,枪口初速253米/秒(亚音速)但是由于发射药量多,所产生的推力大枪口动能在477J和54式相差无几…M1911手枪早年间在“西部拓荒年代”,西部牛仔和猎户们愿意使用,主要是近距离对付北美棕熊或者北美野牛这类狂躁的大型动物,在25米内必须将这类猛兽击毙!所以它也被当成“狩猎手枪”使用。

通过对两种大威力手枪的简单说明,就会清楚的知道手枪子弹在50米处打死没有防护的人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太多异议。
西部战区进行军事比武比赛,参赛的战士都战区内的精英!都属于特种兵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到,他们使用手枪进行胸环靶射击的距离也就在15米左右。

我们回到这个提问,不存在老兵说50米外子弹打不死人的这样说法 !而有可能是“50米外打不到人”,打不到和打不死一字之差含义就变了,那么手枪子弹飞行到50米外真的打不到人吗?

其实,手枪不要说50米外,就是在20米外大多数人基本打不到目标,唯有经过长时间训练的人才可以,不过这样的人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手枪射击是一门较高含量的技术,这是因为手枪由于枪管短、发射药量少,子弹出枪口之后会产生很大的抛物线,而且初速度衰减的很快,甚至由于弹头质量很轻,受横风的影响也比较大…等等因素使得子弹的散布也很大,射手不好掌握和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射手本来瞄准的很精确,但开枪之后受很多原因的影响子弹偏离目标很远,50米外基本上打不到人体大小的目标…所以才会出现:手枪5米外基本靠懵这样的说法!
这是当年击毙全国通缉是悍匪周克华的现场枪战的模拟图。

当时,沙坪坝区微电子园的两名干警跟踪周犯到一出较僻静的街道,周犯发觉后拔枪拒捕,随即两名干警与周犯发生了枪战,其中一名干警使用54式手枪在3米内开枪四次,将周犯击毙!最近的一次是在1米远的距离。

对于大多数警员和二线部队战士们来说,使用手枪在15米内进行训练就可以了,如果掌握了15米内较为精准的射击就已经是所在单位的“尖子”。




老兵们说,手枪50米外就打不死人了,是真的吗?


对于一个多年使用过手枪的我来说,这个问题问的太LOW了,应该更改为“手枪50米外就打不准人了”。而不是打不死人了!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常用的是54式手枪,这种手枪很轻的,放在手里也比较小巧,记得当时老师说,千万不要小看这款手枪,虽然轻巧,装弹量少,但是威力却很大。

记得当时进行手枪训练时,每次上课,领到手枪后,就到靶场右侧的一面石墙前,那里有一道距离石墙25米的白线,按照规定的动作,每人对准一块石头,一瞄就是一上午,每20分钟休息5分钟,瞄了一周后,开始在手腕上挂空水壶,挂了几天后,挂装满水的水壶,从最开始的轻松惬意到最后的痛苦万分,瞄石头一个月后,才让我们开始进行实弹射击,这时才体会到老师的高明之处,去掉水壶后进行实弹射击,手不再发抖,可以定在那里5分钟不颤抖,瞄准线不变,记得第一次手枪实弹射击我就是5发全中,以后无论什么时间实弹射击,基本上没有少于4发的。

毕业后,当了干部,由于所在单位承担一线任务,所以配备的手枪不再是54式,而是QSZ92式半自动9毫米手枪,这种手枪科技含量更高,外壳全部为塑料,弹夹容量15发,虽然外表是塑料,但是整枪全重依然比54重,拿在手里有一种非常实在的感觉。

所有干部都配备一把专属于自己的手枪,打靶是都用自己的,经过在学校长时间的训练,我很快就掌握的92式手枪的要领,所以,射击成绩基本全是5发全中。

在靶场,目标是25米外的全身靶,五发全部命中是优秀,三发是合格,很可惜,因为手枪射击是一个阶段性科目,所以,很多没有经过长时间训练的人,在半个月的训练时间内,取得及格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五发全中就更加困难了。

罗嗦了半天,都在说瞄准性的问题,最后我们说说有效射程的问题。

54式和92式手枪的有效射程都是50米,就是说超过了有效射程,子弹的动能耗尽,完全依靠自身惯性向前移动,直到最后落地,这就是最大射程。

所以题主说50米之外打不死人了,这是极端错误的,有效射程不等于最大射程,就这两种手枪来说,200米内照样能正常杀死人,300米外还是能伤人毁物的。

所以,面对手枪,千万不要以为有效射程是50米,你跑到51米就没事儿了,我对你的忠告是能跑多远有多远,因为距离越远,越难以瞄准,子弹的威力越小,军队射击基本上都是25米,因为这个距离无论是准确度和杀伤力都是最好的。

最后,除了一些特殊军种,手枪都只配发给军官,士兵不会配发手枪,所以,没有用过手枪的人没有发言权。




这个问题有点过于笼统了。在军用手枪领域,不同种类、不同口径的手枪,杀伤射程其实差异是很大的。

类似于64式、77式一类的自卫手枪,由于本身枪管短、发射的弹药能量也不大,因此其射程往往非常有限,说这一类手枪“50米外打不死人”虽然略有夸张但也算是有情可原。然而类似于7.62×17mm或.32ACP一类的弹药由于本来就不适合军用,目前早已从各国军队中淡出,而9×19mm“帕拉贝鲁姆”极其兼容弹药则由于设计出色目前大行其道,此外5.7×28mm、4.6×30mm和5.8×21mm等小口径手枪弹因其特殊的杀伤效果也受到青睐,而这些手枪弹在出膛后50米距离上存速能力仍然很高,其动能仍然能够确保对人员的有效杀伤。

而之所以目前的主流军用手枪都将50米定位有效射程,其实牵扯到了另一个因素:瞄准基线长度。手枪为便于携带使用,其体积不能太大,由此产生的负面作用就是瞄准基线太短。在瞄准同一个目标时,通常来说瞄准基线越短就越难以将枪口指向目标。从这一点来看,手枪相比于步枪或冲锋枪来说在指向性上有先天劣势,即便枪弹存速能力再好,由于瞄准上的偏差到50米距离时也可能打不到目标。

此外,同样受限于手枪的尺寸,手枪枪管的长度也比较短,这也对于射击精度造成了一些影响。从这一方面而言,“手枪50米外打不死人”虽然言过其实,但并不能算是完全错误。




首先手枪要想命中50米距离外的人形目标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在实战当中。

90%以上的手枪交火,发生的距离都在15米以内,而且大部分都是在8米甚至更近的距离。就是2012年,在重庆抓捕周克华,双方交火互相开枪7次,距离也只有1-3米。最后一枪命中周克华的时候,距离就只有1米。

我国的3331快速射击法,还有777快速射击法,分别是在3-10米以内,三秒时间,发射3发子弹。或者是在7米距离,在7秒时间,向目标发射7发手枪子弹。就是著名的驳壳枪在安装枪托以后,也才有相对较好的准确射击距离。

如果没有安装枪托,实际上实战精确射程也不超过20米。军用手枪和警用手枪,在实战当中,射击50米目标,基本都是靠蒙。而且,手枪子弹威力小,初速也比较慢,在50米距离威力会下降。

即便采用大口径手枪,在远距离还可以保持威力,但是除非是非常优秀的射手,否则精度同样难以保证。那怕是格洛克手枪在50米距离也会发生子弹散布比较大的问题。但是,格洛克手枪在25米以内的精度非常好。

小64这种手枪在50米距离,威力下降比较大,但是,54式手枪,M-1911式手枪这种大威力手枪在50米距离还是有比较好的威力,其他,就是精度的问题了。

如果是超过50米距离,基本上绝大部分军人和警察,都不会专门训练50米以上距离手枪射击。能否命中,命中对手那个部位,则要全看运气了。主要也是没有意义,如果打这种距离的目标,就直接上突击步枪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手枪   初速   实弹射击   式子   枪管   基线   动能   射程   枪口   威力   子弹   精度   很大   距离   目标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