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女儿偷拿了超市两颗糖,严厉批评她却不以为然怎么办?

带她回超市说明情况,把糖还回去,这样她才能真正了解到事情的重要性,很多事情光嘴上说是没用的




我儿子一年级,中午我老公去取眼镜,对面是文具店,他自己去的,取完眼镜我老公喊他他就出来了。到家我发现了一块橡皮,我确定不是我买过的,他说是他买的,5毛钱,我觉得不是。我一再引导他,他还是咬定买的。我去了店里,调了监控,他在那里摆弄,爸爸一喊他就跑出来了,确定没付钱。

文具店老板跟我道歉,说他们没监管好,让孩子犯了错误,我付了钱。之后见到孩子,我只说了一句:我看了店里的监控。他脸就白了。他爸爸从来没跟他说过重话,那次直接放了狠话,告诉他再有下次直接上手揍他。后来又跟他讲了很多例子,以及发展下去的后果。现在需要什么就跟我们说,合理的就买,不合理的讨论。




你说这情况我家孩子也有过。去年上幼儿园之前都是她奶奶带的,在她两岁多到三岁时候,有一天晚上我下班,她奶奶说我姑娘在超市拿了两个糖,是戒指形状的糖,据我婆婆的描述是在她不知道的情况下拿的,出了超市门她掏我姑娘的口袋发现的,我问我婆婆:糖呢?我婆婆说和我弟媳家的小妞一人一个吃了。我问我姑娘是不是?我姑娘承认了,我直接告诉她,一会儿我们去超市把钱给超市的叔叔,给她讲了去超市拿东西是要付钱的,不付钱警察叔叔会来抓她的,如果想要,奶奶不买,妈妈买,但是不要自己拿。这话是当着婆婆面说的,因为我知道我姑娘当时拿的时候我婆婆肯定知道,不排除她故意的可能性,因为我和婆婆一起去超市我见了好几次都是直接拿散称的零食往我姑娘手里塞。那一次之后婆婆至少没当我的面这样做了,我也时常告诉我家孩子,想要什么,要告诉妈妈,妈妈会给你买。后来我就辞职自己带孩子了。我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正确的人生观真的很重要,家长一定要言传身教!




同题主一样,我女儿也出现了一次类似的情况。

那一次是我老公带她去朋友家玩,当时没有任何情况。晚上回来,我们出去吃饭回来的路上,我和她坐在后排正说话,她从兜里掏出一个发卡,就是女士用的那种Bling Bling闪的,她很炫耀的跟我说妈妈你看,我的这个发卡好看吗?是姐姐(朋友的孩子)送给我的。我并没有多想,因为小孩子平常也会相互分享一些好吃好玩的东西。然后跟她继续聊天你谢谢姐姐了没有?她说没有,姐姐说是妈妈(朋友)的。然后我就觉得逻辑不太对,又问了一句,那阿姨同意送给你了吗?她就嗯哼了一会儿,也没说同意不同意,我就感觉到了这个发卡应该不是孩子的朋友送给她那么简单了。于是我板起脸很认真的问她,发夹到底怎么来的?她就哭着吼了一句是姐姐的。然后我就断定她在撒谎,她那种哭不是委屈的哭,而是被拆穿了之后的那种恼怒的哭。是撒谎没错了,我为什么那么笃定?因为妈妈了解孩子的程度,高到什么地步,我们这里有句土话就是她抬抬屁股就知道她放的什么屁!但是她不承认,也没有认识到错误。于是我只能继续严肃跟她说,实话实说,到底怎么回事?她还继续喊说是姐姐给我的。我只能狠心说,你不说实话我就给姐姐打电话了,我问问姐姐有没有送给你?如果你骗我,你就是小偷了,因为你偷偷的拿别人东西就是小偷!跟她说小偷这个词的时候我也很揪心,我不愿意用这个字眼来说她,然后心里也有一点点后悔我是不是有点上纲上线,小题大做了!毕竟她才5岁啊!可是5岁的孩子也明白了小偷的意思了,于是她憋不住崩溃大哭,不要给姐姐打电话,不要,我不是小偷,不要打电话!真的是小偷这个词刺激到她了,我也心疼很想哭,但是只能忍着。既然已经到这步了,必须跟她把道理讲明白,把事情解决了才算完,不然给她留下心里阴影怎么办!所以当她哭着要抱我的时候,我狠心跟她说,到一边哭去,什么时候知道自己错了再来找我,我才抱你!她自己默默哭了大概有5分钟,然后走到我面前说妈妈我知道错了,我不哭了(´•̥  ̯ •̥`)我知道该解决问题了,于是就抱着她慢慢说,好了,现在不哭了,好好跟妈妈说,发卡是怎么回事,跟妈妈说明白一点,妈妈就原谅你!于是她就跟我说了一遍,从她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明白了经过,那个发卡是朋友孩子拿给她玩的,可能女孩都喜欢那种带水晶的闪闪的东西,她觉得好看就想要,所以装到了自己兜里,当时自己都忘了,回来以后我们吃饭的时候摸到兜里才想起来,所以就在车上给我看了发卡,以为自己得了漂亮的东西还很高兴!我了解了经过也明白了事情的根本原因,所以就跟她认真的交流,你知道妈妈为什么生气吗?因为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你不经过别人同意拿别人的东西,第二个是你撒谎骗我!她又开始哭了,于是我很耐心的开导她这两个错误的事情,到最后她慢慢平静下来了就问我,妈妈我是小偷吗?她心里还过不去这个坎,于是我告诉她,你不是小偷!你是小孩子不小心犯了错误,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乖宝宝,你不是小偷,是妈妈最爱的宝贝!她也长叹了一口气,好像是放心了的感觉。我趁热打铁问她,现在小孩子犯错了要改正错误,你要怎么做呢?她说我明天去还给姐姐,可是他们说我怎么办?我不敢去!小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她应该是不好意思去。怎么去维护她的自尊心?我想了想给她说,妈妈想到一个办法你觉得怎么样?明天你去的时候就说你把这个发卡放到自己兜里了,走的时候忘记还给姐姐了,现在来还给姐姐,这个办法怎么样?原谅我教孩子这样避重就轻的回答,这是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也是为了孩子以后遇到事情可以保护自己!第二天专门带着她把发卡还给了姐姐!她心理上也没有任何的阴影和负担!同时我也明白了5岁的女孩开始慢慢学会爱美了,所以平时也会买一些可爱的美美的发夹、小皮筋小本子这样的小东西送给她,作为她表现好的奖励!

就这样过了大概半年以后,有一天她放学回家,手里拿着一个粉红色发卡,不过是个坏的,我就跟她说你这个发卡好漂亮啊!是小朋友送给你的吗?她说,不是妈妈,是我在学校里捡的,可是我问了所有的小朋友还有我的好朋友,都不是她们的,也问了老师,老师说不是她的,所以我才拿回来的!好孩子,这个发卡你就留着吧!

这样教育孩子我不知道是对还是不对,我只知道,把该讲的道理讲明白,把问题好好解决了,不要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和心理负担,让孩子真的健康成长!





五岁孩子基本上有一点懂的意思,最好用温柔的教育!如果是严厉的教育会对孩子以后有阴影!但不教育真的被宠坏的,小时不教长大不的了!

再说遇到熊孩子哦就头痛了!这个要交给他她父母亲了!




5岁的女儿偷拿了超市2颗糖,严厉批评后,孩子却不以为然。

事实上,不是孩子不以为然,而是父母从来没有告诉过她,“不经过别人允许偷拿东西是不好的行为”。也就是说,孩子的规则意识不强。

而父母严厉的批评,显然也用错了方法。

具体该怎么办呢?

一、以同理心,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5岁的孩子,如果父母从来没有刻意引导过的话,孩子是不懂偷拿东西这件事的厉害的。此时,父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展开教育引导,而不是严厉批评。因为,这是父母自己缺的课,不能把责任全部归给女儿。

可以用“同理心”,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比如,“宝宝,你想,要是这是你的糖,别人没跟你说就拿走了,你得多难过呀”。

换位思考,可以让孩子更容易代入情感,她很自然而然地明白“偷拿”这件事,会对别人造成困扰。

二、带孩子去超市补付钱,让孩子接受“自然结果”

当孩子明白自己不该这样做的时候,父母可以适时地引导孩子去接受“自然结果”。

“自然结果”的意思是,不需要成人介入而自然发生的事情。

比如,让孩子去给超市补付钱,超市老板可能会谅解,也可能会责骂,但这都是孩子所要必须承担的自然结果。

让孩子去体验自然结果,下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自然会吸取经验教训。

当然,父母不能一味袖手旁观,还是要适当地站出来,帮孩子解决困境。

三、引导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解决完了这件事,父母不能就此放心,而是要警醒,是时候该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了。

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孩子有了规则意识,做事情才会有底线,也才能更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现代社会,虽然都在倡导释放孩子的天性,给予孩子自由,但是,这个自由也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规则下自由。

欢迎关注@南贝叶,80后职场女性,家有萌宝,致力于分享育儿心得~




五岁的女儿偷拿了超市两颗糖,回到家搜出来给我看,严厉批评她,但她不以为然,该怎么办?



其实小孩子拿了超市的糖,有时候她并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和意义。

只是觉得想要吃糖,所以就顺手拿了。妈妈千万不要给孩子灌输孩子那样做是小偷的行为,这样子的话。

因为一旦给孩子贴上了偷东西的标签,将会影响他的一生。但是孩子拿别人的东西这样做也是不对的,再加上孩子对于自己拿超市里的东西这样的事情不以为然。

应该怎么样进行引导呢?

第一,帮助孩子了解超市运行的过程



有时候孩子拿了东西没有付钱,可能只是他不知道超市是怎样运行的,不知道在超市买东西是需要付钱的。所以要告诉他超市的运行方式。让她自己去体验如何挑选商品,如何付款。你要告诉他,如果拿那个人拿了东西都不付钱,那么售货员阿姨挣不到钱,就没有办法生存了,就像妈妈每天工作不发工资一样,没有钱,家里也无法再生活下去的。

第二,故事引导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

现在很多绘本故事和动画片里都有关于不拿别人东西的这样的故事,可以通过故事让孩子明白,拿别人东西,拿超市里的东西不付钱,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只有自己意识到错误以后才不会再犯。

第三,多跟孩子进行交流



当您得知孩子偷偷拿了超市里的糖。你首先就是把孩子批评了一顿,而且孩子对此不以为然。可见平时你与孩子的交流太少了。所以有时候您说的话,孩子也不愿意听。针对这种情况,在平时要多陪伴孩子,了解他内心的想法。多关心她,呵护她让她感觉到你对她的爱,只有这样她错了以后才会从心底里接受你的批评。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不是解决她的态度,而是她到底从哪里学来偷拿,而且引以为豪。这种价值观是基于什么而形成的?

单纯的批判,甚至打,只能制止她这个行为,但是孩子往往会以此错误价值观而做出更荒谬的事情。只有了解她的行为动机才可以纠正错误。

一、孩子错误行为的动机

5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最希望父母注视自己,如果自己的行为可以让父母高兴、认同她或者关注她,她绝对是义无反顾的去做。

题主的孩子,偷拿了糖果之后,她并不是收藏起来偷偷吃掉,而是回到家搜出来给家长看。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解析点,一个是回到家,另一个是给家长看。

回到家,意味着安全、隐私,可以让自己和父母独处。如果是有兼顾到“安全”这个意识,那么孩子是意识到自己所做的是错事的;而让父母独处,搜出来给家长看,这是孩子在希望通过自己最喜欢的物品,来讨好家长,用成功偷盗的行为,来赢取父母的关注甚至赞美。

换言之,孩子希望获得家长的关注。家里是否有二胎?或者是否缺少了对孩子的关心?又或者给孩子的错误定位,例如“你真是个坏孩子!”

特别是后者,错误的定位,孩子会错误的理解为如果我不坏,家长甚至看都不看我。为什么孩子会这么在意这些评价?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行为寻找自己在家里面的定位。

二、不以为然

这是问题的严重之处。是什么造成孩子对错事不以为然?个人经验更偏向于上述的“错误的定位”。

每一次都被定义为“坏孩子”,说多了,孩子就麻木了,更加深信自己是坏孩子。既然如此,我还何必在意呢?坏孩子就应该做这些事情。


如果题主只希望制止孩子这样的行为,那只需要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即可。但如果题主希望纠正孩子的错误价值观,请和孩子平等而且深刻的交流一番,寻找孩子的错误动机在哪里,然后以此为方向做解决方案。




5岁的女儿偷拿了超市两颗糖,回到家搜出来给我看,严厉批评她,但她不以为然该怎么办?

小孩子是直觉思维,她对偷都没有概念,你让她如何承认错误呢?

大多数5岁的孩子,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偷”的概念的,他们区分不出“偷”和“拿”的区别,他们并不会认为拿了超市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因为在超市里,大家都是要拿自己想要拿的东西的。但是,如果家长没有给孩子灌输过在超市拿东西要付钱的概念,那么孩子会认为这是很正常的。

父母不要把这次的事件跟孩子的品性联系起来,从而造成焦虑和压力。因为5岁的孩子还不具备“偷”东西的思维。但父母需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而不是跟孩子一遍又一遍强调偷东西的概念。

1.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孩子在超市看到自己喜欢的糖,拿了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可以跟孩子这样说:妈妈知道你喜欢超市的糖果,所以拿了,但是超市里的东西,如果我们没付钱,它就不属于我们的,所以我们现在有两个选择,去超市把糖还回去或者去付钱把糖买回来。

2.给孩子定规矩

通过这件事告诉孩子,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偷偷拿回家,需要经过别人的允许,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是不被允许的。

3.孩子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

告诉孩子,有喜欢的东西,可以告诉爸爸妈妈,在情况允许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给买,但是不能私自偷偷拿起来。

我们的传统文化对“偷”这个字格外敏感,提到小偷,人的第一反应是鄙视。如果孩子是偶尔一次为之,父母也不必大惊小怪,只需要按照方法一进行引导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经常有偷拿行为,那父母需要了解孩子产生这一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可以尝试把这件事看做是一个信息,看看孩子通过这个行为向父母传递了什么信号,看看孩子的心理发育到了哪个阶段,看看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出了什么问题,看看是否忽略了孩子的需求。父母需要淡定一点,不要把孩子的这个行为看成是可怕的结果。

孩子不是贼,父母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国高级育婴师,多年丰富的母婴护理经验,多网络平台原创作者。关注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是二孩妈妈,育儿路上我们在一起!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欢迎关注银花育儿!如果觉得本文有用请点赞或留言再走吧!




不必大惊小怪!俗话说“孩儿好,狗儿手”,小孩天性多动活泼,只要不是习惯性就好,随着孩子的长大教育是完全可以改变好的,但父母和亲人的言传身教最重要。

举实例:我小时候在农村小伙伴们没有谁没偷过东西的!那时穷肚子饿,看到能吃的顺手牵羊是常事,偷荔枝偷甘庶偷花生偷……多了去!那年代无聊把这些当乐趣,大人们抓到的教育一下不能偷就放了,也不太当回事。随着长大接受教育逐渐明事懂理,也知道偷不对改!知过能改!现在小伙伴们都长大都老了也没谁变坏人,我上大学还成长为有用之才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不以为然   严厉   批评   超市   发卡   婆婆   小偷   家长   姐姐   女儿   事情   父母   错误   东西   妈妈   孩子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