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儒家对平民苛求对显贵的三妻四妾纵情声乐视而不见?

不论法家或是儒家都不是哲学思想,都是为奴役驯服百姓、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所炮制出来的谬论!要推行哪一个谬论作为国策,要看当朝当代的当权者的喜好!因为中国春秋以前的国家历史是实行君王集权制,自秦以后历史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皇帝把国家所有一切当成私有财产。统治阶级可以无法无天为所欲为 ,百姓却要无条件唯命是从遵守统治阶级制定的各种苛政。人民只是皇权的奴隶,只有服从没有反对的权力。[抠鼻][打脸][发怒][发怒]




祖龙魂死业犹在

孔学名高实秕糠




儒家本身就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你为啥要学儒家?不学不行吗?




孔子孟子主要是对贵族和上级的要求太多,对平民没什么要求,在春秋战国时代儒学不收待见,汉后儒学专家的改造后主要对下级和平民要求高,朱熹是专家中的大师,不但对下级和平民还对女人有了很多要求。




主要是阶级利益吧,谁不想拥有生育权和财权,所以统治阶级从文化到政治到武力到舆论到物质分配都在压榨被统治阶级,儒家作为一个统治阶级的工具,必须发挥他工具的特色,即使他不合适也要改造成工具的特色。




这个问题比较脑残。

儒家的“修齐治平”,是对读书人最高的自律,而读书人是治理国家的中坚力量。

如果你是一个读书人,必须先修身,后齐家,再治国,平天下。

也就是说,治国,平天下才是你的最高理想。

反而你是一个市井小民,连字都不认识,儒家又怎么会苛求你呢?

因为你连被苛求的资格都没有!




富贵不能淫是不是对权贵的忠告?




不是儒家视而不见,而是官家纵情声乐。




这与先秦古籍记载的殷商周朝治国方略,及其之后封建社会统治者治国理政的追求理念有关。

先是《尚书 》之后如《伦语》,到了西汉王朝之初,如《史记》所载汉武帝的治国理政的朝纲,即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然后,历朝历代遵循而已。

先来看《尚书 》的记载。该书在“洪范”篇内有这样的记载: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 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 作威玉食 ,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则颇僻,民用谮忒。

意思是只有君王才能作福,只有君王才能作威,只有君王才可以享用美食。假如臣子有作福作威玉食的情况,就会危害你的家,祸乱你的国。百官因此而倾侧不正 ,百姓也将因此而发生差错和疑惑。

这是公元前1066年武王克商,两年后,武王访问箕子,问殷为何会亡 ?箕子不忍说殷恶政。武王就改问上天安定下民的常道 ,箕子将治国方略的九条大法,即“洪范”告诉武王。


这其中明确规定 ,君王可作威作福,衣锦玉食,臣子不行 ,一旦违背,朝纲紊乱,民众疑惑。

到了春秋战国孔子时代,孔丘知晓夏殷周礼节。所以,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有人问孔子 ,管仲知礼乎?孔子说:国君宫殿门前有照壁,管仲门前也有照壁 。国君设宴招待贵宾,在堂上设置放酒杯的土台,管仲待客也设这样土台。说管仲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代表人物,其先祖是殷商的苗裔 。孔子对殷商之礼情有独钟 ,所以他说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礼自然是君王可作威作福玉食等。

到西汉王朝初年,《史记》礼书记载: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之后,历朝历代皆效法前朝 。

古法代代相传,君王作威作福之制,到西汉初期,颁布天下,普遍教育,人人学习之。



《礼记》明文规定: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名为官制,实则妻妾成群 。

因此,非视而不见,实乃君王大法,古制传承。是故,达官贵人,近朱近墨,上行下效,自然妻妾成群,犬马声色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儒家   管仲   国君   史记   罢黜百家   孔子   朝纲   儒术   王朝   殷商   作威作福   显贵   西汉   君王   声乐   统治阶级   视而不见   平民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