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里的蟾蜍人可以吃吗?

蟾蜍俗称癞蛤蟆,能不能吃,听我细细讲来!

记得小时候,一天下完暴雨,大坑小池塘里全部都灌满了水。晚上,堂哥他们提议去捉点青蛙回来宵夜,嘴馋地我非要跟着一起去,但他们闲我小,碍事,怎么也不肯带我去。这可不行,"嗷"的一下,我就委曲地哭了起来,任凭我怎么哭,他们还是不肯带我出去,这时妈妈过来了,让他们保证,吃地时候一定叫我,我这才作罢,乖乖地在家等他们回来!

他们打着电灯,4,5个人不到2小时就回来了,每人手上都提着一个蛇皮袋,蛇皮袋里蹦蹦跳跳的不用说一定是"青蛙"。他们回来也不罗嗦,开始分工合作!大堂哥负责收拾青蛙,我则跟在他后面看热闹。这一看不打紧,我看他从袋子掏出来有大的,也有小的,借着昏暗的烛光,我隐隐约约看到大的明显是癞蛤蟆,我大声地叫了起来,"哥哥,这是癞蛤蟆呀,小心它射浆,弄到身上可是要长癞子的呀!""你看错了,这是特大号青蛙,你看剥了皮是不是和青蛙肉一样。"我看了看盆里的弄好肉,确实和青蛙肉一样,虽然心里感觉怪怪的,但也看不出有什么区别。就在这时,堂哥大叫一声,"快来电灯来",另一个哥哥以为大堂哥割到手了,赶紧拿来电灯,一照,发现大堂哥脸上有几滴白浆,原来是他手上的癞蛤蟆喷毒液了,忙拿来卫生纸帮他擦干净,但忽略了嘴角处上还有一滴,大堂哥伸出舌头这么一嗦,连续往地上"呸"了三下,叫道"好辣,好苦!"这让我知道了蟾蜍毒液的味道!

收拾好的这些"青蛙",加上姜蒜,干辣椒,青辣椒等爆炒,别说,还真他喵的香,一上桌,我专捡大个的肉夹,不一会就抢到了一小碗,美美地吃了起来。堂哥他们却不一样,在碗里捣腾过来,捣腾过去,专捡小的吃,我除了发现大个地“青蛙"肉比小个地青蛙肉炒出来要黄些,老些之外,并没发现别的不同。

蟾蜍除了丑点,全身都是宝,蟾蜍肉也是可以食用的!




受地域习惯的应响,在我们山东省潍坊地区的农村,还没有人吃蟾蜍。听说南方人有吃的,象毒蛇老鼠还有青蛙之类,南方人啥都敢吃,在我们这边农村,没有人吃这些东西。

我们这里的人管蟾蜍叫癞蛤蟆,也叫老蚧;管青蛙哈蟆,也叫歪子。

癞蛤蟆和青蛙有同样的习性,属两栖类动物,在岸上用肺呼吸,在水下用皮肤呼吸。在陆地上喜欢吃草间小虫,夜间到有灯光的地方捕捉蚂蚁和小飞蛾,能帮助人类消灭庄稼和蔬菜害虫,所以,大家都要积极保护癞蛤蟆和青蛙,不得虽意伤害。

癞蛤蟆在冷季进入休眠期,躲在潮湿的泥土或者池塘水底下越冬,在水下也能慵懒的活动几下,并不是一动不动。直到惊蛰后,才慢慢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癞蛤蟆虽然行动迟缓,但却很少受到食肉动物的攻击和侵害,这是因为它体内和皮肤上的疙瘩包内有毒腺体,能汾泌出白色剧毒汁液,从而有效的保护了自己。

癞蛤蟆也是自然界中的一份子,在自然生态链中,为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有毒的蟾蜍还是无毒的青蛙,大家都不要随便捕杀食用;保护好生态链中的每一个弱小生命,也就是保护了我们人类自己。




有人要吃蟾蜍?天了噜,别开玩笑了,因为在我国所有的蟾蜍均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严禁私自捕杀,所以想要吃蟾蜍的小伙伴,打消这个想法吧。而且即便是抛开保护动物的身份,蟾蜍也是不能吃的,虽然有人说自己吃过,啥事没有,但是请不要拿“幸存者偏差”来误导大众,因为一旦食用中毒,很有可能会导致死亡。

这不是危言耸听,下面我们从生态以及毒性两个角度来说一下:为什么蟾蜍不能吃?

蟾蜍的生态价值

蟾蜍和青蛙是我们最常见的两栖动物,而且从数量上看,蟾蜍要比青蛙多,这是因为相比较青蛙,蟾蜍的生存能力更强。蟾蜍是一种能够长时间离水生活的动物,而青蛙只能在水源周围活动,尤其是白天,它们只能待在水中,只有夜晚才能上岸觅食。

蟾蜍不受人待见主要是因为它长得麻麻赖赖的,这容易引起人感官上的不适,这导致了人们不喜欢它们,甚至会故意地伤害它们。小时候,我经常去村子南边的小河里摸鱼,在摸鱼时就经常能摸到蟾蜍,一般的反应就是吓一跳,然后将其扔得远远的。

虽然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蟾蜍,但是蟾蜍对我们人类的益处甚至要超过了青蛙。首先,蟾蜍是一种高度自由的两栖动物,它们不像青蛙那样借助皮肤呼吸,所以即使白天,它们依然能够上岸,而蟾蜍的猎物与青蛙高度一致,都是以各类昆虫为食。

在这些昆虫中有大量的农业害虫,这也是我们在下地翻土时为什么总是能翻出蟾蜍的主要原因,最关键的是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发现:蟾蜍一天消灭的害虫量是青蛙的两倍还要多,这一点让“农田卫士”青蛙都有些汗颜,所以,可能蟾蜍也没弄明白,为何自己如此的卖力,还讨不到半点好。

蟾蜍的生态价值除了会抑制害虫外,作为一种数量较多的动物,它在食物链中也是重要的一环。在幼年期(蝌蚪),它在水中是许多鱼类、爬行动物的主要食物之一,到了成年后,它们也是许多蛇类、龟鳖类动物的主要食物。

当然,除了生态价值外,蟾蜍的医用价值也是很高的,它的蟾衣(在饥饿的情况下自然蜕下的角质表皮)以及蟾酥(皮肤腺体分泌物)都有一定的医学价值,能够帮助人们减少甚至摆脱病痛的折磨。

但是,由于人们对蟾蜍的认知不够造成的伤害以及农药使用、野外水体的减少、水污染等因素,蟾蜍的数量已经大不如前,这也是它们在2000年被划入三有保护动物之中的原因。

因此,从抑制害虫和作为许多野生动物食物的生态角度看,我们也不应该对蟾蜍有什么想法,最起码应该把它与青蛙一视同仁。

蟾蜍的毒性

在我们常说的“五毒”中,壁虎虽然是误判,但蟾蜍绝对是实至名归的。上面我们说过蟾蜍之所以被大多数人所讨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身上的大大小小的凸起。但是,别小看了蟾蜍身上的这些凸起,因为这些凸起实际上是蟾蜍的皮肤腺,这些皮肤腺能够分泌白色的液体,而这些白色的液体就是它毒的主要来源。

其中含有大量的Bufagins(类强心配糖体),这是一种对人心血管能够产生影响的毒素。从毒性上看,一张完整的蟾蜍皮上携带的毒素就足以杀死一位成年人,而且最关键的是高温对这种毒素的破坏性极其有限

在蟾蜍的皮肤上,除了皮肤腺外,蟾蜍的耳后的唾液腺也可以分泌与皮肤腺相同的毒液。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会说,把皮剥了不就行了吗?这太天真的,蟾蜍能成为“五毒”,绝不止这点毒性。

根据研究表明,蟾蜍内脏中的毒性与皮肤腺的毒性也是一样的,都是剧毒类,在清理蟾蜍时,一旦内脏有破裂,毒素会立即进入肌肉中,这就像河豚一样,处理的好河豚是美味,处理不好,全村吃饭。

你以为把皮剥掉,把头斩掉,把身体再掏空还没有伤到内脏就能吃了吗?错,在蟾蜍的肌肉中也是有毒素的,只不过相比较皮肤腺、内脏以及唾液腺,蟾蜍肌肉中的毒性较弱而已,其毒素主要以Catecholamines毒素以及Indolealkylamines毒素为主,前者可以导致人血压上升,后者可以致幻,国外一些“吸蟾蜍毒”的人其实就是提取了Indolealkylamines毒素,利用了它的致幻性。

这两种毒素也是比较耐高温的,而过量的食用,也是会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的。

地方名菜“熏拉丝”?

熏拉丝是上海的地方名菜,其原材料就是蟾蜍,这好像与我们上面说的有些背道而驰,别着急,因为熏拉丝的蟾蜍多为养殖蟾蜍,它们都是被提取完蟾酥、蟾衣后才被烹饪端上餐桌的。

养殖的蟾蜍本身就比野生蟾蜍的毒性要弱,再加上提取了蟾酥后会降低蟾蜍本身的毒性,所以其肌肉中的毒素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以,野生蟾蜍不能吃与熏拉丝是没有必然关系的。

最后

我们说的蟾蜍就是野生蟾蜍,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有两种:黑眶蟾蜍和中华蟾蜍,这两种蟾蜍目前都是三有保护动物,这是它们不能吃的原因之一。

其次,蟾蜍几乎是全身有毒的,只不过肌肉中的毒素较弱、较少而已,但是一旦食用量大,也可能危害身体,而且在处理时,手会接触到皮肤腺、唾液腺以及内脏,再去处理肌肉,这些毒素可能会混合。

所以,于情于理,蟾蜍都不应该是我们的口中之食。

参考文献:

1.Ellenhorn,M.J.Barceloux,D.G.Medical toxic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uman poisoning,2d edition,New

York:Elsevier. one thousand nine hundred and ninety-seven

2.MICROMEDEX(R)Healthcare Series Vol.106,2000

4.Haddad Winchester:Clinical Management of Poisoning and Drug

Overdose ,2nd edit

5.Lewis R.Goldfrank Neal E . et al.Goldfrank's Toxicologic

Emergencies




农村里的蟾蜍人可以吃吗?

蟾蜍有利水消肿和解毒作用!所以我觉得是可以吃的,由于蟾蜍长相过于吓人。很多人见到都怕更别说吃了,所以才觉得不能吃,其实处理好是很美味的。不过怎么处理蟾蜍也是个难事!下面我来说说如何处理!

第一步如何杀蟾蜍!

由于蟾蜍的皮肤长满疙瘩,而且还会分泌一些白色的液体。这些液体是有毒的,所以动手前要戴好胶手套。这样可以避免皮肤直接触碰蟾蜍的身体。把蟾蜍内脏清除掉,头和脚都不能要。然后再把皮给剥了,以上是宰杀的过程。

注意!宰杀完了要把蟾蜍的内脏和外皮这些东西处理好,不能乱扔!

第二步如何清洗蟾蜍!

这一步不能大意,用水把蟾蜍的血迹冲洗干净后。再用剪刀把蟾蜍身上所有的筋给剪掉,特别是背上的部位。因为蟾蜍的筋也是有毒素的,必须仔细处理!想吃美味的食物就得有耐心。

注意!把蟾蜍的筋剪完之后,要把蟾蜍肉放在水龙头开水冲洗五分钟,这样才能彻底的把血和毒素冲洗干净!

第三步如何制作蟾蜍!

蟾蜍的做法有很多种,就不多说了。说两种家庭做法,第一种做法就是炖汤。把蟾蜍砍块焯水,在用料酒和老姜炒香。在加入一些滋补中药材一起放入锅熬制成汤。

第二种做法就是用美极鲜酱油焗,把砍好的蟾蜍肉加入胡椒粉,蚝油,生抽,少许白糖,腌制两分钟。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即可,捞出控油。在锅中下入蒜蓉姜末爆香,放入蟾蜍肉在加入美极鲜酱油翻炒均匀,在焗两分钟即可出锅了!

注意!容易过敏的人不能吃,孕妇和小孩不能吃,身体不好的人不能吃!本人吃过,吃后有尿道灼热感!没有其他不适!

注!本人吃的是在市场买的,不是野生的。野生蟾蜍是保护动物不可以宰杀食用!

大家好我是@老邓胡说八道以上回答是个人想法,不代表其他人的意见!




【蟾蜍是可以食用的】

广东食用蟾蜍其实历史悠久,对我们而言,除了样子丑一点,剥了皮之后跟青蛙、牛蛙没什么区别。

家庭一般用来煲土茯苓和龟汤,也有配用蛇做汤的的,认为解毒效果胜过其他东西。

广东专门食用蟾蜍的餐厅也不少,在江门江海区滘头附近,就有一间。 一般用以白粥作火锅底,佐以剥净皮去头爪的蟾蜍肉,粥后滚下蟾蜍肉,被认为鲜甜异常。

第一次带北方同事去食用,对方惊讶莫名,直言在家乡的茅坑经常看到……然后不敢下筷。

但这些蟾蜍个头都很大,肉也多,其实都是来于人工养殖的。

至于味道,排除心理障碍,其实还是很鲜美的。特别是有一次,店家上一碟辣椒炒蟾蜍的胃,广东叫“蟾蜍扣”,口感又爽又脆,鲜美得很。

每年夏天里,家门前的小市场有一阿公必手提一小篓蟾蜍如约而至。而市场卖土茯苓的摊档也有卖。都是现杀现剥皮,一般据讲要有经验的人宰杀才行,否则会中毒。




蟾蜍,俗名叫癞蛤蟆,我们家乡农村土语叫其癞癞蛄。因为身上长满了令人难看、让人害怕的浆疙瘩,而让很多人都认为它不可食用的。

在我童年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才让我知道可怕的蟾蜍原来是可以食用的。

七十年代初,村里有一户人家,偷偷在外做生意赚了一些钱,刚回家,大队的几名基干民兵和几名红卫兵,戴着红袖章、手拿专政棍,在举报人的带领下,前来他家割资本主义尾巴。情急之下,这家的家长在搜查人还没进门前,将用手帕包的一包钱塞进后门中空的石板台阶下面。那知道,运气不好,当时天气闷热难当,天空黑云翻滚,似乎马上要下大雨。正当搜查人翻箱倒柜没有收获准备撤退时,藏在石阶内的钱被躲在其内闷热难耐出来透气的蟾蜍拱了出来。结果,这家人不仅失去一包钱,而且还被不停地批斗。

因此,这家人非常痛恨蟾蜍,见其就将其打死,后来觉得不解气,遂将其捉来,剥其皮、扒内脏,将剔下来的肉烧之当菜。怎奈捉、剥时没注意,一家人的脸颈、手背上都因沾上了其浆疙瘩内的浆液,而长出很多难看的“癞猴子”。

蟾蜍虽然能吃,但因其长期藏㥾、活动在阴暗、潮湿、龌龊的地方,体内附有不少的寄生虫,且内脏和疙瘩内的浆液都有一定的毒性,弄不好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伤害。

另外,蟾蜍因其皮肤的金黄色,而被佛性赋予了能给人们带来好运的口吐金钱的“金蟾”的美名。

对于想有财运的人来说,是不能捕杀,更不能食用蟾蜍的。从人与自然的环境来说,蟾蜍是有益动物,能帮助人们大量讨厌的消灭蚊蝇,因此,建议人们最好不要捕捉、食用它。




问:农村里的蟾蜍人可以吃吗?

蟾蜍就是癞蛤蟆,我们这里也跟它叫疥蛤癞子,大个的有巴掌大,有的有七八两重,身下长满小疙瘩,敲它小疙瘩还流白水。到夏天在池塘里下一片卵泡,几天后卵泡就出来很蛤蟆蝌蝌。

你为人可不可以吃,我小时候,记得是七八岁时就吃过。

小时候缺衣少穿,棉裤太单薄,腿上长了个疥疮,有个大夫说让逮一个大个的疥蛤癞子煮煮吃了,腿疮就好了。

到麦熟时父亲还真逮到一个,到家就把哪个癞蛤蟆开膛取出内脏放药锅里煮熟了,煮熟后连汤带肉都让我吃掉,我一吃,那真叫个苦啊!我不吃,父亲就强迫让我吃的,一个煮熟的癞蛤蟆吃进去有老半天,就苦了我老半天,最后把汤喝净了,肉说什么我也不吃了,母亲给我沏了三大碗浓浓的红糖水,才感觉好一点。

腿上长的那个小疮还真就慢慢的好了,落下一个铜钱大的疤。

你问农村地里那个蟾蜍能不能吃,我看是能吃的,因为当初我真吃过一个。可是,那可是以毒攻毒,没毒的人就不知道能不能吃了。反正吃它是特苦的,就跟吃黄连喝苦胆那么苦。

如果你没病沒毒,就别吃它了,那么苦,看着还恶心,何必找罪受,哪如鸡汤又鲜又好吃?




吃过青蛙的人还真不少,但是蟾蜍这种动物就很少有人吃了,但也不是说它不能吃,一般人通常都不会去吃它,先不说它是否有毒,光是它的长相就让人望而却步。吃蟾蜍的人大多是抱着某种目的去吃的,比如搏人眼球,比如用来治病,等等。

蟾蜍也就是癞蛤蟆。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有个亲戚得了癌症,不知道他从哪里得到一个偏方,说是吃蟾蜍可以治疗,于是家人亲戚就经常晚上出动去帮他捉蟾蜍。小孩子嘛一般都爱凑热闹,所以当时我也去帮忙了,不过我是一只也没捉到。那段时间只要有人捉到了蟾蜍,就会给他送过去,他的家人会帮他把蟾蜍的皮剥掉,再去掉内脏,只留着蟾蜍肉和其它什么一块煮着吃,更详细的我就不知道了。那时我们帮他捉了一段时间的蟾蜍,后来就没让再捉了,听说他最后也没挺过来,还是因为癌症去世了。

其实蟾蜍确实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这也是我学习了中药学之后才知道的,但是它的抗癌有效成分基本又都是它的毒性成分,这些毒性成分又都来源于它的皮和分泌物,想来当时那个亲戚听到的偏方应该也有一定效果,只是使用方法有出入,要不然兴许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

蟾蜍也是一味中药,这是肯定的。蟾蜍味辛性凉,其皮肤和分泌物都有毒,用其入药时需要把它的腹部和内脏一并去掉,再烘干备用。接下来我来给您详细介绍一下蟾蜍都有哪些功效。

蟾蜍有解毒散结止痛的作用

蟾蜍辛能散结止痛,凉可解毒,可用于治疗化脓性皮肤感染、疔疮疖肿、恶疮、淋巴结结核或肿大、咽喉肿痛等疾病。现代研究发现蟾蜍的多种有效成分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白血病、肝癌、肺癌、胃癌等癌症。

蟾蜍有消疳积、利水利尿的作用

蟾蜍能消疳积,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证,它又能利水利尿而消除水肿症状,因此水肿病人或有小便不利的病人,也能用蟾蜍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蟾蜍是有毒的,具体的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另外,这味药孕妇最好不要使用。

关于蟾蜍,紫茵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以上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觉得本文还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赞,谢谢。(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蟾蜍我们叫疥蛤蟆,也叫老疥。听老人们说有毒不能吃。

如果把它的背部划破,班点部位就会渗出一种白色液汁,听老辈人说,这种白色液汁叫“蛤蟆酥”,如果误食口中,会致人命。这大概是蟾蜍有毒,不能吃的原因所在吧。



蟾蜍是青蛙的一种,别看它背部长满斑点,颜色难堪,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样子丑陋,不堪入目,但它却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保护神。正是由于蟾蜍吃害虫,以前庄稼和蔬菜很少生虫子。

小时候,跟着母亲去来园地,蟾蜍比比皆是,活蹦乱跳,我们小孩子见了,人人喊打,母亲都是竭力阻止我们,“要保护老疥,不要伤害他们”!


有一次,我和妹妹找来一根长长的树枝,敲打蟾蜍的背部,发出清脆悦耳的“邦邦邦”的响声,敲打三五下,蟾蜍就趴在地上静止不动了,肚子涨气,并且越胀越大,我土话叫“涨汽鼓”,任凭我们奋力敲打,也没有一点反抗精神,我和妹妹高兴地大喊大叫“老疥涨气鼓了!”

当时只觉得好玩,现在想起来太残忍了。

如今,农药灭草剂的广泛施用,这种蟾蜍已经很少见了。




蟾蜍是一种看起来就让人犯恶心的动物,在农村是很常见的,这种动物和青蛙长得很相似,但是比青蛙多了很多肉疙瘩。这一种常见的动物,不少爱吃的农村人都喜欢去抓来吃。但是这种动物是不是能吃?其实人们是存在争议的。有人是觉得,它的身上布满了毒素,是不能够吃的。有人却说,它特别的鲜嫩美味,而且还有很强滋补性,是难得一遇的美味。那么,这两种争论,哪一种是对的呢? 蟾蜍能吃的说法是对的,中医方面就认为,蟾蜍是一种药物,有着解毒、治疗疮毒等作用。甚至有研究表明,它还有着抗癌的作用。既然它是一种药,那就说明它可以入口。

不过,既然有人们持有反对声音,那肯定也是有一定的意义。有人觉得蟾蜍不能吃,说它带有毒性,那很有可能是制作蟾蜍的方法没对。蟾蜍的表面上覆盖了大块大块的脓包,有的脓包里面甚至会冒出一些白色的液体,看起来就很恶心。实际上,这些液体的药用价值很高,是所谓的蟾酥,它能够消肿、解毒、止痛。另外,蟾皮也是有众多药用价值的东西,它可以治疗白血病、抑制癌细胞扩生、治疗骨结核等疾病。 不过,蟾酥、蟾皮算是宝贵的药材,可是却带有毒性,这就是所谓的是药三分毒了。

咱们在摄入这些东西的时候,必须要控制量,一旦过多对人体就会造成危害了。因此,在制作蟾蜍的时候,我们需要将蟾皮、蟾酥都去掉。其实蟾皮本身是没有毒的,只不过蟾酥常常会附着在蟾皮上,因此它也会含有一些毒素。只要将这两种东西去掉以后,再将剩下的蟾蜍肉制作成食物,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吃了。
这样的肉,那是相当的鲜嫩,肉质很细滑,爽口度很高。这也难怪有这么多人都喜欢抓蟾蜍来吃,虽然它看起来不好看,但是它的口感能让很多人克服对它外貌的恐惧。只要克服了心理障碍,吃下了第一口蟾蜍,很多人就会为其着迷,对它的味道难以忘记。 所以,蟾蜍是一种可以吃的动物。大家不要被它的外表迷惑了,虽然它长得可怕,但是味道却不可怕。只不过在吃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一下,要将它的皮剥干净,并且将肉洗干净,以防止有蟾酥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蟾蜍   蟾酥   农村   癞蛤蟆   害虫   毒性   内脏   毒素   疙瘩   青蛙   液体   白色   皮肤   作用   动物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