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海南的旅游进出岛问题,是否会考虑修建跨海大桥呢?

被誉为“黄金水道”的琼州海峡是中国的三大海峡之一,东西长度约80公里,南北平均宽度近30公里,不仅是沟通北部湾和南海中、东部的海上走廊,同时也是广东雷州半岛至海南岛和越南等地的海上交通捷径。 曾考虑大桥方案:琼州海峡跨海通道预备方案里的大桥方式,为我国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大桥跨海部分长度约26.3公里,总投资约1400多亿元。后来,隧道方案胜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说,跨海大桥的建设方案早被否定,琼州海峡敲定的是隧道方案,全长28公里,投资额大约1500亿元人民币。



可以说,无论是跨海大桥,还是海底隧道,都已经调研论证了十多年。技术方面应该木有任何问题,关键是资金问题!个人感觉,如果木有创新的融资模式或是财政扶持政策,再过十年,跨海通道也不可能建成!当然,如果今年这种特殊堵车情况再次出现,加之从战略层面和海南发展层面来说,跨海通道建设工作可能会进一步提上议事日程!通道建成,对海南来说有利也有弊,但利会大于弊,关键在于海南要控制好人口总数,毕竟海岛资源有限,接待能力也有限!如果跨海通道建好后,不能妥善控制好上岛人数,必然会使海南许多方面特别是环保、交通等方面不堪重负!




本土海南人民,吃穿不愁,我们什么都不缺,真心不想修大人桥。这几年除了工资没长,什么都长了。物价飞长,原生态破坏得差不多了,三亚基本被东北人占领。全岛的海边全都被地产,酒店占领。我们不须要发达的经济,我们只要原生态。没修桥都堵成这样了,如果修桥一切都完了。到处搞经济,到处搞创收,到处是旅游景的,到处是人山人海。我们只想坚守最后一点所为的宁静。




感谢邀请。琼州海峡修建跨海大桥的事情已经被提了很多年,但是近几年几乎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琼州海峡广东徐闻到海南海口之间一共20多公里,修建跨海大桥的话本身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特别是现在中国在世界桥梁建设领域已经处于很领先的地位,而且也有了建设港珠澳跨海大桥的成功先例,所以从技术上来讲,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并不存在任何问题。

那么为什么这座桥研究讨论了这么多年,也一直难以成为现实呢?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还是钱的问题难解决。根据之前海南省与广东省联合进行的项目规划,整个琼州海峡跨海大桥项目预算为1600亿,这笔钱谁来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对于广东而言,虽然有钱,但是这样一座跨海大桥,对于广东的经济拉动作用其实并不明显,让广东出一半甚至更多,显然有点难。反过来看海南,跨海大桥能给海南的交通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海南又没有那么多钱来修桥。目前还能一年的GDP才刚刚达到4000亿,让它拿出1000多个亿来修桥,那全省其他方面的投入将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这就是琼州海峡跨海大桥一直难以成为现实的最大的问题,除非国家出手承担大笔的费用,否则我觉得近十年,这座桥都难以动工。




谢谢邀请!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讲,跨海大桥修建势在必行,修建跨海大桥利大于弊,但海南是否能有这个财力,建成后的维护成本海南是否可以负担得起,这些都要考虑清楚。作为海南人,我个人不建议建跨海大桥,毕竟资源有限,人多了以后整个海南的环境承受不起。




谢谢邀请!据路边社消息,大桥已经在调研阶段了吧。但我认为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责任,投入等问题,这个桥不会在短期内动工了。建桥未必就能缓解压力,例如大雾,台风天气,即使有了桥,也可能会封桥,同样会导致大面积滞留等情况发生。




连日来,由于受琼州海峡海面大雾的影响,海口各大港口停航,造成春节长假来海南自驾游的上万台车辆滞留海口港口,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有很多人就提出疑问与建议,为什么不在琼州海峡上修一座跨海大桥呢?

其实,早在前几年就有人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但琼州海峡最宽的地方有40海里,最窄的地方也有20海里,要想在琼州海峡上修一座跨海大桥,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在桥粱界有“珠穆朗玛峰”之称港珠澳大桥,从动工建设到海中桥隧主体贯通,整整用了八年的时间,这还不包括前期策划论证的时间!所以,不排除未来会在琼州海峡上修一座跨海大桥,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当然,海南是国际旅游岛, 随着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想到海南自驾游的人会越来越多,以后还会不会发生像今年车辆滞留的情况呢?我想,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应对措施,肯定还会发生!

如何尽可能避免类似这样的情况发生呢?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一,地方政府要大力发挥职能作用,要做到未雨绸缪,针对类似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确保遇到情况能及时有效应对。

第二,在重大节日期间,要适当限制自驾游游客的来岛旅游数量。

第三,计划来岛旅游的游客,要适当安排自己的进岛时间,尽量避免重大节日扎堆,海南四季长青,什么时候过来旅游都能看到最美的景色!




感觉投入产出比不合适,用公帑来烧不在讨论范围,道理跟当初搞京沪磁悬浮一样,几乎在100年寿命周期内都收不回本的事,海南除了海口三亚外,其实还有很多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只要规划管理经营得当,承载力是没问题的。




不建桥是为了让海南人民活得好一点,本来本地人就过得很安逸,建不建桥对大部分本地人影响不大。建桥是为了内地人往来方便一点,看上去是对海南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1500亿投进去,少了现行海空运输的收入不说,后续的维护费用势必造成海南财政捉襟见肘。




我的建议是不建跨海大桥,可以在全岛实行共享新能源车,逐步淘汰岛内非新能源车除工业,农业用外,逐步禁止岛外车辆进入岛内,在岛内提供共享的新能源车,保护好海南最良好的生态。同时实行节能新政策,通过立法确立共享车辆须不少于乘坐三人。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法,如果共享新能源车做得好,一方面可解决道路拥堵问题,还可以保护生态。




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类似的回答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里还想再多啰嗦几句。

首先,两岸陆路连通的事一定会考虑,大家都看出的问题,政府不会看不到。但究竟是跨海大桥还是海底隧道,这个有待论证,什么时候开始动工,也暂无定论。

其次,两岸连通后最大的好处就是运输成本的降低,这必然推动两岸贸易额直线上升,从而带动海南经济快速发展。一方面,全国优质的物资产品可以大量进入海南,丰富当地人生活;另一方面,海南的资源、特产也可以更加便捷的走向全国市场。游客进入海南旅游观光也会更加方便,旅游收入也会大幅增加。从表面看,这是两岸共赢的好事。



那么,两岸连通会对海南带来什么不利影响么?当然也会有,比如生态环境,必然随着车流人流的增多恶化。比如道路基础设施,由于海南公路总里程短,承载力小,一旦桥修通后,大量车流很可能会堵在大桥上,进不来也出不去。这些可能的不利因素也一定要提前考虑到。

最后,说到现在不修桥或者隧道的原因。再次陈述一下我的个人观点:并不是资金紧张、技术不过关等客观因素,这些对于如今的中国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可行性的论证不通过。对于桥(隧道)修通以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无法准确预测,对于可能造成的损失也无法估量,国家不会打无把握之仗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吧,就好像秦始皇陵,发掘它必然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有重大贡献,对考古工作也是重大突破,好处很多,为什么现在不挖呢?就是因为对发掘后可能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文物的毁坏不可逆,生态的破坏同样也是不可逆的。

当然,这样的情况不会一直持续下去。随着海南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等等,桥(或隧道)终究会修通的。海南一定有能力把负面影响控制到最小,既留住碧海蓝天,又快速发展经济,真正实现两岸共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琼州海峡   海南   旅游   海口   岛内   广东   新能源   大桥   隧道   两岸   通道   车辆   进出   发生   情况   方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