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实打实干活的同事离职了,老板连谈都没谈,一句挽留都没有,你怎么看?

讲个真事儿,就发生在2022年元月下旬,坐标上海。同事男,姓柴,陕西咸阳人,西安文理学院商贸物流专业毕业,做事稳扎稳打,有目共睹。

典型的关中人脸型,鼻梁高挺,脸型硬朗,后脑有隆起,五官立体,正面看起来有点歌手孙浩的气质,真有七分像。

不过其人个头不是很高,见到人很客气,烟瘾不小,常抽好猫。

2022年元月,也就是这个月下旬,他已经在公司工作了三年,领完了年终奖,就递交了辞职报告。

公司一把手,就是江苏中部籍贯的老板看着他写的辞职,冷笑一下,自始至终什么话也没有表达,可以说是意味深长。

根据我的观察,老板的意思,过往的君子你们一定懂得,那就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一抓一大把。

况且在上海,不要说一般性的本科毕业,研究生送外卖的都能找到不少。江苏中部籍贯的老板不烟不酒,把爱好都用在了公司管理上,看了辞职信就把纸张扔在了桌子上,自己喝了口水,就说知道了。

这个下午我就看到老板这最后喝水的动作,之后再也没有看到过他,他在2022年1月14日星期五什么时候离开办公室的我都不记得了。

只是说把这封辞职信交给人事部,意思就是准了,就像古代皇帝一样,准奏。大家看到这里,觉得老板像皇帝一样。

如果你浸淫职场多年,这句话就当我放空屁,如果你刚毕业,还没有进入人间职场这个大染缸,我就多说一句。

每个公司的老板,每个单位的一把手,就是缩小版的皇上,这就是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真实写照,一点都不错。

1月14日的下午,老板看到这个姓柴的刚毕业三年的人,在没有任何辞职前奏的情况下辞职,可见突发性给老板的内心还是造成了冲击。

毕竟小柴这个人很实在,工作的事情事无巨细,负责又卖力,是典型北方人的勤劳和踏实,做事风格很好也很严谨,也很能吃苦。

虽然不是尽善尽美,聪明绝顶,但办事和工作也没有什么纰漏,是个脚踏实地也不好高骛远的人,性格也是很沉稳。

说实话,他创造性的事情或许干不出来,但份内的物流仓储都是他一个人负责,还负责部门电子运维系统,做事稳扎稳打,总之是个非常专业的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2022年农历新年来临前,准备跑路,老板也没有找他谈话,把他的辞职信交给人事处理。

当时老板面无表情,似乎是泰山崩于眼前,心不惊肉不跳,感觉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它去吧,又好像该来会来,该走的会走,嘛事没有。

1月17日星期一上午就来了一位阜阳籍的男的代替了小柴的工作。小柴几天一直在做交接方面的事情。

小柴离职的原因无非就像国内浙江杭州籍某大佬所说的那样,要么工作收了委屈,要么钱不到位引发的。

从财务年终分配机密说起,小柴每月税后和年终奖远远落差于物流部经理,可以说做的多,拿的少。

物流部经理那个怂几乎就是个嘴,加上拍马,再加上混的时间长,月薪是小柴的1.5倍,年终奖拿的是小柴的3倍,小柴拿三万年终奖,物流部经理能拿小十万。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财务机密。

作为物流部的二把手,小柴这个年轻人,怎么说,无论从学历和涵养,还是做事的积极性,以及部门发挥的有效作用显然比物流部经理那个懒人强的没有影了。

但是薪资就是这样,不管效益如何,只要有利润,物流部经理的年终奖始终是只多不少,而作为新人的小柴不管加班还是大把耗时间,得到的就是那么多。

公司如果不按劳分配,按能力匹配薪资,那么永远就是一潭死水,也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这个公司也一样,只要当了领导,有着管理头衔在,哪怕整天玩手机、吹牛,下面人创造的一年业绩都会算在部门一把手头上。

作为二把手的小柴,明显倾注了很多时间和心血,是具体问题的执行者,甚至扮演的角色是部门总舵,责任担当,但最后得到的却没有他的那个胖经理多。

那结果,是个人都要抓狂,这就是小柴要跑的原因,有学历的人,果真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想法的,没有想法,真的枉费了学历和16年寒窗生涯。

他之前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就跟我见过,我得跑!公司机制有问题,还说老板看似风光,对于老部下,也是不敢得罪,这就是管理平衡。

小柴还说一旦老板拿老部下开刀,改进机制,这些老家伙的利益就会受损,会把老板咬死,且这些人咬得最凶。

小柴挺有思想,还说老板年龄大了,也没有改革的魄力了,我得跑!果真,这个2022年的元月,小柴真的要跑了。

而且工作交接中,因为有新人到了,老板始终没有找他谈话,在他的意识里,他要拿腔拿调,不能以老板的身份主动找他谈,否则还会被小柴认为自己手下无人。

老板是宁要面子也不会发话主动找他谈,哪怕自己不出面,安排人事出面谈,依然没有这层意思。

在他的意识里,小柴或许就是个背叛者,而背叛不容原谅,据说就像老板的第一任老婆,老板没发运之前,跟人跑了。

这或许深刻影响他这位60后一生的心理,即便失去人才,也在所不惜,况且大上海研究生一抓都一大把,何况你一个普通院校的本科生乎!

另外一个方面,物流部经理那个老油子跟了老板十多年,小20年,见到老板能说会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做点事,那怕是份内事,就邀功。

下面人做了事,具体是小柴完美执行的事,他自己给老板汇报时从不提第二人称,也不出现主打的小柴,含糊其辞,意思就说都是自己做的,当然老板不会关注具体执行人,无论是谁做了,只要做好了就成。

表面上看,老板听了,只要工作进度完成无差错就好了,其实老板也不是傻子,知道物流部经理是老油条,是个懒人,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错误,老板也不会细究,做好了都是他的功劳。

小柴看到这里你说心里憋屈吧,会做的不如吹的,每每老板下来巡查,只要他在,听了物流部经理那个老油子大言不惭的汇报,你说气人吧。

这个物流部经理有事没事就给老板汇报问题,汇报的挺积极,和老板还是同月同天生日,竟然也有无隔阂的话题,气场相投。

其实人与人之间,包括领导和下属之间,很多一把手表面看起来不问具体工作和人事,但是大家注意了,公司的每一次开会,一把手往往关注的除了工作进展,还有具体的人事,他们其实也很八卦,以工作具体进展的名义来了解公司八卦,好听的说法是掌握公司的动态。

而物流部经理常常将此汇报给老板,即便老板认为此人很懒,因为积极汇报,也无形中有了肯定,即便他自己认为物流部经理是个大忽悠,虽然汇报的添油加醋,但总归有具体的事情发生才能有添油加醋条件。

所以,小柴离职,老板可能失去了一位执行力强的人,一个认真做事的人,但相比较关系亲疏程度,他更希喜欢物流部经理的套路,小柴走了可以再找,这不是新人来了吗,而跟了自己多年的人,能懂得自己所思所想,契合自己想法的,不多,宁舍能干的,不舍亲密的。

而能干的好比五谷杂粮饼干,有营养,不过不甜,不受多数人喜欢,而亲密的人则是一口下去一口稀甜,老板当然需要甜的人,才对胃口,所以对于小柴的离职不以为然,连挽留都不留,何谈和他谈呢。

而小柴,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过他还是有自己想法的,通过离职来止损,似乎是不让自己积极的一腔热血白白涂了地吧。


后记:据小柴说,2022年春节后准备前往珠海打拼。


(2022年元月记一位陕西籍离职的本科生)




刚入职一家公司,不到一周,部门的经理就离职了,老板连面谈挽留都没有做。谁知道,老板却找我谈话,问我对于部门经理离职这件事如何看待。

居然这么快就和老板有了对话,我的天哪,真是激动坏了。当时语无伦次的说:“老板,我是刚入职的新人,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他人离职对于我没有影响,再者我也不会为别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

老板拍拍我的肩膀说道:“好好干,看好你!”

两个实打实干活的同事离职了,老板连谈都没谈,一句挽留都没有,你怎么看?

没有什么看法,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算是部门经理离职,老板都没有面谈,但却和我一个新人做了沟通,证明老板心如明镜,谁值得挽留,谁不值得挽留,心里清楚的很。作为普通员工就少操这份心吧。

有时候都觉得老板真是个神人,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人员心理动态。公司的技术研发部门,一个核心开发人员提出了离职,部门经理和老板反馈此人离职,表示此人已经去意已决,他自己同意此人离职。在老板的追问下,老板发现了一些端倪,老板直接和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沟通,尽可能挽留该名核心开发人员,很有可能部门经理有其他想法。

后来,老板的判定非常准确,部门经理紧接着也给老板提出离职了,经过老板的再三挽留,此人已经去意已决。后来老板直接把核心骨干人员的工资涨了将近7000元,把此人留下来稳定了团队。

通过这件事情不难发现,老板留谁不留谁,谁有价值,谁没有价值,心理门清不过公司规模在100人左右,老板管理幅度和管理精力还够的上。如果公司规模超过500人,甚至上千人及以上,除非是部门总监及以上核心骨干人员,估计其他人都不一定能入领导眼,还别说离职时进行离职面谈了,简直是开玩笑,老板日理万机,哪有这个闲空啊。

有精力感慨其他人员离职时,公司是否挽留,还不如多思考下,如何在公司里创造更大的价值,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的硬实力,才是王道。否则你走了,估计别说老板,连部门经理都不会挽留,甚至场面会都不会说了。不过,与我而言,也无所谓了,自己开心就好,何必管别人啊。




多谢邀请!领导不挽留实干的员工,可能有很多种原因。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之前,先给大家讲两个自己的亲身经历。

一个经历是,之前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时候,部门领导是一位年轻有为,无论技术和管理能力都很强的人,对下属也是高标准,严要求。一天有位大家公认工作努力,任劳任怨的同事提出辞职,领导欣然签字,没有任何挽留。后来有一次和领导聊天,他说出了他不挽留辞职人的理由,他说:“一个团队,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这样才能保证不断有新鲜血液,团队才有活力。团队太稳定,容易死气沉沉。有人辞职是一个团队健康发展的表现,所以不必挽留。”

后来,在一家欧洲公司任职的时候,领导是一位老外。有一次,一位领导很器重的同事离职,尽管公司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找到替代这位同事的合适人选,但领导也没有任何挽留。后来和这位同事聊天,他说出了辞职时领导对他说的话:“既然你已经决定了,我尊重你的选择,因为你肯定觉得公司的平台已经不能再给你提供个人发展的空间,你这么做是对的。与其在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下维持,不如换个环境去提高,需要任何帮助,尽管找我。”。这些话是对我这位同事极大的鼓励,至今他仍和领导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从上面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其实离职不挽留的原因可能千差万别,这与员工离职的原因,员工在公司的重要性,领导的风格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但个人觉得,员工辞职领导不挽留,大致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1)领导管理风格比较正向。正如上面我举的两个例子,尽管做法不同,但都是不阻止员工离职的,因为他们觉得离职对个人发展和维持团队一定活力有好处。其实这种风格的领导的做法个人比较认同,员工既然决定走,肯定是做了仔细的平衡,即使极力挽留住,留得住人但留不住心,对之后的团队管理也不利。

2)领导觉得员工不再适合团队,即使很实干。其实在一个高效的团队中,团队成员之间是互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管理者的责任就是打造一个环境让所有人都发挥优势,使得团队合力最大,而不是只突出个别英雄。当领导发现一个人在这样的团队中不能和其他成员形成协同效应时,聪明的领导也不会挽留他们。

3)员工与领导不能很好合作。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作为下属,可以表达不同意见,但如果领导最终做了决定,下属就要执行。当然,作为领导,也要尽最大可能开放听取团队成员意见。当一个管理者发现他很难支配下属的时候,当一个员工感觉自己很难和领导有共同观点的时候,团队的执行力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合作也就该终止了。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比如员工虽实干,但可能某些方面,不适合岗位要求,比如沟通能力,语言技能等;员工很实干,但工作方法,思维方式有问题;员工虽实干,但领导认同感差等等。

因此,员工辞职,挽留与否,都不必在意。作为员工,没有必要感到自己没被挽留而失落,因为既然决定走,就要坚持自己的决定,千万不要拿辞职作为和领导谈判的筹码,同时也不要通过抱怨公司来找心理平衡。作为聪明的管理者,员工离职是正常现象,挽留大可不必,通过深挖离职原因去找到自身和团队需要解决的问题才是关键。保持团队相对稳定,是一个团队成熟的表现。

我是@路见不凡,分享职场个人感受,期望有助他人。个人观点,欢迎指教,谢谢!




2022年1月28日,是我们公司放假前的最后一天,也是发年终奖的那天,我收到了一份离职申请,没有过多的挽留,我直接就签字了。

我今年37岁,在杭州的一家电子厂做生产管理,部门内有240号人,其中组长有10人,班长有10人,还有5个领班,那天向我递交离职申请单的人,就是一个班长。

这个班长姓杨,年龄39岁,平时我都喊他老杨。

在所有的班组长和领班里,老杨进我们公司的时间最早,甚至比我这个部门主管还要早。

我是2010年入职,目前已经做了将近12年,而老杨是2006年入职,已经在公司做了16年。

作为公司的老员工,我和老杨的关系还可以,虽然我是老杨的上级,但是我从来没有在老杨面前摆过架子。

上个月,也就是2021年的12月份,我部门内有个领班辞职了,所以我需要从班长里面再提拔一个领班出来。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我会选老杨,因为老杨做班长的时间最长,以及老杨的资历最老。

就连老杨本人,估计也认为他的晋升会是板上钉钉子的事,准没跑了。

其实当时我的内心里还没有合适的人选,从我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老杨还是别的班长,他们的能力距离领班的职位,其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但是没有办法,类似产线的班组长和领班,我们都是直接在公司选拔,从来没有进行外招过。

我是2021年12中旬,让人力资源部的同事,帮我在公司主页发布的招聘公告,但是直到12月下旬时,我总共才收到了一份应聘申请单。

当时我挺奇怪的,车间领班虽然也是要倒班,但是工资比班长要高出1500元左右,难道都没有吸引力了嘛?为何只收到一份应聘申请单?而且还恰巧就是老杨一人?

后来我在车间巡查中,随便叫住了一个班长,我问:“车间招聘领班的公告,早都发布了,你们怎么都没有人愿意面试?就算面试不上,但是尝试一下,增加点面试经验,也是好的啊?”

被我叫住的班长说:“领班职位不是都内定了嘛?肯定是班长老杨呗,我们还面试什么?”

这个班长的话,让我有些不痛快,我说:“谁说内定了?招聘公告上写得很清楚,所有的班长和组长,都可以参与面试,大家都有机会的。”

那个班长还说:“首先老杨在公司资历最老,其次老杨做班长的时间最久,还有就是,老杨自己虽然没有说,但是我们都能感觉到,对于面试领班的事,老杨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后来我又在车间拦住几个班长,也问了他们同样的问题,几乎所有的班长都一致认为:这次的领班选拔,已经内定好了,就是班长老杨,所以我才没有收到大家的应聘申请。

了解完这些信息以后,我直接出了车间,然后在办公室里,用电脑发了一封很长的邮件。邮件的主要内容,就是领班选拔没有内定,欢迎所有班长和组长踊跃报名参加面试,另外,我也直接说了领班的工资待遇,绝对比班长要高出1500元左右。

然后搞笑的是,没过几天,我的电脑桌上,就放了好几份面试申请,有班长的,有组长的,甚至还有作业员的。

后来我初步筛选了一下,先淘汰掉了作业员的面试申请,然后又淘汰了几个班组长的面试申请,最后只留下了老杨和另外一个组长的面试申请。

申请面试领班职位的组长姓秦,秦组长现年27岁,在我们公司已经做了6年,也算是一个老员工,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可秦组长的。

在我们部门,最底层的是作业员,其次是组长,然后是班长,后面还有领班,这些都是基层管理,需要上夜班。

再往上就是生产主管,比如我就是部门主管,在我的上面是部门经理,然后是厂长,最后就是公司的副总和总经理了。

面试那天,我问老杨:“你为何竞选领班?”

老杨回答得简单粗暴,老王说:“工资高,每月比当班长能高出1500块钱。”

我又问:“你觉得自己竞选的优势是什么?”

老杨想了想说:“我资历老,对于生产线的流程比较熟悉,懂得也比较多。”

对于老杨的回答,我有些不太满意,虽然领班的工资确实比班长高,但是不能直接说出来,更不能说为了高工资而做领班,这样的话会让参与面试的人力资源部的人,看笑话。

特别是对于老杨说,他面试领班的优势是资历老时,我忍不住都要笑了。

如果资历能代表一切的话,为何老杨在公司呆了16年,仍然还在生产线倒班?甚至还只是一个小班长?

在我看来,满10年的老员工,真的不一定比满5年的老员工懂得多,甚至与满5年的老员工相比,满10年的老员工反而缺乏应有的工作激情。

后来人力资源部的同事,也问了老杨几个问题,老杨都是喷喷而谈,虽然没有怯场,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老杨的希望不大,除非下一位面试者更差,老杨才有可能面试成功。

下一位面试者就是秦组长,我也对秦组长说了同样的问题,我问:“你为什么面试领班职位?”

秦组长说:“我想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看看自己能不能胜任领班职位,更想通过公司提供的这个平台,给自己一个挑战,然后逼迫自己去成长。”

秦组长从始至终没有谈钱的事,但是又能让人感觉出,他对领班职位的渴望,我觉得秦组长的回答,要比老杨的回答更好一点。

后来我又问秦组长:“作为一个组长,你的上级是班长,现在和班长一起面试领班职位,你觉得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秦组长估计为了面试而做了不少功课,他根本没有停顿,然后直接回答道:“论资历,我可能不是最老的,但是我懂的知识,不一定比老资历的班组长少。”

秦组长还说:“不懂的事,我可以用心去学,也可以偷偷去学,至少在工作热情方面,我能比其他老员工更胜一筹。”

接下来我又问了几个问题,总体来说,秦组长的面试情况,要比老杨好很多,从人力资源部的同事,脸上的笑容来看,我觉得老杨估计没有戏了。

果不其然,一周后,面试结果公布了,秦组长成功面试上了领班职位,而老杨真的落选了。

面试结果公布的当天,我还特意找老杨聊了,主要是怕老杨想不通闹情绪,毕竟秦组长曾经是老杨的下属,现在秦组长摇身一变,反而成了老杨的上司,估计没几个人能接受的。

那天我和老杨谈了很久,我提到了大局观、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执行力等,也不知道老杨能不能听进去,反正那天老杨的情绪很低落。

毕竟大家同事一场,相识12年了,有些话,我真的不忍心说出口。

其实在找老杨沟通的那天,我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我已经预测到了老杨会离职,只是没有想到,老杨这么能隐忍,直到发年终奖那天,老杨才递交了离职申请。

收到老杨的离职申请时,我对老杨说:“你想清楚了吗?”

老杨说:“嗯,上了这么多年夜班,我早累了,你不用劝我了。”

其实我还真的没有打算劝老杨,大家都是成年人,老杨甚至还比我大两岁,既然他想清楚了,那么我尊重他的意见。

关于老杨应聘领班落选的事,除了面试那天回答的问题不行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我本人并不看好老杨。

虽然老杨资历够老,当班长的时间也够长,但是班长只管理十几个人,最多管理二十几个人,可是领班需要管理百十号人,以我对老杨的了解,他确实没有这个领导力。

换句话说,老杨的能力就只能做班长,哪怕我和老杨再熟悉,但是我不可能用一个对我没有帮助的人,我需要的是能替我分担压力的人,而不是需要我给他擦屁股的人。

最后回答题主的问题,两个实打实做事的人提出离职,老板竟然没有挽留。大家怎么看?

那么我想说的是,如果老板挽留了,这两个人还会离职吗?如果会仍然坚持离职,那么老板为何要故作挽留?有什么意义?

如果老板挽留了,而这两个人真的不走了,那这两个人提离职的意义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让老板重视自己?

其实我觉得,职场上有人离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离职的情况会分两种。

第一种是真离职,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家庭因素、工作环境、工资福利、人际关系等,这样的人离职不用劝,劝了也没有用。

第二种是假离职,原因就一种,那就是想涨工资,属于以离职为手段,逼迫老板挽留自己,好方便自己当做涨工资的条件。

其实我觉得,如果工资真的低,大可以明说,不要来虚的。万一遇见情商低的老板,真的在离职申请上签字了,估计提离职的人,反而会更失落和后悔。

结语

铁打的公司,流水的员工,在职场上一定要明白,从员工到中高层管理,谁离职都没事,只要老板愿意花钱,分分钟钟就能招聘一大把替代你的人。

所以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因为你还没有达到无可替代的那一步,即使你达到了,那么一旦你以提离职来谈涨工资的事,那么老板早晚有一天,会开始培养取代你的人,到时走不走,可就由不得你了,劝君三思啊!




情感作者玺汾天涯为您答题解惑

首先我认为踏实肯干的人无论走到哪里,也是让老板比较放心的人,先不要谈能力问题,相对来说,踏实肯干本身就是对企业的一种使命感;像离职这种事情毕竟不是开玩笑,肯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老板没有挽留,我倒觉得是缘于他们平日的中肯,是对他们做出的选择的尊重;因为,挽留不见得是好事,即使再次留下来,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老板也对其失掉了信任,与其那样的尴尬,不如保留好过往,不留,不强求,不纠结;毕竟,来日方长,除了不再合作,还有同事之情在。

无论是打工者,还是老板,其实都是合作关系;一方付出劳动,一方付出报酬,谁也不欠谁的;也没有谁会肯定会在那个地方工作一辈子,跳槽是正常的事情,每个人身处职场,总有空间殆尽的时候;也会有感觉越是久存受到的待遇越不公平的时候;叫做“树挪亡,人挪活”,换一个环境,换一种心情,多一些提升,未偿不可,更无可厚非;但前题要对自己的能力做好客观的评估,如果跳槽仅仅是为了换高一点的薪水之举,需要慎重。

同样对一个企业来讲,不断的有新生代的加入更替,会带来更多的朝气和创新,叫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也是生存规律和法则,就像流动的水才会有活力一样。所以,无论老板还是员工,还是要回归到互相尊重与理解之上,在此基础上,所有顺其自然的结果,都是最好的。




2个角度:

老板角度:雇了人,谈好了工钱,雇来的人走留随意,老板有钱不怕雇不到合适的人。

员工角度:能干的员工干了工作拿了工钱,工钱与付出不成正比,吃了亏,该走就走,有真本事,哪个老板给的钱多给哪个老板干!能干的员工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人脉后大多数会成为老板。不太能干的员工一定要学好如何拍领导的马屁,夹着尾巴做人,左右逢迎,一样有吃有喝过得去!




同一天三人离职,老板不吭一声

今天我定为是“辞工日”一点都不过分,中午一吃完饭,煮饭阿姨,连碗筷都还没有收拾好,就边递给我一张辞工的纸边说:主管,老板还不给我加工资的话,我就不做了。

我接过写着两三行字的纸,心想昨天发1月份的工资时,因为没业务老板把春节带薪休假的工资都扣了,怎么可能还会给阿姨加。

但为了能留住她,毕竟大家中午得吃饭,我劝着说:你先别急,得空我去问问老板。

下午一上班,我便拿着阿姨的辞工书,正准备去同老板沟通一下,仓库史主管却进来了,他二话没说,直接把一张纸丢给我,说:你看看,哪天可以走?

辞工书,三个字,我忍不住问了一下:为什么?

他不以为然得边走边说:人往高处走呀!尽快让我早点走。

40来岁的史主管,曾经是老板的部下,自从老板自己开公司,就把他带过来,已经有5年多了,用老板自己的话说,仓库里的货,一砖一瓦都是不少的钱,少一片,损失不小,叫他给我打理,我就能一百个放心了。

所以史主管不会打字,不会做表格,一点都不影响老板高看他,因为有什么重要的事,他会用笔记在本子上一清二楚,入库的货,发出去的商品,只有他发了话,才能算数。

让我没想到的是,怎么之前没有一点预感,他突然就说要辞职,如果老板知道一定会竭力挽留的。

于是我匆匆敲响了老板的办公室,想第一时间告诉他,能不能留住老板那么得意的史主管。

我没有说话,而是把史主管的辞工书放在了老板的桌面,他低头一瞧,没有迟疑一下,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人事部按流程处理就行,别小事大事都来找我。

我真惊讶老板如此的冷静,心想,莫非史主管早就同老板说了。

但我不好细问,也没有离开的意思,因为还有做饭阿姨不加薪就要离职一事没有落实。

老板可能是见我没走,望着我说:怎么还有话说,想走的人,就让他开开心心去吧。

我在脑海里想着几百种如何同老板说给阿姨加点薪留下她来的办法,说出口的却是这样:那个做饭的阿姨入职时,我答应给她一年后加点薪,要不这个月开始就加10%可以吧!

老板用手敲了敲键盘,沉思了几秒说:如果不同意的话,她是否也要走?我没有接话,手上拿着那张阿姨的辞工的纸却被老板瞧见了。

我不得不说: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做饭,中餐会有点难解决,毕竟不能饿肚子上班吧。

老板却挥了挥手,说:叫快餐,直到请到人来为止。

我悻悻地回到办公室,打开人事人才网,着手发布招聘公告,浏览求职简历。

正当我与一个求职者,电话沟通时,突然从财务办公室传来激烈的争吵声,出纳与会计正争得面红耳赤,原来是因为银行收到一笔款,出纳不知道是哪个客户的,非常不客气的问会计,会计却也不友好的回怼着:你连是谁的款都不知道,上的什么班,真是混日子过吧。

平时也很强势的出纳,听会计如此一说,立刻咆哮着:不知道怎么啦,又没拿你家的钱,连帮助人都不愿意,真是不配做会计,没有一点职业道德。

一来二气的,谁也不服谁,几乎整个办公室都要被吵翻了。

出纳是老板的朋友介绍过来的,所以一到公司便趾高气扬,谁也不放在眼里,一个小小的会计,她更是想说就说,一年多来都是这样,难怪会计也不相让。

我正想去劝说,老板却打开了门,来到财务办公室,然后非常生气地指着出纳说:你把该移交的移交,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老板这句话一说完,出纳正想争辩,可老板已经离开了办公室,走出了办公楼,气得她趴在桌子上哭。

都说年初年尾是离职季,今天定义为公司的离职日,真是名副其实。

有人问,两个实打实干活的同事提出离职,老板连谈都没谈,一句挽留都没有,你怎么看?

问题里包含这几个意思:1、认真做事的同事要离职;2、老板没有挽留;3、为什么不留住工作卖力的员工?

其实,细细一想,如果老板挽留了,这两个人还会离职吗?如果会仍然坚持离职,那么老板为何要故作挽留?有什么意义?

如果老板挽留了,而这两个人真的不走了,那这两个人提离职的意义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让老板重视自己?

职场上,离职和被炒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离职的情况会分两种。

第一种是真离职,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家庭因素、工作环境、工资福利、人际关系等,这样的人离职不用劝,劝了也没有用。正如仓库史主管,可能早就与老板沟通过,何必去劝呢?

第二种是假离职,原因就一种,那就是想涨工资,属于以离职为手段,逼迫老板挽留自己,好方便自己当做涨工资的条件。这种假离职的人也是有大把的,阿姨就是这种情况。

职场感言

铁打的公司,流水的员工,在职场上一定要明白,从员工到中高层管理,谁离职都没事,只要老板愿意花钱,分分钟钟就能招聘一大把替代你的人。

所以无论自己多牛,都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山外有山,即使你达到了无人取代的能力,那么一旦你以提离职来谈涨工资的事,那么老板早晚有一天,会开始培养取代你的人,到时走不走,可就由不得你了。

正如与会计争吵的出纳,其实出纳的工作能力老板早就了如指掌,只等时机就是被炒的那个人。




何谓“实打实”?

实即实在,实事求是;也可引伸为说老实话,行老实事,做老实人。

工作上实打实,就是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不弄虚作假,不好大喜功;亦或不善于与人交流,领导问话时,也许憨笑,也许几个字而已;就业绩而言,不突出,不落后,大都居于平均水平左右。

这样的员工,属于典型的中庸之人,也许一年下来,也与老板说不上话。既没有因为业绩突出,引起老板的刮目相看;也没有因为闹出什么麻烦,而使老板印象深刻。

员工离职,为什么要老板与之交流?亦或挽留?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员工离职,老板同意,是对员工个人意愿的尊重。

然而中华民族是个礼仪之邦,人们习惯于相互客气。比如,自己买了两个包子当早饭,见到同事,非要给一个过去。却不考虑人家已吃过早饭,吃下去会撑胃。

就像二个实打实员工离职,如果老板请他们吃饭,再予以挽留,好像老板很在乎员工,很有人情味。殊不知,老板考虑的是发展战略,解决的是资金问题;需要的是相同条件下,能做出更大业绩的员工;渴望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员工。

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两个实打实员工,是没有给公司添麻烦,但老板能做到按时发工资,按规定办理社保,已经很好了。为什么非要你吃过早饭了,还硬要给你一个包子呢?

所以,在很多时侯,我们千万不要用自己的惯性思维来度量别人!

老板会挽留能力强,业绩突出,且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员工。

两个实打实干活的员工,之所以离职没有得到老板的挽留,是因为老板觉得有没有他们一样过年,或者说,他们还没有优秀到让老板觉得,走了一种损失。

阿华之前在外地一家公司做销售,因为家庭原因需回来工作。应聘到一家基因公司做销售,同批进去的一共10人,一个月内,阿华做了二笔团购大单。一个月后,决定10人去留时,老板点名阿华留下转正。

因此,工作中,要让别人刮目相看,就要实打实的以业绩证明自己,仅有工作过程的老实,还不足以吸引别人的眼球!一群小鸡在为谁厉害而争吵时,突然来了一只火鸡,众小鸡顿然哑口无言,是有十分道理的!




说两个工作认真不藏奸耍滑的同事要离职,老板连客气都没客气直接批准你怎么看?

一个人心都走了还留人干嘛?不想干了不挡你财路,放手也是最好的约谈,到别的单位去施展空间也是老板最理解人的一面。

员工有离职的说明公司也有不如意的地方,选择权在自己来去自由,想走再留也没用,和闹离婚一样,心散了对方再坚持不离也是离心离德,不如放手。

总而言之都是钱闹的。




当年我爸和我叔合伙开了一间砖厂,我叔是厂长。厂里实打实认真搬砖的两个工人离职了,我叔连一句挽留的话都没有说。

我爸对我叔说,这两个人是砖厂工人的楷模,搬砖任劳任怨,是优秀员工的代表,你应该挽留一下,即使不能留下要走的人,但是也要做做样子给还在的人看,不要寒了人心。

我叔说,挽留什么挽留?他们想走就走!我这个砖厂,你能干就干,能搬砖就搬砖,搬一百块砖一块钱,按劳计酬,每天搬砖完就结账,为什么要挽留?

我爸佩服我叔的无耻,认为他没有人文关怀,这对砖厂长远发展不利。

我爸认为这种缺乏人文管理的厂子不会长久,迟早砖厂要倒闭,遂提出退股。

当时厂子正在盈利期,叔叔爽快地答应了我爸,并且借钱买下了我爸的股份。

后来,另一家砖厂开张了,给工人开出同样的工资,我叔叔厂子里的很多工人都跑到另外一个砖厂去了,留下一个空壳子的砖厂。这时我叔叔才意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他去看另外一个砖厂,人家是怎么管理的。

去了,一看人家的,工人每天搬完砖,累了一天,回到宿舍里,有热水澡洗。晚饭的时候,还免费提供一些酒水。厂子还建立了工会,每个员工家里有事都慰问。工会还经常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和比赛,传统节日还慰问。工会还举行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工人的文化生活。厂里环境优雅,夜色迷人。工人住的环境舒服,工作有干劲。他们都认为,厂子就是他们的家,厂子的兴旺跟他们息息相关,所以他们极力维护厂子的利益,在工人中也传颂着厂长的好人品。

更令叔叔惊讶的是,这个工厂的厂长是我爸。

后来,2008年金融危机,房地产停滞不前,砖厂进入半停产状态。搬砖的工人比我爸还急,他们主动找到我爸,要求降薪,说要誓与厂子共存亡。这事,让我爸顺利度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题主,你说的实打实的两个同事离职了,老板连谈都不谈,一句挽留的话都没有,在我看来,有下面两种情况:

  1. 从员工的角度看:这两个同事所干的工种,可能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没有任何的核心竞争力,充其量就是体力上的搬砖,谁都可以代替他们。所以,老板弃之如草芥,毫不吝啬。
  2. 从管理者的角度看:这个老板不会干得太久,迟早要碰壁。因为老板也是管理者。管理者,不管你和下属相处多久,都要带有一点感情,让管理有点温度。即使是对没有任何核心竞争力的员工,也展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这才是管理者应有的情商。老板对员工毫无感情,在危机来临之际,也不会有任何的员工帮他。

这也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1. 人在职场,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迟早会被别人弃之如草芥。
  2. 管理的核心是人本管理。让管理蕴含有一定的温度,不仅效率提高,更能在危机来临时,激发员工的奉献精神,共度时艰。

我是犁子,职场精英培训师。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实打实   同事   老板   厂子   领班   砖厂   组长   班长   团队   员工   两个   领导   物流   经理   工作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