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都出过哪些历史名人,说说他们的故事?

徐孺子,东汉人,一生博学多识而淡泊名利、不离劳作,被人们千秋传颂为“人杰地灵之典范”。相传豫章太守陈蕃极为敬重徐稚之人品而特为其专设一榻,去则悬之,别人不能享用。于是在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便有了“人杰地灵,徐孺子陈蕃之榻”这不朽的名句,并且千古传为佳话。

邓琬(407—466),字元琬,一作元琰,南昌人。四代为官,初为州西曹主簿,后为南海郡太守。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助晋安王刘子勋在当阳称帝,任镇军长史兼浔阳内史,行江州军政大权。当时皇族诸王夺位剧烈,孝武帝死,他拥戴刘子勋在浔阳称帝,建号义嘉元年(466),封左将军、尚书右仆射。

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南昌)分宁(今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创始人。

陈恕(946—1004),字仲言,南昌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进士,任澧州通判。后被召入朝,升为工部郎中、知大名府。大宋一代名臣。

熊良辅(1310—1380),字任重,号梅边居士,南昌人。元朝文学家。他是当时誉满江南的文学家,且精通易经。所著《小学入门》、《风雅遗音》、《周易本义集成》等书,名重一时。

魏良辅(1489—1566),字师召,晚号尚泉,南昌府新建县沙田魏村人,明代戏曲音乐家。

舒芬(1487—1531),字国裳,号梓溪,明进贤县人(今属南昌),经学家,正德状元。 汪大渊字焕章,南昌人。元代民间航海家、旅游家。汪大渊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他自幼怀有大志,欲效法司马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祖国名山大川,考察风俗,记载物产。至顺元年(1330),年仅二十岁的汪大渊来到南方最大的商港福建泉州,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他首次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几十国,渡地中海出红海,横渡印度洋,前后历时五年。至元三年(1337),汪大渊又进行第二次远航,历时两年回到泉州。汪大渊广见博闻,沿途作有详细记录,并作古体诗百韵,至正九年(1349)整理编成《岛夷志》,为中国古代航海家亲历而手记之始。汪大渊回到南昌后改成《岛夷志略》印行。《岛夷志略》分为一百条,涉及国家和地区二百二十多处,史料的真实性和范围的广泛性,超过历代官、私著述,对研究元代中西交通及海道诸国历史、地理有重要价值。西方许多学者研究此书,并译成多种文字。在汪大渊到澳洲近二百年之后,欧洲人才知道有这一大陆。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马可·波罗。

傅炯(1502—1585),字朝晋,号石渊,进贤县人。明正德十一年(1516)中举,嘉靖二年(1523)殿试进士。历任山东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刑部尚书等职。他为官清正,疾恶如仇,是大明一代名臣。

魏良弼(1492—1575),字师说,号水洲,新建县人。明朝理学家。

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良月、道朗等。江西南昌人,为明朝皇族江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是第九世孙。明亡后,遭国毁家亡之难,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23岁削发为僧,取法名传綮。由于长期积忧抑郁,遂患颠狂之疾,颠态百出。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名号之一。

陈弘绪(1597—1665),字士业,号石庄,南昌府新建县人。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藏书家。

程懋筠(1900—1957),字与松,新建县人,近现代中国最著名音乐家之一,前朝《中华民国国歌》作者!

刘和珍,女,江西南昌人。民国学生运动领袖,“三一八”惨案。她不幸遇难,年仅21岁。4月1日,鲁迅写《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赞扬她是一位具有“干练坚决、百折不回”气概的“真的猛士”,是“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

胡先骕,(1894~1968),号步曾,江西新建人,植物学家,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人胡先骕,被誉为“植物分类学之父”。

黄秋园(1914—1979),名明琦,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退叟,南昌县人。现代山水画大家。 梅汝璈(1904~1973),中国法学家,字亚轩,江西南昌人。看过《东京审判》的人都应该知道他是谁的。




说到南昌历史名人,那可是海了去,就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吧

1. 汪大渊,可能有些人不知道这个人的事迹,他生于1311年,首次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几十国,渡地中海出红海,横渡印度洋,前后历时五年。涉及国家和地区二百二十多处,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马可·波罗。

2.刘和珍,女,江西南昌人。这个人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小学课本曾出现过的人物,民国学生运动领袖,“三一八”惨案。她不幸遇难,年仅21岁。4月1日,鲁迅写《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赞扬她是一位具有“干练坚决、百折不回”气概的“真的猛士”,是“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

3.梅汝璈(1904~1973),中国法学家,字亚轩,江西南昌人。看过《东京审判》的人都应该知道他是谁的(现代中国人必看电影!),近代杰出江西人、南昌人的代表!!




江西名人辈出,但出生在南昌的名人相对不多,列举如下:

1、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本名朱统托,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八大山人也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2、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3、董源 (934-约 962 ),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南昌进贤县)人,董源、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米芾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平林霁色图卷》等。

4、陈恕(约公元945年—1004年),字仲言,北宋洪州南昌(今属江西南昌)人,991年(淳化二年)任参知政事,位居副相。早年,陈恕政纪严明,办事果断,按期完成了城防工程,抵御了契丹兵。陈恕整顿赋税,疏通货财,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长。太宗十分器重,亲自在殿柱上题写“真盐铁陈恕”五个大字,以示褒奖。《宋史》赞其“能吏之首”。

5、喻昌,(公元1585年—1664年)字嘉言,号西昌老人,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清兵入关,于是转而隐于禅,后又出禅攻医。往来于南昌、靖安等地。清代初期(公元1644~1661年间),喻氏又移居江苏常熟,医名卓著,冠绝一时,成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与张路玉、吴谦齐名,号称清初三大家。著有《寓意草》、《尚论篇》、《尚论后篇》、《医门法律》等。

6、王定保(870-954),字翊圣,吴融之婿,南昌(今属江西)人。光化三年,(公元900年)举进士及第。唐末避中原之乱入湖南,不见遇马殷,遂入岭南,附于刘氏无北归意,任南汉宁远军节度使、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等职。著有《唐摭言》十五卷。

(一起读史,分享心得,请大家关注我。)




南昌,是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素有“粤户闽庭,吴头楚尾”之称,同时其还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中心、以及我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

除此之外,南昌还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汉朝时,称为豫章。在唐朝时,称为洪州。宋朝时,称为隆兴,明朝时称为南昌。

而定南昌之名,其寓意是“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

那南昌出现过哪些历史名人呢?

南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不乏历史名人,比如北宋名臣晏殊、晏几道父子。

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子,晏殊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他自幼聪慧,后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并得到皇帝的信任。

由于晏殊和晏几道在北宋文学界很有名气,所以他们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殊曾在北宋朝廷官拜宰相,所以晏家自然家事显赫。而晏几道出生时,晏殊已经47岁了,如此也可以说算是老来得子了。所以晏殊自然很疼爱七儿子。

可能是家学渊源的缘故,也可能是遗传的缘故,总之晏几道和其父晏殊一样,自幼也很聪慧,其七岁能文,十四岁参加科举,并且还考取了进士。

所以,早年的晏几道是生活在锦衣玉食、书香门第、自由自在的生活中。

不过,正所谓世事难料。

后来晏殊离开了人世,虽然晏几道的其他六位哥哥都早已先后进入官场,但晏殊去世后,晏家还是很快就开始衰败。如此,晏几道就结束了以往逍遥自在的日子。

晏几道后几经浮沉,他的才名越来越大,因此受到苏东坡、黄庭坚的青睐。

公元1107年,位居高位、权倾朝野的蔡京在重九和冬至这天,多次派人让晏几道为自己写词。

晏几道被蔡京缠的没有办法,就写了两首作品,但这两首作品,晏几道竟然没有一句提到蔡京,更没有赞美蔡京的词语,对此蔡京很生气。

就这样,晏几道失去了一个拍马屁而能得高官的机会。而“不识时务”的晏几道也只能做一个寻常的小官了。

公元1110年,晏几道因病去世。




我是历史评说,欢迎关注我!

看了前面大家回答的,很多人说的都只是江西名人而已,南昌名人似乎并没有说到几个,下面历史评说来列举几位南昌的历史名人。

朱耷

八大山人,明末清初中国画的一代宗师,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江西南昌人。如今在江西南昌青云谱内,有八大山人纪念馆。

王季友

所处唐朝时期,南昌人,江西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状元,当时的他才22岁。不过后半生过着长达20多年的隐居生活,杜甫、钱起等人都对他十分敬重。

刘綎

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大将军都督刘显之子,万历年间武状元,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在抗击后金军队时,于萨尔浒之战中殉国。

熊绶春

江西南昌县人。黄埔军校三期学员,徐蚌会战前,熊绶春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中将军长,后黄维兵团全部被歼,熊绶春也被当场击毙。熊绶春被认为是电视剧《亮剑》中楚云飞的原型。

胡先骕

江西新建人,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领导和参与了中国第一个大学生物系、第一个生物研究所的创立,1940年10月至1944年4月担任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

还有很多名人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补充~~




王定保(870~954),唐末光化进士,吴融之婿。唐末小说家,定保著有《唐摭言》十五卷。宋齐丘(887~959),本字超回,改字子嵩,古南昌县人。南唐名臣。京镗(1138~1200),字仲远,晚号松坡居士,古南昌县人。南宋名相、词人。封翼国公。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徐孺子(公元97~168年),即徐稚(或写作异体字“穉”),字孺子。是中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近现代梅汝璈(1904~1973),近代法学家,字亚轩。1946~1948年,梅汝璈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时任教育次长兼国立政治大学校长顾毓琇先生曾赠剑与梅先生,并称他为壮士。

黄秋园(1914~1979),著名国画大师,名明琦,字秋园,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等。人民美术出版社、台湾锦绣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巨匠美术周刊》中被列为自晋代、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国美术巨匠之一。公刘(1927~2003),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刘仁勇、刘耿直。1956年到解放军总政治部任职,1957年被打成“右派”。1978年回归诗坛以后,出版的诗集有《尹灵芝》、《自花·红花》、《离离原上草》、《仙人掌》、《母亲—长江》、《骆驼》、《大上海》、《南船北马》等。




临川文化及庐陵文化才是江西文化的根基,南昌几无文化底蕴,更是难寻具有影响的历史名人故居




朱耷(1626-1705),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写意画艺术大师。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年),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津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他从小聪慧异常。又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并能悬腕写米体小楷,并进官学为诸生。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 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五十三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罢相, 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等地的地方长官,后升任兵部尚书。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董源 (943-约 962 ),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董源、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

米芾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等。



王季友,生于公元714年3月11日,卒于794年12月18日,名徽,字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阳,生于豫章东湖之滨。王季友幼年家道破落,遂与其兄一同迁至丰城云岭定居,并用功读书。王季友在22岁时便考中状元,并任御史治书。但因厌倦时政,无意与李林甫之辈为伍,王季友不久后返回到丰城,在株山脚下的龙泽智度寺设帐授徒,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隐居期间,王季友著有《龙泽遗稿》、《四书要注》、《六经通义》等作。名气亦响喝当时,杜甫、钱起、郎士元等人都与其有唱和之作。



陈恕(约公元945年—1004年),字仲言,北宋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进士,任澧州通判。后被召入朝,升为工部郎中、知大名府。陈恕政纪严明,办事果断,按期完成了城防工程,抵御了契丹兵。因功升为户部副使;再升为右谏议大夫,知澧州。后改任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再升为盐铁使。陈恕整顿赋税,疏通货财,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长。太宗十分器重,亲自在殿柱上题写“真盐铁陈恕”五个大字,以示褒奖。991年、(淳化二年)升为参知政事,位居副相。他主管国家财政,前后达十余年之久。卒时,年仅五十九岁。真宗曾为之废朝举哀,赠吏部尚书。《宋史》赞其“能吏之首”。




南昌,简称“洪”或“昌”,古称豫章、洪都,是江西省省会、环鄱阳湖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

南昌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是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有“粤户闽庭,吴头楚尾”、“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南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南唐时期南昌府称为“南都”;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在此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南昌制造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批海防导弹、第一辆摩托车、拖拉机,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中心、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



南昌都有哪些历史名人呢?他们都有哪些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澹台灭明



澹[tán]台灭明(前512年(一说前502年)—?),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东周时期鲁国武城(今属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

《大戴礼记·五帝礼》有载。澹台灭明投师孔子门下,孔子见他相貌丑陋而不愿收其为徒。因有碍于自己“有教无类”的主张,勉强收为弟子。后发现澹台灭明品德高尚、学风端正,于是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听从孔子的教诲,刻苦学习,并加强自身修养,终于学有所成,跻身于当时的知名学者之列。他到吴国讲学时,其门徒达300之众,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一代名师。


2.徐孺子



徐孺子(97~168年),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县(今江西南昌)人。 东汉时期名士,世称“南州高士”。曾屡次被朝廷及地方征召,终未出仕。汉灵帝初年,徐稺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徐稺因其“恭俭义让,淡泊明志”的处世哲学受到世人推崇,被认为是“人杰”的典范和楷模。

徐稺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穉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3.许逊


许逊(239-374年),字敬之,豫章郡南昌县长定乡益塘坡慈母村(今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麻丘镇附近)人。晋朝著名道士,道教净明派祖师,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并称道教四大天师。

个性聪颖,师从大洞君吴猛学道,太康元年(280),举孝廉出身,出任旌阳县令。不慕名利,弃官东归,修道炼丹于西山,着书立说,创立“太上灵宝净明法”。相传著有《灵剑子》等道教经典。


4.王定保

王定保(870-954),字翊圣,吴融之婿,南昌(今属江西)人。光化三年,(公元900年)举进士及第。唐末避中原之乱入湖南,不见遇马殷,遂入岭南,附于刘氏无北归意,任南汉宁远军节度使、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等职。他早年曾与安徽的曹松隐居庐山,唐光化三年(900年)中进士第,随后南游湖湘,任容管(今广西南宁市南)巡官。这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即“避难”于广州,在节度史刘隐处为幕客。公元917年,刘隐去世,其弟刘龑图谋称帝,建立南汉国,担心王定保不服从,于是派遣他出使荆南。当他完成使命返回时,刘龑已登基做了南汉皇帝。为了安抚王定保,刘龑派大臣前往迎接,主动告诉他称帝建国的事情。王定保没有表示反对,但对故意把他支使开的做法很不满,因而讥讽道:“建国当有制度,吾入南门,清海军额(唐朝节度使匾额)犹在,其不见笑于四方乎?”刘龑知道后苦笑说:“朕备定保久矣,而不思此,宜其讥矣。”王定保此后一直在南汉国任职,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他善文辞,曾写过一篇《南宫七奇赋》,“一时称为绝伦”。他“雅好著述,老而弥笃”,《唐摭言》就是其暮年之作。


5.宋齐丘

宋齐丘(公元887年-公元959年),本字超回,改字子嵩,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世出洪州(今南昌)官僚世家,烈祖建国(九三七)以为左丞相,迁司空,享年七十三岁,谥缪丑。为文有天才,自以古今独步,书札亦自矜炫,而嗤鄙欧、虞之徒。历任吴国和南唐左右仆射平章事(宰相),晚年隐居九华山。


6.董源

董源(生卒年不详),字叔达,洪州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钟陵乡)人。五代绘画大师,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与李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董源的山水画曾得到南唐中主李璟的垂青。据说李璟年轻时曾在庐山修建别墅,将山泉林园胜景融为一体。他为了能时时看到庐山景致,特地派董源画了一幅《庐山图》。董源将五老奇峰、云烟苍松、泉流怪石和庭院别墅巧妙地绘入一图。李璟观后,称赞不绝,爱不释手,命人挂在卧室里,朝夕对画观赏,犹如长居庐山中。由此可见董源构思的巧妙和写景艺术的高超。


7.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 [1] ),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被任命为秘书正字。天禧二年(1018年)被选为升王府僚,后迁太子舍人。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因为人慎密而受到宋真宗赏识。宋仁宗即位后,他建议刘太后垂帘听政,并在崇政殿为仁宗讲授《易》,一度升至枢密副使,后因得罪刘太后而出知应天府。在地方大兴学校,培育人才。仁宗亲政后,他更受宠遇,最终官拜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成为宰相。晚年出知陈州、许州、永兴军等地,获封临淄公。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在开封病逝,享年六十五岁。获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8.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 [1] —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晏几道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他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颖昌府许田镇监等小吏。


9.陈恕

陈恕(945~1004年),字仲言,石城小松人,后迁居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市)。北宋时期大臣。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中进士,任澧州通判。入朝,升为工部郎中、大名知府,政纪严明,办事果断,按期完成了城防工程,抵御了契丹进攻,迁户部副使,出任右谏议大夫、知澧州。出任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迁盐铁使。整顿赋税,疏通货财,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长。太宗十分器重,亲自在殿柱上题写“真盐铁陈恕”五个大字,以示褒奖。淳化二年(991年),升为参知政事,位居副相,主管国家财政达十余年之久。


10.朱耷

朱耷(1626年—约1705年),原名朱统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南昌   进贤县   豫章   南昌市   乾隆   江西省   南唐   孺子   江西   进士   北宋   文学家   中国   公元   江西南昌   历史名人   社会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