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梅戏源于黄梅属安徽地方戏?黄梅采茶戏源于赣南属黄梅?

没有证据证明黄梅戏源于黄梅县,这都是人为炒作造成的。黄梅戏就来源于安庆地区的采茶调(黄梅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人偏偏不提这个关健因素,只强调自己的理由混淆是非来带偏舆论,造成纷争不断。如果长期这样不分黑白,各讲各理,打赖皮战对地区社会而言造成矛盾冲突是不健康的。希望某些自媒体人谨言慎行,不要以自己之私来想什么就写什么不顾事实来发表文章造成社会矛盾。




黄梅戏是湖北土生土长的剧种,江西采茶戏源湖北






















,建国初年南昌釆茶戏团团长接受采访说:我们的祖师来自湖北!

黄梅戏曲调源自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梅戏发源和诞生于黄梅县,以地名黄梅县为戏名,是湖北黄冈地区土生土长的剧种,经湖北黄冈六大水系之一的华阳河传入安徽安庆宿松地区,黄梅戏300多本原创剧目没有一部是安徽原创,全部拿湖北黄冈地区的原创剧本去进行二次改编,黄梅戏经典传统剧目源自湖北黄冈的黄梅、广济、蕲春、浠水、麻城等各县真人真事和湖北民间传说故事改编而成,《女驸马》是根据湖北襄阳民间传说故事《双救主》改编,讲述的是湖北襄阳府的故事,女主人公冯素珍襄阳府冯家巷人,《天仙配》是根据湖北民间传说故事《董永卖身》改编而成,讲述的是湖北孝感的故事,相传湖北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得名孝感,湖北十堰郧西县是《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故事发源地之一,《小辞店》是根据湖北黄州府(今湖北黄冈市)黄梅县的真人真事《蔡鸣凤辞店》(最早又名《菜刀记》)改编而成,讲述的是湖北黄冈的真人真事,女主人公柳凤英湖北黄州府(黄冈)黄梅县濯港人,男主人公蔡鸣凤黄州(黄冈)浠水县人,《打猪草》的故事发生在黄梅县梅松岭地区,剧中人陶金花、金小毛的原型都是黄梅县人,《过界岭》又名《於老四与张二女》,讲述的是黄州府黄梅县与广济县(今武穴)交界处发生的故事,於老四和张二女都是黄梅广济交界处的人。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了。

说到黄梅戏不得不提起一个人:新中国黄梅戏的奠基人桂林栖同志,不仅为皖西南(安庆等地)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也为新中国黄梅戏在安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桂林栖生在黄梅戏的故乡湖北(黄冈)黄梅县,酷爱家乡戏,1949年安徽安庆解放,桂林栖出任安庆首任书记,那时的安庆还是安徽省的省城,桂林栖上任第二天开始从各地找回流落的黄梅戏艺人,其中就有丁老六(黄梅戏名师丁永泉原名丁老六,严凤英的恩师)严鸿六(严凤英原名严鸿六)、潘景莉父子等,亲自组建了正规的黄梅戏安庆一团、二团,安徽省黄梅戏剧团(1988年升级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安徽戏校(安徽省黄梅戏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推行黄梅戏“三改”政策:改剧本、改戏、改制),培养了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时白林、陆洪非、郑立松、王冠亚等大批黄梅戏人才,支持拍摄电影《天仙配》为黄梅戏在安徽省和全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桂林栖黄梅戏基金会就是以桂林栖(非严凤英)命名的,纪念桂林栖为黄梅戏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青山绿水带笑颜”,黄梅戏《天仙配》中最经典的唱词。桂林栖建立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后,1953年安徽省黄梅剧团的严凤英、王少舫多次赴湖北黄梅县取经学习,带回部分黄梅戏传统剧目录音回安徽,其中就有《董永卖身》后被改编成电影《天仙配》

建国后,安徽安庆地区为争黄梅戏发源地,改黄牛山为黄梅山,改牛栏村为黄梅村,以黄梅二字命名了黄梅亭、黄梅阁、黄梅镇等一系列的地名、路名等等,但这些目前都只有几十年历史而已,一查便知,在安庆的地方志,例如:《安庆府志》并无历史记载,还以“梅城”“黄梅城”自居,其实安庆又名宜城,解放前,甚至六、七十年代都从来没有“梅城”“黄梅城"之称。

“黄梅时节家家雨”(雨季)或摘梅子时才唱的戏,才命名黄梅戏,简直难以自愿其说,其实都是为争黄梅戏发源地。黄梅雨季并不是是安徽安庆独有的雨季,摘黄梅子唱的戏叫黄梅戏?清明时节、冬至时节、下雷雨就不能唱黄梅戏呢?难道就不能叫清明戏、冬至戏、雷雨剧吗?摘苹果就不能唱黄梅戏吗?黄梅天、黄梅雨发源于安庆吗?一年360多天,黄梅时节有几天?我们综观中国300多个大小戏曲没有一种是以雨季、季节命名的,中国的戏曲都有一定的命名规则的,很多是以省、州、府、市、县命名的,例如川剧、粤剧、京剧(北京简称京)、豫剧(河南简称豫)、越剧(浙江古代属越国)、楚剧(湖北历史上是楚国核心地带)、庐剧(合肥古名庐州)、锡剧(无锡)、凤阳花鼓戏(以安徽凤阳县命名)等等,而黄梅戏以黄梅县命名也是符合中国戏曲传统命名规则的。

安徽省政府官方网站:黄梅戏源自湖北黄梅县!各种词典:黄梅戏源自湖北黄梅县!

1995年8月国务院文化部授予湖北省(黄冈)黄梅县“全国黄梅戏之乡”称号(非安徽,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黄梅戏之乡),2019年2月黄冈黄梅县第5次凭借黄梅戏当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非安徽),2020年9月国务院教育部授予黄冈师范学院中华传统文化黄梅戏“国家级传承基地”(非安徽,全国唯一高等院校)。由此可见,关于黄梅戏国家相关部门是认可湖北的。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事实不容改写,任何企图歪曲黄梅戏发展历史事实的行为都是可耻的。原创永远是原创,改编永远是改编。请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才能更好的发展和传承黄梅戏!




八九十年代湖北连个黄梅戏剧院都没有,来安徽请了大批的黄梅戏艺术家去湖北组建了现在的湖北黄梅戏学院,院长就安徽人。后来湖北还拿着黄梅戏去申遗,申遗人也是安徽人。还有现在有名的黄梅戏艺术家基本都是安徽人,湖北一个都没有,我就不清楚湖北是怎么好意思说黄梅戏是湖北的了?难道就因为湖北有个黄梅县?那你们湖北还有黄石市还有公安市,是不是准备去抢美国黄石公园了?湖北人为了抢夺黄梅戏去各种更改百度词条,抖音头条各种自媒体号狂轰滥炸,各种编造歪曲事实,说什么黄梅戏源于采茶戏,众所周知采茶戏不是戏只是调而已,就是山歌,而且也不源于湖北,而且源于江西安徽湖北三省交界,只是以前湖北黄梅发大水,湖北人出去讨饭爱唱采茶调,唱着唱着大家就都以为是源于湖北了,后来也被湖北单方面改成黄梅调了,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湖北人的精明了。




作为江苏人,我从小就知道黄梅戏是安徽的,包括严凤英等都是安徽人。




黄梅戏就是黄梅的戏,起源黄梅,发于安徽,为何叫黄梅戏而不叫安庆戏是有道理的。因为前人都承认是黄梅调,如果当初直接叫安庆戏就不会有争议了,就好比肉包子和汤包,虽然都是肉馅但叫法上就有区别




京剧起源于青阳腔,这个已经有了公认定论。所有戏剧起源于弋阳腔也有定论。

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县得到了安徽官方网站肯定。

黄梅县自古属于九江管辖也是历史事实。

自古黄梅县多水患,荒年要饭是常有的,(这也是黄梅人被九江本地人看不起的重要原因,贬称江北佬,此是外话,在此冒犯了)黄梅戏发源于黄梅下乡李大娘,沿九江街头巷尾要饭,口唱的小调。

九江自古属于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民众爱唱歌跳舞,各派戏曲在这里萌芽,各种戏曲采茶戏,彩子,小调,数不胜数,仅仅据我所知的,最少也有20种之多。在这里流传至今最古老的傩戏,被认为是戏剧的活化石。著名的戏剧之祖青阳腔也发源于此。

黄梅戏完全是发源于九江的一个小戏种之一。仅仅是之一而已。

至今九江流传的古戏曲,包括采茶戏,黄梅戏,蚊子戏,彩子戏,丫丫戏,宁河戏,茶灯戏,糯米戏,西河戏,高腔,青阳腔,赣戏,南河戏,社火,傩戏,唱傩歌,彩龙船,龙灯戏,,,,,




高铁,火车本是外国货!那又怎么成了中国名片呢[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呲牙][呲牙][呲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采茶戏   黄梅戏   黄梅县   安徽   浠水   黄冈市   襄阳   孝感   黄冈   安庆   地方戏   安徽省   湖北   戏曲   地区   社会   故事   黄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