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争议的京剧男旦,到底该不该保留?

首先,我们来谈谈题目说的这个备受争议,是不是事实。

一般情况,艺术上有争议的事物,都是出现了错误,或者不适合时代,有违人伦常理,艺术规律等等方面,才会出现争议这个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题主说,京剧男旦,备受争议,那么他们争议的点是什么呢?对不对?

男扮女装吗?

那么有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艺术的真实性到底是什么?

艺术概论说:“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提炼,不是现实生活的复制”。

那么一些人,你们争议男旦为了什么?就因为在舞台上的,男人饰演了女人就戳了你们貌似“道德伦理”的肺管子了吗?

可是,艺术是生活吗?电影上男女躺一起行夫妻之事,那就是戏,难不成你们这些看不惯的人,你们若拍电影,拍夫妻生活,都要让真的夫妻去演吗?

艺术就是艺术,生活就是生活,艺术不是生活,生活的原型也代替不了艺术!这是常识!你们争论的一些常识,上学的时候,老师没给你们讲过吗?还是你们老师就是个只会烙烧饼的裁缝?

还有人说,女人演旦角更合适那是本色演出,那更是胡扯!艺术,特别是京剧艺术,它的表演特性是在一系列程式虚拟的框架下的表演,没有苦练,无论男女那都是胜任不了的,现在为什么一些武戏都压缩了,一些难度较大的戏都不演了,女旦坚持不下来!

另外,戏曲的化妆都是很厚的油彩,舞台上能很好的遮掩性别,49年以后,禁止男旦,可是女旦由着性子折腾却把京剧折腾的苟延残喘,女旦一个流派也没创出来!这就是你们认为的女旦优势吗?

有人说女旦漂亮,先不说现在的化妆技术,只要是这男艺人底子好,画出来那真是雌雄难辨,就是女旦真的漂亮,你进戏曲的剧场里看啥去了?这一点不懂你谈什么戏曲?看脸蛋吗?电影更清楚,月份牌挂历更接近,何必难受那老远去费劲巴拉地瞅人家李胜素,史依弘的那迷迷糊糊的脸蛋!所以,不懂戏曲的直男癌,还是绕行的好,对戏,对你都好,这是忠告。

所以,我们必须看清楚,如果到了今天这种无聊的与艺术见解豪不沾边的论调,还在大行其道,那么京剧死也是必然。

还是那句话:男旦女旦,演的好就是好旦,演不好,无论男女都是废蛋!




京剧里的男旦不应保留,男的就是男的,女的就是女的,不要扭曲人性。况且,男人尽管尖着嗓子唱女声,也掩盖不了男声的痕迹,就是某些名角男旦也是如此。事实上,某些名角男旦的唱腔比不上李胜素的,这就说明女旦比男旦好。




关于京剧"男旦"这行,曾经的"四大名旦"在艺术上达到了巅峰,"通天教主”王瑶卿有很精辟的"一字评语”:梅兰芳的"相",程砚秋的"唱”,尚小云"棒“,荀慧生的"浪",给世人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尤其是梅兰芳的表演,同期文人在传统中推陈出新,加上个人的天赋不仅成为"男旦”这行,而且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当仁不让的殿堂级大师,至今无人超越的戏界李太白。他留下了许多至今令人赏心悦目的经典作品,如《贵妃醉酒》、《思凡》《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

即便如此,在当时梅兰芳所代表的"男旦"这一行,依然饱受争议。作为上世纪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的鲁迅,就曾反对和批评"男扮女装",先后写下《花边文学.略论梅兰芳及其他》《花边文学.谁在没落》《花边文学.论梅兰芳艺术》《坟.论照相之类》多篇言词激烈的文章,对男旦进行否定。

鲁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传统文人"密不可分,仅管也有视死如归的忠臣烈士,但他们中大多数是虚弱的文人气质。封建社会科举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造就了"百无一用"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形象。

作为接受现代自然科学洗礼,学医出生的鲁迅,在他所处的时代,被蔑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积贫积弱,极其需要阳刚之气来振奋民族精神,在他看来男子的阳刚之气被阉割成女性的阴柔之美,是病态而虚弱的不足称道,批评国人的"审美眼睛"情趣不高。鲁迅和梅先生并无私怨。

他说梅兰芳"未经士大夫帮忙所做的戏,自然是俗的,甚至于猥下、肮脏。但是泼辣、有生气。待列化为‘天女’高贵了,然而从此死板了,矜持得可怜。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或林妹妹,我想大多数人是倒不如看一个活泼漂亮的村女,她和我们相近。"


他强调戏曲要有生气,人们应该以科学的艺术观去审视,抛弃社会现实中不健康病态的东西,而不是把"红肿当作艳若桃李去欣赏"。

这样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女扮男装",比如英姿勃发的花木兰形象,包括鲁迅在内整个社会都容易接受,甚至是加以赞美的了

在戏曲的诞生过程中,由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原不许女性演戏,或男女同台演出,才有"反串"男女角色存在,所以"男旦"的产生,从源上说只是无可奈何的替代品,而非艺术的需要,这是反对者强调的主要原因。

反对者们认为在男女平等的当今,性别差异彼此不同,哪怕有优秀的男旦能以假乱真,但终是假凤虚凰,从艺术性和美感来讲,男旦并不比女旦更占优势。

再者现代有影响优秀男旦,在整个传统戏曲行业低迷的状态下,有影响男旦除了梅葆玖和宋长荣,乏善可陈后继少人。

再加上传统京剧男旦艺术,容易滥觞成简单的"男扮女装",成为满足部份低俗心理观众的商品化演出,脱离艺术的本质是对美的追求,因而饱受诟病也难免了。

那么京剧男旦应不应该保留呢?元元以为还是应该的。因为男旦别样的美,作为艺术是有生命力的。

所有的艺术都有其虚假的一面,光影可使绘画摄影作品产生时空的虚幻,而戏曲影视中好人可以扮演坏人,比如陈强的南霸天叫人恨之入骨,这也是形似与神似的成功,为什么男人不可以演女人呢?不仅可拓宽戏路,其以假乱真强调艺术性的虚假,可以让观众产生错觉感受到别样的美,有何不可为呢?

当年梅兰芳曾代表中国戏曲界出访诸国,受到热情追捧,看不懂戏中故事的外国人,因其表演之美而加以接受,今人对京剧男旦表演又何必多苛求呢?




京剧男旦是特定时期的产物。那时女人不能抛头露面,所以,戏曲里的一些女性角色就由男人来承担,因此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艺术家,比如王瑶卿、四大名旦,把女性角色塑造的淋漓尽致,再有男性用小嗓唱,有些音域是女性演员所没有的,雌中有雄,别有一番风韵,但这也是与生俱来的,男旦演员几乎都是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傻大黑粗演不来,起码外形就不过关。

再有就是青衣唱腔的委婉优美,清脆俏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听着过瘾解渴。至于有的人说男旦都是娘娘腔、同性恋,那只是一种偏见,不排除有的演员带相,举手投足女性化十足,但那毕竟是少数,一个剧种百花齐放、行当齐全,才有竟争力,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才有生命力。







不该保留。从根本上说男旦不是因为女性能力差,女旦不如男旦。而是过去社会不让女性崭露头角登台演出。八个戏为什么没有男旦。只有男旦演不了,必须女旦演。有女旦演不了,必须男旦演的吗,如果有,那编剧丶导演是干什么的。必须要看男旦演的比女旦演的更"女"吗。




什么时候,什么人,以什么方式争议过,男旦的存在?

京剧本身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种历久弥新,让许多人非常痴迷的艺术。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在传统的京剧戏班中,基本上都是由男人来扮演。

最著名的梅尚程荀四大名旦都是男人,其他的比如张君秋等,也都是男性艺术家。在过去那个军阀混乱的年代。正是因为男旦的普遍存在,才确保了京剧能够持续发展,而且并不像其他艺术类,充满了很多混乱的,不堪的,女艺人被欺凌的场面,很大程度上确保了艺术终归是艺术的本质。

大家关注的很多是花旦青衣,如果你认真注意京剧的老旦,龚云普,李多奎,其实也都是男旦。

我个人没有看到多少关于男旦的争议。倒是因为后来出了一个李玉刚。李玉刚到底能不能归入到男旦的行列,可能是一件有争议的事情。但是如果因为一个李玉刚,就对传统的男旦艺术产生争议,这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了吗?

我们必须承认,在新时代,更多的女性艺人,秉承着传统的京剧艺术,同时自身更容易演绎女性的美,在很大程度上将京剧的旦角艺术发扬得更加光大。

毕竟这是新时代,不再是过去传统守旧的时期,因此,男旦从业人员大大减少,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脚步巨大,但是如果因此就说,男旦存在争议,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我们期待李玉刚继续反串唱好他的歌曲,但是李玉刚不算男旦,除非他认认真真唱一出完整的京剧。

我们期待丰富多彩的京剧舞台上有更多女艺术家如李维康、张火丁、李胜素。

同时我们也期待舞台上再现梅尚程荀等男旦艺术家。

这本就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京剧男旦的産生于旧社会。当时的京剧艺人,社会地位低,人称下九流,下三滥。一般女孑都不入戏剧行业。只好由男代替,因此产生了男旦。现代戏剧成了高雅艺朮,大多数女孑都加入了这一行业。因此没有必要再保畄男旦。就是再好的男旦也不如女旦。王玉祥评




表演方面,我认为郭德纲先生的两句话说的非常重要,不论是传统的戏剧或曲艺,还是现代的舞蹈、音乐、影视等所有艺术门类,我认为这两句话都适用。

第一句是——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是所有人都喜欢的;

第二句是——一名有票房保证的演员未必就是好演员,但一位不能卖钱的演员一定不是好演员,商演能否成功是评价演员最重要的标准。

所有戏剧表演,都有“男旦”这种形式,京剧、评剧、歌剧之类的传统剧种中都有,只是民国时京剧出了几位特有艺术风格和艺术水平的大家,才让人们一说“男旦”就会提到“梅尚程荀”。过去还有个四小名旦也都是“男旦”,最著名的是张君秋先生。包括话剧也是男旦为主,包括青年周恩来也演过男旦。

现代艺术,专业男旦表演很难再能受到观众认可。小沈阳、文松之类的喜剧演员,会选择淡化性别的形式,也就是,角色还是男人,但尽量加入女性行为、语言和思维方式,从而让观众开心大笑。真正的专业男旦表演,被观众认可的只有李玉刚一人算成功。

艺术表演只有观众认可这一条出路,任何其它方式都很难维持,不论你多么努力表演,不论你在某类艺术表演方面得到哪位大家的肯定,都不如观众认可更实在。

不需要对男旦进行什么讨论,就看你能否有演出市场,有,这种形式自然就会留下;没有,自然就会淘汰。

对于传统艺术,台湾演员李立群先生说过一句话我特别认可,他说“文化来的时候是悄悄的,谁也不知道;文化走的时候也是悄悄的,任何人想留住也会非常困难”。




京剧是傳统的戏剧,是国家第一大剧种是国剧,应当犮揚,推广,创新,普值。象梅兰芳大师的男旦,即经典又名揚国内外,众人喜爱。当今有年青的下一代京剧男旦,应当保留支持,给他们继续深造国剧的精粹!




戏曲都是写意的,京剧男旦、越剧女小生,都是戏曲的艺术表现形式。争议的是外行,因为不懂戏曲艺术。当今戏曲正走向衰落,看情势迟早得消亡。[捂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京剧   梅兰芳   鲁迅   名旦   剧种   男扮女装   戏曲   戏剧   观众   演员   演出   传统   男女   女性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