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怎么不量产1.0L排量以下的车?

很多朋友可能疑惑为什么咱们的车企不生产排量小于1.0L的微型汽车?毕竟这种小车在日本一直热销,Kcar在日本几乎是每一个家庭必买的车字;但在咱们这、Kcar并没有可以生存的空间,因为市场的需求、与产品所提供的不符,所以Kcar在咱们这是很难有市场的,虽然叫好的不少、但叫坐的不多!

再谈论某种工业产品时,千万不要有国外流行、咱们国内也一定会流行的思维,也就是说不要觉得Kcar在日本大量存在、在咱们国内也一定药存在,这种思维是不客观的、因为所处的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好比美国流行皮卡、日本流行kcar、欧洲流行旅行车一样,不同的环境、决定了适合存在的产品也是完全不同的,并不是我们不生产、或不进口Kcar,只是这种车型在咱们这是不可能有市场的!

Kcar到底是什么

各种关于kcar介绍的文章很多,实际上kcar就是在日本的相关政策下催生的产物;

Kcar长宽高:不超过3.4米、1.48米、2米;

排量:不超过0.66L,V2、L3、L4皆有

实际上3.40米的车长、2.00米的车高或许都不算什么,关键是车宽只有1.48米、这是什么概念?很多车友或许觉得奔驰Smart可算作是Kcar?实际上Smart(如上图)的宽度都达到了1.66米,可以想象这1.48米的宽度得有多紧凑,这些对于在意空间的国内汽车消费者而言是根本没办法接受的,毕竟咱们的车子刚刚普及到一家一辆车的阶段,一两个人坐kcar没问题,但全家都挤在Kcar里真难受!

Kcar的发动机类型

Kcar发动机标准为低于0.66L,在这个排量区间内一般会有V2、L3、L4三种机型,但主流是V2(双缸增压)、L3(三缸增压),而这个0.66L造四缸没必要、所以四缸0.66L的机器并不多见!如上图所示本田的N-Box,目前在日本卖得最好的Kcar就是采用了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当然还有不少Kcar采用的是双缸增压发动机,就目前咱们国内大部分消费者对三缸发动机都有看法呢,他们怎么可能接受双缸机呢,日本消费者早在上世纪7、80年代就接受三缸了(这并不是替三缸发动机说话好、实际上鄙人也不喜欢三缸,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Kcar为什么不适合我们?

上文已经提到Kcar其实就是日本的相关政策催生的产物,日本消费者买Kcar的不少、但并不证明他们喜欢Kcar,要知道日本豪车榜前三依然是BBA,所以可得出一条结论、香车美女人人都爱,这就是人之本性;所以日本消费者从来不会想买Kcar、只是没办法不得不买Kcar,所以千万不要觉得Kcar有多么好、但凡有选择谁都不会卖这玩意!如上图所示本田N-BOX在日本售价高达141万元、合咱们8.6万元左右,落地价已经突破10万!花10万元买这么小的车子、这是低调么?这完全是浪费钱!

当然现实就是日本会对选择购买Kcar的消费者提供高额的补贴、这样一来消费者的花费就少了,所以Kcar在日本的流行、离不开补贴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条准确的结论。。。

1.Kcar并不便宜、且性价比超低;

2.在购车补贴的促进下,消费者接受Kcar!

只有现金补贴、减购车税还是不够促使Kcar流行的,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在日本购买Kcar无需提供私家车位证明(私家车位必须在住处两公里范围之内),当然日本的一户建几乎都是有一个车位的,但日本家庭平均并不是只有一辆车啊,双车配置一辆MPV占据了车位、那么第二辆车就只能选择不需要车位的Kcar了,所以这Kcar在日本的流行其实离不开政策的促进;还是那句话说如果可以选谁都不会买Kcar、豪车人人都喜欢,全世界都是一样!

而咱们这没有这样的政策,对这类Kcar没有购车补贴、没有私家车位也允许买车,所以这Kcar在我们这是不可能流行的;况且汽车在咱们国内普及时间依然很短,并不像欧洲以及日本、美国,那里平均一个家庭拥有两三辆车,所以不会对车辆空间太较真;而咱们则不同、咱们大部分家庭刚刚拥有第一辆车,试想一下全家共用一辆车、车内空间尤其是后排空间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我们对加长轿车、SUV更感兴趣?并不是因为面子的缘故,只是就目前这每个家庭一辆车的配置,空间是否充足太重要了;所以Kcar在咱们这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市场没有对Kcar的需求、车企自然不会去生产!




中国车企怎么不量产1.0L排量以下的车?

1挡汽车为您解答。


首先,中国的微型车市场,曾经有很多1.0排量以下的汽车,合资品牌有长安铃木奥拓。

自主品牌有奇瑞QQ,当年的销量都是非常好的。原来穷的时候,有一个车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九十年代的时候,开奥拓都很有面子,桑塔纳那是大老板的座驾,普通人不要想。


现在经济发展了,大家对车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原来是有车开就行,奥拓和QQ,圆了很多人的汽车梦。这就好比家里穷的时候,有肉吃就很高兴,现在家里富了,要得好肉,还嫌弃养殖的不好吃,得吃野味,当然了,现在野味是禁吃了。


消费是随着收入升级的,经济发展了,人们的要求就好了,原来是有车开,后来变成开大车,开好车。微型汽车,空间小加速慢,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了,所以铃木汽车退出了中国市场,海外市场主要是靠印度了,现, 现在的印度市场,就是以前的中国市场。

你看一下销量排前的汽车,不要说微型车,连小型车都卖不动了,销量前十的,要么是紧凑型汽车,要么是中型汽车,没有一台小型汽车。

微型汽车没有市场,自然就没有车企生产了,做出来肯定卖不动,企业是要盈利的,亏本的生意不会做,现在普遍存在一种观念,就是开小车丢面,所以小微汽车难卖,这虽然不是正确的消费观,但中国的市场就这样。


在日本市场,之所以小微汽车大行其道,主要是当地道路比较拥堵 ,再者政府鼓励,对小微汽车有各种优惠政策,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排量≤1.0L的汽车是微型车——此问题应为车企为什么淘汰微型车

首先来分析排量与车身的关系:内燃式发动机的排量指发动机进气或排气流体体积总和,进气量的大小决定了喷油量的多少。空气与燃油混合的总量大小决定了发动机的扭矩高低,也就是说发动机排量越小扭矩越小;而衡量一台车性能强弱的主要指标为发动机的功率(马力),马力的计算公式为【(N·m×RPM÷9549)×1.36=PS】。

PS为马力单位,RPM是转速单位,量产代步车的转速基本在同一范围,日常代步的发动机转速基本都在1000~4000转之间。参考公式:转速相当,常数与倍率不变,那么决定发动机输出马力大小的核心则为扭矩——扭矩是发动机优劣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尤其是面对最高120km/h的车速限制。由此得出的结论是1.0L发动机本就不应该存在,除非还有微型车或更夸张的K级车。


为什么小排量微型车会被淘汰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需要从经济学方面进行分析,然而不懂……所以只能概述为“消费升级”对消费者用车需求的改变,实际这也是消费心理学的范畴。通俗的解释为消费能力差的阶段没人在乎车辆的品质,比如车辆性能如何、NVH噪音振动声振粗糙度参数如何,以及车辆的配置水平如何等等——只要它是一台汽车就好,是汽车就要比主流的摩托车和自行车通勤体验好——有面。

第一批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汽车就是这样的微车,比如双缸菲亚特126P、三缸的大发面包车、铃木快乐王子(奥拓)、通用乐驰、乐驰逆向车QQ等等。这些车如果从2020年“穿越回”这些车大热的阶段,相信内心总会想这都是些什么车啊……怠速共振连带车门都在颤,羸弱的动力加速感实在很差,粗糙的内饰与简陋的配置令人不忍直视,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消费升级-习惯了优秀工业产品

在消费能力只能普遍接受5万级汽车的阶段,126P也好铃木奥拓也罢,这些车没有更优秀的且普遍存在的高品质汽车去衬托其水平之低,则消费者对车辆的普遍认定则为这些车就是“汽车标准”。但在消费能力能普遍接受10万级汽车的阶段,消费者自然而然的会考虑这些车是否需要产品升级;而车市的竞争又加入了生力军自主品牌,在没有有效品牌影响力(溢价能力)的前提下,自主品牌只有进行越级的产品升级才能体现产品竞争力,于是汽车的形态出现了变化。

今天的普遍消费级汽车不再是曾经的低价车,这些车由于价格的倍数级升高,带来的是综合品质的倍数级升高。在“综合”的车辆品质分析与消费心里分析中,C端市场需要的是大空间、强动力、高配置的汽车,其中“大车”又迎合了传统文化中“高头骏马”的审美延续,所以某台汽车想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则必须做的很大——汽车越来越大。而大车等于大重量,因为汽车是用金属钢材打造,用料越多自然车身越重,车身越重自然对发动机排量要求越高。

米制马力的概念:1PS可驱动75公斤物体以一米一秒的速度逸动。如果物体重量增加至150公斤,则1PS马力只能驱动其以一秒半米的的速度移动。微型车就像是“75公斤级”概念,车重真的只是750~850公斤;而当下主流的消费级汽车则为“150公斤级”概念,车身用料扎实的国产主流SUV和小型MPV至少会在1.5吨左右,那么这些车再用小排量发动机就会降级为“一秒半米”的水平,想要提升性能则需要将曾经主流的1.0L换成2.0L发动机;当然NA自然吸气发动机已经很落后,利用Turbo技术可以让1.5T发动机实现2.5L发动机的动力,所以目前的代步车黄金排量是1.5T。


总结:消费升级让汽车用户对汽车可以“提要求”了,于是更大尺寸、更大排量、更加智能的汽车也就越来越多。而曾经风靡的微型车因不再能满足用户需求,且多以三缸和双缸为主的低端发动机也确实体验过差,这些技术只能在特殊的阶段被短时间接受,随着经济发展而被淘汰是历史的必然——这就像数十年前能吃玉米面到吃饱就会很满足,而今天有消费能力面对各种各样的丰富食物,谁还会回头去吃玉米面呢?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共享天和MCN头条号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国家的政策不支持 如果国家的政策1.0及以下的免高速通行费 新车10年免检 保险打半折优惠 小排量车一定会迎来春天 但是那是不可以的 首先国家车的的税费是按车价的%比来收取的同款车排量越大价格越贵 国家收的钱就越多 年检和保险都会涉及费 最终还是牵扯到国家税费 所以……

其实国家很多政策的制定太欠公平 比如高速过路费 几十万的进口豪车和几万的小排量车费一样 保险费一样 违章的处罚也一样 何必买小排量车呢 不要说空间小 如果政策好 小排量车也会造的很舒服




中国车企怎么不量产1.0排量以下的车型?唉,其实并不是不量产,而是在目前这个时代没有1.0升以下的排量出现。早在贵州云雀、来长安奥拓那个年代,0.8升的发动机是很吃香的。

而现在即使是最低排量的三缸发动机也都是在1.0升以上,主要是因为国人对于排量与经济性的这个平衡,最佳的平衡点点在1.5升左右。说白了就是低于1.5升以下的非涡轮增压车型不好卖,低于1.2升的涡轮增压车型绝对卖不出去。

1.0升以下车型自吸跟不上时代,涡轮动力增加不明显

当然不量产1.0升以下的车型,主要还是因为在动力的匹配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1.0升以下的自吸车型,目前它的动力只适合微型车辆。而1.0升左右的涡轮增压车型虽然说在国外很受欢迎,但是在稳定性上还是欠佳的,如果要引入国内,肯定会在涡轮增压的压力上进行调整,所以说增压的动力也就不会有多少提升。

国外kcar只是个别地区产物

肯定会有车主会说国外不是有kcar吗,为何在国内就不能引进了。主要还是因为这种车型只是属于日本这种地区的特征产物,它在安全性以及巡航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不足的,与我国国情不太相符。

微型车市场不受欢迎

应用于1.0排量以下的车型,它首先都具有一个特点,那肯定是属于微型车辆。微型车辆在我国就是类似于五菱宏光神车这种车,相信很多车主也是不会选择这种车作为家用车的。


喜欢就点个关注吧。

编辑:一本车

内容:原创发布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全国人民都脱贫致富了,小排量汽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量产   排量   铃木   汽车   日本   车位   中国   发动机   车型   微型车   车辆   消费者   需求   动力   市场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