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防抖功能实用吗?

感谢邀请。当然实用,有防抖功能目的是让你手持拍摄时有稳定性,让你的照片成像率高,降低你的糊片率,提高拍摄的成功概率。如果没有防抖功能,也许你会拍到不少糊片,这样不仅浪费了模特的表情,也浪费了你的精力。IS是代表佳能镜头的防抖功能;VR是代表尼康镜头的防抖功能。不管是佳能还是尼康,具有防抖功能的镜头一直受到摄影师们的欢迎,因为一只镜头具备了防抖功能,那么在使用过程中就有存在感。

当然,并不是所以镜头都带防抖功能的,可能是基于一只镜头的结构和性能来决定的。比如尼康定焦镜头105-1.4,85-1.4等就没有VR防抖功能。佳能的85-1.2,50-1.4也是没有IS防抖功能。但是没有也不会妨碍摄影爱好者的使用。不具备防抖功能的镜头都比较小,焦段不是很长,容易端稳,糊片率概率不高。但是长焦镜头就不一样了,因为体积大和沉重,端不稳是主要问题。于是你就会发现,几乎所以的长焦镜头都有防抖功能,不管是定焦镜头还是变焦镜头,都设置有这个功能,这样才能在稳定性好的条件下,拍出清晰度高的照片来。

(照片均为佳能镜头70-200/2.8拍摄,出镜丫头)




感谢邀请,镜头防抖肯定是有用的,要不然花更多的钱去买防抖镜头干嘛。下面一点一点的回答吧,你问得有点多。

一、老摄影师对防抖不屑?

很多老摄影师之所以对防抖不屑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以前玩摄影,讲究“稳”,也就是你的手稳是对外人吹嘘的资本,甚至于一些老摄影师会通过手拿重的物体来练习手稳。镜头防抖功能出来了,就是说“手稳”这项技能不再是吹嘘的资本了,能不反感防抖吗。

二是很多老摄影师专注于纪实、生态类题材,比如:打打鸟之类的。打鸟的话镜头防抖只能保证画面不模糊,你快门速度低了拍摄的运动中的物体会模糊,所以光靠防抖不行,还得提高快门速度。

镜头防抖在拍摄那种拍完就走的题材很有用,而拍摄长曝、堆栈等等就要用三脚架了,这时候镜头的防抖没什么用。

你去公园或者户外看到那些老摄影师拍照,几乎都用三脚架的,防抖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用。有些时候去车展上看到那些老摄影师都带着三脚架的。

二、安全快门

安全快门速度的作用是尽可能的减少拍摄者抖动带来的副作用(模糊),所谓安全快门就是指手持相机拍摄时相对安全的快门速度,安全快门为镜头焦距的倒数,比如:使用焦距200mm镜头进行拍摄,安全快门为1/200s;如果你的镜头具备防抖功能,那么使用1/25s拍摄也可以保证画面清晰。

三、镜头防抖有没有必要?

我个人认为微距防抖没什么大的作用,拍微距题材很容易出现抖动的情况,因为放大的倍率很大。就算你机身不动,但是快门速度不够也不行,所以用三脚架才是王道。

镜头防抖在那最有用?在长焦端的时候最有用。比如:一般我们用1/125s的快门速度拍摄正常运动的人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是你用长焦镜头拍摄,比如:70mm-20mm这种,那么安全快门就要为1/200s。如果此时拍摄环境的光线不好,你还要维持景深、感光度也不能再调了,那么镜头防抖的作用就出来了,打开镜头防抖功能,你用1/125s拍摄也没影响。




我以前也曾经对防抖不是很感冒,也是热衷于计算安全快门,有以下几个原因:1、个人认为基本较好,持机能力强,本人以前毫不吹嘘地说,1/15s没问题,但实际上是,1/15s一般看来是没问题,但放大后就看出问题来了,还是有些模糊的;2、以前没用过焦段很长的镜头,我最找的镜头是70mm,按照安全快门来讲,就是1/70s,何况是f2.8的大光圈,一般情况下没问题;3、镜头焦段长了后,安全快门要求更快,但光圈也更小了,再用手持还有保证吗?

80-400是我第一个长焦变焦镜头,也是第一个具有防抖功能的镜头,一开始对防抖将信将疑,但端在手里用长焦端的时候,取景器那晃的厉害的画面让我傻了眼!我还是打开了防抖功能,在半按快门的时候,奇迹出现了:画面静止了!从此,我就再也没有关过。

有人讨论过用三角架后需要把防抖关掉,我的感觉是,长焦镜头,即使是用三角架,还是有些许的颤抖,只是比手持好些,这个时候防抖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长焦镜头用来拍鸟最合适不过了,因为可以远距离拍摄。但长焦的特点就是视角小,稍微的抖动都会放大,再就是长焦做不了太大的光圈,所以光圈较小,而拍鸟还又得必须快门速度要快,上三角架又会不太灵活……一系列的问题后,防抖的优势就显出来了,只要光线不是太差,提高些ISO,三、四档的防抖,让你拍鸟无忧。

还没怎么正式拍过鸟,让您见笑了,哈。不过防抖的确是个很实用的功能,没有白花的钱,哈。

我是南方之南,欢迎关注。




绝大部分影友其实对镜头防抖功能的认识是有盲区和误区的。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我们需要镜头防抖。

很多刚入门的影友拍片的时候,经常会发现照片拍的很模糊,不够清晰,造成这种情况的一大重要原因是因为拍摄时快门速度没有达到安全快门。我们手持相机拍摄时,会因为肌肉出现抖动,同时正常的呼吸也会造成画面的位移。我们都知道,快门速度越低,画面越容易出现“拉线”的效果。所以,手持产生的移动会很容易导致照片拍虚。

因此,就产生了“安全快门”这个概念。通常情况下,安全快门速度=镜头焦距的倒数。例如,如果使用100mm镜头拍摄,那么安全快门的速度就不能低于1/100s。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保证相机保持一个足够高的快门速度。例如,当光照不足没有补光,又不希望相机因为高ISO而导致画质明显下降;或者因为镜头焦距过长(例如800mm的长焦大炮)理论安全快门速度要求过高,我们就必须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

在没有产生镜头防抖技术的时代,为了保证画面的稳定性,最古老和常规的方法是使用三脚架。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三脚架与镜头防抖功能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解决思路,因此也导致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使用效果。

使用三脚架拍摄,大多用于静物、风光、建筑之类的拍摄场景。在目标物体不产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使用足够坚固的三脚架可以保证最大程度的稳定。在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快门速度可以放到最低。极限的实例是星空摄影,拍摄银河需要15秒到30秒不等的长时间曝光,如果是星轨拍摄,可能需要动辄小时计的曝光时间,一个好的三脚架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然而,当我们需要拍摄移动的慢门摄影题材时,三脚架就无法提供任何帮助了。典型的例子就是赛车、足球等竞技体育项目的拍摄。在这类题材中,摄影师需要随时将镜头对准目标,机身无时无刻不处于移动中,将机身固定在三脚架上进行拍摄显然是不靠谱的。另外,为了表现竞技运动的速度感,摄影师通常都会把快门速度降低,让主体尽量保持清晰,周围环境随运动方向拉出线条。这种手法,显然就不是三脚架能达到的辅助效果了。

1995年,日本佳能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支带有图像稳定器的镜头EF 75-300mm f/4-5.6 IS,从此开启了单反光学防抖系统的时代。 佳能和尼康为代表的光学防抖,依靠磁悬浮单元控制悬浮镜片组,反向抵消因相机振动产生的图像模糊,从而将镜头的安全快门速度降到非常低的一个级别。

现在的镜头防抖效果已经能轻松达到四级快门速度。举例来说,无防抖功能的100mm镜头,需要1/100s的安全快门速度,对于拥有四级防抖性能的100mm镜头来说,安全快门速度可以降低到1/6s,这对于手持拍摄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你问光学防抖功能究竟如何?你担心多花钱买了没必要的功能,做了冤大头吗?根据你的具体描述,我来简单谈谈我的看法和建议:

对于上面这两款镜头来说,真心建议一定要购买具备光学防抖功能的70-200mm啊!

一、目前来说,几乎所有新发布的中低端镜头都已经标配了光学防抖动功能

比如说1855,18135,18140,1018,这些都是有光学防抖功能的了。

你想买个没有光学防抖动功能的中低档镜头,现在都很困难了。

因此,光学防抖动功能肯定是非常实用的一个功能了。

二、你问,多一个防抖动功能贵2000多块钱

这个主要是高档镜头了,佳能的一些高档镜头,往往都有两个版本,一个有光学防抖的,一个没有光学防抖的。

针对佳能的这种行为,我表示谴责和反对,佳能故意通过区分功能来抬高售价,这点很不地道了。

不过,最近,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佳能尼康索尼真的是要濒临破产倒闭了吗?居然经常涨价呢!索尼镜头何日降价?恐怕是个不可能的事情了吧?

佳能最近涨价了,你正在犹豫,佳能真的涨价了。

从目前的市场来说,虽然我对厂商的一些行为表示了不满和鄙视,但是,如果你是真的要买,我只能说,还是赶紧买吧!

对于1635,2470这种镜头,没有光学防抖功能,还可以基本接受,有和没有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了。

但是,对于70-200mm这种镜头,如果没有光学防抖功能,那就真的很不好用了,尤其是你难以或者不能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抓拍人像,嗯,70-200主要就是拍摄人像的了,不便于使用三脚架,因此,70-200mm,我强烈建议必须购买具备光学防抖功能的。

总结一下:如果你问的是70-200mm,那么,我建议你还是最好购买有光学防抖功能的,确实要更加实用和好用,对于人像摄影来说,真的是刚性需求。




个人认为,防抖功能是镜头技术中最实用的项目之一,在没有脚架等稳定设备的时候,对提高拍摄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镜头防抖系统普遍能将安全快门提高三档以上



(带有防抖功能的索尼长焦头)

目前主流镜头厂商采用的光学防抖系统,至少可以将安全快门提高三档以上,对维持画面稳定效果非常显著:

下图是佳能is功能开启前后的对比示意图:





防抖功能使得增大光圈和感光度不再是唯一的稳定思路,特别是极大地提高了小光圈镜头的拍摄稳定性和实用性


(尼康70-300/4.5-5.6 vr)

在防抖技术研发出来之前,大光圈、高iso是在无脚架前提下提高画面稳定的主要思路,前者需要承受高昂的制作成本和体积控制压力,后者不可避免地对画质产生不利影响。镜头防抖技术的出现,显著提高了小光圈镜头在暗光下的拍摄稳定性。

目前防抖系统已成为新出镜头的必备技能,应用非常广泛



自从95年佳能发布第一支带防抖的70-300/4-5.6镜头以来,防抖功能已成为各大镜头厂商新出中长焦镜头的必备功能:

目前不仅中长焦镜头配置了防抖功能,甚至连1855一类的入门镜头也享有了这一福利:

爱摄影、爱生活,欢迎关注“小k印像”,了解更多摄影常识和技巧,共同学习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尼康   佳能   镜头   功能   脚架   焦距   光圈   画质   快门   摄影师   光学   快门速度   画面   稳定   相机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