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遥远的救世主》这本小说?

我个人非常喜欢《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

我至少看了三遍。

后来改编成电视剧《天道》,王志文和左小青演的。

我至少也看了三遍。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  

酔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祸福。  

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这是男主人公丁元英的一首自嘲诗。

非常喜欢这道诗,这是多少个“我”的自我写真,想做清心淡薄的后山人,过隐居的隐士生活,但是又不得不登堂入室,追名逐利做个俗人。

多么矛盾的内心写照。

对于这本书,我感受最深的有三个点:

一、关于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观点

豆豆通过《遥远的救世主》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并用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来做对比,强势文化遵循客观规律,弱势文化依赖强者赐予。

书中的好些个人物如刘冰、叶晓明、冯世杰等就是弱势文化的代表,这些人物就是映衬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皇恩浩荡的文化,他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得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得价值判断体系”。

在书中,前面99%的篇幅都在为强势文化摇旗呐喊。很自然的,我也跟着认同这种理念,然而结局却实在是让我很意外。

我感觉豆豆对强势文化的价值实际上也摇摆不定,所以用这样的结局否定或者怀疑强势文化。   

丁和芮都是强势文化的代表人,作者通过戏剧化的小说来做一个假设,其中一个人成为弱势文化后会如何呢?

芮小丹炸了腿、毁容之后选择自杀就是对强势文化的一种否定。 芮自杀,作为一个强势文化的代言人,她无法容忍自己变为弱势;丁痛苦,反思强势文化是否真的是济世良方。  

芮和丁在一起实际上是不自信的,她在和丁的交往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并不是依靠丁,这点从她去北京的那段过程中感受到,当然芮自身就是个很独立的人,这通过丁对她的分析体现出来,同时丁的认可给了芮很大的自信,这种自信是建立在重新认识自己、客观的认识自己之上。     

我们可以这样看芮的遭遇,她实际上就是强势文化社会中的失败者,在任何一个社会有成功者也会有失败者,我们的社会能接受成功者,可是对失败者呢?

一个弱势文化为什么不能接受弱势者呢?

反观,M国是强势文化,然而《西方经济学》有专门的章节讲解《失业》,管理学有对竞争失利者的讨论,这个强势文化对失败者的接受程度比弱势文化高很多,这种对比又说明什么呢?  

强势和弱势自然就是对立的,而且还必须长期共处,所以每种文化对应着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和运行体系,打破一种文化,必须创造相适应的价值体系和运行体系,即破与立,缺一不可,想必这也是丁元英痛苦的根源所在吧。

“存在即是合理”,不论是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都自有其体系,都要遵从一定的客观规律,这规律即是《天道》。


二、丁元英在五台山说禅论道

作者豆豆想在这一段表达一个意思,就是说佛是觉悟。

救世主是谁?

就是自性觉悟,是自己。不是佛,也不是神,也不是耶稣。  

那么为什么遥远?   

因为我们从无始生死以来带着的业力,让我们充满着贪嗔痴。我们本身具有的佛性,却被这些贪嗔痴迷障着。太难放下了,太难恢复了。所以佛性离我们很遥远。   

而实际上佛离我们也很近。

因为我们本身就有佛性啊!

看到五台山论道一段,描述丁元英“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一分痞气”,现在看来,丁,其实是十分杀气。

从进山门投石问路的三招:钱,钱钱,诗。老和尚吃套路,就范了。

再说和老和尚过招的诗: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一见面就怼,生猛。

老和尚刚问完神马是真经,丁: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

老和尚也不是吃素的,开始捧杀:施主站在得道的门槛了....

就是这样! 丁元英这个人物,在现实中太多了。 大多数的人都像他那样,游走在正与邪的边缘。

智玄大师把丁元英的诗改成: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       

智玄大师信手把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把原句的“勿”改成了“务”,把原句的“悲、喜”改成了“生、灭”,把原句的“哪个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缘”。九个字的改动,理虽同是,而意思、意境、意气却全然不同,即灭嗔怒、我慢,直指究竟。     

看到这里,我以为丁元英会做到全然断贪嗔痴。

谁知道看完后,还是有些失望。呵呵。   

丁元英给小丹的礼物不过就是为了让她觉悟。

    

丁元英说:“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这两个极致我都没敢冒犯,不可以吗?”

看似有道理。实际站在佛法角度看,这个丁元英表面对女人敬而远之,实际痞性还在。所以,他决然进不了佛门的。

后来,丁元英在小丹的对话中说:“这不是简单和复杂的问题,是生存境界不一样。你活的是自性自在,不昧因果,通俗点说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原来能说老实话、能办老实事的人就是神!     

这就是在说 我们的本身的佛性已经被迷障太久了。所以我们说实话、实事求是太难。 同时这也是小丹觉悟到的。

芮小丹说:“进了窄门,神立刻就会告诉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但是,证到如此也并不究竟,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三、丁元英和芮小丹的爱情故事

我喜欢左小青演的芮小丹。

作为一个女警官,她是一个活的自由的人,精神独立。

当然喜欢她还在于她漂亮。

漂亮到一种境界,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境界。这是正常女人达不到遂只能仰望的境界。

肖亚文评丁元英说:“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他跟人的思维颠倒了,不是人的思维。一旦动了心就算把地狱之门打开了……以我的智力,我理解不了这种人。”

而丁元英却对芮小丹说:“参来参去,我不如你。 ”

芮小丹曾跟丁元英有过一次温和又温柔的争论。她非要“收留他”,“养活他”以证明自己站着和他对话。

然后丁元英想出了一个让我为之惊叹叫绝直呼“鬼才就是鬼才”的解决办法。

他说:“我借给你500万,3%的年息,第15年一次偿还本息725万。你预支这笔钱在柏林买一套这样的房子,养着我。房子按2%的折旧计算,15年折旧150万,加上15年的利息225万,你的绝对风险是375万,这就是你要证明站着对话的代价。于我而言是经营资本,于你而言是收留我。 ”

他理解她,支持她。

丁元英也真是奇才,才想的出这样的非人的主意。

小丹死的时候我真是没办法不掉眼泪。

这是是真正现实意义的平平淡淡的刻骨铭心。

小丹赴死赴的多么平静啊,死前回忆起元英那个“捧着一箱方便面”的画面,也是多么现实的情理之中。

芮小丹每次给他打电话都先以“乖”开头:“乖,都闷在家里几天了,我带你出来散散心……现在就去找你。”她心里无数次独白,都是“疼他”:“你是什么人呢?你是我忍不住想疼的人,我把我积蓄了26年的能量在这一刻为你而迸发了。我知道你要走,所以我珍惜疼你的每一天。 ”

诀别时刻,她心里黯然自语的,既有“乖”又有“疼他”:“乖,我以后不能再疼你了,自己去找吃的吧。”

她走了,丁元英怎么办?

正是因为丁元英的“非人”懂他,才最后沉默地接受她作为警察选择的诀别。

然后就是听到她自杀后,平平静静的试着做事,直到吐血。

我看到书中的那段描写,难受、感慨、遗憾、心痛不已。

“然而,无论他怎么对抗、舒缓、掩饰,都无济于心头的疼,那是一种心如刀绞、无可忍受、无可遏抑的——疼。他以为他是明白人,他以为他可以从容、达观,但是当他静静地泡好一杯茶静静地喝到嘴里的时候,这杯茶却被喉咙的一团东西堵住了,也就是在他试图咽下这杯茶的一瞬间,一股生理无法控制的东西突然从胸腔喷出,他本能地紧闭上嘴,快步走到卫生间的洗手池,吐出的是一口鲜红鲜红的血。

过去他一直认为伤心吐血是文学的夸张描写,而这一刻让他体会了,那不是文人的夸张描写,那是没到那个伤心处。也就在这一刻,他的理性、他的坚强……崩溃了! 他突然浑身无力,眼前金星乱舞,似有千万根针刺入心脏。那种像岩浆一样爆发出来的绞痛撕心裂肺,胸腔哽咽得让人想哭都哭不出来。”

丁元英的痛,比谁都平静却比谁都痛。


文:剑飞斋主人




丁元英一直在参释、道、儒的人,肖亚文对他的评论,不知是人还是魔,芮小丹对他评论一个极品混混,老和尚说丁元英是: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一分痞气。

为何好对他评价这样?究竟何为天道?这个世界有没有救世主?丁元英一个孤独人不是因为他想独处而是因为周围没有发现与他同类的人。他看穿了现在任何命运都是现在文化属性的产物,他通过王庙扶贫的事件,证明了他那句话,杀富济贫,富不离,贫不去,其实这也是他送给芮小丹最好的礼物,他虽然悟道了,但是他真的如同评论《天国的女人》说的那样,他是心到手不到,,而芮小丹是身已经到了,虽然没有达到那种理论,但是她做到了洒脱生死,生即是生,死即是死。芮小丹希望丁元英能送她一个 王庙扶贫的神话,但这真的只是神话,无法完成。她成全了丁元英,所以他在给丁元英打电话的时候,不是征求丁元英的意见,不是想让丁元英给她一道选择题,而是她直接给了丁元英答案那就是道别,丁在芮去世之后心痛呕血,他那句她是警察,便是对芮最好的评价和诀别,他了解芮,是那种灵魂的交融。

天道就是弱势文化造就弱者,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最高境界就是破格提取,这些都是规律不因任何一个人意志发生转移。道法自然,如来,如来时候一样即事物的本质现在我们文化属性不会变,所以即使把财富重新分配,发展之后穷的还穷,富的人还富,如果想改变,那么只能打破这种属性,即成为自己救世主。现在这种条件下,阶级必然会存在,而且无法消除。

主到底存不存在?丁元英回答存在要不为啥会有主意、主义、主公……然而这是矛盾的,为什么他们是弱者,因为他们处在弱者的文化里,把希望寄托于其他的人,丁元英也明白,真正的救世主不存在,芮小丹,是丁元英的救世主吗?可是芮小丹连自己都没救了而最终离开了。只有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的救世主,要想改变只有如此了。

股市里边赚钱,其实就是把大部分的钱放到一部分的口袋里,就是把羊肉送到狼嘴里,好多人进去时候以为自己是狼,其实大部分人是羊。这很符合当今二八法则和马太效应,80%的人掌握着20%的财富,剩下80%财富掌握在20%人手里。马太效应,你有,给你更多,你没有,连你自己那部分也给你拿走。丁元英开私募基金从狼嘴里夹肉吃,担负着更大的风险和压力,他找到了规律,也就是天道。

丁元英没能成为王庙扶贫的救世主,刘冰,叶小明,冯志远也没能成为被救的人,刘冰想破格获取,也就是想做强盗结果和王明阳一样,成为了牺牲品,芮小丹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她也没能成功救了自己。这世上原来就没有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只要能实事求是,做到自己心能做到的,那也许自己就成了自己救世主。如庄子所言,大道不称 ,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 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也如老和尚所说:大爱不爱。




《遥远的救世主》,是一部被严重忽视的经典小说。作者豆豆,在网上的具体情况,几乎一片空白!

国产经典电视剧《天道》,由小说改编,豆豆也参与了其中。问世以来,遭到禁播,无任何官方评价!

小说的主题,简单地说,就是丁元英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让他成为“极品混混”。“非人类”的丁元英,为人处事的态度,只有几个最好的亲友才懂他。

女主角芮小丹天性洒脱,在和通缉犯搏斗过程中被炸伤,她当场却选择了自杀!

韩楚风,一身正派,堂堂男子汉。

叶晓明,小聪明,不足以成大事,最后自动退出。

冯世杰,憨厚,有志于为本村谋利益,笑到了最后。

刘冰,杂念重,只想着一飞冲天,最后跳楼了。

欧阳雪,大胆,财富迅速,属于精英。

肖亚文,善于把握机会,知性美的代表。

林雨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詹妮,郑建时,芮小丹的父母,丁元英的亲情

……

一切的角色,会让你看到自己的影子,思维境界得以质得飞跃。

这部小说和电视剧,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手机码字累了,该吃午饭了。

头条号:语易文化,正在分享24集电视剧《天道》,有兴趣的粉丝,可关注语易文化!




遇到这个题目也是一机缘。有幸在此和诸位有识之士,共同探讨《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我是因观看了电视剧《天道》,而后读了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背叛》等书,书中的故事、人物、文化、悟道、商战、音乐等都让我相当着迷,也让我陷入长久的思考中,我也曾从作者、创作背景等方面去找一些资料,可惜所得甚微。下面是我读这本书时做的一些笔记:


精英文化 世俗文化

我认为《遥远的救世主》以女性的视角,书写雄性文化反映时代精英文化的一本实验之书。这样说也许有些片面,姑妄言之。关于女性视角,书中丁元英借穆特《流浪者之歌》阐述了一回。在另一本书《背叛》中夏英杰写作《遥远的救世主》一书始末,可以参考着来看。每个时代都有精英文化与世俗文化之分。中国自古以来的精英文化是士族文化。精英文化可以参考人物传记《拿破仑传》、司汤达《红与黑》等。精英文化的基因:理想远大、智谋深远、自强不息。

世无救主 但有英雄

《遥远的救世主》书中有大量的关于宗教教义的阐述,包括:佛家、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从佛家来说有渐悟顿悟、钝根利根之分。基督也有窄门之说。丁元英说世上没有救世主,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所以要觉悟。他是有大智慧利根之人,但在五台山与智玄大师的一番对话,说明丁元英“悟道而不究竟,用智似不圆满”,他尚未大彻大悟,还有四气,还有人相我相众生相,还要在红尘中历劫翻跟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为英雄豪杰。所以大师留下两句偈没有改,以待他日。

文化属性的探讨

丁元英认为,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关于文化属性的讨论是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这个部分应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强势文化、弱势文化,书中也没有给出满意的答案。王庙村“格律诗”事件其实是一个实验,丢一块石子,击几片浪花。但实验的结果令人满意吗?谁是这个事件的既得利益者?对丁元英来说这是一次胜利吗?对于这个结果,丁元英应该是在预料之中的,但是林雨峰之死、刘冰之死,芮小丹之死,丁元英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了什么?他原本就一无所图,来到古城本是要归隐,但他不老实。

狼性法则

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又是一条线,这个两者之间就是生存空间,如果我们真能做到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那我们的生存空间就比别人大,这个市场竞争的确是非常历害,胜负往往就是在毫厘之间,两败俱伤,如果你比他多一口气,你就是赢家。生存法则: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扬长避短,拾遗补缺,学会在夹缝中求生存。人从根本上要面对两个问题:一、生存,得活下来。二、是要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

情深不寿 慧极必伤

《遥远的救世主》情感的描写实在太感人。芮小丹这样的女子大概是只有书本里才有吧!这种建立在经济自立、人格独立、情感相通、灵魂相融基础上的爱情足以雄视古今、感天动地。完美。她的天国的女儿,求仁得仁,求死得死。来去从容。这种境界已达菩萨境界。

《遥远的救世主》主旨深远,也没有生硬的说教,整个故事生动有趣,读罢令人拍案叫绝。情感部分的描写也很动人。作者的视角横跨中西。这个李红英是何方神圣。《背叛》里的夏英杰,《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丁元英,都有一个“英”字,是同一个“英”字。还有丁元英最后的归宿是去了哪里?回法兰克福了吗?他会遁入空门吗?

《遥远的救世主》,留下了一个神话。


《天道》我已收藏,这本书我还会好好读下去。我是尔东说话,欢迎关注我,给我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遥远的救世主》是一部不同凡响、深刻脱俗的小说。因为作为一部小说,把商战、爱情当作主线,只要人物形象突出、情节曲折动人就已经很棒了。其他方面本可以虚写的,但是作者偏偏要在宗教、文化、音乐、法律、哲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深入、具体地去表述,但又不是为了卖弄自己的才学。

小说所揭示的深层哲理,远远超出了普通读者的认知境界。在阅读过程中会不断让你深思、让你感悟、让你惊叹!

因为知识背景、阅读偏好等差别,哪些书是好书,很难定论。但有一个标准肯定是通用的,那就是一本书会不会吸引你去读第二遍、第三遍......

这部小说至少能让读者三遍、五遍地去阅读、去揣摩的。

现实中的例子:电子制造界某位大佬,照搬书中主人公丁元英发展“格律诗音响”的商业模式起家,如今早已是行业翘楚。

小说背景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但很多理论、方法并不会像许多通俗小说一样很快过时。

男主丁元英聪明练达、颖悟智慧;女主芮小丹浑然天成、顺其自然。

丁元英有能力聚敛财富,但他却生性淡泊又好独处,境界高深且不喜争辩,在高雅品味中静思反省,同时也恃才傲物、藐视世俗,还能杀富济贫、自带些许的痞气。

芮小丹家境优越但不娇气,对工作尽职尽责,对朋友率真执着,对爱情全心付出,对灵魂滋养的需求极高,不需修炼却已步入高境界而不自知,是当之无愧天国的女儿。

小说中玄化地提出了文化属性理论,其实是讲“强势文化(自强不息)”与“弱势文化(靠人拯救)”的区别。作者很含蓄地告诉读者: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靠救世主是不行的,只有要靠自己努力去实现阶级跃迁。因为阶级固化不仅仅是资源和背景占有、分配的固化,还有个人认知层次、生命境界追求的固化。真正的救世主不是某个人(神),是道,即规律。

当然,如果不去谈哲学层次的东西,只为了消遣,伴随着起伏的情节,让悬念一步步解开,阅读乐趣也是很高的。




谢谢能提这么好的问题,这个电视剧我刚看第一遍的时候,看了两集就不想看了,豆瓣评分那么高,朋友也说好看,就坚持看完了,越看越好看,以至于这个《天道》在我心中可以称为神剧,看过二遍了,还是想看,我也在今日头条发表了一些《天道》的短视频,太经典了。

怎么说丁元英这个人物呢,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丁元英聪明,有野心。没有信仰,所以参禅,所以悟道,茶道和音乐。

丁元英做不到女人的纯粹和自在。所以,他怕…他敬………但又对女人纯粹依靠天赋而不屑一顾。

丁元英心里所有的女人,都是信徒。而他是的市侩之徒,悟不透,就绝不同流。

好在,有个天赋极佳之人,芮小丹。芮小丹是彻头彻尾爱情的信徒。她所有的行为都不带困惑,该爱的就爱,该恨的就恨。不懂的就问,委屈了就哭。很多女人都做得到。但芮小丹的天赋在于聪慧,即便她未曾悟道,但她的所有行为都合乎了通识上的法律和道德。即便她不懂自己的行为准则,但却处处得体让人舒服。

知行合一,这是丁元英一直达不到的境界,所以他说:“你这叫自在,是高境界,参来参去我不如你。

欢迎喜欢这部剧的朋友关注我头条号,里面有很多经典片段,可以相互讨论!




最开始是看了电视剧《天道》,才慢慢了解到《遥远的救世主》,因为它是从这本书改编自而来。豆豆是林彪和叶群夫妇的的女儿又叫林豆豆,书名林立衡,1944年生于延安。一个有着特殊背景的人,看待人和社会都有着更超脱的角度。

看完《遥远的救世主》丁元英这个形象就像一颗钉子楔入了我思想的坐标,让我不由得跟芮小丹一样,发出“原来人还可以这么活”的感叹。欣赏丁元英对于作为价值的德国式执着,依旧羡慕他人生价值上可以达到自然随性。存在本就是个多面体,作为价值和人生价值处在不同的平面上,应对不同的世界,前者应对社会,后者应对自我,要调和,似乎也没多大必要了。只是,两种价值综合在一个个体身上的时候,莫让人生价值的随心随性冲淡作为价值的严谨责任,莫让作为价值的严谨刻板赶跑了人生价值的存在理由,足矣。

人人都知道努力才有逆袭的机会,但是努力只是众多条件的必要条件,而这个人的文化属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文化属性,即便好不容易扒到了井沿上,也难逃瞬间坠落的宿命。肖亚文、刘冰、冯世杰、欧阳雪、林世峰。。。所有人的结局都逃脱不了他们的文化属性。

这是一部很值得反复去看的电视剧,《遥远的救世主》中有太多让人难忘的东西,除了文化属性,商道,人生,爱情,宗教,哲学,音乐等,当然还有改编自这本书的电视剧台词。

你是一块玉,但我不是匠人, 我不过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 充其量挣几个打发凡夫俗子的铜板, 你要求的是一种雄性文化的魂,我不能因为你没有说出来而装作不知道,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 我没有这个自信 ! 我孤独并不是我想孤独,而是我在周围找不到我的同类!

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 是辩证逻辑的障碍 我无意摧残女人 也不想被女人摧残。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 :技术 、制度 和文化, 小到一个人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 ,也可以理解为“天道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强盗的本质是破格获取,破格获取和直接获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们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竞争,这只能说明你是弱者,因为弱势文化所追求得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龋所以,强盗的逻辑从本质上讲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所以你不算好汉. 过于沉静的外表,恰恰诠释着他内心的沉重! 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 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 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只要是需要证明的感情即有错。 这世上原来就没有什么神话 ,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文明对于不能以人字来界定得人无能为力。

妈,如果您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么伟大了,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已,那是交换,等不等价还两说着呢。碰到我这个不孝顺的,您就算赔了。养儿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债权人,而且这种感情比山高比水深,你永远想的就是还债报恩,所以这种文化就是让每个人都直不起腰来,你看这个民族就是老弯着腰,而老人越是觉得养儿防老,他就越容易觉得吃亏,心里就越苦。

中国为什么穷 ,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 ,穷在期望救主, 期望救恩的文化上 ,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 ,太可怕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不简单哪。

(丁元英)永远都不会跟你吵架。他的每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居高临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跟你讲道理,包容到让你自己觉得低俗自卑。当你快要憋死,快要疯掉的时候,你能想到的只有一个字:逃,逃,就是狱。”“反对!这里不存在逃的问题。如果丁元英在一块石头上被绊倒两次,说明他是个笨蛋,只能是他在地狱里受折磨。逃,也是他。” 这个年代,执着于出人头地并不难,难的恰恰是不执着于出人头地。 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




你好!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键关注,或许过往的内容能够帮到你。

没想到这本书有这么多人对其有共鸣。今天在睡前,打个岔偏个题谈谈我的感受。



我喜欢这本书也喜欢电视剧,电视剧很尊重原著,王志文和左小青演得也很好。

这部电视剧是我唯一保存的电视剧。他几乎陪伴我走过了过去的十年。我喜欢在我有空的时间,一个人喝一杯黑咖啡或者专门泡一通功夫茶,一个人看,在这个过程中,我真的不希望有电话短信微信来打搅。

去年,去越南西贡出差,给越南的朋友们做几天培训,白天给他们培训,晚上的时间,躲在宾馆里,又将它从头至尾看了一遍,依旧很畅快...



养儿防老,那还会显得母爱的伟大吗?虽然这话大逆不道,但依旧撞击心灵。

父母如何思考不是关键,但是作为子女一定还是要尽孝道。

但是,这句话给了人们一个启示。人们往往因为觉得自己付出了,但对方并未回报而起纷争。

其实,付出的就不应该等着回报,付出其实为了自己,因为你在付出的时候是快乐的。

你如果想断了那个念想,你就有多了一个念想。

是的,人们为了某事去逼迫自己去做另外一件事。这样何时会是真的自由。

这是一部阅读时和看电视剧时,可以记笔记的作品。

其实无论你身处豪宅还是身居寒室,对于有自省能力的人,都如在一地。

有智慧你在哪里都可以撼动这个世界,你却依旧素颜布衣。



喜欢看他独自一人居住民居的那段,喜欢看他在街边摊吃早餐的段子,喜欢看左小青被那一嗓子天外知之音震撼后,丁元英依旧淡定的样子。

喜欢看他在餐桌上被欺负的样子,喜欢看他坐怀不乱的样子,喜欢听他每一段令你思考的话...

现实中,没有多少人会读懂这个人所说。不过,剧中的很多话却值得我们常常思索...




结论:人生必看书目之一。


1.四层嵌套故事,小说与现实互相映射


有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盗梦空间》,讲的是多层梦境的故事,让人分不清现实和梦境的区别在哪里。非常烧脑。

同样,《遥远的救世主》这个小说,也达到了类似的多层级嵌套效果。


书中的两层是:


①以扶贫为名,帮助王庙村这帮农民脱贫致富。

②以这个为载体讨论「救世主」文化,如何得救的问题。


现实中的两层:


③以本书作为载体,延伸到现实中真实存在的「救世主」文化,引发讨论

④很多人把丁元英神话,反而又陷入到了「救世主」思维当中。


这也直接导致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深者读深,浅者读浅,各得其所


里面角色的很多对话,背后的道理都没有讲清楚,就是故意漏了一个角,让你看看。稍不注意,就跳过去了。以至于读过的朋友还跟我抱怨,一本小说,讲那么多佛法之类的干嘛。


这个需要一些生活的阅历,还要多读一些书,才能明白其背后的深意。自己也是把一些感悟写了下来,不一定对,可以作为批判的对象。可以点开我主页,就能看到。


2.好在哪里?


《穷查理宝典》是查理芒格的一些演讲合集,里面讲了大量的生活常识。也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


但是呢,你会发现缺少了某样东西,是什么呢?


就是动机。就是为什么要去习得书中讲的东西?很多人是为了投资才去看这本书。


而《遥远的救世主》本身就塑造了这样的一个人物,丁元英。对于他如何在股市中投资这件事,基本上没怎么提。但是却让你看到了一个人做到以后的样子,他的境界和思维方式会是什么状态。


这个是最难的。一个人要先起了念头,才会有后续的动作和行为。


在《动机心理学》中提到,一个人最长久和稳定的动机,一个是行为本身就能够带来满足感,还有一个是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具体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人的机缘不同。不同人的人生际遇,会让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角色感兴趣,这个本身倒是没有标准答案。


比如,跟巴菲特、查理芒格比起来,丁元英这个角色塑造,更加打动我。让我想要成为这样的一个人。不是说完全模仿他的行为和做法,而是他背后体现出来的智慧。


所以,我给自己下了一个定义,是一个追随丁元英精神的学徒。


总结:


这本书讲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商战故事。在表达上形成了一个四层嵌套的关系,既有书中架构出来的故事,有两层;也有现实的意义,有两层。


这种对比嵌套,对于现实生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看着书中的人物来反思自己。这个书中其实没有反派,更多的是人性。人性中的贪嗔痴。


好书和经典的书确实很多。对我来说,这本书就是起心动念,让你有了一个坚定的人生目标,有一个持续向上的动机。而且这条自我提升的路上,永远没有止境。


我是一个追随丁元英精神的学徒。




谢谢邀请,我没看过《遥远的救世主》,无法回答您,非常抱歉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救世主   遥远   豆豆   小说   天道   弱势   强势   属性   规律   境界   电视剧   评价   价值   喜欢   女人   数码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