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很多老人离世儿女们不掉眼泪,反而花钱找外人来哭灵?

大部分儿女对自己老人的命休终止那一刻都是落泪哀悼的,因为从此再也不见爸妈的身影了。对于爸妈过世没落泪的这部分人有几个原因:1,爸妈生前双方经常有过矛盾冲突的,2,有些人心很铁,最伤心的事他(她)也不崩溃,3,地方观念严重,请人哭灵替代了自已是本地的不良之风引起的




我们这里没有你说的这奇葩事,没有见过儿女不哭请人哭灵的,有那个必要吗?,不哭心里就是不想,不想就会在人们的议论中被戳脊梁骨,儿女很少有不哭的,那是血浓于水的至亲啊!要是说儿媳妇不哭到是有的,多数儿媳妇为了面子上好看一点,多数是干嚎“只打雷不下雨”,就是哭声挺响亮,其实一滴眼泪也没有,这样外人就会说“你看这装腔作势的,活着不好好对待老人,死后哭倒是买力气”。没有人关注女婿哭不哭,因为女婿不算这个家庭的人,也不在烧纸、报庙、出殡的队伍里,他们哭不哭无所谓。

要是说儿女也不哭,还顾哭灵的,这可是丢人现眼到家了,父母生养一场,天地永隔了,谁会不难受?眼泪会不由自主的往下掉……

这哭灵的人,不知道是哪里流行,反正我们这边没有啊!




无论在城市或者农村谁家的老人过世后儿女们一滴泪不掉、不痛苦悲伤不符合实际情况。而老人过世后雇佣表演团体来表演哭灵的就犹如有的地方老人过世后找表演团体进行歌舞演出一样,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大家看看这家人对老人过世丧事办的有排场、有声势、有面子等。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原因就是存在这些地区的人们对于老人过世后办丧事互相攀比的不正之风。




这种事情还的确不少。我的老家很早就有一个剧团。过去演唱样板戏和文艺节目,很是红火了一阵子,每逢过年过节就演唱,在三里五乡很出名。还经常被外地邀请演出。自从实行包产到户后,生产队解散后,剧团也散了架。从90年代后,原来剧团的人自由组合,成立了两组吹打班子,各自购置了乐器。巡迴给那些去逝人家吹丧、哭丧。有几次回老家探亲都曾耳闻八三睹。那情景实在难以苟同。

明明死了人,是件很悲哀伤心的事,可是吹打演奏的乐曲却是欢快喜庆的调子,比如“红高梁"里的“大花轿",什么“妹妹坐船头",什么“大姑娘美大姑娘浪"等等,令人听了哭笑不得。尤其更闹心的是哭丧。吹打班里还有专事哭的差事。不管谁给钱,光死者称呼什么,哭者跪在哪里,就代替出钱的人称呼什么,震天动地的呼叫,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丧,令人心中真不是个滋味。其中竟然还有当年的发小,都年过花甲了,还要东跑西颠去哭丧。我曾问过他们,为何要干这种差事呢?他们回答是,“干这活儿,虽然很下贱,可挣钱快呀!咱们老农民,如今也谈不上什么脸面不脸面,自尊不自尊,只要能挣钱,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有时竟把嗓子哭肿哭哑了。这些吹打班一般也就四丶五个人,人员少而精,毎个人都身兼数职,吹拉弹哭,每次历时两天多时。据他们说,如果碰上富裕人家,豪门大户死了老人,亲友多,吊唁的人多,代哭丧的就多,挣钱也多,对付了一次就能每人能分到千儿八百的。一般农村家庭去逝老人,也挣三、五百元。

哭丧,已成为一些农村新的陋习。不知这是社会变化的太快,还是社会的公序良俗在倒置?一切向钱看似乎无所不用其极。有时候为这些农村艺人深感悲哀,有时侯又为他们善于抢抓机遇,委屈求钱而感到惊讶。









亲爱不实、自私为真!又或者已达无相境界?不管啥样也不要总拿农村为例、人心城乡一样。




图的是热闹气纷。


还有用录音带或CD代替和尚念经。




为什么农村很多老人离世儿女们不掉泪,反而花钱找外人来哭灵?这个问题很简单,老人离世儿女们不掉泪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是不能振夫振地而已。花钱请外人来哭灵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儿女们的心痛和悲哀,也是儿女们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他们的孝心,还有的儿女们在老人离世时以放烟花和炮来表示心里的悲伤和哀悼,其它花钱请戏班哭灵就是表达儿女们的沉痛悲伤和悼念而已

改正“夫"改成"天"




答:这就是农村当今的怪现象,显摆比阔。活着不孝顺,死后人做给人看!这种怪现像主要分布在各省的各个地区、云南省主要分布在昭通、曲靖、宣威等地。大理、普洱、版纳这些地区都不请人跳、唱、哭等这些活动!这是对死者的不敬、我们主要请吹和做道法。




再说自己家的老人过世了,儿女心里都很难过,那还有请外人哭丧的,我也是农村人在俺那从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这事。再说农村人都是乡里乡亲的,就不怕别人笑话吗。




这一种现象有,不一定是很多吧。好像是为了渲染气氛,也有仿效性。别人那样办也跟着学,依我个人观点,没有什么必要性。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人人都得有这个经历。但人生一世,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尝试过。老人一生都很不容易,为生活奔波,为子女操劳。不管做什么,为子女任劳任怨,小时捧着怕掉喽,含着怕化了。儿女生病,为了解除其病痛,恨不得自己能代替。长大后又为他们的前程,而时时牵肠挂肚。总之,父母对子女的奉献,是子女难以报答的。常言说,久病床前的无孝子。是前人对现实的总结。确实照顾一个躺在病床上的老人不容易。与照顾一个新生儿是有反差的。老人已是夕阳,是末日,不会再给家里带来新的希望。新生儿是朝阳,他们有可能会有很大的发展。

老人对待子女都是百分之百的用心。子女对待老人能够拿出老人对待子女几分之一的,诚意就不错了。这应该引起年轻人的反思,在老人有生之年,多尽孝道。以免留下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宣威   外人   老人   农村   丧事   人心   儿媳妇   大姑娘   剧团   差事   脸面   儿女   子女   悲哀   悲伤   眼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