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有那么多综合体育场,为什么不把前排座椅往前挪,改成专业足球场呢?

在国外,很多体育场都是球队文化之一,就像皇马的伯纳乌,巴萨的诺坎普,曼联的老特拉福德、利物浦的安菲尔德、切尔西的斯坦福桥,阿森纳的海布里和酋长等等。球场就是球队的名片,很多球场是球队的财产,是一支球队的专属球场,那才是球队真正的主场。

但在中国,有几支球队有自己的球场?算得上专业球场的有上海申花主场虹口体育场,天津的团泊体育场。但是要说球队拥有产权的恐怕就只有河南建业的航海体育场和天津泰达的泰达体育场。其他球队的球场产权都属于当地政府,球队租用的。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在中国,很多球队万足球都没有长远打算,玩一天算一天。因为在中国足球自己不能赚钱,都是靠着投资商烧钱才能活下去。而一个球场的建设需要上十亿的资金投入,要靠着举办球赛赚回这笔投入,可能需要30年以上。不知道有几支投资商有着20年以上的规划,没有那么远的打算,那他们是不会投入这么大的财力去建一座专属球场的。

其次中国足球的门票收入还是偏低的,就按照每场比赛100元的门票,30000球迷买票计算,一场比赛门票收入仅仅有300万元,一年也只有4500万元的门票收入,这个收入在中超实际上没有几支球队能够做到。再加上球场的日常维护成本巨大,所以几乎所有的球队都选择租赁场地来作为自己的主场。

现在中国的体育场都是政府投资,都是多功能的体育场,除了足球还能满足多项比赛需求,能够开运动会,还能开演唱会,当然必要的时候还能开个车展,搞个美食节什么的。在中超经常有比赛要为演唱会让路,这真的是中国足球的悲哀。你租用别人的球场,还必须不能影响人家开运动会,搞大型活动。

至于题主说的做活动座椅,临时座椅,我想没有实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吧。第一是安全考虑,活动座椅的安全性肯定是不如固定的座椅的。而且活动座椅距离球场太近,也会对对球场上形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今年武汉卓尔在新华路的体育场的跑道上摆过上图那样的塑料板凳,观赛体验很差,而且非常不安全。

还是期待中国的足球俱乐部都能够想着做百年球队,建设自己的专属专业足球场,让足球场也成为球队的文化,成为球队的名片。




专业的足球场需要专门去建造,当然也是可以改建的,世界上最大的最足球场——温布利球场,就是拿综合体育场改建而来的

相比于欧洲国家,咱们国家的足球文化还不是那么浓厚,足球产业也并非很完善,虽然足球在国内有着很大的国民基础,但我国很长时间以来并没有针对性的建设足球专业场地。

对于修建体育场地,我国还是希望以有限的资源兴建能够承办更多体育赛事的综合性体育场,对于修建专门的足球场,过去真的没有这个意识,也没有这个资金,更没有这个需求。

目前我国的专业足球场很少,所以大多数的足球比赛都是在综合体育场进行。相比于专业球场,综合体育场在球场外围要多出一圈跑道,这些跑道严重拉大了观众与中央足球场的距离。(鸟巢)

相比之下,专业球场就没有任何跑道,这种球场是专门为足球比赛建立的,基本上只能进行足球比赛,空闲的时候也可以举行网球或者是球棍球比赛,但最多也就是这么几种单项比赛,功能性远不如综合体育场。

不过作为专门的足球场地,足球场的观赛体验要好上很多,因为没有跑道的分隔,让观众可以更近距离的贴近球场。

作为足球运动和足球产业比较盛行的地方,欧洲各国都建有大量的专业足球场,这些足球场有的是政府修建的,而更多的体育场则是足球俱乐部修建的,例如曼联主场—老特拉福德球场,阿森纳的主场—酋长球场,皇家马德里主场—伯纳乌球场,巴塞罗那主场—诺坎普球场,这些球场都是俱乐部的私有球场,主要就是用来踢足球比赛的。(老特拉福德球场)

以英超为例,目前的20支英超球队中有15支建有自己的足球场,除此以外政府也建有许多专业足球场,而中国大陆的专业足球场只有5座,分别是:

上海虹口足球场

上海金山足球场

天街团泊足球场

天津泰达足球场

成都龙泉驿足球场

(上海虹口足球场)

相比于欧洲的足球场,中国的专业球场实在是太少了,目前仅有的几个球场也都是政府主导修建的,没有俱乐部完全私有的专业体育场。而就这几座专业球场的使用率也不高,天津泰达足球场因为种种原因,早已不是泰达队的主场了,天津泰达现在的主场是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

说实话现在中国的足球俱乐部背后都是大的地产开发商,按理说是不缺钱的,例如广州恒大俱乐部,背后是恒大集团,根本不缺钱,要拿钱建一个足球场是完全没问题的,但目前还没有哪家商业俱乐部愿意去投资足球场。

那么拿现有的综合体育场改建成足球场可以吗?

答案是可以的。

在2018年的俄罗斯世界杯上,俄罗斯政府就改建了几座体育馆,例如卢日尼基体育场就是从综合体育场改为了足球场。除此以外,英格兰国家队的主场—温布利球场,也是从综合体育场改建而来的。(温布利球场)

这几个足球场虽然最初不是专门为足球设计的,但是在改建之后还是基本能够达到专业足球场的要求和标准,而且改建的费用也要比新建一座崭新的足球场要便宜很多。

但是一旦将综合体育场改建成足球场,那么除了足球、网球、球棍球等少数运动,体育场就不能再举办别的比赛了,特别是田径运动,根本不能在足球场的举行,哪怕是标枪和铅球这样的比赛都不可以。

因为铅球和标枪会严重损坏草皮,而足球场上的草皮是非常昂贵的,绝不是随便种点草就可以的。

专业的足球场不仅要铺设优良的草皮,草皮下面还要有加热和排水系统,整个的足球场草坪造价至少上万级别,星级足球场的草坪造价都在3000万以上。这么昂贵的草皮是绝对不会拿来让你投标枪和铅球的,哪怕是举行演唱会都不行。

鉴于以上原因,中国虽然有上千座综合性体育场,但是没有一座体育场愿意改造成足球场,毕竟现在中国的足球场使用率还是非常低的,完全指望足球比赛去赚门票是不切实际的,而且各地也需要综合体育场去举办各种体育赛事。

当然在综合体育场举办足球比赛时,举办方也会在塑胶跑道上临时搭建看台,以拉近观众和球场的距离,并且也可以多卖几张门票。




城市的经济实力,才能支撑起建造各种先进的文化体育设施!。苏州的昆山新建了足球专业比赛场,将迎接世界杯预选赛的各国选手!。苏州的吴江区建起了国家级大剧院!。千言万语,总结一句,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更好地建起各种专业和民生配套设施![赞][赞][赞][赞][赞]




球迷眼中只有足球,当其他项目不存在?要知道,这些综合体育场举行足球比赛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用途。

我国现有足球比赛场地,只有少量专业球场,普遍是综合性体育场,看台和比赛场中间隔着宽宽的跑道,观赛体验十分不好。

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主要问题还是球场的所有权问题。这些体育场都是政府资产,当地建设体育场的目的是满足市民体育文化需求,并非为足球单项运动量身定做。

这些运动场,往往当地省级、市级运动会的主战场,各项田赛、径赛还有自行车等项目,都要在这里举行。为了足球把跑道铲了,足球迷是爽快点赞,其他项目的支持者呢?政府肯定要站在功能最大化的角度考虑问题。

欧洲国家尤其是英超联赛,都是专业化球场,根本原因就是球场归俱乐部所有,俱乐部只考虑自己的需求,那就是仅服务于本队球迷,我国体育场属于政府资产,俱乐部都是租用性质。

而且早些年,中国球市不景气,俱乐部自身根本无力建设、运营专业球场,租用政府球场是他们的唯一出路。如今足球大热,不少俱乐部开始动了修建球场商业综合体的念头,也是看中了搞商业地产有利可图,并非单单为给球迷提供“更好看球”那么简单。




未来会改成专业足球场的,这是一定的。国外最开始也是综合性体育场,后来因为足球比赛用的多,而就逐渐有专业足球场出现了。现在这个足球的火热程度,改成专业足球场的希望是非常大的。不过,各个体育场的情况不一样,到底怎么改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现在大城市,省会城市,除了高校内的体育场外,每个城市都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综合性体育场,多数时间综合性体育场基本上都是闲置的。

看看诺坎普的场地现在足球热席卷全国,大城市基本都有职业足球俱乐部,地方上支持俱乐部改一个足球场其实也未尝不可。看看虹口足球场、团泊足球场,看看那样的场地看来都挺震撼。不过我们即使是专业足球场,但距离比赛场地的距离也还是比较远。还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造的费用是政府出,还是使用的俱乐部出呢?只有昆山FC这样的政府所有的俱乐部不存在费用支出的问题。




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地方政府的观念转变没转变,足球现在在中国球迷中潜在的激情能量可以说是无穷的,非那些运动会和演唱会等可比的,更何况我们每个城市基本都有好几个综合体育场及体育馆等,就是不建专业足球场哪怕改造也没有。虽然大家都把原因归结为场地所有权和俱乐部经济能力以及联赛上座率,但其实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现实的情况是,好多家中超俱乐部经济实力强劲,建场馆的资金根本不是问题,只要地方政府转变观念,鼓励配合俱乐部建球场,甚至或政府自己投资建球场都是可行的,硬件设施上去了,球迷的看球体验感提高了,再加上足协为打造所谓世界第6大联赛而出的各种配套政策,相信联赛的吸引力只会越来越强,上座率必会提高,甚至像中国的NBA球馆成为大家经常打卡必去之地,因为漂亮的专业球场和极强的视觉享受会大量吸引原来在家看直播的那部分球迷。希望广州,江苏,大连,北京,重庆,杭州,成都快快加快进度,别只在图纸上。地方都向上海学习,天津的都想想办法把两个好球场怎么重新利用起来,荒废着真是罪过啊……




国内很多俱乐部的球场都不是自己的,都是租的体育场。包括恒大的天河、国安的工体,你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天河体育场、工人体育场,然后一堆一堆的奥体中心,这些体育场都不是自己的,所有权大多是当地政府什么的。而且,租借,是要花钱的。

那么问题来了,不是你的东西,你能随便改么?不可能。比如说你租个房子,你能随便改房间结构么?你看房东打死你不。只有你自己的,你才能够改。就算是你买个房子,也不让你乱改的。但是体育场这东西,是你的,你怎么改都行,别改成违章建筑啥都好说。

现在中超中甲俱乐部的主场,根本就不是足球场,而是综合性体育场。比如开个运动会,你什么田径啥的,都要在那块场地进行的。不光是体育比赛,还有什么演唱会之类的,都要在那里进行的。

专业足球场,大多数都是专业俱乐部专门建造的,自己家的球场。问题在于,现在几个俱乐部有这么大的财力去投资一个球场呢?当初河南建业买下郑州航海体育场,花了四五个亿吧,十年前的新闻了。现在呢?地皮价格飞涨,投资个专业球场要多少钱?虽然他们背后的金主都有钱,但是他们能在中国足球这个圈里玩多久?保不齐哪个俱乐部背后老板就是一时兴起投资的呢,保不齐哪天就撤资了。你看辽宁、延边这些老牌球队都解散了,现在这些老板,有几个能保证一直投资下去?


中国很多俱乐部的老板投资足球,很多就是个人爱好。还有很多为了一些政策,更多的是为了自己企业的发展。当他们觉得,足球上已经达不到自己的预期了,那好,撤资。这些年,很多俱乐部频繁更名,甚至一大堆球队隔几年换一次城市。那你说这些球队,有可能去建设专业球场么?你当地政府可能去建设一个专业足球场么?建设完了,没球队了,你这尴尬不?

只有那种打算长期在足球上投资的企业,才有可能自己建设专业球场,比如恒大这类的,剩下其他的企业,没这份心思。就恒大那个球场,还是筹建中呢。




谢谢

中超有那么多综合性体育场,不把前排前排的座椅往前挪,改成专业足球场,有几个原因:

首先,中超的球队基本都是综合性的体育场,因为这些球场基本不不属于球队,都是政府的,球队用的时候只能租用,这就造成了,球队想要改就比较麻烦,其实当时建设这些球场的时候,就是为了举办更多的赛事,说到底,就是足球发展没有到一步。

其次,中国足球的整体氛围没有像欧洲那样火爆,历史也没人家那么悠久,像利物浦1892年成立,现在也有128年的历史了,再像巴萨,1899年成立,也有121年,所以现在都有自己的球场,提起哪个球场就知道哪个俱乐部,而中超呢,历史较为短暂,1994年中国足球才开始职业化,先是甲A时代是顶级联赛,到2004年,中国足协才正式退出中超联赛,中超元年,也只有12支队伍。

最后,就是门票收入了,跟欧洲门票收入比起来,差的比较多,拿17-18赛季的一份由德勤会计师事务所(Deloitte & Touche,是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统计的数据来来看,西甲豪门巴塞罗那排在了欧洲球队门票收入榜的第一位,票房为1.448亿(欧元),另一家西甲豪门皇家马德里票房收入为1.434亿紧随其后。 英超的曼联也有1.195亿。 意甲赛场第一位的是霸主尤文图斯队,排在欧洲的第十位,随后国际米兰排名第十七,总收入3530万。而中超的俱乐部呢,差不多1亿人民币,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所以说呢,俱乐部都不改现有的综合性体育场。

但是,随着2021年世俱杯和2023年亚洲将在中国举办,势必会掀起热潮,近期广州恒大俱乐部就已经在建专业足球场,据说可以容纳10万人,比巴萨罗那的主场诺坎普(容纳109815人)还大,还宏伟

还有已经快建成的上港的主场浦东足球场,预计2021年投入使用。

在不久的将来,专业的球场有了,国际性的赛事也有了,广大球迷要开始狂欢了!




太难了!这不仅仅是制造工艺的问题,还要看球迷素质是否达标。

首先,中国足球的专业球场并不多,所以,大家接触的机会也比较少。

其次,中国的专业球场,很少对外开放原来他们对于足球文化并不是太过于了解。

最后,现在中国足球大萧条,也不会太多人看球的。




这个问题也可以换成国内这么多综合体育场,为什么不把草坪撤了换成塑胶跳广场舞

归根结底,国内的体育场建设之初就是尽可能的为更多项目去准备的,因为这都是政府项目,花的纳税人的钱。也许你我喜欢足球,但总有人喜欢田径甚至其他。建设综合体育场是在立项时最合理、应用最广的选择。

因为建设体育场的目的,本就不是单一的为了足球去准备的。只是因为足球项目的资金比较大,能够长期稳定的租赁场地而已。租赁期间可以尽可能的配合你去改造、维护,但如果想要内部改造那就不是简单的商业项目问题了。


项目球迷基础上去之后再改造或者再建体育场是一种办法

事物的发展是要考虑时间轴的问题,全国各地兴建大型综合体育场更多是因为主办全运会,兴建场馆时期群众对其他项目的热情不一定比足球差。只是全运会结束之后的运营中,市场上能够长期稳定租赁的只有各家足球俱乐部而已。

如果改造成专业足球体育场,回到第一点的问题就是是不是大多数人需要、认可足球场的用途;假设真的投票通过甚至作价将足球场卖给了俱乐部,那之后该地区继续主办全运会时场地问题怎么办。

目前广州、北京、济南基于球迷上座率和群众基础,开始兴建新的专业足球场,这是真正的需要。如果其他地区有球市需要、群众基础、地方上认为这笔投入是值得的,那择地再建无妨。就目前国内足球的成绩、场面、氛围来看,大多数地区并不值得这笔投入。


临时座椅对于大多数综合体育场来讲不现实,足球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综合体育场的第一排座位与场地之间有一个近十米的落差,如果想要打通了必须用钢筋混凝土进行改造,如果直接在塑胶场地安放临时座椅,那球迷安全又无法保证了;国内外球迷发生踩踏事故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一点可参考五大联赛的意甲,虽然是主流联赛但他们的很多球队主场也是签订租赁合同,使用的综合体育场;这对观赛体验有很大的影响,但并不耽误他们是欧洲强队、顶级联赛的事实。

比起大兴土木建造场地,不如让转播方升级一下转播设备、转播信号的清晰度、解说员的专业度,让那些不爱看足球的球迷愿意多看两眼,把流失的球迷慢慢吸引回这个项目。现在已经不是有没有人愿意去现场看球的问题,而是电视转播的收视群体也在慢慢流失。

疫情之前,很多球队主场的上座率已经达不到场均两万了。就这个上座率如果为他们兴建专业足球场,那如何让其他项目的体育迷满意呢。

球迷有权要求主队给予更好的观赛体验,无论是电视机前的还是现场的;但就目前而言虽然场地不是最好的,也并不差。我们差在软实力而非硬件设施,球员提升球技、场地管理人员提升素质、转播方提升业务能力,提升这些东西远比建一座球场性价比高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足球场   座椅   体育场   专业   足球比赛   俱乐部   前排   中国   主场   场地   球场   综合性   球迷   球队   足球   政府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