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不要国家一分钱,斥巨资弘扬国粹京剧,反被有些人冷嘲热讽,这合理吗?

如果京剧能靠卖票养活自己,那么国家何必每年那么多补助给京剧呢?上海京剧院一年补助一个亿。

这个才是某些人最害怕的,就怕哪一天补助忽然没了。。。,所以老郭唱的再好也“不专业”,否则“专业”的怎么混补助呢?




老郭随便唱什么,他只要卖得出票去,就有市场!老郭不仅相声精彩,还将各种濒临失传的传统曲调又流传开来,更是爱好唱京剧,斥巨资弘扬国粹,这是功德无量的!至于冷嘲热讽各类打压,老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对老郭的这种贡献应该大力支持,国家补贴的专业院团没有干的事,他干了有什么不好?那些个一级演员,专家大师一年也见不着一面,何谈振兴啊!你们拿着高薪享受着国家补贴就偷着乐吧,嘴下留德吧!




不干事的永远对干事的指指点点,就好象他们是万事的判官,很多综艺节目的评委一个个煞有介事的点评,殊不知台上许多选手比他们强很多,知识面也广,他们虽在评委席上确象跳梁小丑,丑态百出。真当老百姓眼瞎呀!




这就是现实!一群不干事儿的,专门挑干事儿的人的茬,他找不到人家政治上的茬儿,就找人家经济上的茬,找不到经济的茬就找个人品德的茬,总之,他们是一群拿着国家工资的蛆,什么事儿都不干,生活工作只一件事,就是挑干事儿的茬。建议:国家撤销这群蛆的工资。




不好!

弘扬国粹,不只是立个牌坊,来证明自己是否贞洁。

国粹起源于民间文化,要服务于大众,脱离了大众需求,就是数典忘祖,就是忘恩负义。

德云社对中华文化,即有传承,也有创新。目前年轻人又回来了,喜欢了,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一小部分人,说郭德纲的京剧不正统,是因为,人们不把再把那些所谓的“大师”,再视若神明了,这就侵占了“大师”的利益,造成他们被失落的危机。

文化,是用来传播传承的,大众喜欢,不是演艺者的技巧,而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不要你打着所谓正统牌牌,搔首弄姿,无趣无味的让大众喜欢你,把无知,当做你步步自封理由。

天下之大理,益民得存,老百姓喜欢,才是任你江湖的底气,否则,无论你如何自我标榜,都是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




嫉人有、笑人无,这种现象不是今天才有的。

郭德纲没落的时候没人能瞧得上眼,今天火了都想出来蹭热度。

航空专家批评说,郭德纲造的火箭很不科学;建筑学家批评说,郭德纲盖的房子很不专业;美食专业批评说,郭德纲炒得鱼香肉丝很不地道;这不这两天又有位“著名京剧艺术家”说郭德纲演的京剧很不专业吗。

从来没有看到或听到郭德纲自己说过他是专业的京剧演员,一个文凭不高,却凭借勤奋和刻苦练就了一身本领,给观众带来满满的笑声,那些所谓的专家们就不要老是出来指责人家了。

人家没拿过国家一份钱,没享受过什么政府特殊津贴,没申请过任何国家补助,解决了好几百人的就业,时不时还拿出钱济贫救困,没招谁惹谁,我就不理解为什么总有那么一些人跳出来骂人家。

姜昆过去说的那些好段子我爱听,郭德纲的相声我也爱听,只要他说得好,喜闻乐见就是好的。

把自己的事做好,有本事多给观众、听众带点欢乐比什么都强,别总是拿别人来蹭热度。




按理来讲,郭德纲唱戏的水平也就是戏票的水平,离真正京剧艺术家是差很远,有些音准拔不上去,讲个相声,唱个小曲绰绰有余,如果单单靠唱京剧买票是养活不了的。很多观众,尤其是喜欢听戏曲的观众为什么还喜欢听他唱呢,主要分为这么三种原因:

一是根本就不懂戏曲,就是哪种一看到电视上有唱戏的就烦的要命,赶紧换台哪种。虽然很不喜欢,但是仅仅凭对老郭的喜爱,愿意听他哼哼两句,管你唱的啥,别人唱的再好就是天仙也不行,就愿意听老郭哼唧哼唧,这凭个人魅力吸引了一大部分观众。

二个是多少有点戏曲知识,似懂非懂,听过诸如黄梅戏、河南坠子、山东梆子、吕剧、粤剧、昆曲等,觉得老郭唱的还不错,有那么点意思,唱的字正圆腔的,能听清楚唱的啥,知道内容,就有听下去的欲望。觉得戏曲还是很有韵味的,也是很经典的,正如此,在网上吸纳了不少的网友支持,叫好声一片。

三个是正儿八经愿意听戏的老票友,为老郭脸红脖子粗往上顶的那一腔热血而深深感动,成为了忠实的支持者。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戏曲爱好者,本不希望戏曲这国粹就此落寞下去,现在有个人一分钱不要,还要凭自身的巨大流量去拯救这门艺术,唱的好不好不重要了,是不是真正的科班出身不重要了,是不是京剧艺术大家也不重要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戏曲,希望戏曲能够有人传承下去,老郭拿住了这部分人的心,进而影响他们这帮戏曲爱好者愿意买票进剧场,随着影响力的增加,这个范围正在慢慢的扩大。

在郭德纲的影响下,喜欢听戏曲的人越来越多,这应该是戏曲这个行业的好事啊,为什么有很多人冷嘲热讽呢?通过前面的描述,现在这个就好解释了。现在的戏曲谁还会听呢?中国之大又有几个人愿意听呢?14亿人口竟然还养不活一个上海戏剧院,还得国家每年补贴一个多亿,这就说明很多原因了。正如相声的没落,被郭德纲拯救一样,到现在郭德纲相声还是非主流界,被主流界天天挤兑。因为老郭动了别人的奶酪,动了每天熬天混日子就可以领工资的好日子,成了得拿真本事才能有饭吃的苦日子,你看相声主流界自成一体,天天骂不绝口。

话又说回来,戏曲界也一样啊,他们真正唱的确实专业,可是咱们也听不懂啊,咿咿呀呀的不知道唱的个啥,谁又愿意花钱买票进剧场听戏呢?说句难听的,你就是给我钱,让我坐剧场里听戏,前几天为了钱为了生活我还能忍受几天,后面指定是给多钱也不再听的,保命要紧啊。天天听那玩意烦死了,几天就能进精神病院。你说这专业的没人听,突然来这么一个讲相声的吼这么几嗓子,就有人愿意买票进剧场,听他哼哼,你说别人能不生气?能不言语几句冷嘲热讽几句?还让不让他们活了?每天原本是去唱几句,就拿工资上下班成为艺术家的,让你这么一整,又得卖票又得剧场的能不一肚子火?

物极必反,适者生存。不管是一个物种还是一个戏种,要生存下去,它就得改变,只有适应了发展的潮流才能生存下去。我相信,在郭德纲的努力下,现在已经有很多年轻人,加入到愿意听戏曲的这个行列里来了,并且也听懂了一些小曲,一些过去根本没有听过的剧种品类,也得到了较好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希望老郭继续努力下去,顶起这面大旗,为戏曲这个行业发扬光大而竭尽全力,让戏曲这个行业越来越好!




观众是冲郭德纲去的,不是冲郭德纲唱京剧去的。你信不?不论郭德纲唱的是京剧评剧越剧,都有人买票,假如郭德纲唱二人转,恐怕更会爆炸。这和“弘扬”京剧艺术没一毛钱关系。郭德纲演过电影难道是“弘扬”电影艺术?老郭说过,做为艺人商演能卖出票去是唯一标准。只要老郭卖票,甭管说什么演什么唱什么,都能卖出去。这就叫票房号召力这就叫IP这就叫流量。从这个意义上讲,郭德纲的粉儿和郑爽的粉儿没有本质区别。所以那些京剧表演艺术家大可不必动真气,老郭吃的还是相声的饭,不是京剧饭,更没抢京剧表演艺术家的饭。与其羡慕嫉妒恨郭德纲,还不如多琢磨自己怎么把票卖出去,让更多的人爱听你们专业的正宗京剧。不过最后说一句,京剧以及其它传统剧种正在成为或已经成为且必将成为文物,谁也扭转不了谁也弘扬不了,承认现实吧。




其实不要断章取意,也不要妄自菲薄,更不存在冷嘲热讽,角度不同看问题的观点不同,说出来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老郭喜欢戏曲自费成立剧社,主要是娱乐和普及的成分;从专业人士讲挽救京剧则是另一回事,更需要功底和专术。但二者并不矛盾,老郭说过要雅俗共赏,雅要雅的俗,俗要俗的雅。艺术可以为少数人服务,更应该让广大民众所接受,懂艺术的人越多艺术会越能传承发展。寓教于乐受用于下里巴人,曲高和寡适合于阳春白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冷嘲热讽   国粹   京剧   小曲   国家   大众   戏曲   巨资   买票   剧场   事儿   相声   观众   艺术   喜欢   专业   弘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