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惊蛰要“吃三样,喝三样,扔三样”,你知道分别指的哪三样东西吗?

二十四节气惊蛰至,一声春雷万物生,老传统要“吃三样,喝三样,扔三样”,是哪三样呢?要早知道!

惊蛰之时,春雷炸响,春分送暖,柳树抽芽吐绿,桃花点染枝头,到处一片生机勃勃,南方地区正是春光无限好。东北地区,虽然风刮在脸上,感觉很冷,但是,大地已经明显升温,开始融化冬天积下的冰雪,春天真的来了!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是仲春时节的开始,每年的交节时间在公历3月5日-7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在古时候惊蛰叫“启蛰”,古书《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春雷一响,沉眠在土里的虫子都开始蠕动起来,所以,这个节气叫“惊蛰”,是反映自然,是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

问题来了,我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是老祖宗在黄河流域发明的,那边农历二月份几乎不会打雷,那么为什么老祖宗要把几乎不打雷的时候叫惊蛰呢?有知道的朋友可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古时候为什么要把“启蛰”改成“惊蛰”呢?是因为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到了惊蛰节气,农民就要开始忙于春耕了,要整修农具,开始往田间运送粪肥,为春耕做准备。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说的就是到了惊蛰节气,就要开始农忙了。

古代是农耕社会,农民在长期的劳作过程,结合节气天气变化总结出了很多农谚流传下来。比如,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等等。

到了这时候,华北地区冬小麦和大蒜也开始返青了,浇返青水,追返青肥也是农民这个月重要的工作。另外,别忘了及时耙地,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老话说“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古代没有现在这种灌溉条件,耙地是古代人们防旱保墒的主要措施。

沿江地区的江南小麦到了这时候已经拔节了,油菜也开始开花了,对水、肥的需求较大,要及时浇水施肥,为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要做好防治病虫害和提前防旱排涝工作。另外,南方雨水较大,温度高,田间密不通风,容易发生湿害,要做好清理排水沟的工作。老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惊蛰节气要“吃三样,喝三样,扔三样”,老的传统习俗是哪三样呢?

一、吃三样

每到节气或节日到来时都少不了吃,惊蛰节气也是一样,老传统要吃三样东西,分别是啥呢?

1、吃梨

惊蛰这天吃梨是北方地区的传统习俗了,为什么要吃梨呢?因为,在北方春天是比较干燥而且风大,刮的灰尘乱飞。天气干燥,嗓子会很不舒服,口干舌燥,特别是早上的时候,口干的感觉更明显。所以,春天这个时候吃梨对嗓子是有好处的。

2、吃鸡蛋

鸡蛋我们天天吃,炒鸡蛋、煮鸡蛋、鸡蛋糕、煎鸡蛋,样式很多。但是,在古代吃鸡蛋可没有现在这么容易,母鸡可能三天都不会下一个蛋出来。而惊蛰这天无论怎么弄也要吃鸡蛋,因为,这天吃鸡蛋是为了保一方平安。在古代惊蛰这天会用鸡蛋来祭祀白虎,后来经过传统不断的演变,惊蛰这天的鸡蛋,我们吃了,也是代表好运的意思。

3、吃炒豆

这里的炒豆指的是炒黄豆和玉米,要先用盐水把黄豆浸泡,然后在放在锅里进行爆炒,这样我们就能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古代人这么做也是寄托庄稼能够有美好收成的一个愿望!

二、喝三样

1、喝蜂蜜陈皮茶

我们可以把干橘皮洗净,放入杯中,然后再往杯里放入一勺蜂蜜,最后注入热水,这样一杯蜂蜜陈皮茶就制作完成了。

春天保养的重点是舒肝气、补脾胃。春天草木萌发,肝气上升,要给它一个排泄的通道,也不要压抑自己的心情。所以,在搭配茶饮的时候,在酸味或辛味的茶饮中加些甘味,有补益脾胃的作用。

2、喝白牡丹茶

白牡丹茶属白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茶中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锌、硒等微量元素,具有生津止渴、清肝明目等作用。

惊蛰节气一到,因为天气的原因人也容易烦躁,所以,我们要少动肝火,心平气和一些。

3、喝利嗓开音茶

这种茶我们可能平时很少去做,其实,做法是非常简单的。我们把梨带皮洗干净,切成小块放入杯中,然后再放入无花果和冰糖,最后,注入开水盖上盖闷30分钟,水温的时候,加入点蜂蜜,就可以喝了。

三、扔三样

古代是农耕社会,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撒下种子的时候,所以,要改掉以往的坏习惯,争取个好彩头。

1、扔掉懒惰

春天我们不能再睡懒觉了,到了惊蛰节气,草木萌发,肝气上升,要改掉睡懒觉的坏习惯,要多出去走走,活动一下筋骨。老话说“一懒毁所有,一懒百病生”,所以,我们还是要阳光一些,出去慢跑一下,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当然,对农民来说,没有睡懒觉的,老早就起来干活了!

《黄帝内经》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意思是说,春季万物复苏,人们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有利于心情愉悦,身心健康。

2、扔掉油腻

过年大鱼大肉吃了很多天,并且,马上要到二月二龙抬头了,还要吃猪头肉。但是,到了惊蛰节气之后,我们再大鱼大肉的吃,可能对我们身体就会造成负担,并且,春秋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还是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为好。

3、扔掉疾病

春天开始暖和,但是天气还是忽高忽低,非常不稳定,今天可能是20多度,明天就有可能又降到10度左右了,老话“春捂秋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过早的脱掉棉衣,可能会出现感冒发烧的情况。不过,春季向来都是我们乱穿衣服的季节,在街道放眼望去,我们能看到穿单衣的,还有穿棉衣的,甚至还有穿短袖裙子的。总之,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不要过早的脱掉棉衣。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今天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惊蛰。各地对惊蛰的风俗习惯也略有不同。俗语有惊蛰要“吃三样,喝三样,扔三样”的说法,具体是哪些内容呢?

“吃三样”依照过去北方地区的风俗,到惊蛰这个节气,一是吃鸡蛋,二是吃梨,三是吃炒黄豆。

“喝三样”:一要多喝白开水,事实证明白开水是最好的饮品。北方春季气候干燥,喝些白开水可以及时补充体液。

二是喝些蜂蜜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排出腹内宿便和毒素。

三是喝些菊花茶,常言说“春困秋乏”,春季人们精神容易萎靡不振,喝些菊花茶水,可以起到清脑醒目的作用。

“扔三样”:

一是要扔掉惰气,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经过一个整冬的休养,难免会有懒惰的情绪,惊蛰过后就要紧张的备耕了,要扔掉惰性尽快的进入积极状态。

二是要扔掉晦气,把以往的不如意都统统忘掉,从新的一年重新开始。

三是要扔掉浊气,人体的浊气多了会使人生病,惊蛰是百虫复苏的节气,所以要排除体內的浊气,才能扔掉药罐子轻装上阵。

惊蛰要“吃三样,喝三样,扔三样”尽管内容各异,虚实不同,但是总的意思还是相同的,就是要人们振作起来,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一个新的春天。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吃梨吃鸡蛋吃炒豆,喝蜂蜜柚子茶喝白牡丹茶喝利嗓开音茶,扔懒惰扔油腻扔疾病!




问:俗语说惊蛰要吃三样喝三样扔三样,你知道分别指的哪三样东西吗?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它和农历的二月二相对应,就是惊蛰和二月二前脚后脚到来。惊蛰的意思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二月二龙抬头也是蛰虫苏醒的意思。

在民间的节日里,过年是最重大的节日它是从腊月初一开始,到二月二结束,整整跨了腊月和正月的两个月时间,二月二是过年的结束,也是春天真正的开始,因二月二对应惊蛰万物复苏,就以龙抬头为复苏的代表。人们就把这蛰伏的龙戏耍一番,要揭龙皮,捏龙耳,拔龙须,戏耍龙就是在二月二时进行。

我们河北中部地区的习俗要吃的这三样,就是用绿豆磨成的杂面来摊煎饼,包饺子,擀面条,杂面煎饼就是揭龙皮,杂面饺子就是捏龙耳,杂面条就是拔龙须。

扔三样当然就是理发洗澡了,二月二龙抬头,人们都要赶在二月二理发就是龙抬头,扔掉理下的头发,洗澡是扔掉脱下的龙鳞,还有就是扔瞌睡,春天万物复苏就要精神焕发。

二月二龙抬头和惊蛰都是在早春,是同样的意义,二月二的习俗就是惊蛰的习俗。




吃三样:吃梨、吃鸡蛋、吃炒豆;喝三样:喝蜂蜜茶、喝白牡丹茶、喝利嗓开音茶;扔三样:扔掉懒惰、扔掉油腻、扔掉疾病。




#惊蛰到:春雷响,

#沉眠虫:始蠕动,

#据我所知:

#吃三样是,

吃梨,吃鸡蛋,吃炒豆。

#喝三样是,

喝蜂蜜陈皮茶,

喝白牡丹茶,

喝利嗓茶。

#扔三样是,

扔掉懒惰,

扔掉油腻,

扔掉疾病。

这时的天气忽冷忽热,

一定要记住春捂秋冻,









感谢邀请!到了惊蛰节气,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派春意盎然景象!人们心情大好,这个时节适合散发去踏青春游。春天也比较干燥,少雨。这个时节适合炖点银耳百合雪梨汤,喝点绿豆汤,喝点鸡汤:“古云鸡入肝、春天适合炖点鸡汤喝养肝。”吃点大葱生发阳气,韭菜,吃点荠菜。这个时节荠菜很鲜美。可以包点饺子吃。扔掉懒惰,扔到坏脾气,多出去晒晒太阳,感受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恩赐!




以前还不知道惊蛰是哪天,看了头条的问答才知道今天是惊蛰,还有“吃三样,喝三样,扔三样”这样一说,可惜对于我来说,今天一件都没完成。好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惊蛰   春雷   杂面   东西   节气   黄豆   俗语   油腻   蜂蜜   懒惰   气温   万物   春季   鸡蛋   季节   春天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