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尿是否对孩子有影响,多大开始把尿合适?

又提到需不需要给孩子把尿这个问题了,过去人带孩子,早早就开始给孩子把尿,理由是通过训练,给孩子养成习惯,早早就不用人管尿床、尿裤子的事了。其实,80年代的孩子基本都是这样长大的,那时候尿不湿还是非常稀缺的。

最近,我看过一条头条视频,奶爸教他3岁女儿:“宝贝自己去把纸尿裤换了”,于是,可爱的小女儿嘟嘟嘟撅着个小屁屁,换纸尿裤去了。奶爸给网友解释:在澳洲都是顺其自然脱纸尿裤。有的孩子7岁还穿纸尿裤呢。


呼吸如厕练习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国内、国外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异这么大呢?究竟哪种比较合理呢?

婴儿期是怎样把尿液排出来的?

1、正常人排尿形成过程:

第一步: 当我们的肾脏生成了尿液经过输尿管直接运送到膀胱里,膀胱储存尿量,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排尿的条件反射,随着尿液压力增加,不断刺激膀胱的牵张反射器,发出尿的充动信号,再经周围神经传导至排尿中枢神经,于是便产生了尿意。

第二步:排尿中枢传出指令到达膀胱,致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引起尿道括约肌松弛,尿液从尿道排出。

肾生成尿液 →输尿管→膀胱→牵张感受器发出信号→周围神经→排尿中枢→产生尿意中枢发出指令→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松弛↓→尿液排出。

另外,排尿时,人的腹肌和膈肌产生强烈的收缩,形成腹压,将协助克服排尿中形成的阻力,直到尿液排完为止。


输尿管、膀胱

2、婴儿泌尿系生理特点:

首先婴儿时期的泌尿系统及神经中枢调节系统发育都不成熟。

婴儿的膀胱粘膜非常柔嫩,膀胱肌层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而输尿管短而直,又被埋在膀胱粘膜的下方,因此,抗尿液反流的能力比较差,易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也就是经常“谁谁家分不清”。

一般正常人膀胱排尿功能是受大脑-脊髓控制,而婴儿就不同了,他最初的排尿不受此控制,而是完全靠一种膀胱的条件反射,也就是比较随意性的不受支配的。


婴儿排尿特点

为什么现代育儿不主张给孩子把尿呢?

婴儿排尿生理决定不会是把尿:

基于婴儿排尿生理,宝宝几个月的时候,假如家长给宝宝把尿,宝宝根本不搭理你,虽然你用“”口哨”暂时引出排尿,但是,事过之后,该怎么尿还是怎么尿,就是因为孩子太小,各方面发育不全,一切生理活动基本靠反射活动,而不受大脑神经支配。

不利于婴儿排尿反射形成:

本来婴儿排尿是依靠条件反射完成的,如果把尿,尤其在夜间频繁把尿,不但会引起宝宝的本能反抗,最主要是扰乱了宝宝本以形成的膀胱储存与排尿反射的次序建立。同时,频繁把尿还扰乱了宝宝渐渐形成的生活规律,孩子容易引起烦躁。

有损于孩子髋关节的发育:

孩子出生后髋关节还没有发育好,一般到3~4个月时应该进行髋关节筛查,经常给孩子把尿,大人的两只手把宝宝的两条腿掰开,使宝宝的髋关节外旋,股骨头与髋臼无法处于同心圆位置,这样会引起宝宝髋关节脱臼。

那么家长又有问题了,既然不能给宝宝把尿,那就不用管了,顺其自然,尿不湿爱穿到啥时候就啥时候?当然不是,否则,家长怎么会发愁孩子多大了还尿床、尿裤子?


把尿的坏处

什么时候给孩子训练排尿?

一般,孩子在1岁以后(18个月),输尿管已经增长,膀胱肌也发育成熟,膀胱-输尿管抗反流能力增强,这个时候,宝宝有了一定的尿意,我们开始培养教育宝宝主动控制排尿的能力,将能达到将来自然如厕的效果。

友情提示:儿科专家共识,1.5岁~2岁开始给孩子如厕训练,是孩子有能力接受大小便训练,并且2岁半左右是孩子不再使用纸尿裤的最好时机。我们不主张给孩子拔苗助长,更不建议孩子排尿顺其自然。


1岁半~2岁就应培养孩子如厕

怎么给孩子训练排尿呢?

1、训练孩子上卫生间、坐儿童马桶:

让孩子明白要大小便就得去卫生间坐马桶的道理,目的是避免孩子养成随地大小便的习惯。爸爸妈妈根据自家男孩女孩,把孩子带到卫生间,告诉宝宝:宝宝尿尿、拉粑粑就要到卫生间来,宝宝长大了,不能随便尿尿、拉粑粑了。告诉宝宝马桶是宝宝尿尿、拉粑粑用的,爸爸妈妈教宝宝怎么坐马桶,爸爸妈妈最好给宝宝做示范,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也是最好的。


培养坐小马桶

2、掌握孩子大小便规律:

家长要掌握孩子大小便的规律,2岁左右的宝宝一般一天排尿6、7次,大便1~2次,因此家长要在此时间规律中摸索孩子什么时候将该去上厕所,定时定点的带孩子去卫生间,否则,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一般先从白天开始训练,随着年龄增长,孩子能主动大小便,并且把控大小便,习惯养成,就水到渠成了。

宝宝大小便完成以后,家长不要忘记给宝宝一个鼓励哟,孩子最需要的是一种“成就感”。千万不可以训斥宝宝,否则,适得其反,让孩子留下心理负担,就麻烦了。

3、教会宝宝擦屁屁、冲马桶:

这是一种技能的培养,为将来宝宝上幼儿园打基础,开始的时候是爸爸妈妈帮宝宝做,慢慢的,爸爸妈妈不要一直大包大揽,要培养、鼓励宝宝自己做,做不好没关系,就像洗脸一样,爸爸妈妈耐心的教方法,一次、二次自然就会了,关键是让宝宝形成一种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而言之,孩子小的时候不建议把尿,但是更不建议让孩子顺其自然的穿尿不湿,而是在孩子1岁半至2岁时,要科学的培养孩子自主如厕,养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并且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18个月以后

新生儿排尿反射是低位中枢的反射性排尿,当尿液容量超过排尿阈值时会引起膀胱壁张力增加从而出现反射性排尿即简单脊髓反射自发排空膀胱,完全不受大脑影响。

婴幼儿括约肌在9月大的时候才能够引出,12到18月椎体神经束髓鞘形成,所以婴幼儿对过早的把尿训练有抵抗。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逐渐成熟,婴儿在参与“经验的组织”以及与照养环境的交互作用后,通过习得,逼尿肌括约肌协调性逐步发育完好,正常抑制反射通路完全建立,能感觉膀胱充盈并逐步形成由大脑皮层控制的意识性社会性排尿,自主地抑制和延迟排尿。

考虑到尿不湿舒适易用,方便家长看护和能有效保持婴幼儿卫生清洁,故美国儿科协会曾推荐婴幼儿使用尿不湿直到2岁甚至学前年龄。大多数儿童是在18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如厕训练的,部分儿童可能会延迟到2到3岁;这个月龄训练会变的更容易,儿童也能更快学会。过早或者不良的大小便训练会给儿童造成的精神影响,会导致便秘和遗尿,还会增高腹压,引发脱肛等问题。

宝宝可以自己如厕的十大信号

  当你发觉下列信号的时候,你可知道宝宝已经准备好了:

  1.宝宝明确表示乐意与你去卫生间看看究竟怎样上厕所,也许还会煞有介事地在马桶上坐坐。

  2.宝宝理解厕所是干啥用的,了解尿布湿了或脏了意味着什么。如果宝宝还有以下表现则更好,如,裤子湿了,就烦躁不安;自己将脏尿布往下扯;或者要求你换干净尿布等。

  3.宝宝能听懂表示大小便的一些词语,如“尿尿”等。

  4.宝宝可以保持2小时以上不湿裤子(或尿布)。

  5.宝宝大便正常且柔软成形。

  6.宝宝能够且愿意听从简单的指令,如上洗手间的指令等。

  7.宝宝可以帮着提拉裤子。

  8.在要排便前几秒钟,宝宝似乎可以自己意识到并告诉你(很多孩子会蹲下;或离开房间;或者“表情暗示”)。

  9.宝宝的情绪良好,自愿和乐意接受新的变化,不需要经过很大的调整(如,为了适应新同伴或者学校生活而做的调等)。

  10.宝宝明确表示渴望独立。如,想成为“大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或者想与爸爸妈妈一样,自己使用洗手间等。

  如果你的宝宝符合大多数“条款”,说明他(她)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进行训练了。如果没有,那么最好再等一两个月。





您好,很高兴有机会回答您的提问,并且希望我们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并不建议爸爸妈妈们用把尿作为孩子方便的一种方式,不管是对于多大年龄的宝宝来说,其实这种方式并不是很好的。而我们建议,如果宝宝比较小的年龄的时候,可以用纸尿布,或者隔尿垫,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其实完全没有意识的,他们不会提前告诉爸爸妈妈想拉屎撒尿,而是在方便后感觉到不舒服才会哭闹,所以这个时候采取婴儿用品是比较好的方式。而在宝宝逐渐长大之后,建议还是给宝宝买一个婴儿坐便器,培养宝宝坐便的习惯,这些原因都是因为把尿其实存在很大很大的弊端。

比如,把尿这种方式其实对孩子的脊椎并不是很好,因为婴儿时期的宝宝发育还不是很完善,再加上把尿姿势倘若错误,会增加骨骼发育不良的风险,出现脊椎侧弯驼背等等问题,所以非常严重。

还又,把尿方式宝宝的括约肌得不到锻炼,反而易尿频,甚至会出现条件反射,爸爸妈妈出现这个动作孩子就会撒尿,但是这并不是自然而然的,也不会彻底排干净,会出现尿频的情况哟。

最后,就是很多家长都知道把尿不利于婴儿髋关节的发育,也容易造成婴儿脱肛、肛裂等现象!这些都是因为宝宝频繁用力所导致的后果,而造成的影响可能对宝宝来说是一种无法逆转的麻烦,所以我们还是建议各位爸爸妈妈们尽量减少甚至是放弃把尿的方式,而是选择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宝宝独立的如厕哟。




您好,这个问题有崔玉涛育学园来为您回答,点击上方关注,查看更多相关问题哦!~

不建议给孩子把尿。

把尿是对宝宝髋关节及肛门括约肌的异常刺激,有害无益;还会增高腹压,引发脱肛等问题。

而且,频繁把尿会让宝宝因为对指令的条件反射而排尿,而非因为膀胱中尿液充盈刺激括约肌而反射排尿,使宝宝缺乏憋尿经历,膀胱括约肌得不到锻炼,膀胱缩小,引发憋不住尿、尿频等问题。

给宝宝进行如厕训练,不能从把尿开始,而是要观察: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孩子能大部分满足下面的8个表现,就说明孩子可以进行如厕训练了。

  • 纸尿裤能保持至少2小时干燥,或午睡后纸尿裤还是干的;

  • 纸尿裤脏了,有不舒服的表现,想要换新的;

  • 对坐便器产生兴趣;

  • 大便时间逐渐变得规律;

  • 主动要求穿内裤;

  • 可以遵守简单指令;

  • 会用表情、姿势或语言会来表达自己正在大小便;

  • 能够自己或在大人的帮助下脱(穿)裤子。

这个问题就说到这,欢迎点击下方,崔玉涛育学园“查看官方网站”,了解更多育儿干货知识哦!~




导读:最近有一个粉丝给我留言说宝宝还在月子里,家婆就开始给宝宝把尿了,宝宝的妈妈觉得自己的孩子太小,但是却遭到了家婆的反对,家婆说自己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是这么带大的,也没有什么不妥,一家人闹得很不愉快。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究竟要不要给孩子把尿,多大给孩子把尿合适这个问题。关于把尿这个问题,貌似也只发生在国人身上,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更喜欢顺其自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外国的宝宝很大了还在穿着纸尿裤。而中国人似乎更疼孩子,觉得纸尿裤容易捂出尿布疹或者引起罗圈腿什么的,从孩子一点点大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把尿了,甚至有时候因为“把”准了,还要沾沾自喜上半天。但对于宝宝,尤其是1岁以前的宝宝来说,他们自己是没有办法憋住尿的,因为他们膀胱和尿道的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善,与其说你感觉宝宝能“攒”住尿了,不如说是你自己把的比较“及时”而已,而且对于小宝宝来说,他们的脊柱还很软,在把尿的时候如果不能受到很好的支撑,那么就会引发驼背、骨骼发育不良等危险,有时候宝宝明明没有尿却要硬“把”,还会造成脱肛的问题,而且过早的强迫宝宝做他们根本就无法理解的事情,也不利于宝宝以后的性格发育。所以如果一定要给宝宝把尿的话,最好是选择在1岁半以后,这时候他们膀胱和尿道的肌肉开始发育完善,自己能够控制大小便了,就可以开始把了。重点提示:不建议给不到半岁的宝宝把尿。今日话题:宝妈们,请问你家的宝宝是从多大开始把尿的呢?

【格格巫育儿日记:育儿自媒体,育儿达人,专注科学育儿、亲子阅读,青云计划获奖者】




我是二胎妈妈,这个事我有发言权!很多人支持把尿,我不支持把尿。因为我有切身的痛苦体验,作为80后农村出来的孩子,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农村人担心孩子夜里尿湿被子,妈妈们都会在睡觉前给孩子把尿,半夜再迷迷糊糊地把一次。有一次因为尿床,我经历了今生唯一一次被母亲狠揍,半夜要逃跑。而且,从此我养成了一个习惯,睡觉前必须上洗手间尿尿,这个动作不做根本没办法入睡,即使很困也要去趟洗手间,即使根本没有尿,也要去马桶意思一下,才能安心入睡。我一直以为就我有这个坏习惯,后来上大学住宿舍发现也有同学这样的习惯,巧的是她也来自农村家庭。

后来,当我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我一直不把尿,也不让保姆把尿,耐心等待孩子的器官发育成熟。一胎精心养育,现在已经是十岁的姑娘,体质非常好,根本没有时不时需要找洗手间的毛病,临睡前从来没有需要跟马桶报到的习惯。

但是,二胎照猪养,而且因为家庭出现状态,自己根本没时间管她,让我妈带了一段时间。好了,二胎宝宝如今也已经上小学了,跟马桶报到的习惯跟我一摸一样,而且我妈还屡屡要求她,睡前必须去一趟。

无语,却无力阻止!老人帮忙照顾孩子不容易。

所以,奉劝新妈妈们,千万别着急把尿,等孩子器官发育成熟,他自然自己会处理自己的身体需求。顺其自然,不要拔苗助长!没必要心疼那几个尿不湿,生得起,就养得起,不是吗?!




天气渐渐暖了,奶奶和姥姥又开始唠叨了,“天热了可以把尿了”,“今年夏天不穿纸尿裤了”,“夏天穿纸尿裤会闷坏”,此处应有科学育儿妈的一声“呵呵哒”……

经常有宝妈在后台问我,糕妈你训练年糕自己上厕所了吗?弱弱地说一声,懒妈妈觉得纸尿裤挺好的,压根不着急这事儿……

Anyway,是不是科学育儿,都会遇到“教孩子上厕所”这个千古难题,所有妈妈都要面对“啥时候脱纸尿裤,怎么进行如厕训练”。好了,在你进行如厕训练之前,你需要先了解以下问题。

问:最理想的训练时机是什么时候?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宝宝对上厕所表现出兴趣,并且表现出以下7个信号,就可以开始如厕训练。

1、对马桶、坐便器或穿内裤感兴趣;

2、能听懂你的指令并乖乖的照做;

3、想上厕所时,能用语言、面部表情或其他姿势来表达;

4、能保持两小时以上屁屁干爽;

5、在尿布上尿湿或便便后会抱怨不舒服;

6、已经学会拉下和提起裤子的动作;

7、能在坐便器上坐下和起立。这种状态通常会在2岁左右出现,并且因人而异。

问:我想在女儿2岁前给她做如厕训练,可以吗?

如果更早开始训练,通常会花费更久的时间,还有可能给宝宝造成压力。因为宝宝可能还没有办法准确地告诉你她想要去厕所的意愿,或者肢体协调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不足,无法自己穿脱裤子和控制排泄。他也很可能一玩就忘记要上厕所,结果尿在裤子上。

问:有人说夏天给宝宝开始训练比较好,可是现在天还冷,我要等到夏天吗?

一般来说,夏天是个开始训练的好时机,因为这时候宝宝穿的少,方便自己穿脱裤子,就算弄脏了也好清理。但如果宝宝已经准备好了,不一定非等到那个时候。之前糕妈呼吁过,冬天在家里可以给宝宝开暖气,穿的少好活动,现在再加上一条,穿的少还方便做如厕训练。

问:我给2岁半的儿子做如厕训练已经有半年了,但好像还是看不到成功的迹象。这个过程还要持续多久?

从开始教宝宝如厕,到他能够自己上厕所,这个过程一般会持续3-6个月。不同的宝宝会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可能几周就学会了,也有一些需要花费半年到一年。

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的研究显示,如厕训练不是一件能够快速、顺利完成的事。宝宝要能够用语言表达上厕所的意愿、能够感知尿意和便意、知道走去厕所需要的时间、能够自己穿脱裤子等,这些需要他语言、认知、肌肉、肢体协调等各项能力的发展和支持。所以妈妈们要有耐心,陪伴宝宝完成这项重要的挑战。

问:我妹妹给她的孩子使用独立的儿童坐便椅,而我邻居推荐马桶圈式的坐便器,到底哪种坐便器更有效?

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坐便器,只要宝宝感觉舒适并且安全就可以了。如果使用马桶圈式的坐便器,记得在宝宝的脚下放一张小踏凳,方便他爬上爬下,坐在上面的时候也可以放轻松;同时,家长要在旁边监护。如果是像小凳子一样的坐便器,就可以让宝宝自己坐着啦。

问:我应该给他穿一次性的训练裤,还是直接换成普通内裤?

如果你很难接受宝宝把衣服和床弄得一团糟,或者经常要带宝宝外出,不方便替换干净的衣裤,就使用可丢弃的训练裤。如果宝宝基本都待在家里,并且已经准备好自己上厕所了,不妨直接换成普通内裤,尿湿的时候他更容易感觉到。

问:我应该教我的儿子站着尿尿还是坐着尿尿?

最好先学习坐着尿尿,再学习站着尿尿。宝宝最初并不能很好地分辨和控制大小便,小便有时会伴随大便一起排出。让他先坐着尿尿,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清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他更有效地学习如厕。

宝宝在开始学习一件事的时候,最好能把他需要考虑的因素减到最少。如果宝宝在上厕所前还要考虑是坐着还是站着,他就会犹豫一会儿,在这几秒钟的时间里,宝宝可能已经在裤子上解决了,这无疑会给他造成压力。

问:我的孩子会在坐便器里尿尿,但不会在里面排便,我该怎么做?

宝宝通常在学会排尿的1-2个月后,才慢慢学会在坐便器里排便

拒绝排便容易造成便秘的问题,大便干硬会让排便变得困难,会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宝宝不愿意在坐便器上排便,不要太勉强他,先给他换上纸尿裤,让他在纸尿裤上解决。同时在不勉强他的情况下,让他尝试穿着纸尿裤在坐便器上排便,成功以后当着宝宝的面,把便便丢进坐便器里。然后再慢慢过渡到让宝宝光着屁股在坐便器上排便。

问:我的儿子总是来不及走到坐便器就尿出来了,请问怎么办?

把坐便器就近放在他身边。他在房间时就放在房间里,在客厅玩就放在客厅里,睡觉时就放在床边,坐车时就把便携式的坐便器放在车上。等宝宝能够及时走到坐便器上厕所,再逐渐增加他和坐便器间的距离,直到把坐便器放在固定的位置(例如卫生间里)。

另外,要确保宝宝的衣服方便穿脱。尽量穿宽松、方便穿脱的衣服(避免连体衣、背带裤),避免因为来不及脱裤子而尿在身上,增加他的焦虑感和挫败感。

问:带宝宝外出时,还要继续如厕训练吗?有什么方便的办法?

开始如厕训练后,最好坚持在每天的固定时段给宝宝做训练。如果带宝宝外出,可以在车上备一个便携式的坐便椅或马桶盖,在里面套上塑料袋,这样宝宝方便后,只需把塑料袋扎紧丢弃即可。

10个问题,是否解决了你内心的疑问?如果这些问题你都了然于胸了,并且你和宝宝都准备好开始如厕训练了,那么就行动起来吧,你会发现,上厕所这件事情,竟然也可以这样脑洞大开!




关于孩子把尿,一直以来在互联网上都有两种声音,一种大力提倡给孩子把尿;一种各种把尿危害论,反对给孩子把尿。

那到底该不该给孩子把尿呢?其实我认为,争论这个问题,就像是在争论到底用碗喝水好还是用杯子喝水好,没有太多意义!

对于这个事情,没有对错,不管把不把尿,只要方法用对,就应该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方便怎么来!


我们先来说说那些持“把尿危害论”的。

1、把尿易造成孩子关节肢体损伤,真的吗?

有好多育儿专家,都在倡导说别给孩子把尿,说把尿容易造成孩子关节肢体的损伤。但以我在儿科10余年的工作经验,还真没有遇见过因为把尿导致孩子关节肢体损伤的。

2、把尿容易造成脱肛、肛裂,真的吗?

脱肛——在一项关于儿童脱岗的研究调查中,脱岗的原因主要为:慢性便秘、腹泻疾病、囊性纤维化占、神经系统或解剖问题。没有提到和把屎把尿有相关性。

肛裂——主要原因由大便干燥、长期腹泻、经阴道分娩或肛交等局部创伤引起。和把屎把尿没啥关系。

3、把尿容易造成孩子情绪障碍,真的吗?

不正确的把尿时机和把尿方式,是可能给孩子带来一些不舒适,让孩子哭闹不配合,但是对于把尿引起情绪障碍的说法,目前没有科学依据!


那么把尿就是完全有益无害吗?

不是!对于把尿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最主要的是要用对方法!错误的把尿方式,就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危害。


那什么才是正确的把尿方式?

1、从多大可以开始把尿?

建议在娃娃6个月之后,只要你抱着他时他的脊柱靠在你身上能够挺起来,这个时候就可以把尿了。

2、找准把尿的时机

注意观察宝宝,他一般都在什么时候排便?排便前会有什么表情动作?或者会发出什么声音等等。

找准这些规律之后,如果宝宝有要排便的迹象,就能及时给宝宝把尿。

3、正确的把尿姿势

双腿向下,屁股朝下,背靠大人的腹部,大人用双手从后面轻轻地托起宝宝的大腿,让宝宝的头、颈以及后背倚靠在你的腹部,让宝宝屁股在马桶或尿盆的上方。

不需要把宝宝的腿分开,以防分开弄疼、弄伤宝宝,就正常的托起,让宝宝的屁股在下面就行。

4、条件反射训练

比如在给宝宝把尿时,嘴里可以发出嘘嘘的声音,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时间久了,宝宝就会把这个声音做为要排便的信号,把自己要排便的意愿给把尿联系起来。


总之,不用刻意去追求把尿或者不把尿,也不用太过于纠结把尿到底有没有危害这个事情。就是孩子怎么舒适就怎么来,你怎么便捷就怎么来!




对于把尿,大部分宝爸宝妈并不陌生,但也有一些新手爸妈可能不太懂得。

所谓把尿,就是家长通过固定的动作,并伴随着“嘘嘘”的声音,定时定点训练孩子排尿或排便。

这种行为就是把尿,但把尿对于孩子来说真的好吗?

有人说给孩子把尿不好,会影响孩子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的发育,还容易造成脱肛、肛裂,把尿姿势不对还会影响宝宝脊椎发育等等。但也有一些人赞成把尿,认为把尿可以避免孩子尿裤子,还能够避免纸尿裤尿湿后捂出的尿布疹,而且把尿还能够训练孩子主动如厕的意识。

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到底哪方才是对的呢?

首先,需要大家明白,过早、强迫把尿并不好。可能不少宝妈会遇到这种情况,奶奶或姥姥总会强制给孩子把尿,明明孩子尿不出,并且开始出现哭闹行为,但奶奶或姥姥依然强迫孩子排尿,这是不对的。

一般来说,宝宝3岁左右,括约肌才能发育完全。而在这之前,孩子没有能力完全自我控制排尿排便。过早把尿,易导致孩子括约肌的发育,并养成孩子“被把尿才排尿”的习惯。

此外,孩子如果没有排尿排便的需求,如果强迫把尿把便,孩子会很不舒服,就会出现频繁用力挣扎、哭闹等行为,易造成脱肛、肛裂等问题,长此以往,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引发心理障碍,排便更困难。

很多家长会很困惑,那不把尿,也不能总穿尿不湿,孩子要排尿的话怎么办。其实,孩子1岁以后,就会有自我排尿排便的意识了,也会通过一些行为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可以仔细观察,比如想尿尿前,孩子会不由自主的打冷颤;想排便时,会频繁放屁等。出现这些现象时,爸爸妈妈及时把一下也无妨。

孩子在1岁半到2岁以后,爸爸妈妈就可以训练孩子自己上厕所了,并不建议家长给孩子把尿,可以通过便盆来代替,家长省事,孩子也养成了自己上厕所的好习惯,一举两得。

给孩子准备一个小马桶,现在网上都有卖,造型也非常可爱,把小马桶放在卫生间里,当孩子想尿尿或便便时,可以把孩子带到小马桶旁边,教孩子自己脱裤子,坐在小马桶上,引导孩子在自己的小马桶上排尿或排便。擦屁屁时,可以由爸爸妈妈帮助,孩子稍大一点再教。如厕后,别忘了给孩子洗手,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养成好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当然,训练孩子如厕的习惯并非一日就可以完成,家长要多点耐心,多锻炼几次,孩子慢慢就能学会。




有影响,我闺女感冒住院时隔壁床就是,亲眼看见一个大约一岁左右的孩子把尿把屎脱肛的,拉肚子,屁股眼还翻出来一大块,让医院儿科主任看了说是,屁股眼里有泡泡是痔疮还脱肛,才一岁啊!以前只是听说没见过,那次是真见识到了。

我家的孩子大约在10个月11个月会站之后开始把尿的,如果只是我自己,我是不想把的,还有奶奶一起看孩子,这些就避免不了。现在13个月,给她买了小马桶,坐着尿尿拉臭臭,她不愿意坐,因为她小了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尿尿,也控制不住,也不会说话,很多时候还是尿裤子,尿了就换呗,在外面玩时奶奶有时会把,我刚开始反对,现在也不说了,奶奶也很有数,问宝宝,有没有尿尿?没有往上挺,她就挺了,就不把了。

拉臭臭,之前是躺着,现在也躺着,不愿意做马桶,有点便秘,我需要给她在使劲拉臭时,捏一下肛门那,才能拉出来。

你看,也就三个月时间,不管怎样都好说的,我的原则是,能不把就不把,尿裤子我给洗,尿湿褥子我再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括约肌   孩子   输尿管   坐便器   如厕   尿液   大小便   膀胱   马桶   婴儿   合适   爸爸   家长   习惯   妈妈   宝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