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兄弟叫顺溜》里面那个六分区司令陈大雷,级别到底有多高?

团级。手下三个营。只是一营二营待建,三营长手下三个连,两个连代建。

实际兵力一个连多点。但级别在那里摆着,等部队充实满员扩大了,将来还可以升级。




分区是抗战时期我军三级建制中的第三级,相当于团,分区司令相当于团长。

既然如此,陈大雷的部队给人的感觉兵力为什么那么少?这是由当时的特殊环境造成的。

曾经热播的战争题材电视连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描写的是陈大雷(张国强饰) 在抗战进入尾声的时候,我新四军一位神枪手的故事。

该剧和美国大片《兵临城下》(又名《决战中的较量》情节有点相似,都描写了战争中一个神枪手和敌人较量的故事。

电视剧中的陈大雷(顺溜)是虚构的人物,不过新四军在华东大地抗击日军的英雄事迹却是真实的,剧中的人物也有原型。

电视剧中“大司令”率领的部队活动范围是两淮即江北地区,该地区是新四军第二师活动范围,所以说大司令的原型是第二师的师长。

该师师长就是著名的"从奴隶到将军"的我军名将罗炳辉,他在抗战时的职务是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他应该是"大司令"的原型之一。

剧中曾经提到新四军进攻淮阴这一情节,出现在两淮战役中。

战役总指挥是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攻打淮安的是新四军第7、第8旅和地方武装;攻打淮阴的,是第10旅和苏北地方武装。

而电视剧中的陈大雷口中的“大司令”,应该是第10旅的旅长钟伟。

钟伟曾经担任过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二团政治委员,淮海军区第四支队司令员。

陈大雷自己是司令员,对那个“大司令”还要言听计从,这是为何?

这是因为,陈是军分区司令员,而“大司令”是军区司令员。

那么,军区和军分区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军区作为我军建制产生于抗战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是没有的。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区”又分为两级,即一级军区和二级军区,军分区是二级军区的下设编制单位。

什么是“一级军区”?

一级军区是当时我军的最高一级编制,卢沟桥事变后,国共联合抗日,我军接受改变,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南方的被改编为新四军,北方军队被改编为八路军。

正是从那时候起,军区应运而生。

抗战时期,八路军一共有军队四大军区,山东军区、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

八路军当初有三个师,这些军区是在三个师的基础上建立的,规模大得惊人。

比如山东军区的主力是115师,司令员是罗荣桓,抗战结束时发展到8个师、12个警备旅、4个独立旅和1个海军支队,正规军21万余人、民兵10余万。

“晋冀鲁豫军区”的主力是129师,司令员是刘伯承,巅峰时涵盖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边界地区,其根据地范围18万余平方千米,拥有105座县城。部队发展到近30万人,民兵近40万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这几个一级军区都分别集中建立了野战部队,可以说是几大野战军的前身,司令员(贺龙、刘伯承、聂荣臻、罗荣桓)基本是建国后的元帅。

新四军主力建立的军区叫“华中军区”,也是一级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

二级军区,则是直属一级军区的军事单位。

一级军区下辖的二级军区数量各不相等,下辖军区最多的是山东军区,下辖6个二级军区:胶东军区、鲁中军区、鲁南军区、清河军区、冀鲁边军区、滨海军区。

下辖最少的是晋察冀军区,下辖4个二级军区:冀中军区、冀晋军区、冀察军区、冀热辽军区。

新四军只有一个一级军区即华中军区,下辖苏中军区、淮南军区及五、六、七、八军区等若干二级军区。

新四军二级军区的主力也是新四军各师,军区司令员由各师师长兼任,即我们常说的“一套班子、两块招牌”。

那么,分区司令员级别到底有多大?

大致来说,在抗战时期,一级军区是军、师一级单位,二级军区是旅一级单位。

一级军区首长是“大军区级”,建国后大多授元帅或者上将衔;二级军区首长为“兵团级”,建国后授上将或者大将军衔。

比如“晋察冀军区”下属的二级军区“冀中军区”主力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是吕正操 ,50年代授衔时被授予大将衔。

军分区属于三级,建国后级别是军分区级,当时是旅、团一级(大多是团长担任)的单位,军分区司令员相当于团长一级,建国后授中将或者少将衔。

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二级军区冀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赵承金,是冀中人民自卫军1团团长,建国时授少将衔。

盐阜军分区司令员张天云,担任副司令员的时候,是第3师8旅22团团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而张天云后来担任盐阜军分区司令员的时候,已经是8旅旅长。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新四军和八路军兵力总规模不同,各军区、军分区的兵力也有很大差异。

八路军仅115师在抗战初期就有15000人,而新四军总共才有1万余人。

因此,新四军和八路军同样级别,指挥的部队人数也不一样。

上面提到的淮海军区,其实相当于八路军的二级军区。

同样是二级军区司令员,泰岳军区司令员陈赓,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而淮阴战役的主角、淮海军区司令员钟伟,电视剧《亮剑》中丁伟的原型,也是李云龙的原型之一,1955年仅被授少将军衔。

陈大雷所谓的“六分区”司令员,就是新四军某二级军区(应该为苏北军区)下属的的“第六军分区”,兵力不能跟八路军军分区相比。

那么这个“第六军分区”司令员级别多高,兵力有多少?

由于地理环境不同,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同,各军区的兵力规模也不等,有很大差别。

确切地说,平原地区相对于山区军队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军队规模发展缓慢。

淮海军区除了29、30团这2个团是正规军,下辖的淮河大队、沭河大队、涟水县保安大队、东海县大队、淮阴县保安大队、滨海大队、沭阳县大队、泗阳县独立团都是县级地方武装。

县级地方武装其实就是根据地内的民兵武装,包括各种县大队和区小队。

如果各地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属于一线主力的话,根据地的地方基干团和地方独立营,则属于二线部队。

各地区的县大队和区小队,属于三线部队。

既然不是正规部队,编制就不会那么正规,兵力不会一样多。

一个县级大队兵力人数不等,多的在七八百人,规模接近一个团;少的则三四百人,规模只有一个营,甚至更少。

而且在电视剧中,陈大雷的任务是在苏北开辟新区,是白手起家,要从零开始招兵买马。

一个团的架子好搭,但是需要有兵力充实,由于是起步阶段,所以只能先建立了第“三营”;即便这个营,也不是满编,充其量只能是一个连。

因此,在小黄庄与日军的遭遇战中兵力捉襟见肘,差点被一个中队的日军吃掉。

那么“陈大雷”后来的命运如何。

尽管电视剧的人物陈大雷是虚构的,但是在历史上还是能找到与其经历相似的人,了解到他在建国之后的命运。

我们知道,电视剧的背景是在抗战即将胜利时,向淮阴发起进攻的是我新四军第三师十旅。

第10旅下辖两个团,即29团和新一团。

29团在抗战初期的1940年就组建了,兵强马壮;电视剧中说的“六分区”只有一个营左右兵力,显然不是这个团。

因此,新一团极大可能是陈大雷组建的“六分区”。

根据军史记载,1945年3月,当时是大队长的吴大林,负责组建新22团。

该团的新兵一部分是学生,一部分是农民,还有一部分是地方干部,该团只有一个连是老兵,从其他支队抽调的。

由于组建得晚,他这个军分区司令员级别不高。

1955年吴大林被授予大校军衔,1956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一四八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

而29团的团长沈启贤级别相对高多了,他在建国后曾经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志愿军空军参谋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综上所述,同样是军分区司令员,由于所属部队不同,成立时间不同,级别也不尽相同。

至于陈大雷,由于这个人物是虚构的,级别高低就没有必要去较真了。




陈大雷的级别并不低,他那个所谓的六分区,实际上就新四军主力师下面的单位,也可以说是旅级吧!但是新四军的旅在抗战时最多相当于八路军的团,也就是说陈大雷和李云龙差不多。


其实要想了解陈大雷的级别,还有六分区是个什么单位,可以从电视剧中找到线索,然后再对应我们的历史,这样就可以弄明白了。

《我的兄弟叫顺溜》描写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我新四军一位神枪手的故事,其实就是参考了《兵临城下》里面苏联狙击手的故事,所以顺溜是没有原型的,完全是虚构的人物。

虽然顺溜是虚构的,但是新四军在华东大地抗击日军的英雄业绩却是真实的,第六军分区应该也是存在的。

根据电视剧中的交代,六分区是新成立的,在江北活动,并且前几集日军出动了淮阴城的部队对六分区进行“围剿”。这里出现了一个地名,淮阴城,也就是现在的淮安,江北应该指的是淮河以北。

陈大雷诱敌深入,可是由于六分区刚刚成立,兵力和火力不行,很快被坂田军队包围,六分区死伤惨重,敌我双方张开了肉搏战。

坂田得意得就等瓮中捉鳖抓住陈大雷。在最危急关头,一分区的刘强司令前来营救,日军溃败。

打扫战场时,陈大雷故意拉着刘强去吃饭,暗地里让三营长提前去打扫战场,先收了日军留下的武器,把伪军的破枪留给了一分区。


当时国军五十五师少将李欢请陈大雷商量协同作战的事情,陈大雷对李欢说自己有三个营,每个营有三个连,好几千人马。而实际上陈大雷手里只有一个三营,三营只有一个三连,其他的都是待建的部队,换句话说陈大雷只有一个连的兵力。

后来大司令还让陈大雷的六分区协助国军五十五师攻打淮阴城,陈大雷向大司令要了很多装备后,就奔赴战场。可是战斗打响后,国军却按兵不动,陈大雷变成了日军重点打击的对象,六分区再次面临危急。

关键时刻,又是刘强带人袭击了淮阴城,救了陈大雷。

并且根据后来,顺溜击毙了日军中将石原,没多久日本就投降了,抗日战争胜利了。

从上面这些,可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六分区是刚成立的,并且在淮河以北活动,当时应该是在淮阴城周边地区。六分区成立时间不久,抗日战争就胜利了。

然后,我们再对应历史,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被改编成了八路军,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全名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八路军下面有三个主力师,八路军明面上看是军级,但是实际上是集团军级别,因为八路军的全称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虽然后来路军都改成了集团军,八路军改成了第十八集团军,属于二战区。但是人们还是习惯称为“八路军”。

新四军,一开始有四个支队,还有军部特务营,共一万人左右,所以新四军勉强算一个军。“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又进行了改编,这次有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

后来我军的师都改编成军区,就像八路军成立了四大军区: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晋绥军区和山东军区。这四大军区基本上就是原来的三个主力师改编来的,后来基本上成为了几大野战军。

新四军下面的师也改编成了军区,像苏中军区、苏北军区、淮北军区、淮南军区、皖江军区、鄂豫皖军区、苏浙军区。

由于八路军在一开始是集团军级别,所以八路军的师对应新四军,八路军的旅对应新四军的师。

这点可以从建国后授衔可以看出,新四军军长和八路军最早的主力师长都是元帅级别,八路军的旅长和新四军的师长基本上都是大将级别,比如陈赓就是八路军的旅长,张云逸就是新四军的师长,两人都是大将。

新四军的师成立的军区比前面提到的八路军四大军区要地低一级。

新四军的师成立的军区对应的是八路军的旅成立的军区,也就是和太岳军区(原来的386旅改编)一个级别。

而《我的兄弟叫顺溜》里面的大司令应该指的就是新四军下面的师级,而陈大雷的六军分区就是旅级单位,当然对应八路军也就相当于团级。

根据电视剧中介绍,六分区成立不久抗日战争就胜利了,可以得知六分区成立的时间应该是抗战后期,并且在淮阴地区活动,这样对应的就是苏中军区。

正好苏中军区也有六个军分区,六分区成立的最晚,大约在1944年年底成立。并且苏中抗日根据地也在淮安南部活动,也就是电视剧中说的淮阴城,种种情况表明,陈大雷的六分区就是苏中军区的六分区。

苏中军区是从新四军第一师改编过来的,最早师长是粟裕,抗战后期司令员是叶飞。所以顺溜中的大司令应该是指的叶飞,而六分区司令员是包厚昌,虽然不姓陈,但是包厚昌应该最接近陈大雷的原型。

包厚昌建国后进入到地方工作,曾任无锡市市委书记和江苏省书记处书记。

至于网上很多人认为的是淮南军区第六旅旅长陈庆先,建国后被授予中将,但是陈庆先将军当时担任的是第四分区司令员兼第6旅旅长,根本和六分区没有联系,而淮南军区也没有六分区。

虽然六分区成立时,兵力不多,这点很正常,因为当时我军进入大发展阶段,部队扩编经常以一个连为骨干进行发展,所以当时大司令给六分区就一个连的兵力,派了陈大雷去发展。不要小看六分区,它的级别和别的分区是一样的,等到解放战争时,六分区至少也得发展为师一级的单位。

这点和《亮剑》中的李云龙差不多,虽然抗战时为团长,可是解放战争时,直接就变成师长了。理由很简单,抗日战争后期,军队发展很快,李云龙手下都八个营了,解放战争时候独立团自然也变成了师。

综上所述,陈大雷的六分区虽然看上去兵力很少,就一个三营,并且三营还不满编制,只有一个加强连。但是兵力再少,级别并不低,六分区应该和八路军后期发展的团情况是一样的,其实我觉得陈大雷的六分区和李云龙的独立团还差点事,因为人家李云龙抗战后期都有八个营了,并且统帅万人的军队。所以陈大雷的六分区应该比不上李云龙的独立团,但是级别还是差不多的。




少说也是个团长吧!

电视剧里,六分区司令员陈大雷这个角色很出彩。作为男二号,风头甚至盖过了主角顺溜。

陈大雷这个人,别的本事没有,空手套白狼倒是有一套。就说他这个司令员的官儿,听上去来头不小。但事实上呢,根本就没多少家底。

陈大雷手底下这个六分区,其实是新建的,刚刚满月而已,属于是“新区”刚开服,还在“内测”,所以根本就没多少人。

当初陈大雷上军区开会,大司令问他手底下有多少兵。陈大雷说自己表明有三个营,不过目前一营和二营还都是镜中月,水中花,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规划上,一个兵没有。所以陈大雷实际上的家底,其实也就一个三营。这也是为何在剧中,我们只看到有个三营长,而一营长和二营长根本就没出现过。

更有趣的是,其实陈大雷这个三营也很水,尚处于一个未满编的状态,虚有其表。按照正常编制,三营底下应该有三个连,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三营的一连和一营二营一样,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规划上,属于待建部队。

至于二连则是刚刚拉出来了个架子,估计就招了几个新兵蛋子,连枪都还没打过。在整个三营里面,真正能拉出去真刀真枪和鬼子干的,也就一个三连。

这样看来,六分区就没几个人。就算是把那个不满编的新兵二连给算上,他陈大雷手底下顶天也就一个加强连的兵力。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小黄庄战斗中也可以看出来,陈大雷六分区精锐尽出,结果差点被日本的一个中队消灭。所以,如果仅就指挥的兵力而言,让他陈大雷去当营长都还不够格。

但是关于陈大雷的级别高低,不能只看他手底下有几个人,还要看六分区的战略地位以及承担的作战任务。在剧中,陈大雷的六分区和六分区的一分区一样,都是军分区,属于同级单位。

所以陈大雷和刘强那也差不多是同级,都是军分区司令员,而这个职务,至少也得是个团级干部。

举个例子,当初联合作战的时候,陈大雷被包围,人家一分区司令员刘强,可是直接带了一个团前来支援,这说明刘强的级别至少是团长,甚至可能更高。同理,和刘强同为军分区司令员的陈大雷,怎么也算是个团级干部。

事实上,如果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讲,陈大雷的级别应该比团长还要高一级,属于旅一级干部。

剧中曾提到过,陈大雷的这个六分区,乃是新四军江淮军区下属的一个军分区,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军区。而在当时新四军的编制里面,二级军区应该就是一个旅级编制。

当初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之后,开始了全面整编,一共编有7个主力师。整编之后,新四军以这7个师为主体,分别建立根据地,成立了所谓的军区。

比如第一师在苏浙地区,即建立苏浙军区,以第一师主力为作战部队,而第一师的师长和政委,则分别兼任军区司令员和政委。而这就相当于剧中,陈大雷时常提及的大司令和大政委这两个角色。

而在军区下面,新四军还会设有若干军分区,由师下辖的旅担当主力作战部队。比如第三师第8旅兼盐埠军分区、第10旅兼淮海军分区。如此一来,旅长往往就需要兼任军分区司令员的职务。

不过,主力部队就那么多,随着根据地的扩张,根本无法满足需求。所以新四军在后续的根据地开拓过程中,就开始出现陈大雷这种只给编制不给人,一切靠自己的情况。往往军区会先给你一个旅长级别的筐,让你自己装,至于能装多少,那就得看你自己本事了。

简单来讲,这其实就是搞空手套白狼的那一套,先用编制搞个壳子,把框架搭起来。后面就像建房子砌墙那样,不断地添砖加瓦,一步步扩大队伍。

一般像这种刚开服的新区,虽说实力不如前面提到的主力军分区,但是从编制级别上而言,他们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陈大雷这个司令员,多半是和旅长一个级别的。

万事开头难,饭也要一口一口地吃。新区开服只是开始的时候人少,只要架子搭起来了,后面的人可就多了。

你比方说李云龙的独立团,初到赵家峪时,全团上下也就一千人左右。再看看人家楚云飞的358团,仅仅是钱伯钧的一个营,就有小两千人马。

但是没多久,独立团就壮大了起来。当初大孤镇对峙的时候,李云龙不算游击队等其他地方武装,光是正规军就有整整八个营,吓得孔捷嘴都快合不拢了。

陈大雷的六分区也是如此,起初在黄庄战斗中,面对日军一个中队,尚且吃力。但等到发育一段时间以后,六分区却可以和松井联队正面硬刚了。单从这个战斗力变化来看,陈大雷手下就绝不止一个团,否则早被日军一个冲锋吃掉了。

陈大雷这样的军分区成型之后,主力部队最少一个团。而在根据地区域范围内,所有的我军地方武装,比如县大队、区小队游击队等等,那都是归属军分区管辖。一旦部队进行整编,军分区正常情况下都能轻松拉出一个旅。

其实,不管是李云龙还是陈大雷,走的都是一个空手套白狼的路子。即化整为零,以连排为单位,依靠少数骨干去开辟根据地,最终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不仅仅是陈大雷这样做,李云龙也是这样干的。他把部队以连排单位撒出去,令其各自为战,自力更生。等到后来攻打平安县城收拢部队一看,明明只是一个团的编制,麾下却有着近万人马。

这种发展模式,是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当年无论是新四军还是八路军,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咱们的人民军队,其实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另外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关于陈大雷这个角色,其实并不完全是虚构,在历史上其实是可以找到部分原型的。

通过分析剧中所提到的,新四军与国民党军联合进攻淮阴这一线索,其实咱们可以确定,陈大雷的六分区应该是在淮阴附近活动。

而在新四军中能够与“六分区司令员”、“淮阴”联系的陈姓将领,大概就只有陈庆先中将了。

陈庆先中将乃是抗日名将,曾率部开辟并发展了淮南抗日根据地,并且还担任过新四军第2师第六旅旅长,兼路西军分区司令员。

最后还有一点,当初55师师长李欢宴请陈大雷,曾私底下问过陈大雷六分区有多少人。陈大雷则吹自己有五个团,每个团有两千八百人,另外游击队还有八九个纵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陈大雷是在卖瓜。想想五个团的兵力,那可是一万多人,都快两个师的规模了。

陈大雷手里若真有这么多人,小黄庄战斗时,别说日军一个中队了,就算是来一个联队,他陈大雷也顶得住。

但如果咱们换个角度来看,陈大雷吹牛归吹牛,至少有一点是事实。那就是陈大雷有资格组建团以上规模的部队。

所以总的来看,他陈大雷多半是个旅级干部。之所以手底下没几个人,主要还是因为自己这个六分区刚刚建立,没来得及整出一支与编制相匹配的部队来。

所以别看他陈大雷当年手中兵力没多少,论级别可不比有八个营的李云龙低。要是见面了,李云龙估计还得给陈大雷敬礼呢!




介于旅长和团长之间的“准旅级”。


陈大雷是新四军某军区的六分区司令员。

要弄清楚陈大雷这个六分区司令员是个什么级别,就得先弄清楚新四军的军分区是什么级别的单位。

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我军实行四级军区体制。

即野战军司令部兼一级军区,比如三野兼华东军区、四野兼中南军区。

然后下面是兵团司令部兼二级军区、军级指挥部组建的三级军区(省军区)以及师级单位所兼的四级军区(军分区)。

但要注意的是,此时我军已经发展到500多万兵力,其军区的级别设置与抗战时期是有所不同的。

而抗战时期,我军是一级军区、二级军区和军分区的“三级体制”。

就拿新四军来说。

抗战后,新四军军部兼华中军区机关。

这个“华中军区”就是一级军区。


华中军区之下,辖有若干二级军区。

如苏北、淮北、淮南、皖江等军区。

这些军区机关由新四军各师师部兼。

比如新四军第一师师部兼苏浙军区机关,第二师兼淮南军区,第三师兼苏北军区,第四师兼淮北军区,第五师鄂豫皖湘赣军区,第七师兼皖江军区。

各师的师长就是各二级军区的司令员。


军分区属于二级军区的下属,按军队编制往下推也能知道,军分区机关该由新四军的旅部兼。军分区司令就是各旅旅长。

如第八旅兼盐阜军分区,第八旅旅长田守尧就是军分区司令;第十旅兼淮海军分区,第十旅旅长刘震就是军分区司令。

插一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经整编,辖七个师,十八个旅,外加一个独立旅。

七个师长中,一人牺牲,三人授大将,一人正国级,两人副国级。

十九个旅长中,两人牺牲,三人授上将、十人授中将、一人授大校,三人在解放后转入地方工作。

可以说,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新四军的旅长就等于是开国中将。

(叶飞上将,曾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兼政治委员)

所以别看电视剧中的六分区实际只有一个连的兵力,陈大雷被戏称为加强连连长。

但陈大雷并不是营连级。

按照惯例,他在担任六分区司令前,至少应该是某主力团的团长。

比如当年赵汇川少将在出任淮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前,就是团长。

还有张太生少将在担任淮北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前,就是副旅长兼团长。

由于部队发展了,根据地扩大了,于是他们就调到了新组建的军分区担任领导,负责搭班子和带队伍。

陈大雷也一样。虽然他是虚构角色。

但以剧中的设定来看,他被委以重托,负责六分区的经营。

他在担任六分区司令期间,如果能把这个新建军分区的领导班子搭起来,并带出1~2个团的队伍,那他就是旅长了。标准的旅级干部。

如果搭不起班子,也带不出队伍,那他就只能回原部队任职。还是主力团长。


所以说,剧中陈大雷级别应是“准旅级”。

他已经是团长,团级干部了。他能不能再进一步,成为货真价实的旅长,要看他在六分区的作为。

需要强调的是,八路军的旅,与新四军的旅是两个概念。

八路军并非是“军级”建制,而是比军更高一级的“军团”建制。

只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红军在改编为八路军的过程中,被刻意压缩编制,所以才只辖三个师。

而理论上,抗战时期的“军团”(集团军或路军),普遍都是下辖两个以上的军。

比如晋绥军的两个集团军,第六和第七集团军,就分别下辖两个军。

所以,八路军的师,实际应该是军,与新四军的级别一样

比如129师建立的晋冀鲁豫军区,115师组建的晋察冀和山东军区,120师组建的晋绥军区,就与新四军的华中军区平级。(所以今天才会把八路军的三个师与新四军并列,而不是把八路军与新四军并列)

八路军的主力旅,尤其是早期组建的六个主力旅,实际上应该是师。与新四军改编后的七个师一样

比如386旅组建的太岳军区,就与新四军第四师组建的淮北军区,第三师组建的苏北军区平级。

而八路军的主力团长,尤其是抗战初期组建的十五个主力团团长,实际与新四军的十九个旅长平级,甚至还稍高。

如建国后在授衔时,八路军最初的十五位团长,就有六人授上将,六人授中将。(另有两人牺牲,一人投敌)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云龙这个角色是被《亮剑》的作者给坑了。


估计作者当年在创作了,忘了我军还有军区架构。否则区区一个独立团,怎么可能下辖八个营呢?

按照真实历史,如果李云龙的独立团下辖八个营,早就该被上级升格为新编旅,或是拆分使用了。

而李大团长也应该高升为129师下辖的某新编旅旅长兼军分区司令员。

蒋委员长不给正规番号,人民武装就不发展了吗?从来就没这回事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抗战时期   苏中   司令   淮阴   分区   级别   顺溜   旅长   军分区   司令员   兵力   军区   团长   剧中   主力   部队   兄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