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钱看的很重的人,是心理疾病还是习惯?

2009年,惜钱如命的大姨突发脑出血去世,死后在一个布袋里面发现几张存折,还有几千块钱的零钱,里面一角,五角,一块……,十张一角是一块,十张一块是十块,凑够一百是一叠,各种纸币折叠得平平整整,整整齐齐,总共七万多块钱,大姨夫抱着钱袋子痛哭流涕,子女们也围着默默流泪 。



网上有种说法: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把钱看得非常重,使劲攒钱,好像自己可以活一千年;还有一种人,只要有了钱立马开始胡吃海喝,好像明天自己就会死了。如某小品说的: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人死了,钱没有花完。我想这种人,一定被这个小品里的这句话所感染,学了其精髓。

把钱看得很重的人,不是心理疾病,也不是习惯,而是忧患意识,或者把攒钱当成一种最高人生目标,一种乐趣!

大姨就是把钱看得很重的那种人,在大家的印象中,大姨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是非常节俭,经常讲五六十年代饿的吃观音土。现在日子好了,但是钱该攒的必须攒。

大概三十几年前,大姨所在的村是一个贫困村,每一年,村里都会领到民政部门捐助的物资,其中最多就是城里人捐助的旧衣服,大姨只要听见村委会有旧衣服领,立马高高兴兴的去挑几件,回来的路上遇见熟人,还热情地说:赶快去领衣服,你看我领的,基本还是新的,质量真不错!



遇见领情的,家庭经济拮据的,立即拉着大姨的手,返回让大姨帮忙挑选几件,遇见不领情的,家庭条件好的,摆摆手,撇撇嘴离开,事后说:再穷我也不穿别人穿旧的衣服。

大姨一辈子基本很少买新衣服穿,买也都是便宜的,除了到村委会领捐助的旧衣服,那几年,农村集市上也有卖旧衣服的,大姨经常去光顾。

穿别人穿旧的,经常干农活的时候穿的衣服上面还有很多补丁,晚年的大姨只有一个开襟的毛衣花了一百多块钱,还有一双七十九块钱换季打折的旅游鞋,到死的时候基本还是新的,大姨夫说:她买的衣服和鞋子,说是她这辈子买的最贵的,一直没有舍得穿,还说名牌鞋就是不一样,穿着不夹脚,软和还有弹性,偶尔只有过年或者走亲戚才穿……

二十几年前,大姨所在的村里发现了矿,村里随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推倒土房子,开始盖楼房,大姨除了忙农活,空闲时间干建筑。

后来年龄大了,建筑工地就不要她了。

村里很多人有钱后,懒得种庄稼,菜也不种了,大姨就在自留地弄些菜拿到集市上卖钱。

夏天卖菜的人多,大姨经常顶着烈日在马路上一蹲就是一天,哪怕最后剩下几个西红柿,几根黄瓜,菜都晒焉了,集市上没有几个人了她也还坚持守着,最后哪怕给一两毛钱她也乐开了花。



饿了就吃头一天烙的馍,渴了就喝自己带的白开水。当时集市上有五毛的核桃馍,还有两块五的面皮她一直舍不得花钱买。

有一次,小儿子在集市上,看见母亲在啃冷馒头,就给端了一碗二块五的馄饨,买了一瓶饮料,大姨就是不吃,气得小儿子把碗放在摊位扭头就走。

对于大姨在集市上摆摊卖菜,有时候还去垃圾堆翻破烂,捡废品,子女们颇有微词,经常说:你没有钱了,我们给你钱就是了,你颤颤巍巍地在集市上卖菜又捡废品,别人还以为我不孝敬你呢?

大姨说:我有手有脚,干嘛要你们的钱,我现在还动得了,等那天老得动不了再说。我卖菜也好,捡废品也好,都是光明正大的,既不偷,又没有抢,有啥丢人的?

子女给钱她也不要。

子女成家立业后,都分家另过,都修了楼房。

大姨和大姨夫一直住在老房子里,老房子旁边有地,大姨夫种地,大姨种菜,大姨曾经劝大姨夫和她一起种菜,种菜利润大,种粮食利润薄。大姨夫说:我才不和你种菜,种菜在集市上卖,半天没有人来买,丢人现眼。我种粮食一卖就是上千斤,钱来得利索。



大姨说:你种一年的粮食卖不到一千多块钱,你有病就会向子女们要,给子女们添麻烦。

大姨夫说:好像你卖菜钱很多似的。

大姨和大姨夫一辈子磕磕碰碰,经常吵嘴。子女们成年以后,老两口虽然在一个屋檐下,各过各的,主要是老两口吃不到一起,大姨口味重,爱好辛辣油腻,大姨夫肠胃不好,吃清淡的。老屋四间,一人两间,各吃各的。



大姨一直攒私房钱,大姨夫经常说:死老太婆,一辈子扣得很,爱钱如命。也不知道能攒几个钱!

大姨不识字,每次钱攒得差不多了,就让小儿子带着她去银行存,存折到期又让小儿子带着她继续续存。

大姨对小儿子说:我的钱,你先不要告诉你爸爸,还有你哥你姐,等我老了动不了,我要用它养老,不靠你们,如果我死了,你们兄弟姐妹把钱平分了就是了!

小儿子说:妈,你这么多钱了,在农村已经是一笔巨款了,说出来很多人都不相信,你就不要卖菜了,风里来雨里去的,你现在使劲花,该吃就吃,该穿就穿。不用给我们几个子女留着。

大姨说:妈这一辈子,没有多大的出息,妈把钱看得重,给你们留些钱,这是妈这辈子的功劳和成绩,能给你们减轻一些负担是妈应该做的,以后死了,你们能记得妈的好,妈这辈子就知足了!

小儿子打趣道:妈,你可不能死,你得长命百岁,还有你是不是每晚上要数一阵子的钱才睡得着啊!

大姨回应说确有其事!

大姨在五十七八岁的时候,得了高血压,医生说第一要忌口,第二切记劳累,第三要按时吃药。



三样大姨都没有做到,饭菜清淡她嫌没有味,乡村集市,三天逢集,她老早就开始计划逢集那天卖什么东西。好像集市上少了她,就开不了集,其实,子女心里明白,大姨如果逢集那天没有钱进腰包,就会空落落的。

高血压药,每天吃,一个月需要花费一百多块钱,大姨舍不得,头不晕就不吃,头晕才开始吃,后来子女给大姨办了农村高血压免费报销手续。

大姨才开始稍微好一点按时吃药。

去世前几天,大姨对小儿子说,她这几天头晕得厉害,去村卫生院量了一下血压,医生说血压都快爆表了。

小儿子说,那就不耽误了,立马去县医院检查一下,该住院就住院,我给哥姐们说一下。一切费用我们几个承担,你放心治病就是了。

大姨说:不花你们的钱,花我的钱。还有再等几天,我地里的菜还有两集就卖完了。

小儿子说:病不等人啊!

大姨说:没有事,就几天,这几天按时吃药,药吃重一点就行了,过了这几天,你们说咋办就咋办!

曾经有一次,大姨牙疼,大姐领着去医院看病,医生说要拔掉好几颗,然后还要镶牙,大姨问镶一颗牙多少钱,医生说一般的几百块钱,几颗牙要上千,听后,大姨死活不拔了,说太贵了!气得大姐直跺脚!

平时大姨有个小病,轻得自己挺挺就过去了,稍微严重一点才到村卫生室买点药吃。据说大姨还有个毛病,就是买的药吃过以后稍微好转,就不吃了,剩下的和攒钱一样攒着,有时候被家人发现攒的药过期了,要扔掉,大姨一定不让扔,就那几天有病没病要把过期的药吃掉!

腊月二十二这天,大姨所在集市逢集,已经八点多了,大姨夫见大姨还没有起床,往天逢集,大姨天还没有亮就起床了,起得早,才能在集市上占个好位置。

大姨夫推开门就叫大姨,大姨睡在床上没有回应,大姨夫走过去扶起大姨一看,只见口里咕噜咕噜出气,嘴边有点血泡沫,怎么叫都叫不醒,急忙给子女们打电话。

子女们立马送到县医院。

医院做了ct,医生说太迟了,脑出血,小脑干全是血块,已经晚了,就是做手术也救不活。

几个小时后,65的大姨与世长辞。她住的卧室窗前,还有满满的一背篓的菜……



老人去世,在农村讲究要把被褥旧衣服烧掉,大姨的小儿子说大姨的钱放在一个旧衣服的兜里,是大姨一辈子的心血,要找到。

钱找到后,除了小儿子,大姨夫,还有两个子女以及亲戚们都惊呆了。

大姨夫抱着大姨的旧衣服,捶胸顿足,哭成了泪人:死老太婆,你攒这么多的钱到底干嘛呀,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病不好好治疗是何苦啊……

小儿子也泪如雨下:要是我坚持把妈妈送到医院,她就不会死,就不会死,她现在应该活得好好的,是我不孝啊……

三个子女给大姨办了隆重的葬礼,大姐,二哥在灵前哭:孝子床前一杯水,胜过坟头万丈灰,我们现在怎么做都于事无补,作为子女我们不配啊,妈啊,我们几个亏欠你太多了……

大姨出殡那天,天空下着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大地一片白茫茫。

有人说,人去世安葬天降大雪,死者一定是一个有福的人。



大姨到底有福没有福,我不知道,反正子女们提起她,都会泪流满面。

我经常想起她,也会潸然泪下。

邻居提起她都会竖起大拇指。

她攒的钱,三个子女都没有要,都给了大姨夫,大姨夫说,你们不要了,我也不会要,我就给几个孙子吧,这都是她奶奶的心意,孙子们花了,她在九泉之下才会心安……

大姨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执拗又淳朴,她的一生诠释了中国农村女性最伟大的母爱,一生清贫,平凡,坚强,善良!




我觉得是病,因为之前是穷疯了。现在看到钱,感觉钱比什么都重要。没钱的话,你就是死了都没人知道,更别说是病了。话虽然难听,但确实是事实。




现在的我,不是娃,我真没必要挣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孙子   都会   老两口   姨夫   大姨   心理疾病   小儿子   块钱   废品   集市   村里   小儿   大姐   子女   衣服   习惯   医院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