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行驶时,为何不能打开外循环?

我发现很多老司机都不会正确地使用“外循环”,轻则增加油耗,重则影响身体健康!

奉劝大家多学一些理论知识,这样不仅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还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高速行驶时,为何不能打开外循环?”这个标题明显就是在误导人,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我知道很多人只是把汽车当成代步工具,对汽车研究没有那么深入,可要是拿着这些错误的理论知识开车,对自己和家人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现在入门级的汽车基本上都有了自动空调,很多车主上车只知道打开空调,最多在感到冷或热的时候知道手动调节一些温度,基本上全程就不管了。

至于什么是内循环和外循环,从来都没有用过,甚至都不知道这两个功能的存在。

还有一些车主在挡风玻璃起雾后,只知道用手擦,连“除雾模式”都不知道怎么使用。

我们不是职业司机,可以不用全面了解汽车,但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还是要有的。

这关乎到安全驾驶,学会正确地使用汽车功能按键,对自己和家人都是负责任的表现。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希望给大家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外循环和内循环到底是什么?了解原理很重要!

一句话概括:外循环是补充新鲜空气的,内循环是阻隔污浊气体的。

外循环原理:外循环是利用鼓风机将车外的空气抽吸到车内,使车内与车外空气保持流通。

内循环原理:关闭车内外的气流通道,车内处于相对密闭的空间,开鼓风机时吸入的气流也是来自车内,形成了汽车内部的气流循环。

雨刷器下方的U型槽内有很多小孔,开始外循环时,空气就是从这些小孔进入车内的。

这里有个误区,有些车主认为外循环空气不干净,这样说太片面了。

外循环和内循环的风都会经过空调滤芯,只要空调滤芯足够干净,基本上可以滤除大部分空气中的杂质。

空调滤芯的质量决定着车内空气质量,平时养成勤换空调滤芯很重要,有些人说2万公里换一次,有些人说1万公里换一次。

如果汽车所处的环境特别差,那么就应该1万公里以内换一次空调滤芯,对身体有好处,也花不了多少钱。

如果汽车所处环境很好,空气质量非常好,那么2万公里换一次空调滤芯也没事。

人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会思考,更换空调滤芯的频率应该根据汽车使用环境而定。

继续说外循环原理,现在汽车都是默认外循环,即使我们没有主动开启外循环,汽车行驶时也能感受到有风吹了进来。

外循环就好比把房屋窗户都打开了,空气快速流动形成了风,同时换了新鲜空气,空气质量好了,待在屋内也要舒服一些。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开窗通风?

有人说:“有风凉快”,还有人说:“勤换空气对身体好,不然太闷了!”

这两句话都对,开启外循环就和我们平时开窗通风一样。

什么时候开窗通风,什么时候关窗挡风,把握好时机很重要。

什么时候该开外循环?

外循环开启后,车内与车外空气保持流通,我们就该考虑车外的空气是否有利用价值。

例如,汽车暴晒了很久,车内空气温度最高可达50℃以上,车内空气就要比车外空气温度高。

错误的做法:很多人选择直接开启空调,虽然可以达到降温的目的,但是速度会很慢。

1、冷车启动会导致发动机功率不足,空调无法全功率运转,不仅影响制冷效率,还会影响汽车动力、增加油耗。

2、内饰经过暴晒后,将产生大量甲醛等有害气体,尤其新车更为严重,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不利于身体健康。

正确的做法:首先,应该打开前后门,通过来回开车门的方式加速车内空气流通,最大程度地把车内的热空气和有害气体排出去。

然后,启动车辆、打开外循环,让车外空气进入车内。

最后,当车外温度和车内温度一致时,此时发动机已经处在最佳状态,关闭外循环、打开空调和内循环。

按照这样的方法,不仅制冷效果好,也更加节省油耗,更重要的是有利身体健康!

例如,在城里行车遇到拥堵时,或车外空气质量较差时。

空气质量差,我们在家里都知道把窗子关起来,当车外空气质量差时,正确的做法就是立刻开启“内循环”。

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人的车内充满了汽油味(尾气味),要么就是不知道有“内外循环”这个功能,要么就是在堵车或加油时开启了外循环。

错误的使用“内外循环”功能就会让车内充满了尾气味,影响乘坐体验不说,更是让人头晕犯恶心、影响身体健康!

要灵活运用内外循环,切记不可长时间使用“内循环”!

开车不应该只考虑车外空气质量和车内空调温度,更应该考虑的是“车内空气质量”!

《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规定:旅客列车车厢、轮船客舱、飞机客舱等场所的二氧化碳浓度不能超过1500ppm。

“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曾做过一项测试,研究发现:当车内乘坐4个人,30分钟左右车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会达到3000ppm,远超刚才所说的标准。

车内同时乘坐4个人挺普遍的,关闭车窗、只开内循环,超过30分钟车内二氧化碳浓度就超标了。

如果过长时间处在二氧化碳浓度超标的环境中,要说缺氧窒息就有些夸张了,但是会加速疲劳驾驶的速度,严重情况下就会因为疲劳驾驶导致事故,造成严重的后果。

高速行驶时,是否需要打开外循环?

我们了解内外循环的原理之后,也了解正确使用内外循环的方法。

现在再来看“高速行驶时,为何不能打开外循环?”显然这句话是错误的!

正如上面所说的,长时间开内循环会造成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超标,从而造成一系列后果。

既然不能长时间开启内循环,那么我们就要偶尔打开外循环。

高速行驶怎么也得30分钟左右,且车速较快更要保持头脑清醒。

因此,在高速行驶时,必须要打开“外循环”!

高速行驶打开外循环,车内空气与车外空气交换之后,势必会造成车内温度变化。

打开一段时间外循环后,我们可以再切换成内循环,这样就可以保证空气质量和舒适度了。

现在有一些车更加智能了,当汽车长时间处于内循环,它会自动打开外循环一段时间,保证车内空气质量,当空气质量达标后,又会自动开启内循环。

如果你的汽车没有这个功能,还是建议养成偶尔切换内外循环的习惯,这样对自己和家人都是负责的表现。

熄火前,是否需要提前关闭A/C键(空调制冷)?

很多车主都有这样一个误区,在汽车熄火前把A/C(空调制冷)关了。

认为熄火前关掉A/C键可以避免汽车启动时,空调开启瞬间电压过高影响电瓶使用寿命。

或者认为,冷车启动发动机功率不足,启动空调需要发动机带动压缩机,从而影响发动机使用寿命。

心疼汽车,人之常情,提前关闭A/C键可以理解,毕竟没有坏处,但是关或不关A/C键都不会对汽车造成影响!

汽车工程师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充分考虑汽车在各种工况下启动了。

汽车起动时,各种电器都会自动断电或减少用电量,确保电瓶“专心”地给起动机供电。

之前我开过吉利帝豪GS,车子在启动瞬间,车内的灯光都暗了一下,并不是故障,而是车辆启动保护。

也就是说,汽车启动瞬间,空调是无法启动的,因此不用担心空调制冷损伤电瓶了,最多增加油耗。

至于影响发动机使用寿命,这个就更不会了!

无论是定排空调,还是变排空调,汽车启动时都不会对发动机造成影响。

定排空调:定排空调压缩机是有电磁离合器的,在汽车启动和熄火时,会自动离合发动机与空调压缩机之间的关联。

变排空调:有电子控制的压力调节阀,可以结合发动机输出功率,自动改变排量和输出功率。

说得直白一些,现在的汽车智能化程度很高,不会因为没有提前关A/C键就会影响汽车使用寿命的。

提前关A/C键,打开外循环,可以避免车内发霉和异味?

还有一种说法是提前关A/C键,打开外循环,可以让鼓风机把空调出风口内的水汽吹干,从而避免车内发霉和产生异味。

这样做,可以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把控提前的时间量。

如果在汽车熄火前5分钟,关闭A/C键,打开外循环,这样做鼓风机的风量不足让空调管路不再冷凝水珠。

就好比,我们把菜盘从冰箱拿出来,过一会菜盘上就会有很多水珠,这是空气遇冷液化产生的水珠。

车内空调管路也是这样的原理,虽然我们提前关了空调,也让外面的空气吹干空调管路中的水珠,但是5分钟时间太短,不足以让空调管路与外界空气保持一样的温度。

这样就无法避免空调管路在遇到热空气后再次冷凝产生水珠,所以提前关闭A/C键时间太短没有用。

至于提前多久关闭空调,这个是难以把握的。

要是提前20分钟关闭空调,打开外循环,这样可能有效果,但是天气太热,影响乘坐,那就没有必要了。

定期更换空调滤芯和勤清洗空调管路很重要!

既然这个提前量不好把握,那我们就养成定期更换空调滤芯和勤清洗空调管路。

只要我们把发霉和产生异味的源头解决了,就不会让车内产生霉味和异味。

前面说了,根据使用环境更换空调滤芯,如果实在懒得记,那么就1万公里换一次空调滤芯。

至于清洗空调,在修车店清洗,大概在100元左右,

如果想要自己清洗也很简单,搜索专门清洗车内空调的教学视频即可。

如何正确地处理“车窗起雾”?

在冬季车内开空调或下雨天时,挡风玻璃容易产生一层雾气,原理是车内与车外出现了温度差,挡风玻璃会冷凝出水雾。

要是不及时处理,遮挡驾驶员视线可能会造成事故。

有些车主直接用手擦玻璃,这样只能应急处理,却不能有效处理,用手擦完后还会出现新的雾气。

手动空调:打开前窗除雾模式,把风速调到最大,打开A/C开关,再将温度调至最低,就可以快速除雾了。

自动空调:只要按下“前风挡除雾”按键,风量自动开启到最大,自动开启外循环,就可以快速除雾了。

暖风除雾:因为是温度差产生的雾气,只要车内温度与车外保持一致,雾气自然就会消失。

如果汽车启动,可以等水温上来后开始制暖,将风量调至最大,也可以快速除雾。

我们在驾驶时,还会遇到后视镜和后挡风玻璃出现了雾气,同样会影响安全驾驶。

我们可以打开“后视镜加热”按键,后视镜加热和后挡风玻璃加热是共用的。

这里需要注意,后视镜加热的图标和前挡风玻璃的图标非常相似,后视镜加热(后风窗加热)的图标是长方形的,里面有三条向上的波浪线。

但这个功能不是标配,很多低配车型都没有,非常建议所有的车型标配后视镜加热功能,后视镜起雾真的很影响安全!

写在最后

正确的使用内外循环按键,正确的快速除雾,这关乎安全驾驶,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同时,简单地了解汽车知识,这样就不会让错误的理论影响正确驾驶。

始终记住,汽车在设计之初就是服务人的,而不是人服务汽车。




汽车的外循环和内循环主要用于车内空调,暖风和换气,很多人并不会正确的使用外循环和内循环,不正确的使用,很容易造成车内空气不新鲜,跑高速如果外边空气新鲜,完全可以使用外循环

外循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是封闭的环境,空气流通有限,夏天车内很热,冬天车内很冷,夏天可以开启空调系统,如果车内温度低,可以开启内循环,这样温度会下降的快,也可以开启外循环先换一些新鲜空气,然后在开启内循环,外循环有一定的换气功能,可以把新鲜空气循环到车内,把车内污浊的空气排除车内

内循环
内循环一般运用的比较多,因为汽车在城市行驶,会有大量的尾气,外循环会把尾气排到车内,所以这种情况下一般会使用内循环,跑高速时一般用外循环比较多,因为高速车少,多在山区附近,空气一般都不错,外循环有助于车内空气新鲜
总结:内循环和外循环可以通过所处环境进行切换,空气新鲜可以使用外循环,城市一般都使用内循环




外循环和内循环,其实非常好理解,。外循环值得是汽车内外空气保持流通;内循环指的是空气在车内循环。外循环和内循环的适用环境是不一样的,具体环境下选择合适的循环模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事倍功半。

高速行驶时外循环可以打开,我们没有使用空调,为了让车内空气保持新鲜,那么打开外循环就好了。高速行驶不要打开外循环,指的是使用空调情况下尽量不要打开外循环,很好理解,使用空调的时候使用外循环,那么车内的凉气不就很快被导出车外了嘛,那么车子制冷效果就比较差了。

夏季天气炎热,我们会使用空调,使用空调的时候尽量选择内循环就好了。还有冬季,为了让车子里边暖和,我们也可以使用内循环。秋季或者是春季,不用暖风和空调,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外循环了。

还有一点,其实我们的车子不是完全密封的,车子熄火的情况下我们车内睡觉也是很难窒息的,哪怕是车门车窗紧闭。车内人员睡觉窒息,大多数是车子没有熄火的情况下停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例如车库内,因为空气不流通,怠速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导致中毒窒息。

很多车子循环模式都是默认外循环的,这也是有安全方面的考虑,但是不要太死板,虽然默认外循环,但是使用空调的时候是可以在打到内循环的,这样空调制冷效果更好,车子也相对会更加省油。

车子内外循环是可以调节的,不同场合下选择合适的循环模式就好了。高速不能开外循环,只是想获得更好的制冷效果和取得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认为高速行驶不能打开外循环,莫非是外循环会增加汽车阻力,增加油耗?还是外循环不经过空调滤芯,导致空气质量差?又或是外面空气要经过暖风水箱,导致车内有股热浪?作为一个汽车发烧友,我想不出为什么不能打开外循环,说到底还是对汽车空调不够了解,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空调模式。

对于汽车空调还是有很多学问的,这里详细来说说内循环、外循环、除雾、制冷、制热、自动模式等到底该怎么使用,开空调对油耗影响有多大等问题。

一、外循环

打开外循环的时候,车外空气就会从进风口通过鼓风机吸进车内,一般空调打开时候默认就是外循环模式,这主要就是把外面新鲜空气吸入车内,毕竟长时间使用内循环,车内空气变浑浊,含氧量有所降低。

什么时候使用外循环比较好?

1、在高速路上,都是关闭车窗的,车内和车外气流气压差异大,车里面一些灰尘、车内其他物质产生的气体,很容易在车内到处流动,加上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时间久之后,我们会明显感觉空气中有异味,甚至呼吸不顺畅、胸闷,这不仅对人体不好,还容易加剧驾驶员疲劳,对行车安全也有影响,因此需要打开外循环,保持新鲜空气。

2、刚买的新车,不仅要经常开窗透气,如果跑高速,车窗紧闭,这时候更应该打开外循环,对新车来说,刚开始气味都较大,就是因为汽车内部座椅、电镀、金属、油漆以及工程塑料等这些装饰中都可能产生甲醛等有害气体,需要保持车内空气流通,及时散去。

3、车内有人抽烟时候,尽量打开外循环或者天窗、车窗。

二、内循环

打开内循环模式的时候,车辆会关闭进风口和出风口,此时车内空气与外界隔绝,相对来说较为密闭,上面说过长时间使用内循环影响多。

什么时候使用内循环?

1、在城里、地下车库等情况下,如果道路拥堵,像在红绿灯路口等,外部产生各种尾气、灰尘,这时候就不推荐打开外循环,需要打开内循环。

2、冷天开空调,可以内外循环交替,既可以有足够的暖风,也能保证一定的空气质量,夏天开空调,车外温度高,想要实现快速降温,这时候可以关闭外循环,不吸入外面热空气,优先打开内循环,不仅可以加快制冷,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油耗,小排量车型动力也不会因为开空调受到影响。

三、制冷、制热

冬天制热的时候,主要是利用发动机多余的热量,经过暖风水箱把热量送入车内,这时候并不需要额外增加油耗。

夏天,车内打开空调的时候,压缩机和风扇进行工作,循环往复把热空气和冷空气进行交替转化,以实现制冷,尤其压缩机工作是需要一定油耗的。

四、正确使用“除雾”功能

冬天由于车内气温高,车外气温低,车窗温度低,车内空气中夹杂的水分很容易在车窗上形成水蒸气,遮挡视线,这时候就需要打开汽车上的“除雾”功能,空调中的暖风快速提高挡风玻璃温度,达到除雾效果。

这里尤其要注意,冬季开车,高速路上行驶在中,如果外面气温过低,如果此时突然打开空调,车内水蒸气会迅速集结在车窗上,导致视线被遮挡,尤其在夜晚,三五秒内你会完全看不清前方道路,这是非常危险的。

另外就是冬天起雾,不要试图用手去擦,如果手上有油脂类会影响到视线反而不好,同样也不建议驾驶员用毛巾擦,这对驾驶来说很危险。

五、答疑解惑

1、外循环会增加汽车阻力,增加油耗吗?

外循环进风口一般在副驾驶前挡风被玻璃外,打开引擎盖就可以看到有很多细孔,进风口进来的风首先需要经过空调滤芯,空调滤芯会把空气中的灰尘、芯粉、臭氧等进行过滤,好一点的空调滤芯还有活性炭,可以去除异味等,然后通过鼓风机送入车内。

进风口面积很小,加上其位置并非直接对着前方空气,完全谈不上形成阻力,不存在增加阻力一说,同样,无论是外循环还是内循环都要经过空调滤芯,也不存在外循环的空气质量差这一说。

至于油耗,需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在夏天打开外循环,外部空气温度高,被吸入压缩机进行冷凝等程序,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压缩机、风扇的能耗,但是影响非常小,基本都可以忽略。

综上所述,无论从上面角度来看,高速上,不能打开外循环这种说法都毫无依据。

2、汽车空调滤清器多久换一次?

一般来说,空调滤清器每1-1.5万公里或者每年更换一次,具体来说还是需要根据实际用车环境来看,比如说,在灰尘、雾霾较大的环境下用车,行驶里程较多,那尽量提前更换。

如果日常用车环境好,那适当延长周期也都没问题,当然了相对于拥有良好的空气质量来说,换一个空调滤芯也就几十块,不要太在意。

3、冬天和夏天使用空调很有讲究

冬天气温低,汽车冷启动后,不建议忙着打开空调,汽车冷启动时候发动机和水温很低,这时候打开空调,为了快速提升水温,发动机必然会提高转速,自然油耗增加就很快,另外,发动机刚启动时候,各零部件间还没有形成油膜,高转速直接加速发动机的磨损,我们都知道冷启动是最影响发动机寿命的。

同样道理夏天车内气温较高,可以先打开车门,让空气对流1-2分钟进行自然散热,然后打开空调,这样不仅降低油耗,也可以提前散去车内因高温产生的一些有害气体,另外就是车辆怠速时候使用外循环需要特别注意,当心一氧化碳,关窗情况下,原地怠速开空调是非常危险的。

4、熄火前记得关闭A/C开关

每次停车熄火前,如果开着压缩机,养成先关闭A/C(空调制冷)这个功能,这并不是因为下次启动会对电瓶、发动机负荷有影响,而是空调进出风管道、空调冷凝器这些会形成水气,长时间如此会发霉,有异味。

5、开空调对油耗影响有多大?

夏天车内很热,冬天车内很冷,却总有很多车主就是舍不得开空调,一方面是想着比较费油,另一方面想着影响汽车动力,那到底影响有多大?

其实,冬天开空调对油耗的影响微乎其微,前面说过,冬天主要是运用发动机水温进行制热,这个热量空调不用,也是需要排出的,油耗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夏天开空调对油耗确实有一定的影响,我们知道家用空调一般功率在1-3匹左右就够了,但是对于汽车来说,没有足够空间来放置较大的压缩机、冷凝器,另外车辆行驶中空气流动较快,这对空调来说要求其功率会比家用略大一些。

一般汽车压缩机功率在1000-5000W左右,以1000W功率来说,每百公里油耗会增加1L左右,具体来说和空调功率、车内外气温、车辆排量等相关,平均算下来,在夏天开空调时候,每百公里油耗也就增加1-2L左右,也就是说,行驶100公里,也就多了10多块钱。

对于1.6L以下自吸发动机来说,开空调时候的确会影响到发动机动力,尤其坐在爬坡时候,但这几年自吸车型普遍排量都在1.6L以上,加上ECU技术的进步,它会更好来分配动力,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影响动力。

买车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我们生活品质,相对于享受来说,多这几块钱真的不算什么,所以真没必要为了省油舍不得开空调。




高速行驶时,不是不能开外循环,而是没必要长时间开外循环!我们来分析一下高速开内循环和外循环有什么区别:

汽车空调系统通过制冷剂的蒸发、冷凝吸收热量进行交换,对流经蒸发箱的空气降温进行降温,也就是说空调制冷的核心是蒸发箱的制冷能力,而流经蒸发箱的空气是通过风道导入的,通过风门控制空气进入蒸发箱,如果风门处于外循环时,空气从车外进入,如果风门处于内循环时,空气通过车内的鼓风机进行内部循环。

外循环影响制冷效果

一般来说,进气的温度影响制冷的效率,夏季车外气温非常高,进入蒸发箱后,温度降低幅度相对有限,空调制冷效果会差一些。而如果通过内循环进行循环,制冷效率会提升很多,降温较快!

内循环影响空气对流

但是,内循环也会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长时间在室内环境对流,空气和室外交换很少,容易因为二氧化碳过多导致车内人员缺氧、犯困。当然,这里所说的缺氧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汽车并不是绝对密封的,会有一些空气从车外缝隙进入车内。因此,总体上来说,不建议长期使用内循环。

高速长途建议使用外循环

但是高速行驶时,发动机转速较高,空调制冷量是有足够保证的,因为车速较快,外部的负压会有足够吸力使车内空气被吸走,从而完成空气交换。因此高速行驶时,即使使用内循环空气交换量也是足够的。因此使用内循环一般也不会发生什么问题,但是,从安全角度来看,高速行驶时,建议使用外循环。

结论:高速应该开外循环行驶,而不是开内循环,但是在热车、低温环境、高温环境、发动机低温等工况,应该开内循环。




我见过夏天不用空调,只要自然风、外循环的人。本人还正襟危坐,衣扣整齐,衬衣加外套。关键一点,没见他流汗,也没汗津津的冒汗。

可是他行伍出身,比我小十来岁,身体健壮,就像普京那样子沉默寡言,一看就是受过非常严格的训练。他还从不开车,但是明显感到他不仅会开车,飞机坦克都玩得溜转。就透露这些。

他坐过我几次车,让我体验到人体对自然的耐受度,根本不像我们平时想象的那样弱鸡。我夏天开车,也有自律,空调到26℃,一个人时开内循环,人多时22℃开外循环。和他同行两次后,觉得自然风居然也能忍受,而且停车后出来有春风拂面的惬意。

从那以后。我开车无论冬夏,只要开空调,高速路还是国道县道,一个人就用内循环,两人以上用外循环。夏天一人温度调高,多人温度调低,冬天反过来。

不知道行家怎么解释,我所理解的,外循环是外面的空气参与车内的循环,内循环是车内空气密闭状态流动。所以怎么使用这两个功能,要看实际情况,譬如外面沙尘暴,或者跑沙石土路,风沙灰土很大,就不能开外循环。尽管有过滤功能,还是会受很大影响,起码空调滤芯寿命缩短。

还有要提醒的,不论怎么使用这两个功能,空调的滤芯要保持清洁,起码一年换一次。我就吃过亏,一开始不懂,去保养时为了省钱,两年没换滤芯,一开空调就满车垃圾沤味。后来有内行坐我的车,说你就差这几百块钱啊?我才知道是空调滤芯该换了。




开启外循环与速度和风阻没有关系,只是和驾驶室内的空气质量与温度有关系。很多人可能担心,高速行驶时开启外循环会不会风阻更大,油耗更高。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汽车的空气循环结构。

内外空气循环系统结构

外循环

上图所指的位置就是外部空气进入驾驶室内的入口,一般位于机盖前端与挡风玻璃下端的中间。从这个位置进入会集中在一条管道中,经过开关以后,通过鼓风机控制风速。

内循环

内循环就是不准外面的空气进入驾驶室。风流经过进气道以后通过鼓风机,鼓风机会直接使用阀片对空气堵死,以防空气流入驾驶室内。只进行驾驶室内的空气循环。

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开启外循环风阻会不会更大

其实无论开启哪种循环模式,对风阻都没有任何的影响。因为进气口正好被机盖覆盖,风流都顺延机盖与挡风玻璃飞走,所以不会增加汽车高速行驶时的风阻,自然对油耗也没有任何的影响。

内循环与外循环的优缺点

内部空气循环具有以下优点:提高冷却和加热的效率;防止花粉和其他外部灰尘和废气进入,并提高燃料效率。另一方面,引入外部空气的优点是能够通风,消除窗户上的起雾并防止车辆内部发霉。尽管两者都有优点和缺点,但是如果继续内部循环,则氧浓度趋于随时间降低,并且CO 2浓度趋于随时间升高。就保持健康的驾驶环境而言,有些时候是需要开启外循环的。

不开启外循环会发生什么?

在引入外部空气的情况下,任何环境下的CO2浓度约为1000ppm。在空气临时不好的地方,例如高速公路上的隧道内,可能会记录到约1200 ppm的值,而在郊区晴朗的空气环境中,可能会记录到约800 ppm的值。
但是,据报道,在内部空气循环的情况下行驶约一个小时后,即使在CO 2浓度最低的高速公路上也达到约4500ppm,而在CO 2浓度最高的市区达到约6700ppm。显而易见的是,不管行驶环境如何,继续使用内循环都会使车内的CO2浓度增加到车外难以想象的水平。尤其是在高速行驶中,CO 2浓度太高非常危险。

总结:在高速行驶时并不是能不能开启外循环的问题,而是必须开启外循环以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这样才有助于安全驾驶。




高速行驶时应该使用内循环还是外循环?这是车友圈子里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内循环有内循环的好与坏、外循环亦有外循环的好与坏。哪种才是最正确的做法?文章里为你揭晓答案。

内外循环的差异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内外循环之间的一些差异。简单点说,内循环是隔绝了外界的空气,车厢内部的空气自行流通,吸入内部车厢空气再由鼓风机吹出;外循环是将车外的空气经过过滤导入车内,此时鼓风机吹出的为外界空气。很明显,内循环时能够隔绝外部空气,阻止车外的一些有害气体等进入车厢;而外循环则可以让车厢内的新鲜空气更多。

高速行驶用谁好?

高速行驶时使用内循环还是外循环呢?其实相对来说,内外循环的合理交替使用才是最科学的。一方面,使用内循环能够阻止外界的一些有害气体进入车厢,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制冷或是制热更为迅速;另一方面,使用外循环可以让更多的新鲜空气进入车厢,降低车厢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氧气浓度,使得长途行驶不容易犯困。

小结:内外循环的使用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分,合理交替使用、示具体情况使用就可以了!




第一次上高速就追尾前车,全责,偶尔打开外循环可以清醒很多,可以避开很多事故吧。


公司是在八月初有假期,就和同事一起开车从广州回湖南,当时在清远是堵车的,所以就相当于在路上休息了将近两个小时。

进入郴州,路上就是那么几辆,而且测速也少很多。之前在清远路段的时候电子测速多,而且半小时到一小时就会打开外循环十来分钟,打开外循环的时候明显感觉空气好很多,脑袋也比之前清醒很多。

进入郴州路段,当时在收费站休息了一个小时,之后加油才出发,在路上的时候忘记按时打开外循环,开车了一个半小时,我是明显的感觉到脑袋没那么清晰,昏昏欲睡。虽然我坐在副驾驶,但是怕没人和驾驶员说话也睡着了,我就一直在和驾驶员说,反正驾驶员也没回答我,明显的感觉到速度比之前快很多,这个时候提速了很难发觉的。

在湖南路段,当晚是有积水,前车离我们200多米吧,带起地上的水到前风挡,等雨刮将前风挡的水刮走,我们就看到前方100米处有车停下来了,我们踩刹车,调整方向已经来不及了,就这样撞上了前车。驾驶员的手被烫伤,我被气囊打到了,已经快半个月了,躺下的时候还是会痛,幸运的是没有大事故。你现在觉得高速打开外循环有用吗?相对于生命来说,那点油费就不值得一提了。




从来没有看到任何一本汽车说明书上说高速行驶不能开外循环。这个说法肯定是错误的。

外循环,顾名思义,让外部的空气通过风机进入驾驶室内部。内循环,不让外部的空气进入驾驶室内部。

一般来说,外界空气质量好,建议打开外循环,让新鲜空气进入驾驶室内部。外界空气质量差,建议打开内循环,不让外界的污浊空气,进入驾驶室内部。例如,拥堵的城市道路,就不建议打开外循环,因为这样吸入的空气,含有大量尾气。犹如严重雾霾天气,不建议打开外循环。我在隧道行车,不建议打开外循环,因为隧道中的尾气更重。

我一般在春秋两季空气质量较好时,经常使用外循环。而夏冬两季一般使用内循环,因为如果打开外循环,会减弱空调的效果,夏天,热风冷风混合会导致冷风不够冷,冬天冷风热风混合会导致热风不够热。当然现在自动控温的空调基本上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另外再提醒一句,有较大一部分车型,在打开内循环较长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切换为外循环,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室外的新鲜空气进入车辆内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汽车   鼓风机   空气质量   油耗   压缩机   浓度   车窗   发动机   温度   夏天   空气   空调   功能   建议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