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数字化和数据化有什么区别?

信息化、数字化、数据化的区别在于侧重点的不同。

信息化侧重业务信息搭建、数字化侧重产品领域的对象资源形成与调用,而数据化呢,侧重结果。简单说来,就是要使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

注意!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数字化是信息化的高阶产物,脱离了信息化的支撑,数字化便是空中楼阁。

那么,该怎么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呢?必不可少的便是运用好工具。

目前市面上关于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的工具太多了,但是真正起到降本增效的只有低代码平台。

这里,介绍一款实用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云表。(文末有工具永久免费获取方式)

画表格,就能实现信息化向数字化的转型

云表是一款提供免费版本的,PaaS企业管理应用开发平台。通过它,自主开发,就能助力企业向数字化转型。我想很多人都用过excel吧,大多数人多多少少也接触过业务流程。

没错,云表的自主开发方式,是不用写代码的,只需要操作者懂中文、会业务,就能在和excel长得差不多的界面,以拖拉拽的方式,施展自己的管理才华。


像数据处理、数据透视、采购信息管理、库存管理、群发信息等,用云表都可以做到。

不要太惊讶,信息化转型数字化过程,要用到的管理软件,用它,一样能架构出来,如CRM、HR、ERP、EKM、EAM、OA、MES、进销存等。

云表“all in one”,彰显一体化与个性化

“All in one”不仅是企业全面信息化的解决方案,更是企业深入应用的一个深度聚焦。云表呢,为企业提供了信息化深入应用的,一体化服务体系与解决方案。

所谓的一体化,即全面应用,客户需要的是,解决核心业务,管理软件不仅要涵盖CRM,还要涵盖ERP,OA等。用云表,这些管理软件,都可以集成到一个平台去管理,不需要再购买单一功能的管理软件,而且这些还是自己开发的符合特定需求的管理软件。

至于个性化嘛,那就涉及到企业的业务变更和个性化需求了。很显然,企业从市场上购买的标准软件,它们通用的产品、解决方案无法满足这些需求。而用云表,就能让企业的系统“活”起来,随业务的变更和成长。

云表的自主开发方式,让企业不再受制于第三方,自己动手,随时增删查改功能,实现二次开发,想把系统设计成什么样子,实现哪种功能,大胆放心地去做就行。

目前,云表已向千万企业和高校赋能信息化、数字化,实现流程审批、权限控制、工作流、多人在线协同办公等业务功能。其中包括华为、中国电信、海尔、贝因美、中铁、首钢、燕山大学等。

另外,如果你在电脑上弄好了,可以点击设置生成移动端APP,实时跟踪信息更方便!



最后,给大家奉上永久免费获取方式,希望能帮助到您。

获取方式

1、点赞+转发+评论留言

2、关注我并点击我头像,私信发送:cc

请大家注意查收噢!实现企业的自主可控,不再是一件难事儿!




其实我认为这些叫法都是忽悠门外汉的,如果非要说有区别,那可能代表了不同的信息化进程,一般企业或者政府的信息化也是分阶段的

第一阶段,无纸化进程,这个过程就相当只是把原先线下需要流转的纸式文件转换成电子版直接线上流转。这是不论做什么信息化系统的第一步,也可以理解为,数据标准化,将所有企业需要的数据都电子化、标准化,以供后续应用。

第二阶段,集成化进程,就是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一般企业会先某个模块或业务部分信息化,但为了满足更高的管理需求,就需要把各个系统之间数据打通,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交换数据联动。

第三阶段,平台化进程,就是采用顶层设计,统筹设计整体系统,一般会做统一门户、用户权限统一管理、数据集中管理、减少数据冗余等。这些操作最终会实现公司信息化整体统一,确保应用效果,进一步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第四阶段,数字化进程,就相当在线上做了一个孪生的数字系统,所有业务流转,所需数据全部数字化,这时就可以做一些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优化数据展现效果,为公司决策提供分析研判所需的一切数据,这时更可以应用一些大数据的技术、AI等数据应用技术进一步实现智慧工厂。

所以不存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对立,而且目前业内把这俩词也玩坏了,不见得数字化就高级过信息化,实现智慧、智能,必然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数字化目标后再进一步通过大数据的应用,最终实现智慧工厂的目标。感兴趣的人,可以看下我的文章,我们再深入交流寻找那个最优秀的你-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公司合伙人招募-坐标深圳




目前,企业IT的发展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步的业务信息化(信息化),第二个阶段我们叫数据信息化(数字化)



业务信息化通常指的就是企业为了管理各种业务流程、业务数据进行的软件系统建设。如:ERP、CRM、OA等。这些我们都统称为IT业务系统,这些系统服务的对象都是各个具体的业务部门,他们建设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标准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生产运营效率、降低企业的人力、时间和管理成本,体现的是一家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思路,这也是比较现代的企业管理方式。



所谓数字化是指将许多复杂的、难以估计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变成计算机能处理的0和1的二进制码。如果说信息化是物理世界思维模式,那么站在IT角度,数字化则带来了数据化。


数据化最直观的就是企业各式各样的报表和报告。数据化是将数字化的信息进行条理化,通过智能分析、多维分析、查询回溯,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随着企业的发展,各个部门的业务用户在平时使用这些系统的时候就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数据得到了沉淀,有了沉淀之后,企业就可以进行IT信息化建设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数据信息化


数据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我们的企业全面了解企业实际的业务经营和管理成果,由以往的经验驱动变为数据驱动,最后形成业务决策支撑提高决策的准确性,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企业管理方式。


所以,业务信息化和数据信息化的建设是一种上下游的关系,没有业务信息化的基础,就不会有数据信息化。数据信息化的建设要基于业务信息化的建设,但同时数据信息化的建设一定要返回到业务本身,与业务信息化彼此关联、彼此驱动,这就叫数据走出去的战略




信息化是指将原本的生产、经营活动从线下移至线上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同时还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数字化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将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信息转存为数字存储,方便网络间的传递,实现了信息的共享;数据化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将信息进行不同维度的筛选、合并、整理,最终形成核心数据,目的是为了过程管理或者原因分析,也就是为了实现数字化管理。

从人工参与程度来说,信息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包括系统开发,数据的录入等等,数字化过程需要一定的人工干预,数据化过程很少进行人工干预,主要数据都是根据一定的规则来进行处理的。

综上所述,信息化是一个过程,是数字化、数据化的起点,也是终点。数字化是实现信息化的方法,是手段,同时也是数据化的基础。数据化通常目的性较强,就是为了实现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管理。




信息化:

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业务信息进行记录、储存和管控,用来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了解一切动态业务信息,如“现在业务情况如何”、“流程进展到什么阶段”,让企业资源合理配置。

信息化,是一种对物理世界的信息描述,本质是一种管理手段,侧重于业务信息的搭建与管理。此时,业务流程是核心,信息系统是工具,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只是一种副产品,信息化还是物理世界的思维模式在进行的。

例如,目前经常看到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CRM系统,MES系统等等,利用信息系统将管理信息化,助力企业高效管理。

数字化:

是指将许多复杂的、难以估计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变成计算机能处理的0和1的二进制码,形成计算机里的数字孪生。

如果说信息化是物理世界思维模式,那么数字化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AR等这样的数字化工具来实现更宽更广的数字化世界。

物理世界正在被重构,并一一搬到数字化世界当中,这个过程,是技术实现的过程,更是思维模式转变的过程。

数据化:

数字化带来了数据化。数据代表着对某一件事物的描述,通过记录、分析、重组数据,实现对业务的指导。这就是“数据化”。

数据化最直观的就是企业各式各样的报表和报告。数据化是将数字化的信息进行条理化,通过智能分析、多维分析、查询回溯,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如果说信息化和数字化更偏向于系统性概念,那么,数据化则更多地是涉及到了执行层的概念,一切业务数据化。以数据分析为切入点,通过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破传统的经验驱动决策的方式,实现科学决策。

信息化和数字化绝对不是割裂的、对立的,而是联系的、发展的。

信息化→业务数据化

信息化多半执行业务数据化,即我们所常说的“业务数据化”,它是将整个业务以数据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某家公司用ERP系统管理采购、用金蝶系统管理财务、用用友CRM系统管理销售,等等。

数字化→数据业务化

而数字化并不会脱离信息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缺乏互通,于是形成了信息孤岛,而数字化则打通了各个信息孤岛,让数据得以连接。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地、多维地分析,对企业的运作逻辑进行数字建模,指导并服务于企业的日常运营。

数字化是信息化的高阶阶段,是信息化的广泛深入运用,是从收集收集、分析数据到预测数据、经营数据的延申,脱离了信息化的支撑空谈数字化只不过是空中楼阁,没有坚实的信息化基础,数字化也是不稳定的。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通过对于信息化、数字化和数据化的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产业互联网等概念。

从概念的出发点和概念本身的延伸来看,信息化虽然是提出相对比较早的概念,但是信息化概念自身也在不断发展,从大的角度来看,信息化主要强调企业(机构)管理流程的规范化、自动化,提升企业对于各种资源(人力、财务、物资等)的管理能力。

信息化是企业进行资源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方式,强调计算机在企业管理过程当中的重要性,信息化同时也是网络化的基础。

数字化在网络时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化早期会更关注于能够在网络上进行交换的各种资源,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化的发展,也使得更多的资源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整合。可以说,数字化是互联网企业能够发展的基础,数字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技术手段,而结果则是成就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数据化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所谓的数据化更偏向于社会资源的数据化过程,大数据发展的结果是让数据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在另一个方面促进了各种资源的数据化进程,包括物联网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互联网整合了更多的资源。从这个角度来看,数据化更强调数据的价值。

可以简单的说,信息化推动了数字化的发展,而数字化则进一步推动了数据化的发展,在信息化、数字化和数据化的背后,则离不开互联网和物联网。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信息化、数字化和数据化的区别,可以用一个等式关系表达:信息化 ≤ 数据化 ≤ 数字化。

通过大家每天都会遇见的生活场景,理解“信息化、数据化、数字化”的区别,相对比较容易。

什么是信息化?

我们每天打开头条APP,点开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文章、视频、问答、微头条、直播”看一看。无论是“视频、图文、纯文字、纯图片”中的任何一种形式,本质都是在传达作者的“认知观点、思想见解”。

这种借助计算机技术记录、网络传递信息的过程,可用“信息化”类比理解


什么是数据化?

APP系统终端处理器会收集反映每一位读者阅读习惯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的“载体形式、主题关键词、频道关键词、互动次数、点赞次数、阅读时长、通读率”等等。

这种将反映读者习惯的“标签”出现的“维度、频率、次数”被以“数据形式”区别开来,可用“数据化”类比理解


什么是数字化?

  1. 读者“点击、观看、下拉、打字”等属于行为动作;这些行为动作出现的频次多少,本质上反映读者内心对信息的喜欢程度。
  2. 程序员会将“标签化的关键词”,像老师“出卷子、评卷子”一样,给出不同的分值将“不可量化的需求”通过“数值量化”区别成不同等级。
  3. 读者给出“信息需求”,可理解为出题;创作者满足“信息需求”,可理解为是考题。
  4. 程序员首先将代表“不同需求”的信息,通过标签化区别、可以理解为出卷子;程序员再将代表“不同价值”的数值,对应每一个信息标签、可以理解为给出“评卷标准”。
  5. 读者的“信息需求”和创作者的“信息供应”,共用相同的“信息标签”和“价值数值”,剩下就是自动判断和配对“需求、供应”之间的匹配概率。
  6. 数据化的“信息标签”自动匹配的结果,像似高速公路由左右两边道,共同形成交通闭环一样。首先,用于自动筛选“视频、图文、文章”等内容,推荐给有对应需求的读者,并不断优化供应,形成正向路径。然后,再将结果反馈给创作者,促进其不断提升创作能力与水平,形成逆向路径。

这种针对各行业的“需求、供应”关系,通过“在线交互、信息处理、标签分类、数字量化、数据分析”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处理 ,形成“埋点定义、界定赋值、采集分析、判断预测”的工作循环;可以用“数字化”类比理解。


总结:

  1. 信息化是将工作与生活的场景,通过计算机“0、1”的语言,从线下迁移到线上;信息化是数据化和数字化的基础
  2. 数据化是将工作与生活的场景,通过统计学“分组、频次、频率”的方法,进行“信息行为、信息结果”的统计处理;数据化是信息化的升级、也是数字化的基础
  3. 数字化是将工作与生活的场景,通过对标“真实的、物理的”世界,以“标签命名”、结合“数字赋值”进行模型化处理。数字化包括信息化、数据化等众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升级

数字化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化”技术;先像造一面反射真实世界的镜子一样,模拟出一个“虚拟”世界。然后,再以数据分析、数据判断、数据诊断、数据预测的“数据化”应用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喜欢就捧个场,点个赞。

欢迎讨论,谢谢!




信息化是通过计算机应用的系统对客观存在的物、对象的管理、规置。数字化在是客观存在的物、对象运动、变化中产生的数字集合。数据化是人们通过收集这些数字数据,加以分析,更好的为客观的物、对象以及第三方服务。




每个人理解都不一定相同。因此建议先参考现有体系,DIKW体系。建议先搜索科普一下这个体系后再往下看。

题主问的都是动词,而DIKW体系中四个主要概念是名词。那么非常直觉相信,这些“xxx化”的动词正是这些名词之间转换的驱动力。

信息化,是将现实中的数据记录下来,转成D(特指计算机上)的过程。说人话就是敲进电脑里。这种过程现在司空见惯。比如线下火车购票,银行取款,看病就医。就看到对方斜对着你在电脑上敲敲打打,就是输入到电脑了。

数据化,显然更侧重收集一堆D的(分析)过程,产生I甚至是K。因为敲入电脑只是第一步,后面一点会进行统计分析,而做到这一点一定是赋予数据(D)含义的。 这要求数据必须“一堆”,比如班级学生排名,那就要输入全体学生成绩,而不是部分。再者而且是实体的结构化,不能是你只有英语成绩,他只有数学成绩;或者你是90分,他又是“B+”。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即可。

数字化,就是产生决策(K和W)的过程。走到这一步需要上面所有步骤作基础,然后总结行业经验并自我调节优化。

拿汽车制造为例,信息化的车间会记录下造车环节的数据,人通过数据进行基本度量和评价。而数字化的车间能够做到基于设定的生产和质量目标,生成最佳规划并有效执行,面对突发情况也能自我调节。如给人决策方案,或者自动执行预案。

当然了,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喊数字化。对于特定行业,其数字化内涵侧重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制造业数字化主要是指产业端转型和数据互通联动。而科技行业说的数字化主要指智能决策。




新技术的出现总会伴生许多新名词,像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信息化、数字化、数据化”等等。


乍一看,它们讲的东西都十分相似,涉及的领域也互有重叠,很容易产生混淆,错误使用。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字化人才,分不清这些概念怎么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下在数字化转型中出现的三个高频词汇“信息化”“数字化”“数据化”,它们具体是如何定义,又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业务需求的增长,企业需要面对的管理问题也日益复杂,传统管理手段单纯依靠人力,难以适应发展的要求,甚至会成为企业持续壮大的障碍,所以,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多数企业的选择。



所谓信息化管理系统,具体来说就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现金流动、客户服务等业务要素置于统一的信息网络,再通过信息系统和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用来提供给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了解业务具体情况、流程进展状况等动态业务信息,进而作出优化生产要素组合的决策,使企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适应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常见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有:OA办公自动化系统;用于管理客户关系的CRM系统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等等。



尽管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软件系统的使用,但并不能将企业信息化局限在IT技术的范畴,认为使用一些软件就等于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我们要对企业信息化有更加完整的认识,它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是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来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


信息化能够起到化低效为高效,化杂乱为规范,化复杂为简单,化模糊为清晰等一系列的作用,是一个运用信息技术不断对企业管理和流程进行改造和完善的过程。这些是信息化功能的体现,也是衡量信息化建设程度的标准。



总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更新技术手段,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并根据不同的信息化功能板块建立对应的人员组织,做到技术系统与人的有机结合,才能使信息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成为实现企业高效管理的助力。


在数字化转型兴起之初,有许多人对数字化的错误解读,一部分人认为,数字化不过是信息化的另一种说法,两者并无区别;还有人认为,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推翻原来的信息化系统,重新建立一套系统。


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数字化与信息化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首先,数字化转型并不是要企业将以往的信息化建设推翻,而是要求对以往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并对全供应链进行串联,以适应当下“用户为先”的市场环境。


虽然都是依靠技术手段优化企业运作,但数字化与信息化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


最为明显的差别在于“打通链接”。与数字化相比,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时间往往要早很多,当时的互联网环境还普遍缺乏对链接的深度认识。这就造成了信息系统在功能方面相对独立,联动性差,不仅没有考虑用户的参与,不同信息系统之间也没有互通,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因此,企业需要借助数字化来打通信息系统的链接,形成各个单元之间有机衔接,使其能够集中反映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通过这种打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效率,整合挖掘企业价值,推动企业的经营发展。



另一点差别在于“用户思维”。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出于“管理思维”,是通过一套系统把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有序管理。在这些系统的设计中,并没有涉及到用户需求的便利化,缺少用户参与操作的功能,用户需求无法通过传统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得到满足。


数字化转型的出现,就是要突破单纯的管理思维,使数字系统既能保证企业的管理效率,又能切实满足用户的需求表达。数字化转型的过程要充分提升各个系统节点的用户参与度,提高用户的查询与操作效率,使企业端与用户端形成高效有序的互动。


如何快速区分数字化与信息化?

举个例子便于理解:

你拿着文件要找老板签字,跑上跑下找不到人,一天结束了文件还没签下来。

后来这一流程优化了,你处理完文件后点击“提交”,文件就自动流转至老板的“待办”中,老板收到提醒立即查阅审核通过。

所以说:

信息化就是将企业的日常业务流程固化下来,并自动做好记录,以降低员工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你觉得产品这个月卖得不错,请示老板下个月要不要多补一些库存,老板同意多补2万件,但这一过程中没有任何数据支撑。

后来你做了份数据分析报表:A产品本月销售额相比其他产品高8%,相比上个月销售数量增长20%......老板根据报表,结合你的营销计划,定好了应该补2万库存。

配图来自:简道云仪表盘

由此可知:

数字化是基于大量的运营数据(信息化系统记录的数据),对企业的运作逻辑(管理经验)进行数学建模、优化,反过来再指导企业日常运行的。

数字化与数字化转型

经常看到一些企业对外宣传说:我们通过实施了中台,通过更换了ERP进行了数字化转型,这个是非常不正确的。

实施个ERP不等于数字化转型,就好比造个发动机不等于造了一台汽车。

因此,简单的业务流程信息化,比如搞个办公自动化系统,并不能称之为数字化转型。一定要达到触及公司核心业务,引起架构更新,新建商业模式的级别,才可称为“数字化转型”。

但是没有发动机,你怎么样都造不了汽车。

也就是说,信息化一定是数字化的前提。如果没有做好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数字化无从谈起。



“数据化”是指将问题转化为可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的各种报表及报告。如果说“信息化”与“数字化”都是偏向于系统性的概念,那么“数据化”则更多涉及到执行阶段的一些技术细节,包括“数据化思维”、“数据分析”、“数据化管理”等。


根据《企业数据化管理变革》一书中的定义,“数据思维是根据数据来思考事物的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量化的思维模式,是重视事实、追求真理的思维模式。”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数据报告汇报了一些数据,但并未形成结论,这就不是数据化思维,而是单纯地引用数据。真正的数据化思维,要以数据为基础,结合市场运营规律进行梳理总结,通过数据分析形成定性结论。


“数据化思维”要持续发挥价值,就要不断地将其中的优秀的、可复制的操作流程标准化,不断地分享给不同的团队。实现一份优秀的经验,一起学习成长,整体提高企业效率。



以宝洁公司的KM知识管理系统为例,这个系统主要负责记录目前最佳的项目方案,并把标准的操作规程融入企业管理系统,保证优秀的经验与方案不会随着人员变动而流失,且可以通过该系统传递给新成员,将优秀的思维转化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数据化思维的具体呈现,离不开具体的数据分析能力,但数据分析只能针对某一个问题作出解答,比如分析得出销售额下降的数据与原因,但并不能直观呈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说,数据分析不能直接带来业绩和效率的最大化。


只有当数据分析结合人的决策和具体行动,将正确的分析结果用最实际的方式应用到业务层面,才能产生真正的效益。这种依靠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管理方式,就是“数据化管理”


通过以上的梳理,你有没有对这些概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呢?总结起来,“信息化”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数字化”的重心是关注用户体验;“数据化”的工作方式则有助于团队的共同成长。


这些概念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它们共同传达了一个理念,那就是无论技术经历怎样的更新升级,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只有将人的智慧和技术的优势相结合,才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数据   信息系统   思维   概念   需求   过程   方式   业务   数字   用户   系统   世界   技术   科技   信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