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讲课,让学生讲合理吗?

这是一种教学方法,也就是把原来教师讲课的内容让学生来讲。可以指定学生讲,也可以让学生轮流讲。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

实际上,这种方法过去一直有老师使用。我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个教法了。也就是说至少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老师使用这个教法了。

学生讲课,优点和缺点同时存在。所以虽然一直有老师采用,但是并没有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而主要的教学方法一直都是讲授法,现在把这个方法称为“传统教法”,实际上传统教法也是多样化的。

学生讲课当然有优点了,最大的优点就是感染带动力强。因为是学生讲课,其他的学生自然就关注起来了,精力集中起来了。所以不管那个学生讲得好不好,其他学生都会很关注。而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更多地关注课堂组织和课堂效果了。

当然和老师讲课比起来,学生讲课存在天然的不足,就是学生的学识不够和专业的把握能力太差,这是必然的,这样一来就会影响教学的深度了。这也是学生讲课通常是作为教学的辅助方法而使用的原因。

可见,作为家长来说,应该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教师怎么教学,应该让教师去把握(除非你确实懂教学),尊重老师的教学活动,这样可能才是明智的做法。




假如有这样的老师,这位老师不一般。看事物要看全过程。学习的全过程,老师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预习段,听课段,总结段,练习段,作业复习练习预习段。这俩头段在家学习的,中间三段是课堂学习的三小段。学生讲是学生验证在家自学的情况是自我能力评估,是找出努力的方向。老师的任务是把学生漏掉的知识补全并指导在家怎样预习,作业,复习,练习,为第二天的学习作准备,这样的课堂是比谁自学好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过去就有。可以说是最好的教课设计,对学生来讲是学习主体体现的最好的课堂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人了。假如有这样的老师,学生有福了。老师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老师不讲课,让学生讲当然不合理。

因为讲课是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当老师如果课就不讲,那怎么理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句话。

讲课是学生获得知识关键的一环,知识的重点、难点都会在讲课中体现出来,如果老师不讲,学生重难点拿捏不准,势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

当然,如果教师要训练学生能力,偶尔叫学生登台讲一次或者两次课也无可厚非。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如果一节课中,老师不讲课,让学生讲课,而且经常这样做,这肯定是错的。

课堂教学模式,体现的是教学理念。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年纪大一些的人,熟悉以前的教学模式,基本步骤是,组织教学,引入新课;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是源于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新课改以后,我们的教学思想发生了变化,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是把学生放在首位,老师是帮助者,是引导者。明确了课堂谁在学?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问题。明确了学生学习,应该更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有了学生预习、展示和学生小组合作的环节。

但是,没有规定老师不讲课,让学生讲课。如果老师不讲课,老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就没有了,老师的启发性讲解也没有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不会提高。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需要展示交流,需要互相质疑补充。

课堂学习过程中,需要让个别学生到黑板上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引起其他同学的进一步思考或质疑。这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不是老师不讲学生讲。

一名学生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就是与其他人思维碰撞的过程。期间的质疑、补充、争论,很有必要。

学生的展示交流,除了在黑板上讲解外,也可以发生在邻桌两个同学之间或学生小组内。这个过程,老师是应该参与的,掌握节奏,保证突出主题。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要提前让广大学生及家长清楚,目的、意义、步骤,不能仓促推进。

学校的任何一项改革,都要经过充分论证,要让学生、老师、家长,知道来龙去脉,否则就会被误解,就会有阻力,有的还会半途而废。题中的疑问,就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误解。

要做好相关培训,搞好试点示范,然后适时推广。




“老师不讲课,让学生讲”的教学方法不是什么新鲜事,老早以前就有不少老师这样做。

“合理吗”?我讲一个廓清、6点主要合理性。

廓清说法:老师不讲课让学生讲,不是老师真的、完全不讲,只是有意识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去讲。

合理性:

1,把老师一言堂的传统讲授变成有学生积极参与的开放式课堂,变沉闷枯燥为活泼生动;

2,学生被动地学清楚知识和主动地讲清楚知识并能让ta的同学弄明白,前者是学,后者是教,二者根本不在同一等量:会被动学习是刻板,会主动学习是创造;

3,让学生在更全面搞清楚知识来龙去脉的同时,也锻炼了胆量、自信、口头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4,使全班同学听课有新鲜感,在对讲课同学的比较中,明白他人优劣和自己要怎么学、怎么讲,提高自己;

5,更重要的,老师可通过学生讲课弄清楚学生的认知层度和兴趣关注点等,以便在以后的备、讲课中蹲下身来,以他们的眼光看知识、看世界。这里面比较成熟的理论叫“同类比较法”,为了通俗些,我们暂且叫它“同类认知法”;

6,合理的学生讲课,既可安排重点学生讲,还可安排学生轮流讲。

这6点,就是“老师不讲课让学生讲”的主要意义。




谢谢邀请!其实我早就离开了课堂教学。对于教育教学类问题自己的能力有限,很难回答。

教育教学的形势发展非常之快,教师新人新思维新手段,都不是以前那个时代的做法。拿问题来说,老师不讲课,让学生讲。这样的问题提出来,问者是要褒奖老师创新还是要指责老师懒散?

过去的课堂上,利用学生领读,学生上台演板,学生帮老师检查作业这些事都是有的,但真正完全旁学生独立去给全体学生讲课,这事还真没有。合理不合理就不说了,根本就没经历过这事。

如果是同学们自己做游戏,扮演老师角色,这很正常。如果是一种老师的懒散不作为,拿学生到课堂上敷衍,这样的老师就是失职。

老师是要讲课的,学生是该听课的。传授者接受者从可以本末倒置。关于这个问题,就说这个看法。不妥见谅!




合理。学生讲课,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体现,是学法、教法的改革创新,有进步意义。

你所说的“老师不讲”,是不客观的。老师可能少讲,但是不会不讲的。




“教师不讲课”是不行的,“让学生讲”却不能一概而论,看是教授什么内容。“让学生讲”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策略和智慧。


一、老师不讲课,“让学生讲”的教学策略大都适合复习课和作业评讲课,除了语文学科外,其它学科不适合新授课。

1.新授课意味着有新知识点需要传授和新的能力需要训练,由学生讲,弊端就多了。如:讲不清楚、讲不透彻、甚至讲错、不能前后连贯、不能灵活揉进实际运用等等。老师要重讲,耽误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再加上,人都有先入为主的思想,如果学生讲错了,会误导其他学生,教师纠正起来更困难。

所以,新授课还是老师讲为好。

2.复习课和作业评讲课就不一样,老师已经讲清楚了新知识点和新能力训练的关键点,重点难点都配有适当的训练来强化和突破,绝大多数学生是理解了的。但是,理解了不等于会运用,暂时会运用不等于永久会运用。用学生讲课的方式,能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增加新能力的熟练度,能让教师发现学生掌握得好的地方,也能让教师发现学生掌握得不好的地方。从新课标的理念来看,“学生讲”还能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从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采用“学生讲”的策略,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1.教师要精心策划,把“学生讲”当成自己教学的一个环节,而不是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

比如:我讲授《明湖居听书》时就运用了“学生讲”的教学策略。因为这一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就是学习用通感表现声音。通读课文后,我就先讲声音是用听觉器官来感受、无形无踪的特点,然后再举例讲解人的感觉器官是相通的特点。在学生理解了通感后,再把学生分组,依次讲解“王小玉说书”部分是怎样表现王小玉的声音的。效果很好:一是不仅参与讲解的学生很是用心,听课的学生更是用心,因为他们要能听出同学讲错的地方;二是学生在后来的写作中,需要写声音的地方,也能灵活运用文中的一些方法了。

2.教师要精心辅导讲课的学生“备好课”。比如上面这个课例,学生分好组后,教师要迅速参与到各小组去,指导他们怎么讲解。比如:讲解的内容选择、决策选择、顺序安排等,都是有讲究的。

3.“学生讲”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和评价。一是对学生讲解的知识点的评价,二是对学生讲解策略的评价。

4.教师要合理安排参与讲课的学生。不要每次都是让那几个学生讲,时间一长,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学生就会对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学科失去兴趣,效果会适得其反。也不要平均主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讲解。如果班上的学生都优秀,平均主义是一定要的;如果班上学生成绩和能力参差不齐,那些暂时的后进生怎么讲得清楚呢?所以依据班上实情,合情合理地运用“学生讲”的策略,让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得到提升、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活力才是目的。

5.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讲”的时间比例。不要整堂课都安排“学生讲”。个人认为,“学生讲”的时间占一堂课的三分之一以内为合适。

这样说来,运用“学生讲”的策略不是教师偷懒,而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智慧。




合理,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尝试新方法,效果好就好




感谢邀请。

你的这个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教师渎职,以学生讲课来代替自己

这种情况是坚决不允许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国家发放工资,教师通过授课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教会学生相关知识,这是职责所在!如果自己不教,让学生替代,这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记得有一个同学讲,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上高中时,就有一位数学教师,由于学识水平低,数学课根本讲不了,所以在上课时,经常让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代替他上课。很快这位教师就被调离了教学岗位,去后勤工作了。不过,到了现在,所有考上正式编制的教师都是大学毕业,这种不会讲的情况应该是基本没有了。

二、是教师训练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

如果是这样一种情况,那是完全可以的!我们说在课堂之下,学生学得再好,也不如让他站在讲台上,面向全班同学讲一次印象深刻。因为,用这种方法,学生讲得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角色转换之后心理上的成长。记得我做2012级班主任时,就经常让班里那个数学学得最好的同学,利用晚自习时间,给全班同学“上课”!这不仅让他自己受到了锻炼,更通过这种方式调动起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取得的效果相当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老师   学生   作业   教法   教学方法   知识点   课堂教学   课堂   兴趣   策略   同学   能力   教师   时间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