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油田上的人有多有钱?

作为一名油二代,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很无语的,我父亲和我公公都是老油田,是普通工人。我和我老公也都是油田工人,我母亲和婆婆,是一部分特殊人群,为什么说是特殊人群呢,她们不属于油田工人,没有真正的工作,也不是农民,因为她们的户口从老家迁出来了。也不是现在的所谓的家庭主妇,因为她们不能全职在家带孩子,她们叫油田家属。当年为了解决油田工人的衣食住行,上面要求油田人要自给自足,所以,就把家属都迁来油田,各个单位的家属也有很多工种,我记得我们农场那时候有种庄稼的,种旱田,一年两季,种玉米,麦子,豆子,棉花,我母亲就是,一个人种着15亩地。有种菜的,叫菜园的,果园的,养猪的,养鸡的。还有干机工的,就是负责给种庄稼的开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之类的。我婆婆这边种稻子,和我母亲不一样,都是记工份,年底结账。我母亲的收入是从最早的八九百到退休的时候两千多,这是一年的收入。我婆婆她们种稻子退休那会能拿三四千,她劳动时间长,前面拿多少我不知道,比我母亲她们多。时间呢是我们家83年来油田的,我婆婆70年来的。退休后没有收入,有几年油田家属闹事,才给了机会买养老保险,开始拿退休金,现在婆婆75一个月不到2千,母亲已经去世多年。这就是油田老一辈,琢磨琢磨,怎么可能算是有钱人。至于我们这些70后,工资收入不高,压力不大,在油田改制前,就跟吃大锅饭一样,混日子的比较多,工作除了钻井,井下,作业,物探,测井,这几类工种比较辛苦以外,大多数工作都不会太辛苦。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油田福利很好,逢年过节分东西,基本不用花钱,冬天分苹果,五十斤一筐的苹果,分好几筐,真是吃不了。过年分年货,鱼肉,油酒,糖,瓜子,鸡羊,火腿甚至鞭炮,对联都分。两千年以后越来越少,最后就不分了,发卡,我们过年前几年500,去年1千。现在福利基本没有了。工资不高,我三十年工龄,现在后勤工作,到手工资3300,奖金一年有差不多三万多。一线单位会多点,我老公是采油工,一个月比我高几百块钱,还是作业一类的工资会高不少。但是真的辛苦。有医保,公积金每年能取一万多。所以,说油田有钱的,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你说的那个陪嫁500万的,要嘛是大领导家的孩子,要嘛是在东营这边的企业老板,工人阶级是旱涝保收但绝对没大钱的




我是今年1月份的时候来到了东营这个城市,因为对象也是在这个城市所以选择了从潍坊来到东营。

其实说起东营我并没有多少印象,它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就是初中课本上的胜利油田吧。

虽然家离这里也不是很远但一次也没有来过,不过要说第一次来东营是去年的5月份疫情不是很严重了,我和我的朋友们说一起来这里哇噶啦,记得当时自己来的那天还在想会不会遇到什么人哈哈哈。没想到才半年以后我就彻底居住在这个地方了。

也听朋友说起过油田上的人很有钱但是现在效益不好了,但是肯定也是比我们这些外地人有钱,人家有房子,福利待遇好,有专门的胜利医院和胜大超市。

工作以后也接触了不少油田上的孩子,她们给我的感觉就是婚姻并不是很自由,家里的长辈油田思想严重总想让自己的孩子也找一个油田上的孩子,外地来得再有钱也看不上,我一个朋友自己谈的对象很有钱但家里就是不同意,最后自己订婚的消息以及结婚的时间是再自己妈妈朋友圈里知道的。

这边的物价确实贵因为油田之前待遇好,她们的福利很多所以超市里的东西也是贵。

但是要说油田上的人到底有没有钱呢我这个朋友上边时间就是来打发时间的,挣多少钱无所谓,可能家里是独生子女的原因基本上油田上的孩子都喜欢养着宠物,有的甚至带着宠物上班,上班可以不挣钱但是不能太累了。我这个朋友养了三条小狗一个的工作是用来给狗狗买狗粮的,确实我就不会这样因为我没有高的家底。就这她也是说自己家里并不是很有钱还有钱的是你想象不到的。

都说东营的彩礼要得很高但是人家的陪嫁也是高啊,家里就一个女孩怎么也得陪嫁辆车啊。前段时间抖音上非常火的东营结婚女方陪嫁500万和一辆大吉是有钱,有钱到你想象不到。但是对于男方说是家里开银行其实真正的内幕又有几个人知道呢?

在东营住别墅的人比比皆是,买不起房子的人比比皆是,其实这其中的内幕你又能知道多大呢?

东营油田上的人到底多有钱,反正我想象不到?




东营油田上的人有十年的时间没有涨工资了。目前的社会最值钱的就是房子,绝大多数的油田上的人由于油田的工作特点,所居住的楼房基本上就是白菜价了,从东营市区的边边夹夹,到河口孤岛,仙河镇,再到滨南到临盘,油田职工的楼房能值十万块钱的不多。而且这十几年的不招工,大多数的孩子还都靠家长负担,这些年来,油田职工两口子精打细算能存五万块钱得就很不容易了,这就是油田工人的真实情况。




我八四年八五年八六都在机厂南万全庄村附近修的东营第一条五十米宽的路,去了部队几个团,那时油田上班工人工资福利真是太好了,让我们这些拿二十元津贴的人特别羡慕,后来好多战友转业就去东营发展了,三十多年没去东营了,有点想念!




我是标准的油二代,最了解油田了,油田初期很苦,住的都是茅草和芦苇建的房子,我们家是1965年父亲专业来到油田,当时父亲一个月30块钱,还要养活一家人,老家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是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后来我和哥哥相继出生,家里就更困难了,说油田人有钱,那是没多少,当时油田分双职工,单职工,双职工家里条件好些,后来我们都相继工作,家里条件才慢慢好起来。






作为油田第二代,我感到自豪“头戴铝盔走天涯”,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我父亲奋斗了一生,我也是干到退休。如果讲工资待遇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一辈子能吃饱穿暖有房住就很满足了。胜利油田的工人都是把奉献放在第一位,不计较个人得失。家国情怀比较重,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你都想象不到,油田人的快乐,临时工,房产,水电气暖,6职工家庭,单位福利,退休金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东营   油田   有钱   陪嫁   块钱   家属   婆婆   福利   工人   家里   母亲   孩子   时间   社会   朋友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