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蛋白”高了,是不是血管已经堵了?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我们平时查的血脂中的一种,也是最常用到的指标。现代医学表明,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

何为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就好比水管出现了生锈。如果生锈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会导致水管狭窄,血管也是同样的道理,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血管可能会出现狭窄,严重者甚至出现闭塞。低密度脂蛋白就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并且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高了,血管就狭窄?

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就好比吸了烟就一定得肺癌。只有经过血管超声或血管造影才能明确有没有血管狭窄,如果有血管狭窄,就应当积极的治疗,首当其冲就是降血脂治疗,其次就是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术。如果没有出现血管狭窄,是不是就可以不用管它了?当然不是。针对不同的人群,我国成年人血脂管理指南给予了不同的降脂标准。有些情况下,虽然在正常范围内,但还需要降得更低,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因此,低密度脂蛋白高了对心脑血管有弊而无益,需要积极处理,并且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血脂高限,不能单纯依据化验单的正常与异常来调整降脂方案。




低密度脂蛋白是由我们肝脏合成的,或者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化而来的。然后它与我们的胆固醇结合,就成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而我们平时说的查血脂,就有这一项!

同时,目前研究认为与我们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最为关系密切的就是这个“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的升高是我们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简单来讲,那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那么说明我们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就越大,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越大,那么血管就越容易发生“堵塞”,因为血管壁呈“粥样的”血管肯定是要比光滑的血管要变得更加“塞牙”的,我想这点大家还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但是我们说“低密度脂蛋白”高了,是不是就一定代表“血管”已经堵了?能不能通过查血脂,就能看出我们血管堵塞情况?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血脂?何为血脂异常?

血脂实际上是我们血浆当中中性脂肪和类脂的总称,而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个样子,平时抽血查的血脂4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就是我们实际上在体内所有的血脂,血脂还是包括有磷脂、糖脂、类固醇等等。

而我们说低密度脂蛋白也不是一个最后直接影响血脂水平的物质,为啥?

因为我们血脂本身是不溶于水的,它要被运输被利用,必须要与我们的载脂蛋白,而这个低密度脂蛋白实际上就是由这种载脂蛋白和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组成的球形大分子复合物,是我们血浆脂蛋白的一种,其他的还有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而这些不同的脂蛋白由于其组成、理化特征、来源等不同,在我们体内承担着完全不同的生理功能

而正好,这个低密度脂蛋白(LDL),就是负责转运我们人体肝脏内胆固醇到外周组织,介导胆固醇的摄取和利用的,因此只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那么就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从我们的肝脏往外周血液、组织当中,也就更容易引起我们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因为低密度脂蛋白(LDL)分为LDL₂和LDL₃两种,而其中LDL₃因为小而且致密,所以更容易进入到我们的血管壁,也就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而最后,大家其实也可以发现,实际上我们抽血查的血脂4项,查的都不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啥的,而是结合了我们的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而这才是实际上真正作用到我们血管壁的物质!

那么我们说正常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值是要<3.4mmol/L,当然在2.6mmol/L以下更为理想,但是也不是说只要超过3.4,就说我们的血脂异常,就需要吃降脂药物的!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改版)》关于异常分层标准,我们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4—4.09mmol/L定义为边缘升高,只有≥4.1mmol,我们才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而且如果你是第一次检查血脂异常,我们医生通常不会立马给您开具降血脂药物,而是会要求你2-4周内复查,如果仍为异常,才确立诊断为血脂异常,开始考虑降血脂药物降脂!

了解了血脂以后,我们再来说说这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关系?“低密度蛋白”高了,是不是血管已经堵了?

关于人为什么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多的学说,但目前也没有统一哪一个更为准确。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通过受损的内皮进入到我们的管壁内膜,加重我们血管内皮损伤,而内皮细胞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下会转变为泡沫细胞,形成我们最早的粥样硬化病变脂质条纹。

而这种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我们血液循环内的弹力型大中型动脉,其中以冠状动脉脑动脉最多,尸体各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四肢,下肢多于上肢,而我们的肺循环动脉很少见到有这种动脉粥样硬化的受累。给大家听到的动脉粥样硬化,经常指的是我们的冠状动脉,还有就是我们的脑动脉,也就是大家会经常听到的两个疾病,一个是冠心病,一个是脑梗

正常我们的血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组成,当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时候,会相继出现脂质点和条纹、粥样和纤维粥样斑块以及复合病变三种类型的变化。

就是说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是一上来就是出现斑块的,而是从点到条然后到斑块的,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其细分可以分为6型。

Ⅰ型,脂质点,大家可以看到动脉内膜出现小黄点;

Ⅱ型,脂质条纹,这时候看到的就是一条脂质条纹在我们的血管壁上;

Ⅲ型,斑块前期,这时候会在我们动脉内膜和中膜平滑肌层之间看到有脂核

Ⅳ型,粥样斑块,这时候脂质已经聚集比较多了,血管壁内膜结构也已经被破坏,动脉壁可以看到变形;

Ⅴ型,纤维动脉粥样硬化,这才是我们平时说的动脉粥样硬化最为特征性的病变,可以看到有白色的斑块,像我们的动脉腔内突出,引起动脉腔的狭窄。

Ⅵ型,复合病变,这时候的病变已经非常严重了,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纤维斑块的出血,坏死,溃疡破溃后让物质进入我们的血液当中,形成血栓,堵塞我们的血管。

大家可以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会引起我们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而且也确实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但它并不是一下子就会引起我们动脉的堵塞,开始更多的的造成狭窄,然后才是慢慢发展到一定病变的时候引起血管堵塞!

因此,我们在抽血检查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时候,一定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当然我们说动脉粥样硬化,除了要关注我们的血脂以外,我们还要注意我们的血压会不会有高血压、看我们的血糖会不会有糖尿病、还要关注自己体重,看会不会肥胖等等,因为这些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堵塞的主要危险因素,因素越多,疾病发展越快!

关于低密度脂蛋白,大家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下方留言,我坚持用大家看得懂的文字,最原始的码字方式给您带来最好、最全面、最实用的健康科普。如果你觉得不错,可以关注“医学小侦探”并转发哟,让身边更多的人受益!




如果大家对血脂指标有一定的了解,或者经常看关于高血脂的科普文章的话,低密度脂蛋白这个词一定不会陌生,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对身体到底有何危害,是不是就说明血管已经堵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方面的话题。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检查的最重要指标

在血脂检查的各项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是最值得关注的指标,没有之一。

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是低密度脂蛋白,其实叫什么不是特别重要,血液中的脂质成分,都需要通过与脂蛋白结合才能够在血液中均匀分布,并且为身体有效提供营养。而在各种脂蛋白中,低密度脂蛋白结合的脂质,我们称之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个指标是血脂成分的最终代谢产物,也是占总血脂成分比例最高的一个血脂成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一般占总胆固醇的60%以上,是输送脂质营养为全身的细胞提供脂质,促进细胞膜形成的重要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之所以重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最重要风险因素,这个值的升高,一方面会促进血管壁内皮形成炎性损伤,另一方面,也是脂质在血管壁内膜下方形成沉积的主要因素。当低密度脂蛋白过度升高时,血液中过多的脂质,就会在血管壁内膜下方沉积,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过程后,被氧化的脂质就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核心的基础,因此,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是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因子,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也是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靶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就是血管堵了吗?

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合理。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只是代表我们的血脂指标出现了异常,有了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堵塞的病理基础,但并不代表血管就一定已经堵了。我们的血管如果发生堵塞,必定会引起相关部位的供血不足,比如冠状动脉血管堵塞,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脑血管堵塞,就会引起脑供血问题,这些问题,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逐渐发展产生,在一定诱因下最终出现斑块破裂,引发凝血物质聚集才引起的,而并不仅仅是发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超标了,就代表血管已经堵了,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并没有直接关系。

低密度脂蛋白超标,应该怎么办?

低密度脂蛋白超标,首先应该做的是不吃肥肉了?还是赶紧吃他汀,其实都不是。

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超标,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水一般是3.4mmol/L以下,如果超过这个水平,就算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情况,一般说来,如果这个值超过了4.9,不需要其他因素的风险评估,就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了,而如果超过3.4,而未超过4.9,则需要综合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来评估,比如血脂超过3.4而未超过4.9,但并发有糖尿病问题,年龄超过45岁,就也可以评估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除了糖尿病以外,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因素还有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吸烟、肥胖,年龄,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多个方面,通常专业的医生都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评估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经过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层,而结合不同的风险分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达标目标也各有不同,这样一种分层管理的概念大家一定要建立和明白,才能够更好的更有效的控制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一般说来,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的朋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目标为1.8以下,而无心血管疾病,但属于高危风险的情况,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目标为2.6以下,而无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风险属于中低危的情况,则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4以下即可。

有了控制目标以后,就应该结合自己的目标,来制定属于自己的血脂控制方案。如果是中低危风险的,血脂轻度升高的情况,可以考虑先不用药,通过清淡饮食,加强运动,戒烟限酒,避免熬夜等健康生活方式的调理干预来控制好血脂问题,而如果是高危或极高危风险的,而血脂指标通过生活调理又无法有效降低的,则建议加用药物来加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目前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最主流药物还是各种他汀类药物,除了他汀类药物以外,依折麦布,普罗布考,以及新型的PCSK9抑制剂等药物,也都是可以选用的药物,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单药或联合用药,加强血脂的达标控制。

总而言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并不意味着血管就已经堵了,如果能够尽早地发现,及时地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还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减少出现心梗脑梗的发生几率,因此,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先别慌,做好风险评估,制定控制目标,针对控制目标,合理控制血脂,才是最重要的。




“低密度蛋白”高了,是不是血管已经堵了?

这些年即使是普通大众也有了更多的健康知识,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很多人现在都知道血脂谱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是一个“坏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越高,血管越容易堵塞,这已经成了人尽皆知的事情。但是,能不能说“低密度蛋白高了,是不是血管已经堵了”呢?我个人觉得这样说还是不合适的。为什么呢?原因如下:


首先,低密度脂蛋白只是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的因素之一,虽然它的作用很大,但还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还涉及到血压、血糖、炎症、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多种因素,所以只是低密度脂蛋白一个指标高了,不足以就说患者血管堵塞了。充其量只能说这种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人发生血管堵塞的机率比较大。

其次,血管的堵塞分为不同程度,比如说血管狭窄30%、50%、70%、95%、100%等不同的严重程度。如果只是低密度脂蛋白高,就说血管堵了,那指的是狭窄堵塞多少程度呢?难道低密度脂蛋白一旦升高,就会100%完全闭塞吗?很显然,这是不合理的说法。


最后,张大夫还是想跟大家说清楚的是,对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朋友来说,一定要综合分析具体病情。第一,不是说低密度脂蛋白一升高,血管就完全堵塞了。第二,也不是低密度脂蛋白一升高,就必须吃他汀降脂药。具体到每个人都要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最好还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的治疗。




感谢邀请。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胆固醇里的一项指标,另外还有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它们同属于血脂中的指标。一般来说低密度脂蛋白的数量在1.56~5.76mmol/L,高密度脂蛋白在0.78~2.2mmol/L,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话需要引起重视,因为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的数量和冠心病的发病几率成正相关,低密度脂蛋白数量的增多意味着可能会更容易引起血管壁堆积纤维蛋白、脂蛋白,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虽然血管不一定堵死,但如果维持这样的情况,血管就更容易堵塞。

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会让血液中的胆固醇不断循环,增加血液中胆固醇浓度,若低密度脂蛋白数量过多,则可能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偏高而诱发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或极低密度脂蛋白会大量堆积在血管壁上,阻塞血管,长期下来诱发粥样硬化,增加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 相对来说,高密度脂蛋白刚好就相反,它有个美称“血管清道夫”,它有助清楚附着在血管壁的脂蛋白,并加速胆固醇往肝脏的代谢速度,有助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平稳血脂。其实理论上来说,低密度脂蛋白的效果也不可忽略,高低密度脂蛋白应当维持相对稳定,我们的血脂才是更健康的范围,但往往低密度脂蛋白的偏高比高密度脂蛋白偏高更糟糕,因为它会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恶化。 那么如何才能改善低密度脂蛋白偏高?

这和几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遗传因素,二是饮食习惯,三是运动习惯,很多朋友可能一查有高血脂,但自己明明又不胖,日常饮食又没乱来,这种一般就是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如果家人亲戚也有这样的情况,这和遗传很有关联,这部分朋友更应当注意加强运动、调理饮食。研究发现,保持合理的体重、坚持锻炼都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数量,有助排挤低密度脂蛋白,调理血清胆固醇,达到平衡胆固醇的效果,而久坐久躺则会让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另外,饮食上除了不过多摄入高油高脂食物外,还应当注意不摄入高糖食物,糖类的过多摄入也会影响血脂,因为糖分可转化为脂肪;另外注意避免油炸类、加工类食物的摄入,这类食物不仅因为加工让食物损失了大量营养价值,而且添加剂较多、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这些成分都是影响血脂的因素,特别是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数量,让血脂越来越糟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血管   脂蛋白   内膜   胆固醇   动脉   狭窄   血脂   蛋白   心血管疾病   血液   异常   因素   指标   水平   风险   发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