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保定市南部好多年没什么变化,未来保定发展方向在哪?

保定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未来

保定当前的城市格局,以旧城区为参考点,四个方向的发展相当不均衡。近20年来,北部新城形成一定规模,东部发展也相对显著,西部受制于工业区的逐渐衰落似乎放慢了脚步,南部则是发展相对缓慢,有点不进则退的意思。确实,南城从城市面貌上来看,三丰路像一条天然的界限,再往南就有点大县城的味道了。环城公路的修建,唯独南边修到二环,东西北均有三环。但是保定如今的城市格局,以及南城发展缓慢的现状,跟历史原因有很大的关联。

先回顾一下保定的城市发展史——

自从北宋建城起,保定古城区的格局基本未发生大变化。城市的扩展跟城关片区的发展联系紧密,城关的繁荣程度又取决于交通。在古代,西门和北门是各地来往人流的主要通道;南门外因为有府河码头也相当繁荣;唯独东关一带,一派田园风光,相对没那么热闹。



发展到清末,京汉铁路纵穿保定西关,设火车站,导致西关的交通和商业持续繁荣至今。而南关的航运业,解放以来随着府河流量减少,目前已完全停运,周边的发展也随之缓慢。而同期西郊工业区的建设和崛起,使得保定的城市重心逐渐西移,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基本是东西两个组团的格局。

1990年代以后,相继规划了好几个新园区,西北部的高新区、西边的高新区西区,还有东边的华北工业城。我们看到,当年的园区规划似乎把南城忘了。只是后面高新区发展较快,于是城市的扩张逐渐向北转移。本世纪初,与高新区连片,又出来个北部新城中央居住区的概念。至此,保定一路向北的发展趋势,似乎已不可逆转。

有一点很重要,一个城市的发展,交通总是起到决定作用。典型例子,石家庄和郑州都因铁路而发迹。随着京港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在保定东部落子,东部也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国家级新区落户东北面的雄安三县。保定未来继续向东、向北发展已成为必然。



在保定中远期的规划中,除了对接雄安新区,北部还规划建设漕河新区,逐渐连片徐水,北部组团范围进一步扩大;东部目前发展范围局限到京广高铁线以西,但是继续向东已是大势所趋。保定东站扩建,至雄安和新机场的城际铁路,还有远期的地铁线路,将共同撑起东部发展的框架。



回到南部的话题,以后发展的方向在哪里。现在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巨无霸企业,那就是长城,不过南边似乎也只有个长城。往后的发展,围绕长城和汽车产业做文章应该是个方向。只是南边的市政和基础建设确实较差,要想富先修路是有道理的。还是从基础做起慢慢来比较现实。




这话说的,什么叫保定市南部好多年没有变化?是整个保定市都没怎么变化好伐?

作为河北省曾经的省会,保定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省会地位深入人心,但是在石家庄作为省会已成既定事实的情况下,保定市的感慨和回忆杀并没有什么卵用。

今日的保定,作为河北省11个地级市里面的GDP第五,似乎也印证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地位。

而且,保定市的地理位置在河北省也相当居中,是首都北京和省会石家庄之间的“桥梁”,这更让保定不得不充当尴尬的“中间”位置。

这样一个曾有过无上荣耀,但却在今日失去光环的城市,将会有一个怎样的未来呢?静夜史认为保定市的前景并不会太光明。所以,至于未来保定发展方向在哪里,似乎也不那么重要。长期以来,包括保定市在内的所有河北城市,尤其是冀中南城市,在城市扩张方向上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 城市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 贪图大而全,摊大饼现象严重;

  • 朝秦暮楚现象突出,没有长远的方向规划;

  • 受北京的政治影响明显。

例如几年前铺天盖地的正定新区,石家庄越过滹沱河一路向北,和正定进行衔接融合的趋势相当明显。作为典型的北方缺水城市,沿河发展无疑是靠近水源且节约耕地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但是更早的时候,石家庄的总体发展方向是东南,因为东南方向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城市建设且远离西部山前地震带,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当时的产物。

作为省会的石家庄饶是如此,作为石家庄领导的二级城市,保定市的发展如何能够打破桎梏实现跨越式发展?能够不受其他城市特别是石家庄的影响已经是老天保佑。

当下的保定,从历史基础上来看,沿着京广线向东北和西南方向扩张无疑是既简单又有效的发展方式,但两个方向的尽头分别是北京和石家庄,如果保定在京广线走廊异军突起,其产生的效益会毫无保留地被北京和石家庄吸走,特别是人才和资本,所以为了保定的发展,京广线沿线是不能考虑的。

这也就根本上否定了向北或者向南发展的可能性。

很多人认为,保定市的未来,蕴藏在东部,特别是东南,因为这个方向,有雄安新区。自2017年4月1日成立雄安新区以来,这个“北方深圳”、“中国的纽约”“千年大计”就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作为曾经的下辖区域,保定毫无疑问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但问题是,这个挂着“河北雄安新区”帽子的新区理论上属于河北省,和保定市没什么关系,而实际上这是国家级别的新区,又和河北省没什么瓜葛。

在静夜史看来,雄安新区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新区,本质上和通州、大兴等北京城区没什么二致。这意味着这块“国中之国”,就像河北大地上的第二个太阳一样,不仅无法给大地带来滋养,反而会将万物晒得奄奄一息。保定作为最靠近雄安新区的城市,必然也会成为首当其冲的城市。届时保定不仅会失去数千平方公里的经济腹地,还将失去更多的资源和人口,经济发展更加举步维艰。

也正是因为如此,虽然保定东站高铁站已建成多年,但始终和市区相去甚远,孤零零地矗立在城市以外的区域。

所以那些高喊保定和雄安新区协同发展甚至一体化的人,实在是没有必要这样来挖苦和伤害保定,这个城市已经相当艰难了。

而排除了东部,保定市就只剩下一个发展方向——一路向西。

但困难终归比方法多,因为保定西部是高耸的太行山,这里不仅无法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还是著名的地震断裂带,更令人绝望的是这里也是京津冀生态涵养区,主打环保,保定向西发展也变得更加不现实。

所以,保定的发展方向,是四面受阻。但为了保定的未来,即便如此也要疯狂扩张,就是为将来留下些土地指标也是好的,所以在2015年5月13日,保定市将周边的满城、徐水和清苑三县纳入城区范围,从此三区变五区,保定市城区面积由原来的312平方公里增加到253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原来的119.4万人增加到280.6万人。

不过,这种四面出击的姿态并不能掩盖保定没有方向感的尴尬,行政手段的扩容也注定要远远领先于市场作用,所以保定的崛起还有太长的路需要走。

当前的保定,向四面发展的可能性较小,效仿香港向上发展的可能性也不在,因为根据保定市出台文件,新建建筑物限制为18层,这让保定向天空要地成为不可能。

而在静夜史看来,向下发展不失为一个良策,也就是先整好市政服务设施,提升城市风貌水平。众所周知,保定市的“修路”已成城市名片,在全国如雷贯耳,这样的现状如不改变,不仅仅是保定人怨声载道,外来人才更会由此望而却步,保定市的发展就更无从谈起。

所以,走好脚下的路,未来才有可期。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保定 大体是, 控制向南发展,主要向北发展,偶尔向西发展,有时向东发展。对老百姓没劲,




这是说保定南部多年未变?整个保定市不变吗?保定市作为河北省的前首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即省会的地位深深植根于人民心中。但是,以石家庄为省会已成为事实,保定的感情和记忆是没有用的。如今的保定,在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中的GDP排名中排名第五,似乎证实了这种地位的高低并不令人尴尬。此外,保定的地理位置在河北省也很中心。它是首都北京和省会石家庄之间的“桥梁”,这使保定成为尴尬的“中间”位置。这座曾经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耀,但如今却失去光环的城市将会成为什么样的未来?景业喜认为,保定的前景并不光明。因此,对于保定市的未来发展方向来说,它似乎并不那么重要。长期以来,包括保定在内的河北所有城市,特别是河北中部和南部的城市,在城市扩张方向上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城市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贪婪大而完整,派饼现象严重;朝秦牧楚现象突出,没有长远计划;显然受到北京政治的影响。例如,几年前,在压倒性的正定新区,石家庄一直向北越过Hu河,与正定的融合融合趋势十分明显。作为北部典型的缺水城市,沿河开发无疑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靠近水源并节省了耕地和其他资源。但是较早的时候,石家庄的总体发展方向是东南,因为东南方向是平坦的,适合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并且远离西部的山前地震带。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作为省会,石家庄就是这样。作为以石家庄为首的第二城市,保定市的发展如何才能摆脱束缚,实现跨越式发展?能够不受其他城市,尤其是石家庄的影响,是上帝保佑的事情。当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保定无疑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发展方式,即沿着京广线向东北和西南方向扩张,但两端分别是北京和石家庄。如果保定在京广线走廊上,随着一支新生力量的突然出现,北京和石家庄将毫无保留地吸收其利益,尤其是人才和资本。因此,对于保定市的发展,京广线是无法考虑的。这基本上消除了发展北部或南部的可能性。许多人认为,保定市的未来在东方,尤其是东南,因为在这个方向上有雄安新区。自2017年4月1日成立雄安新区以来,“深圳北部”,“中国纽约”和“千年计划”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作为原辖区,保定无疑是“水边第一个月”。但是问题在于,这个带“河北雄安新区”帽子的新区理论上属于河北省,与保定市无关。实际上,它是国家级的新区,与河北省无关。据景业芝说,雄安新区作为一个减轻北京非资本功能的新区,与通州和大兴等北京市区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这个“国家之内的国家”,就像河北土地上的第二个太阳一样,不仅不能给地球带来营养,反而会在太阳下杀死一切。保定作为离雄安新区最近的城市,将不可避免地成为首个首当其冲的城市。届时,保定市不仅将失去数千平方公里的经济腹地,还将失去更多的资源和人口,经济发展将更加困难。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尽管保定东站已经建设了很多年,但它始终远离市区,独自站在城外。因此,那些主张保定与雄安新区的协调发展甚至融合的人,真的不必嘲笑和伤害保定。这个城市已经相当困难。除东部外,保定一直只有一个发展方向,一直到西部。但是困难多于方法,因为保定的西部是高耸的太行山。不仅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而且还是著名的地震断裂带。更令人绝望的是,这也是京津冀生态保护区,注重环境保护,保定西进发展也变得更加不现实。因此,保定的发展方向受到全方位的阻碍。但是即使对于保定的未来,它也必须疯狂地扩展。最好保留一些土地指标以备将来之用。因此,2015年5月13日,保定市包括周边的满城县,徐水县和清远县。从三区到五区,保定的市区面积从312平方公里增加到了253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11.94百万增加到280.6万人。但是,这种从四面八方发动进攻的态度不能掩盖保定缺乏方向感的尴尬。行政手段的扩展也注定要遥遥领先于市场,因此保定的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的保定不太可能向各个方向发展,也不可能跟上香港的向上发展,因为根据保定市发布的文件,新建筑仅限于18层,这使得无法保护香港的发展。天空。在景业石看来,向下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战略,即改善市政服务设施和改善城市风貌。众所周知,保定的“修路”已成为该市的名片,并且在全国。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不仅是保定人民的抱怨,也将是外国人才的不鼓励,保定的发展就更不可能谈了。因此,只有沿着脚下的道路才能期待未来。有很多遗漏,请纠正我。我是静叶师,期待您的关注。




不用怀疑三丰路就是分水岭,南边基本这几十年没啥变化




某著名规划大师的名言:哪里有规划哪里就不会有发展,哪里没规划哪里就一定大发展。保定南部近些年没啥发展,原因就是太有规划了,老百姓都有较高心理预期了,不好征地,否则长城汽车也不至于去了北边的大王店呀




估计~南三环建设多半在于清苑区,保定规划南三环清苑发展街,清苑不同意?在往南扩展应该是清苑外环了,那剩下的修路费用谁出,估计是这个问题,发展街现在发现挺快的,作为南三环,肯定是不行了。满城,徐水,都比清苑强现在!多半在于清苑政府跟市政府勾通!现在乐凯南大街马上快通车了,俩边在规划一下很快保定跟清苑就链接!长城大街在南延,莲池大街,三条主干路!很快就对接了!主要是政府协商太慢了!




除了南边 都发展




我在保定南城这边生活了好多年了,不是我吐槽南城,这边真没什么大的变化。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但这边的道路规划实在是跟不上北边的脚步。就这条太行路,一到雨天人们就发愁,不光积水严重,马路上还到处是坑,骑着车子,一不小心就得摔一跤。这两年zf把南部规划了,希望多建些学校,医院,商超,方便人们上学,看病,购物。期待着南城的巨变!!!




保定虽然2005年到2020年保定南部没多少建筑物,但是一直是保定市的物流中心,蔬菜水果供应中心,建材供应中心,物资供应链的顶端,一直是很重要的位置。但是没有发展,没有大的公园,没有大的小区,比较于东西北三个地方,保定南边给以比较落后的感觉。直到2021年初保定大力整改南部,把物流中心迁移,整体拆除,三年以后见,绝对会给我们惊喜。说到保定的发展前景,保定在北京、天津、石家庄、的中间,现在更是雄安的娘家,想不好都难,还没达到二线城市的标准,就已经跻身二线的行列,从未有过的殊荣。未来几年肯定天翻地覆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保定市   保定   京广线   清苑   正定   南城   未来   河北省   石家庄   河北   省会   发展方向   北京   新区   没什么   多年   方向   感觉   社会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