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六代机”霍伊S-70" 猎人 "无人机曝光,能够成为六代机标准吗?

俄罗斯的所谓六代无人机,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无人攻击机,这款叫做猎人的无人攻击机重量达到了22.15吨,算是一架非常大的无人作战飞机了,S70猎人无人机由苏霍伊的PJSC公司生产,目前正在西伯利亚地区进行寒区测试,将会在2019年进行试飞。

图为俄罗斯新近曝光的S70猎人无人机。


这款飞机当然不是第六代作战飞机,但是他很有可能是用来配合苏57战斗机作战的无人飞机,这也符合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这款叫做猎人的无人机采用了飞翼式布局,这对于俄罗斯来说并不陌生,他们研发的PAK-DA大型隐身轰炸机也采用了飞翼式的布局,俄罗斯在这架无人机中设置了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还使用了一台没有加力的117S发动机,具备很强的机动能力。

猎人无人机装备有一台大推力的战斗机发动机,外观应该是无加力的AL41或者117S,内部搭载有有源相控阵雷达。


猎人无人机拥有一个较大的弹仓,内部可以容纳两枚体积巨大的攻击弹药,根据俄罗斯给出的设计图可知,这款无人机起码可以装两枚KH110隐身巡航导弹或者是两枚3M14俱乐部巡航导弹、反舰导弹,可以从空中发动精确的远程打击,搭载的先进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可以提供精确的发现和制导能力,他完全的贯彻了俄罗斯空天军注重进攻作战的思路。

猎人无人机和米格战斗机的宽度差不多,重量达到了22.15吨,早先就已经随着苏57战斗机一起曝光过设计方案。


在搭配苏57作战的时候,苏57可以指挥控制该无人机进入高威胁的区域,在这些区域,苏57进入后有被打击的危险,那么派遣一架稍微廉价,而且没有飞行员的猎人无人机进入战区就显得非常合适了,这样,猎人无人机可以先期在防区外对敌人的防御目标进行打击,然后再由苏57进入威胁区域作战,这样的配合可以说是非常具有特色的,类似于我国的歼20和歼16的搭配。

猎人无人机在苏57战斗机的最新涂装中,出现在了垂尾的位置,可谓是吊足了军迷的胃口。


但是我们并不能说猎人无人机就是六代机了,虽然目前关于六代机的标准还在讨论,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无人化和智能化确实是其中的发展趋势之一,目前我国研发的暗箭无人机、利剑无人机,美国的X47B无人机和俄罗斯的猎人无人机,都属于未来的无人大型作战飞机行列,也都具备很强的操控和独立探测发现和打击的能力,但是这些飞机依然是无人战斗机的探索阶段。

作战飞机的无人化是一个发展趋势,无人飞机可以忽略人对机动过载的承受能力。


今后的无人作战飞机,肯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他一定会是机动性更强、载弹量更大,能够独立担负作战任务,夺取制空权的新一代战斗机。所以猎人并不是六代机。

俄罗斯无人机和美国的X47B倒是有些神似。




先来看一下俄罗斯这款重型无人攻击机的数据:长约14米、翼展19米,最大起飞重量约为20吨,最高时速能达1000公里每小时。这款飞机虽然此前早有曝光,但首飞还是在今年中旬的时候完成的,而且只飞了二十多分钟。

按照俄罗斯军方的设想,明年他们将在“猎人”重型无人攻击机的试验中添加武器攻击项目,包括试射空对空战斗导弹和空对地导弹。(此前这款飞机挂载的都是模拟弹)

当下,随着美俄中三个主要国家均已逐步实现了自己的五代机服役计划(俄罗斯首架量产型苏-57也已交付俄空天军),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六代机。而按照目前坊间最主流的六代机构想来看,全翼身融合、大升阻比设计(升阻比越大,气动效率越高)、隐身、高速以及高机动是未来六代机的基本要素。

那么,仅从外形上看已经趋于全翼身融合的“猎人”重型无人机会不会成为各国研制六代机的基础标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在四代机(美标三代机)之后,俄罗斯已经很难成为行业标杆!不可否认,冷战时期的苏联航空工业与美国可谓是一时瑜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作为主要军事继承者获得了绝大部分的工业产物和资本,但其发展状态并不是很理想。

回顾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的航空工业状况可以说非常的糟糕,这种情况直到普京上任后才有所改变。但需要强调的是,普京虽然有意志改变俄航空工业面临的困局,但现实却很难百分之百的支撑他的意志:在已经过去的这个十年里,俄联邦政府已经两次削减了俄航空工业的预算,第二次削减直接导致俄航空工业在2017至2025年间的总预算缩水了17.1%.

毫无疑问,即便俄罗斯拥有再深厚、先进的航空技术,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做支持,那么也难以制造出高水准的产品。

其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几个主要国家都已基本上确立了自己的六代机研发计划。以美国为例,该国对包括战机在内的武器一直坚持着“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的路子;所以说,或许早在F-22问世后,美国就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六代机方案。

另外从美国空军司令部公开的信息来看,美军对于自己的六代机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性能要求:比如时速达到5马赫(约6000公里每小时)、搭载定向能武器、超长续航、对雷达隐身、网络电磁攻击能力、空中电子攻击能力等等。

所以说,“猎人”重型无人攻击机即便是六代机标准,充其量也只能作为俄罗斯自己研发的标准,大概率不会被其他国家采纳。而且仅就目前“猎人”的各项性能指标来看,它显然还不够资格作为六代机研发的标准。相信根据各国目前的综合实力来看,未来定义六代机绝不会是俄罗斯。

我是军武最前哨!

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带来精彩内容!




扯蛋,撑死我们利剑无人机的程度,俄罗斯媒体吹牛皮本事不亚于印度

俄罗斯自己也不过是给了个S-70的验证机编号,他自己也只是说这将来有可能发展成第六代隐身无人战斗机,也不敢说他那个S-70猎人-B是第六代战斗机标准啊。而且第六代战斗机要是这个标准的话,那真的可以说是让人前列腺都笑出来了。

S-70,猎人-B的前后两面照片,从照片上看起来其背部还有大量的开口和凸起设备,直接拿了个战斗机的发动机,未做任何遮蔽和隐身化处理,可以说还是相当粗糙。

我们当初的利剑隐身无人机,这是我们2012年推出试验的无人机,从背部和起落架舱门这些处理来看,也比毛子的猎人-B高上一个档次。这是我们的天鹰隐身无人机,整体圆润光滑的恐怕连蚂蚁都站不住。彩虹系列将要推出的彩虹-805隐身攻击无人机,活脱脱的缩小无人版的B-2幽灵轰炸机。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天鹰还是彩虹,都是我们公开国际上叫卖的,款爷只要肯掏腰包我们就全球包邮的。

因为我们成洛马在折腾更加好的玩具

某种新玩具公开曝光的试飞图,想象要要是俄罗斯有这玩意,他们媒体会吹到什么样的程度?第七代战斗机应该是起码的把?

俄罗斯媒体之所以吹这是第六代战斗机,是因为苏霍伊公司以前在航展上展示过“下一代无人战斗机”的概念模型,这种模型里面装备有AESA雷达等设备,然后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就开始吹了。之所以说俄罗斯八字还没一撇,因为他现在连察打一体无人机都没有研发成功察打一体无人机方面,我们都在公开叫卖具有隐身能力的云影察打一体无人机的程度了。对于此,我只想借下星爷的台词说下……




从2005年第一架F22战斗机服役开始,五代机已经出现14年了,按照惯例来说,一般服役一代战斗机,就需要进行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所以六代机已经在主要军事大国开始研制了。不过目前六代机的标准是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俄罗斯在今年首飞了一款S-70“猎人”无人机,俄罗斯声称要把它作为六代机的验证机,为研制六代机积累经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S-70“猎人”无人机并不能够成为六代机的标准,它只能作为六代机的验证机。

战斗机之间的代数差异,有时候必须需要有一个划时代的突破,比如五代机相比四代机,就有一项技术是划时代的,就是雷达隐身技术,不具有雷达隐身技术,就不足以称之为五代机!那么六代机的划时代的突破会是什么呢?

既然S-70是验证机,那么就意味着S-70“猎人”无人机也代表了六代机的一些标准!所长觉得六代机具有划时代的标准就是无人驾驶,或者说六代机具有两种驾驶模式:有人-无人驾驶模式,这两种模型可以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进行切换。

俄罗斯的S-70“猎人”无人机属于一款重型无人机,重量超过了20吨,这样的重量和一般的有人驾驶战斗机差不多。并且这架无人机的配置和五代机几乎一致,比如安装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机身涂有多层雷达隐身材料和先进的侦察设备,它和一架五代机的区别就是无人驾驶。

所以俄罗斯已经开始了六代机的研究,无人驾驶会是六代机的标准之一!不只是俄罗斯,今年举行的法国巴黎航展,法国和德国也展示了它们联合研制的六代机FCAS模型和一些性能指标,其中着重强调了“有人-无人”两种驾驶模式,并且还强调了和无人机的配合作战,它还可以指挥无人机。

虽然六代机的标准还没有出现,但是所长可以肯定的是绝对和无人机有关系,这里的关系既有两种驾驶模式,还有和无人机的编队配合作战。




俄罗斯连五代战斗机都没有弄利索就开始研制第六代战斗机,这个有点天方夜谭了。这次曝光的俄罗斯研制的猎人无人机只是一款无人机攻击机的技术验证机,所谓验证机就是原型机之前来测试相关技术的型号。这款起飞重量达到20吨的无人机根本就不是什么六代战斗机,也就是一款与其他国家在大学里研制一样水平差的无人机而已。

对于第六代战斗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最起码在目前的第五代战斗机的基础上增强隐身能力是一个方向,而这款猎人无人机的尾喷口设计就是一个败笔,完全暴露的喷口会有明显的红外信号特征。在猎人无人机表面有许多突兀的传感器也说明这款无人机的隐身能力并不是想象中的优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俄罗斯在第五代战斗机研制走入困境的情况下要突破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制是有相当大的苦难的,如今这款猎人无人机就是使用了苏-57战斗机的起落架结构,二有许多传感器也是直接引用。苏霍伊获得的这个项目总金额仅仅为2600万美元,通过这点资金就能够获得第六代战斗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面前俄罗斯公布的消息看,这款猎人无人机是和苏-57战斗机进行配合使用的一款攻击机,俄罗斯正在研究一种全新的战术模式,这就是有人驾驶的战斗机和无人机攻击机的配合作战,到目前为止这款无人机谈不上是一款第六代战斗机。




在前段时间的纳卡冲突中,无人机作战似乎成为了未来战场的主角,让世人再次见证了无人机作战的巨大优势。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空中战争正在朝向科技化、智能化、无人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当前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发新一代无人机。例如,美军正在开发一款名为XQ-58A的自动战斗无人机,该无人机可单独作战或与美军F35协同作战。而作为后来居上的我国在无人机领域也取得巨大成就,例如攻击-11“利剑”攻击无人机和彩虹系列无人机等,近年来,作为航空领域老牌强国的俄罗斯也不甘心落后,立即向外界推出一款名为S-70“猎人”的无人攻击机,俄罗斯军方甚至宣称该无人机已经采用了六代机技术,不过这里的“六代机”并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六代机标准。

首先,从外形来看,俄军“猎人”无人机在全球同行业领域内并没有太大的创新,其机身依旧采用的是以往的飞翼式设计方式,外形和美军正在研发的X-47B无人机大体相似。而按目前六代机的构想来看,未来战斗机的发展趋势是朝全翼身高度融合方向发展,就连美军X-47B无人机的设计尚未能达到六代机标准。虽然无人机采用“飞翼式”设计方式最大的好处在于其亚音速飞行状态时的巡航阻力小,飞行效率比较高,但是使用飞翼布局的飞机在超声速飞行状况下并无太大的优势。要知道由于受波阻的影响,飞翼布局所使用的机翼相对厚度大,超音速飞行状况下则会进一步增大飞机纵向控制难度。因此从外形上便可将其踢出六代机行列。

另外,在俄军公布的新闻中可以看出“猎人”无人机使用的是一台苏-27战机所使用的AL-31涡轮发动机,虽然该发动机具备较强的推力和机动性能,不过尚不能让该无人机拥有较强超音速巡航的能力,而按照流传的版本来看未来六代机的时速要达到超高音速水准,因此该无人机的动力系统显然不符合六代机要求。当然,根据小道消息称俄军“猎人”无人机已试装俄军新一代战机苏-57所使用的AL-41F大推力的矢量发动机,如果真是那样,那么该无人机机动性能可以达到较强的超音速水准了,不过这仅仅只是五代战机的水准。

以俄军公布的数据来看,“猎人”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约为20吨,最高时速能达1000公里每小时。不过按美军所研发的那一套标准来看,“猎人”无人机是很难达到六代机水准的。首先就飞行时速来看美军的标准是5马赫左右,相当于每小时飞行6000公里,而“猎人”无人机尚未达到这样标准。另外,六代机最大的特点便是高度智能化,从当下S-70"猎人”无人机的情况来看,其设计上是很粗糙的,机身上的各种保形天线、传感器等细节设计以及航电系统方面俄罗斯都需要很长时间去克服,因此此时将其纳入“六代机”标准为时尚早。

最后,自从美军F-22战机诞生以来我们便有五代机的标准,然而当下许多国家都在开发第六代战机,在该飞机尚来诞生之前关于六代机的标准众说纷纭,谁也说不准是什么情况,而俄罗斯“猎人”无人机只是作为一款无人攻击机,未来很大程度上作为苏-57的辅助机型,因此将其强行列入“六代机”行列有些过于牵强了。




全球正在探索六代机标准。

俄制S-70猎人无人机,似乎还不能担当此大任。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设计上并未有大的创意和突破。

二,动力上未达“超群”和超强的标准。时速达不到超高音速水平。

三,需要在智能化上再有优化和提升。

四,需要在体系上获得支撑。六代机更注重在海陆空天网电一体化的指挥和通讯,要能兼容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兼容,这些需要卫星和网络的系统支撑。




俄罗斯出了一款20吨级的大型无人机S-70" 猎人 ",而且采用了像B2一样的飞翼式布局,感觉非常强,俄罗斯这个瘦死的骆驼不知不觉搞出了这么一个大家伙,确认让人感到意外,不过把这个当成六代机是不是有些太不严谨了?

这款战机最先被暴露出来时苏57的垂尾上,有了这个图标:

从这里基本我们可以推测这款20吨的隐身无人机很可能是伴随苏57编队作战的,弥补四代隐身机载弹量不足的问题,通过数据链共享,苏57指挥这台无人机作战,并在某些比较危险的区域,不适合苏57过去的时候,用这台隐身战机去就非常合适了!

从网络流传出来的草图来看,这款飞翼式布局的无人机有两个弹仓,可以挂在两枚较大的对地攻击炸弹,未来空战苏57制空,S70对地组成俄罗斯空中王牌组合!

S70也是非常下血本的,苏57未来必定是一款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战机,而S70为了跟上苏57的节奏,好家伙苏霍伊20吨重型无人机S-70 “猎手-B”这尾巴上的发动机,看着可像是一台AL-41F大推力的矢量发动机?目前还不能确认,但是光这台发动机的大小看着就真不简单!

虽然现在看来S70无人机,无论是布局还是性能上推测都是比较先进的存在,但是想要达到六代机的标准,是不是有些太勉强了,这款战机初步估计连美国的X-47B应该都还达不到吧!

以上是个人意见,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苏霍伊S-70“猎人”是苏霍伊设计局作为俄罗斯第六代飞机项目开发的隐形重型无人飞行器(UCAV)。 S-70“猎人”无人机基于米格公司早期设计的早隐身无人机,使用了第五代苏-57战斗机的一些技术。



至少在2011年,苏霍伊被俄罗斯国防部选中,领导一个新的重型无人侦察和攻击无人机项目,此后就一直在研发中。 新UCAV是由米格和苏霍伊根据米格设计局UCAV早期项目的数据共同开发的。 这项工作由苏霍伊公司下属的新西伯利亚飞机生产协会进行。

在披露的文件中,这种无人机被描述为“第六代无人驾驶飞行器”。 第一个用于地面测试的模型是在2014年制造的。 原型机于2017年7月首次亮相,展示了无人机的飞行机翼配置。 2019年8月3日,S-70“猎人”进行了首次飞行。无人机在600米的高度飞行了大约20分钟,并在机场周围盘旋了几圈。

S-70可能和苏-34、苏-57一起使用,作为被苏-34、苏-57控制的无人机用于危险任务。除了具有可消耗性和更隐蔽的优点,因此能够在需要吸引或打击敌方防御系统时飞得更高,而不会使驾驶员暴露在被击落的危险中。

当对手发动防空系统时,S-70“猎人”收集的信息可以用来帮助有人机击败防空系统,无人驾驶意味着更高的航程和速度性能,也意味着发射的任何导弹都有更好的传感器射程和动力性能。 再加上相当大的机翼面积,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和燃油,具备远程对地攻击能力。




前段时间,俄罗斯国防部公开了S-70“猎人-B”无人机首飞时的视频,这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这也产生了一系列疑问,它用没用推力矢量发动机?它算不算“第六代战机”?它是不是距离实战很远?那么,猎人-B到底是个什么状态,今天我们来一探究竟。

喷管处于收缩状态,说明处于最大推力状态而非加力状态

用没用推力矢量喷管?

S-70于8月3日进行的首飞持续大约20分钟。从之前卫星图片上看,该机翼展要比苏-57和苏-35都大。俄罗斯媒体推测S-70的机长13.6米,翼展17.6米,机高2.8米,最大起飞重量22.15吨,机翼后掠角约为54度。这种新型无人机和X-47B是同级别无人机,可供对比的是X-47B机长11.65米,翼展18.9米,机体高3.17米,最大起飞总重约20吨,采用一台F100-PW-220U发动机。

俄罗斯卫星新闻网称该机使用了一台苏-27系列战斗机使用的AL-31涡扇发动机,当然这一点还要进一步确认。但可以确认的是,起飞时,发动机尾喷口收缩,基本处于最大推力状态,没有开加力。这里要说的是,涡扇发动机的收缩扩展喷管的外端,在发动机开加力之前,随着推力的增大进行收缩,而开加力时要扩张。尾喷管通过控制气流喷出速度控制推力,并使出口压力尽可能接近外界大气压。扩张管道使超声速气流加速、减压,收缩管道使超声速气流减速、增压。而对亚声速气流恰恰相反。

有人可能会问,该机用没用推力矢量喷管?之前美国、欧洲的飞翼型无人机,例如X-47B、雷神、神经元,都没有使用推力矢量喷管。而且为了提高隐身性能,都对排气系统进行了隐身化处理,有效地阻挡后部的涡轮叶片。而且飞翼的主要优势在于亚声速巡航效率高,所以上述飞机的发动机也都没有使用加力燃烧室,意图获得超声速性能。S-70使用的AL-31F或者AL-41F系列发动机都可使用推力矢量喷管,这些喷管虽然是轴对称的三维喷管,但都不是全向喷管,只能上下偏转。对于飞翼来说,由于取消了垂尾,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航向稳定性和航向控制问题。单发飞翼布局的飞机使用可上下偏转的喷管对此帮助不大。当然,上下偏转的喷管也有利于飞翼无人机进行纵向控制,因为飞翼没有平尾,机翼后缘的升降副翼或者升降襟翼的控制力臂较小,同样不利于纵向配平和控制。用上推力矢量喷管后可辅助纵向配平和控制,但是AL-31F或者AL-41F的推力矢量喷管寿命相对较低(早期的只有24小时),无法全程开启参与配平和控制。而且使用这样的喷管对于飞机整体性能,特别是隐身是有一定影响的,尽管可以用在这架验证机上,起到救急的作用,但并不是长久之计。换个角度说,如果S-70还需要推力矢量发动机协助控制,那说明其气动控制装

置是不成功的。

算不算第六代战机?

有媒体称,“猎人-B”无人机是俄罗斯第6代战机的原型改良版,并认为其超音速飞行速度达到了1400公里/小时。从其使用的带加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和高达54度的机翼后掠角来看,似乎有这潜力。但看空天认为,这并非是一种战斗机,所以也谈不上第六代。

该机采用了典型的飞翼布局方式,这一布局方式是近年来各国航空界争相发展的布局方式。之前美国的X-47B、RQ-170无人机、欧洲多国联合研制的“神经元”、英国的“雷神”无人机都属于这一类型。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反复谈到过,飞翼的优势是亚声速的巡航效率比较高,也就是说亚声速飞行阻力小,升阻比高,在相同翼展情况下可获得更的航程,这是德国和美国当年发展飞翼布局飞机的主要目的。此外,这类飞机的隐身性能好,因为这类飞机通常采用背负式进气道,没有垂尾,机身没有明显的雷达反射结构。

但是飞翼布局飞机超声速并无优势。超声速的阻力主要是波阻,多数飞翼的长细比相对较小,机翼的相对厚度大,不利于降低波阻。如果飞翼进行超声速飞行,那么还会进一步增大纵向控制难度,因为超声速飞行时焦点后移,飞机会更稳定,纵向控制起来就更难。

飞翼由于取消了垂尾,航向稳定性不佳,如果气动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其大幅度机动不容易控制。因此,目前的这几种飞翼布局无人机均非严格意义上的战斗机,将其称为第六代战机显然是言过其实。这类飞机的主要用途仍然是侦察、监视和对地打击。“猎人”这类无人机,非常适合远程隐身对地攻击、侦察监视等任务。

俄罗斯国防部说的也很清楚,S-70的主要任务将是使用电光和红外传感器及信号情报系统担负情报、监视、侦察以及电子战任务。美国“战区”网站的报道认为,它的尺寸允许其在内部容纳武器,俄罗斯卫星新闻网则将其称为无人攻击机。看空天认为上

述三种说法是靠谱的。该机翼展要比苏-57和苏-27系列飞机都大

实际战力仍大有问题?

台湾媒体称,尽管S-70已跨越重大的里程碑,但设计与实际战力仍大有问题。确实,“猎人-B”原本预定今春首飞,但却由于不明原因延后。尽管俄罗斯不断宣称,“猎人”的复合结构和隐形涂层能让它“几近”隐形,但有分析指出,就目前的设计看来,它距离隐形“差得远”。而最明显的问题,就在于发动机配置,其进气口和排气口几乎成一直线,同时根本没有隐身化的排气系统,这些都只会损及无人机的隐形性能。至于机身上令人眼花撩乱的进气口和天线,只会使这些问题变本加厉。

说他距离实战远确实没错,因为它本身还不是一架打算很快投入实战的飞机。从目前S-70的状态来看,它很可能只是一架初期的验证机,而非某种型号的原型机,有一些设计确实比较粗糙,而且使用了现成的装备,这恐怕也是其分步骤、分状态研制的策略造成的。

美国在研制X-47B的时候也是采用“拿来主义”,直接使用了现役飞机的起落架、尾钩等。对于俄罗斯来说,研制这种隐身飞翼无人机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飞行控制,因为取消了垂尾之后,多数控制面都位于机翼后缘,这些控制面之间相互耦合,飞行控制对于飞翼布局飞机来说是最关键的。这样先让飞机飞起来,进行基本的飞行测试就十分重要了。

对俄罗斯来说,发动机的适应性改进,机身的隐身技术细节改进,包括机身上的各种保形天线、传感器等细节设计都并非无法克服,毕竟网友看出来的问题,苏霍伊也能发现,只是需要时间和资金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无人机   俄罗斯   超声速   猎人   喷管   攻击机   标准   推力   作战   美国   战斗机   战机   发动机   布局   飞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