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文学”深刻影响了八十年代的人们。请讲讲当时感受是什么?

“伤痕文学”在八十年代曾迷惑了一部分人,但后来人们觉醒了,渐渐对它嗤之以鼻,甚至把它当”毒品”一样,避之唯恐不及。




我不知道什么是伤痕文学,但我知道《人世间》电视剧很真实,真实的就像在回忆真实的童年青年,如果真实的也不能写,那么请问你想什么,难道要一本正经胡说八道,难道错误的也要歌颂???




1949年前的伤痕文学如鲁迅、巴金、老舍等等的作品是真正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和大伤痕,1949年后几十年的伤痕文学作品是一种无视历史客现发展过程,把毛泽东共产党正在治疗的干百年遗留的伤痕,无论谁也必有一个过程还未治愈的伤痕加以夸大抹黑统统怪罪到毛泽东怪罪到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上的反动文学!




伤痕文学是特指反映十年内乱的一个文学现象。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说十年内乱“祸国殃民”。这就是伤痕文学产生的原因和其所反映的国家和人民的伤痕内容。伤痕文学所反映的是那个特定时代和社会的伤痕,绝不是个人的。

从逻辑上说,是十年内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伤害,产生了伤痕文学,伤痕文学的出现促使了广大人民解放思想、深刻反思十年内乱,从人性和文化上拨乱反正。之后伤痕文学进一步深化为反思文学,开创新时期文学。




伤痕文学给那时的人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人们透过极左的迷雾看到了人性的光。也许原来你以为被打、被骂、被攻击是正常的,认为人家抄了你的家,砸了你的“四旧”是正常的;也许你认为读书无用是真的,孔老二、“周公”都是“克己复礼”也是真的。伤痕文学的出现让你从更多的角度重新审视很多问题。

伤痕文学还让你知道了在这个世界上,你一定不是最冤枉的人,也一定不是最悲惨的人。这世界上永远有比你更冤枉和悲惨的人。因此你没理由怨天尤人,没理由哭天抹泪,生活还要继续,明天还会开始。

伤痕文学可能在文学水平上不是最好的,可能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境界没那么高,但是,在那个年代读过这些作品的人们,绝大多数相信一个道理: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那段历史决不能重演!




我今年77岁了经历新中国的各个历史階段。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30年,国家的经济建设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伟大的建设成就。但是也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和实际行动中走过了不少弯路,甚至是犯了重大错误。在以阶级斗争为钢思想的指导下,从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到58年的大跃进浮夸风瞎指挥,导致了1959至1961年三年大饥荒。更为严重的后果是1966一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让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使国民经频于崩溃的边缘。

在这些每个历史階段的运动过程中,都有不少的老百姓,因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也有不少人是历史问题如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右派分子包括子女在内,均遭到不同程度歧视、批斗甚至迫害致死。1978年后在中央拨乱反正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全国范围内纠正了历次运动中的冤假错案和平反昭雪,从此,全国人民才有了正常的政治生活。

在此大背景下文艺作家创作了一批文学作品,以小说`报告文学、电影、电视作品的形式,真实记录和反应不同历史時期个人、家庭、社会的遭遇和经历。由于作品绝大多数都是记录了不同的遭遇和悲剧,因而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和赞颂。由此,又被读者冠以伤痕文学的名称。

我夲人认为伤痕文学的创立是过去历史的真实客观的反应,应当公正客观的对待。我真的不知道一些为什么对伤痕文学恨之入骨,经常看到一些攻击谩骂伤痕文学的文章和视频,我认为这些人真的应该好好学一下中国的近代历史,如果一味掩盖历史,文过饰非,不是幼稚就是愚昧无知!




伤痕文学是八十年代的产物,那是一个时代催生剂,因为伤痕文学作者那时是吃香喝辣人物,机会是他们擅长的手段,其中作品含有大量夸大事实的基础。当然实事求是还是能得到广大读者尊重,毕竟那个年代的老人在世还是很多的,睁眼说瞎话不得人心。而且伤痕作者几乎是专业揭露建国后的发展,对战火纷火殖民地的解放前是有崇拜的,确实令人细思极恐。




伤痕文学是几个或少数人在激情似火的年代受了些苦,而发出的哀鸣,没有把那个时代的正能量表现出来。如两弹一星,劳动人民战天斗地的热火潮天的激情场面表现出来,工农兵是国家的真正主人和那个年代没有黄、赌、毒和贪污腐败的情节表现出来,判定一部剧,看它时不时讴歌时代的进步,而不是事后去当怨妇去丑化自己的历史。




“伤痕文学”的出现,让很多人有一种大梦初醒的感觉,曾经的信仰,曾经已经固化了信念崩塌了。由于都是亲身经历,当固化的思维崩塌后,随着而来的就是强烈的共鸣。

“伤痕文学”的起源——短篇小说《伤痕》改编为广播小说后,很多人是流着泪听完节目的。




八十年代初参加工作,工人。以当时的视角来看“伤痕文学”,对于那些“伤痕”满是同情。

九十年代末,下岗了。下岗后所有的遭遇,让我懂得了,正是当年的“伤痕文学”,铺垫了后来的“下岗理论”的基础。

当年“伤痕文学”里的主角形象,通常是“理性”“良知”“高知”的。后来才知道,这些“高知”们的“理性”和“良知”,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大多数人是没有用的。”

所以,当他们富起来以后,别人不但不能富,连活着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反对“伤痕文学”的,都是懂得了这个道理的。

而那些支持“伤痕文学”的,都是已经“富起来”了的,而且还要继续“富”。谁拦着,他们就要骂谁。

看看现实中你们的身边,是不是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5

标签:高知   大跃进   老舍   伤痕   拨乱反正   内乱   文学   良知   文学作品   深刻   年代   真实   国家   作品   时代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