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那么美味,为什么西方国家很少炒菜?

毛还没退呢,他们进化的慢。不信请看,哪有动物喝开水,吃熟食的呢?




生活习惯不同,肉很美味,羊为什么只吃草?




我一个高中同学毕业之后直接去了意大利,据说家族在那边有点关系,可以去那边留学读书。

当时印象特别深刻,我们还送了祝福卡片,而那位同学也信誓旦旦地说待他学成归来,一定会怎样怎样,当时说不出的意气风发。

在前几年的时候,一次同学聚餐,这位同学也来了,来了之后我们都不敢认他,为什么?

因为这位同学在高三的时候不能说暴饮暴食,但也差不多。那个时候压力大,他一天要么坐在座位上写作业,要么就是去外面稍微活动一下,活动量极其有限,整个人是横着长的。

虽然他没有说自己的体重有多少斤,但是想一想估计也得200斤以外的,而这次再次见到他的时候,整个人瘦得跟个竹竿一样。

当时我们还笑话他,你这是怎么了?难不成国外不给你饭吃,都饿成这个样子了?

我们只是开玩笑地说这句话,可是说完这句话之后那位朋友差点都哭了。

挠着头说:嗨,别提了,去了那边之后还真就是不给饭吃,做的饭菜我一口都吃不下去,简单难吃不说,像咱们这边最简单的西红柿炒鸡蛋哪边都找不到,锅包肉是连找都不用找,来个肘子也是好的呀,没有你自己买也行,可是我又不会做饭,在那边待了有一年的时间,每天吃饭是我最头疼的,要么吃一些各种奇形怪状的饼干,要么就去西餐厅吃那食之无味的牛肉,也不是食之无味,人家吃起来那么香,我吃起来一点感觉都没有......

毫不夸张地说,这位朋友说的这件事情绝对不是个例,去过国外旅行经历的小伙伴肯定能够明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各种各样的饮食实在是不敢恭维,其中以英国、意大利的表现最为尴尬。

当然其他地方可能也有很多难吃的食物,因为我没有接触过,我周边的朋友也没有去过哪些地方,所以我也没有办法做详细解说。

简而言之,在西方国家,你就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家里面做饭,不好做,稍微有点油烟,搞不好报警器就得响一下。去饭店里面吃饭,没有半个小时人家都不一定能给做得完,你还不能催,催他们做饭,人家就给你甩脸子。

更重要的是,吃完饭之后还不能结完帐就走人,还得计算一下该给多少小费。各种各样的规矩,简直是五花八门。

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一个厨师在做饭的时候,旁边可能放着百八十个各种各样的家伙事,比如这把小刀是切菜的,那把小刀是切肉的,这个调料要放多少克,另一个调料要放几勺。

各种各样的规矩,你能把饭菜做好也行啊,这种硬搬硬套的东西做出来的味道,简直就是一个味,哪个地方吃起来都是这个味道,一口就够了。

我们不得不好奇起来,为什么感觉欧美人几乎没有炒菜的习惯,即便有炒菜的习惯,似乎做起来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香呢。

第1点:和历史文化有关。

别的不用多说,也没有必要往前倒推到唐宋时期,毕竟那个时候咱们这边的美食虽然多,但也没多么丰富。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慈禧的饮食起居,在之前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慈禧每天吃什么饭菜,厨师是变着花样的做菜,用满汉全席来形容毫不夸张。各种各样的饭菜让人听了之后都忍不住的咽口水。

华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各样的美食,这些美食还包括一些地方特色和特色小吃,到现在也有一些东西流传了下来,甚至还在原有基础之上做了花样翻新。有一些比较市面上的或者街边小摊做的菜,也有最简单的烤串,再简单一些的像烤冷面、摊煎饼、包子、肉夹馍等,这些美味让人听了之后都想咽吐沫。

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可能就比较惨兮兮的。比较常见的要么是肯德基,要么是麦当劳,吃一个汉堡包,再来瓶可乐或者雪碧,几乎就是这几类。

如果再往前倒推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不难发现他们古代的时候好像也没有这么多饭菜的做法。这种饭菜的做法其实更能够凸显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来。

第2点:欧美国家做饭格式化流程化。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或者说全面否决西方国家这么做饭菜的优势。

举个简单例子吧,西方的饭菜优势是什么,是一个人什么都不会,只需要记住这些步骤和流程,就可以做出一碗香喷喷的饭菜来。

比如做一份炒饭,放几个鸡蛋,这个鸡蛋是多少克再放多少盐,他们有专门称重的小称来称盐以及各种调料的重量。

而我们这边的厨师做饭菜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火候适当,盐适当。这个适当就是手感问题,饭太多了多撒点盐,饭太少了,少撒点盐。火候大了怎样处理,火候小了怎样处理。

可是西方国家没有这样的处理方式,他们做出来的更类似于一个纯粹的机器做出来的。一个纯粹的流程做出来的,基本上保证了每一个饭菜都是同样的味道。而在这种情况之下极大地扼杀了现在的创新感,不去创新就永远不知道另一种做法有多么美味。

相对而言这种条条框框的规矩的确让人烦不胜烦,更重要的是这种调控做出来的饭菜来的味道都一个样。

第3点:侧重感不同。

西方在做饮食的时候重点并没有放在汤、人这一块,而是放在调味这一块,所以我们会发现西方的调味品多多少少有点多了,这句话可不是废话,我们简单想一想,去肯德基店,去麦当劳店,去汉堡包店,会有各种各样的番茄酱,甚至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调料,对不对?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家里去炒菜,炒完菜之后还会再给你一包番茄酱吗?

这种侧重感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饮食的不同体验。

肯定还有其他原因,但指望着我全都能够给大家解释明白,就有点难为人了,事实上我的认知也是极其有限,但是我能够找出来的一些原因全都给大家一一陈述了。

简而言之一句话,不同的饮食文化,往往会塑造出不同的饮食风格,也塑造了饮食给人的味蕾方面带来的刺激和体验。

每一个人的喜好不同,或者是因为对于美食的直接触感,再或者就是居住环境和周边的饮食风格,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站在高地上,指责人家说人家怎样怎样,这样没有太大的意义。

无论如何,从美食这个角度出发,咱们的老祖宗从来就没说过,现在不会,过去不会,将来更不会。




一个是行为习惯,另一个就是所谓的传统观念。西方国家的人向前追述千八百年,他们都是游牧民族,为了保存体力,或者移动方便基本都是吃生的,或者很简单的煮熟。再后来经过岁月的煎熬,历代的发展,有了面包,牛排……但是从根上还是没有改变这种习惯,所以直至今日还是传统的那些做法,只不过延伸了改变了一下




他们不会炒,那些家伙又不愿到新东方来学。




西方国家饮食单一,只能说明他们的饮食文化不发达。其实西方茹毛饮血的历史太长,只是最近这二三百年突然发达了。




一个地方一个风俗。在国人眼中美味,在西方国家严重未必好吃!




炒菜是中国人的特色,外国人就是爱吃他们也做不出来我们炒的味道。就如同我们吃西餐一样感觉也好吃,但是吃几顿就腻了。




一是饮食习惯有差异,二是咱大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他们即使想也不过学个皮毛而已




这个炒菜没有人教 自创一般都不好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炒菜   美食   麦当劳   肯德基   火候   调料   厨师   发达国家   饭菜   各种各样   美味   做法   味道   饮食   同学   简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